-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ww.ks5u.com 莆田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重心位置一定在物体上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C. 在地面上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受的重力大 D. 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重力和重心的概念,根据重力和重心的特点分析可得。 【详解】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的重心在圆心,故A错误。 B.任何状态下,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故B错误。 C.重力与质量有关,在地面上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故C正确。 D.绳子的拉力是弹力,由形变产生,与重力本质不同,故D错误。 【点睛】地面附近的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和物体运动状态无关,在地面上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相同,由G=mg可知质量越大,重力越大。重心是物体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其位置与质量分布、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重心上,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2.2019年9月28日,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市中央体育馆以3:0战胜塞尔维亚队,十战十胜,提前一轮锁定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冠军,第十次在世界“三大赛”登顶的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上了厚礼。下图是女排队员起跳拦网的精彩瞬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郎平在分析队员拦网时的动作时,可将队员看做质点 B. 当排球运动员伸出双手拦网时,可将排球看做质点 C. 队员起跳拦网过程中,其重心在身上的位置是不变的 D. 裁判员在判断球否压边线时,不能将球看做质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问题,根据质点的条件分析可得。 【详解】A.郎平在分析队员拦网时的动作时,队员的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能将队员看做质点,故A错误; B.当排球运动员伸出双手拦网时,排球的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能将排球看做质点,故B错误; C.队员起跳拦网过程中,在空中姿态是不断变化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心在身上的位置是变化的,故C错误; D.裁判员在判断球是否压边线时,球的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能将球看做质点,故D正确; 【点睛】如果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体积、大小是次要因素,可以忽略,这样才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一般情况下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视为质点,研究运动员跑步轨迹、速度时可以视为质点。 3.广州亚运会上,邹市明蝉联了亚运会拳击冠军,当邹市明用拳击中对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邹市明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邹市明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C. 双方既是受力者,也是施力者 D. 对手只能是受力者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施力过程,邹市明也受到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B正确; CD. 在施力过程,邹市明和对方均为施力者和受力者,选项C正确,D错误。 4.万众瞩目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方队军容严整、精神抖擞,依次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出色地完成了受阅任务。如图为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的精彩瞬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受阅车上战旗旗杆为参考系,受阅车辆是运动的 B. 以天安门城楼上站立不动的观礼嘉宾为参考系,受阅车辆是静止的 C. 以旁边相同速度运动的车辆为参考系,图中车辆是静止的 D. 以地面为参考系,战旗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利用参考系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根据机械运动的特点分析可得。 【详解】A.以受阅车上战旗旗杆为参考系,受阅车辆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天安门城楼上站立不动的观礼嘉宾为参考系,受阅车辆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旁边相同速度运动的车辆为参考系,图中车辆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地面为参考系,战旗是运动的,故D错误 【点睛】研究物体运动时,要先选择参考系,相对参考系位置变化了,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不变,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对于同一个运动的描述,选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5.“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如图所示,某日清晨,无风,明月同学在上学路上经过一株梧桐树下,恰看到一片巴掌大小的梧桐树叶脱离枝杈飘落到地面。据明月估测,脱离处离地面竖直高度约4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这片树叶在空中飘落的总时间可能是( ) A. 0.2s B. 0.4s C. 0.8s D. 3s 【答案】D 【解析】 【详解】若树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落的时间 由于树叶下落不能忽略空气阻力,所以树叶下落的时间应该大于0.89s。 A. 0.2s与上述分析结论不相符,故A错误; B. 0.4s与上述分析结论不相符,故B错误; C. 0.8s与上述分析结论不相符,故C错误; D. 3s与上述分析结论相符,故D正确。 6.光滑斜面AE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2 B. 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B C.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tC=tD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D=vD-vC=vE-vD 【答案】AB 【解析】 解:A、根据运动学公式得: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所以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 . 故A正确。 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相对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因为AB:BE=1:3,知B点是AE段中间时刻的位置,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故B正确。 C.根据运动学公式,又初速度为零,得:,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即故C错误。 D、因为,故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D错误。故选:AB。 【点睛】本题是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不同位置的速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比较,根据选项中需要比较的物理量选择正确的公式把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行比较. 7.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0.5m/s和﹣1s,由此可知( )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 D.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t图象,根据图象表达式及物理意义分析计算可得。 【详解】AB.由图得: =(0.5t+0.5)m/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 x=v0t+at2 得: =v0+at 可得a=1m/s2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D.由上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 v0=0.5m/s,故C正确,D错误。 【点睛】涉及图象问题时,要写出纵轴物理量对应的表达式,分析表达式的斜率、截距计算可得。 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a—t图象知,0~0.5T时间内的加速度与T~2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对应时间内的v-t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正负不同,可得D正确,ABC错误 9.如图所示,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km,于 2018 年 10 月 23 日进行开通仪式,24 日上午 9 时正式营运,则由上述图文信息可得( ) A. 大桥全长55km是指位移大小 B. 大桥全长55km是指路程 C. 24 日上午“9 时”是指时间间隔 D. 24 日上午“9 时”是指时刻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大桥全长55千米”是指路程,故A错误B正确。 CD. 24日上午“9时”是指时刻,故C错误D正确。 10.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 A. >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B. <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C. <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D. >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因为初速为正、加速度为负,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故A项错误。 B:因为初速为负、加速度为负,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项正确。 C:因为初速为负、加速度为正,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故C项正确。 D:因为初速为正、加速度为正,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D项错误。 【点睛】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不是看速度或加速度的正负,而是看速度与加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11.在遇到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时,高速公路上能见度不足100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时,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图示为两辆车刹车后若不相撞的v-t图象,由此可知 A. 刹车过程中甲车的加速度是乙车加速度的2倍 B. 两车可能在刹车后的20s至25s之间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C. 两辆车一定在刹车后的20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D. 两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90m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1=m/s2=1m/s2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m/s2=0.5m/s2 所以刹车过程中甲车的加速度是乙车加速度的2倍,故A正确。 BC.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t=20s时,甲车的位移为: x甲=v甲t-a1t2=25×20-×1×202=300m 乙车的位移为: x乙=v乙t-a2t2=15×20-×0.5×202=200m 则有: △x=x甲-x乙=300m-200m=100m 因为速度相等相等后,若不相撞,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不可能再撞,可知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正确,B错误。 D.因为两车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而两车不发生碰撞,则两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大于100m,故D错误。 12.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计时,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g取10m/s2,则( ) A. 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m B. 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0.05m C. 重力加速度计算式为 D.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根据测量原理分析计算可得。 【详解】A.人耳能区分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所以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差最小为0.1s,设盘子到人耳的距离为x,则 +t=0.1, t为滴水的时间间隔,由于不知道t的具体值,所以无法算出x,故A错误; B.由于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故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 h=gt2=×10×0.12m=0.05m, 故B正确; CD.从前一滴水滴到盘子里面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的总时间为t,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为 △t=, 所以水从水龙头到盘子时间为 t=, 由自由下落公式可得 h=gt2 联立可求得 g=, 故C错误,D正确。 【点睛】利用累积法测出滴水总时间,计算出滴水的时间间隔,再利用由自由落实体运动公式可得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二.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13.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实验仪器,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甲是_____(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填“交流4﹣6V”、“交流220V”、四节干电池). 【答案】 (1). 电磁 (2). 交流4﹣6V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识别,根据二者的结构特点分析可得。 【详解】[1] 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图甲利用振针打出点迹,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图乙是通过火花放电打出点迹的,是电火花计时器。 [2]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是交流4﹣6V,电火花计时器采用的是交流220V。 【点睛】两种打点计时器都是计时仪器,但结构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情况下电火花计时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器材选择时优先选择电火花计时器。 14.用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给出了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1)本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先释放小车带动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带动纸带运动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根据纸带可以计算打下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及小车的加速度,现计算打下第2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a=_____m/s2.(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4)若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60Hz,但是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测量计算出的加速度值比实际值偏_____(填“大”或“小“)。 【答案】 (1). AC (2). BD (3). 0.40 (4). 0.38 (5). 小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实验原理分析计算可得。 【详解】(1)[1]使用打点计时器是需要用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处理纸带时需要用刻度尺,而质量不需要测量,等式两边可约去,对于时间,可通过打点计时器来确定。故AC正确,BDE错误。 (2)[2]实验操作时,用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BD正确,AC错误。 (3)[3] 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由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2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有: v2==m/s=0.40m/s, [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a= ==0.38m/s2 (4) [5] 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为6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的。 【点睛】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时,注意单位换算,注意看清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差值。 三.计算题 (共4小题,满分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100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s,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 【答案】(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1.41m;位移方向由A点指向B点和4.71m;(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0.71m/s和0.236m/s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考查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的相关计算,根据几何关系和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1)质点的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100cm=1.41m; 位移方向由A点指向B点。 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则: cm=471cm=4.71m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 ==0.71m/s; 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指向B。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 =m/s=0.236m/s 【点睛】路程、平均速率是标量,位移、速度是矢量,在同一过程中,如果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在其它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大小,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大小。 16.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5s。求: (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是多少? (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是多少? (3)滑块的加速度是多少? 【答案】(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是0.1m/s;(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是0.3m/s;(3)滑块的加速度是0.8m/s2。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速度、加速度的计算,代入速度、加速度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将平均速度看成瞬时速度。 (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m/s=0.1m/s; (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m/s=0.3m/s; (3)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滑块的加速度为:a===0.8m/s2 【点睛】因遮光条宽度较小,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遮光条的瞬时速度。计算加速度时,如果速度方向变化了,要先选择正方向,把矢量运算变为标量运算再计算加速度的大小。 17.从离地面高50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取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下落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和最后1s内的位移。 【答案】(1)10s.(2)5m,95m 【解析】 【分析】 根据 求出小球落到地面的时间;根据求出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等于总位移减去出最后1s外剩余时间内的位移. 【详解】解:(1)根据得: ,故经过10s落到地面 (2)第1s内的位移为 最后1s内的位移为 18.以初速V0=20m/s沿直线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因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在初速的3s内比最后的3s内多行驶24m,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中间3s内减速行驶的距离。 【答案】(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4m/s2;(2)汽车在中间3s内减速行驶的距离是30m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考查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灵活选择运动学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在最初t1=3s内的位移为: x1=V0t1﹣ 最后t2=3s内的位移为: x2= 依题意有: x1﹣x2=24m 联立解得:a=4m/s2. 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中间的平均速度即为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汽车在中间3s内减速行驶的距离为: x=t=10×3m=30m 【点睛】刹车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可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速度的平均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