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考试物理
物理试题(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 1~10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1~15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 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 2016 年 6 月 21 日北京青年报以《男子花 45 小时徒步奔跑“刷六环”》报 道了四川青年刘中杰的事迹。为了信仰,刘中杰从八通线土桥地铁站旁边出 发,沿北京六环,经过 45 小时 10 分钟的奔跑,于 6 月 19 日晚 7 点 27 分到达终点,累计跑步距离 222.48 公里。下 列关于“刷六环”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刘中杰长跑时的速度,以他手持的手机为参考系 B. 分析刘中杰通过紫坞西桥的时间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C. 以长安街为轴建立一维坐标系,可以确定刘中杰长跑时各个时刻的位置 D. 可以用 GPS 对奔跑中的刘中杰定位,与坐标系无关 2. 关于物理量或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时间、力等均为矢量 B. 质量、位移、速度等均为标量 C. 长度、质量、时间为国际单位制的三个基本物理量 D. 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3.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在 0-4s 内( )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 6m 4.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做 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 拍摄时每隔 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 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 A.1 m/s2 B.2 m/s2 C.3m/s2 D.4 m/s2 5.用 5 N 的力可以使轻弹簧伸长 8 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 各用 10 N 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量应是( ) A.4 mm B.8 mm C.16 mm D.32 mm 6.如图是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从 t=0 开始,对原点的位移最大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7.将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 F1 和 F2 合成为 F,则可以肯定的是( ) A.F1、F2 和 F 是同一施力物体产生的力 B.F1、F2 和 F 是同一性质的力 C.F 的作用效果与 F1、F2 的总效果相同 D.F1、F2 的代数和一定等于 F 8.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 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 Q 相连,从滑轮 到 P 和到 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 Q 与 P 之间以及 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 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 水平向右的力 F 拉 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 F 的大小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9.一质量为 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 g/3,g 为重力加速 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 A.mg/3 B.2 mg C.mg D.4 mg/3 10.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 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 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我们 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结论是( ) ①两个对接的斜面,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 高度; 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 仍然会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会沿水平面做持续的 匀速运动. A.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 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 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其运动状态的维持并不需要外力 11.反映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以向上为正方 向,不计空气阻力)( ) A. B. C. D. 12.如图所示,把一个光滑圆球放在两块挡板 AB 和 AC 之间,AB 与 AC 之间的 夹角为 30°.现将 AC 板固定,而使 AB 板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 90°,则( ) A. 球对 AB 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B. 球对 AB 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C. 球对 AC 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D. 球对 AC 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13.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先对地面有作用力地面才对运动员有反作用力 B.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C.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14.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 重或失重的感 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15.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递送带以恒定的速度 v1 沿顺时针方向传动, 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率 v2 沿直线向 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速率为 v2 ,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若 v1<v2,则 v2 =v1 B.若 v1>v2,则 v2 =v2 C.不管 v2 多大,总有 v2 =v2 D.只有 v1=v2 时,才有 v2 =v1 二、实验题 (本大题共2小题; 共12分.) 16.在“探究求合力方法”实验中,装置如图甲,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0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位置. 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中 F1 和 F2 分別表示 OB 和 OC 绳中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 表示用一根弹簧测力 计拉橡皮条的力. (1)图乙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物理模型法 (3)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两弹簧秤的拉力一定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拉橡皮筋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C.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时,应保持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 D.两次拉橡皮筋结点 o 的位置可以不同 17.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 砝码的总质量用 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 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 a 可由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打点信息测量出来. (1)当 M 与 m 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 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为了比较容易地找出 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应该画出 a 与___________的图象; (3)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如图 A 所示的 a-F 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 题是__________; 三、计算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28 分.) 18. (14 分)在某一笔直的公路上,某人在离公共汽车尾部20m,以速度 v=5m/s 向汽车匀速跑过去,与此同时,汽车以 1m/s2 的加速度从静止启动,作匀加速直 线运动。试问, (1)汽车经多长时间速度达到 5m/s?(2)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 5m/s 汽车走过的位移多大?(3)此人能否追上汽车?请说明理由。如果能, 要用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则他与汽车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19. (14 分)如下图所示,一个质量 m=40kg 的物块在斜向上 F=200N 的拉 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7o,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g 取 10m/s2,sin37º=0.6,cos37º=0.8)求: (1)在 F 作用下 t=10s 时,物块的速度是多少? (2)若 t=10s 撤去 F,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3)若保持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仅改变 F 的大小,问 F 为何值时地面对 物块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并求此时物块的加速度? 物理试题答案 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10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1~15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C C B D B C A D D AB AC CD BC AB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 共 12 分) 16、(1 ) A (2 ) B (3 ) C 17. (1 ) M》m (2 ) a 与 1/M (3 ) 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 三、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28 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和表 达式,只有答案不得分) 18.(14 分) (1) 5s (2 ) 12.5m (3) 追不上 7.5m 19.(14 分) (1) 5m/s (2 ) 2.5m (3) 13,3 m/s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