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舰载机保持牵引力F大小不变在匀速航行的航母上降落时受到阻拦而静止,此时阻拦索夹角θ=120°,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不计,则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为(  ) ‎ A. B. F C. F D. 2F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每根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等于载机牵引力F的大小。‎ 考点:共点力合成 ‎2.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则a、b之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时间的对称性得,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A点的时间为,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B点的时间为,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得:最高点到A点的距离为: ,最高点到B点的距离为: ,a点在b点下方,联立解得ab相距,故A正确,BCD错误。‎ ‎3.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力之比为 A. cosθ+μsinθ B. cosθ–μsinθ C. l+μtanθ D. 1–μtanθ ‎【答案】B ‎【解析】‎ F1作用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根据平衡条件得 ‎    F1=mgsinθ+μFN              FN=mgcosθ  解得:F1=mgsinθ+μmgcosθ                             F2作用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得  F2cosθ=mgsinθ+μFN ‎′  FN′=mgcosθ+F2sinθ           解得: ‎ 所以 ,故选B.‎ ‎4.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小物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 物块在斜面上静止时,弹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已知斜面倾角θ=37°,斜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固定不动. 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cos37°=0. 8,sin37°=0.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块可能只受三个力 B. 斜面对物块支持力可能为零 C. 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D. 弹簧弹一定处于收缩状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不受弹簧的压力则木块不可能静止,故物块一定受弹簧的压力,还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而平衡,选项A错误;‎ BC.由于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可能为零,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故BC错误;‎ D.若要物块静止,应满足μ(mgcos37°+N)≥mgsin37°得:N≥0.4mg;因物体恰好静止,则说明物体受到的弹力垂直斜面向下,即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D正确。‎ ‎5.如图(a)所示,两段等长细线将质量分别为2m、m的小球A、B悬挂在O点,小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1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2的作用,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的状态,小球B刚好位于O点正下方。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1=4F2 B. F1=3F2 C. F1=2F2 D. F1=F2‎ ‎【答案】A ‎【解析】‎ 小球A受到F1水平向右的力,B受到F2的水平向左的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 设O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由平衡条件得:‎ 以B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设AB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由平衡条件得:‎ 由几何关系得到:α=β,联立解得:F1=4F2,故选项A正确。‎ ‎6.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汽车可能以安全速度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2s内的位移 x=v0t1+a1t12=20m>18m,‎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v1=v0+a1t1=12m/s<12.5m/s,‎ 汽车没有超速,故A正确、B错误; CD.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 即刹车距离为6.4m,提前18m减速,汽车不会超过停车线;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则会过线,故C正确,D错误。‎ ‎7.一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变化规律图线为一抛物线,如图所示,c和d已知,由此可知 A. 物体加速度为 ‎ B. 物体的初速度为0‎ C. 物体在c时刻的速度为 D. 物体经过1. 5c时的速度为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根据可得:‎ ‎,‎ 联立解得 ‎, ,‎ 故A正确,B错误; C.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c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2c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 故C正确;‎ D.物体在1.5c时的速度等于c到2c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 ,‎ 故D错误。‎ ‎8.如图所示,半径为3R的半圆柱体P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于P上的光滑小圆柱体Q,质量为m,半径为R,此时竖直挡板MN恰好与P、Q相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Q受到P的弹力为 B. Q受到挡板MN的弹力为 C. 若挡板水平向右缓慢移动一小段,P受到地面摩擦力不变 D. 若挡板水平向右缓慢移动一小段,Q受到P的弹力变大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 由几何关系可知θ=60°,对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 N1=mgcot60°=mg 则半圆柱体P和挡板对Q的弹力大小分别为和mg,选项AB正确;‎ CD.以PQ整体为研究对象,对PQ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挡板MN的支持力N1,地面的支持力N3,地面的静摩擦力f,如图 ‎ ‎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N1=mgcotθ,使挡板缓慢地平行向右移动,由于θ不断减小,cotθ不断增大,故f不断增大;Q受到P的弹力,则N2变大,选项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将两根自然长度相同、劲度系数不同、粗细也不同的弹簧套在一起,看作一根新弹簧,设原粗弹簧(记为A)劲度系数为k1,原细弹簧(记为B)劲度系数为k2,套成的新弹簧(记为C)劲度系数为k3。关于k1、k2、k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和电阻并联相似,可能是 乙同学:和电阻串联相似,可能是k3=k1+k2‎ 丙同学:可能 ‎ ‎(1)为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实验。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 ‎ a.将弹簧A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A的自然长度L0;‎ b.在弹簧A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n、每个钩码的质量m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1;‎ c.由F=_______计算弹簧的弹力,由x=L1–L0计算弹簧的伸长量,由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d.改变__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步骤b、c,并求出弹簧A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k1;‎ e.仅将弹簧分别换为B、C,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求出弹簧B、C的劲度系数。‎ ‎(2)图乙是实验得到的图线,由此可以判断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 ‎【答案】 (1). (1)nmg, (2). 钩码的个数; (3). (2)乙 ‎【解析】‎ ‎【详解】(1)弹簧的弹力等于n个钩码的重力nmg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需要改变钩码的个数以改变弹簧弹力。‎ ‎(2)由图乙可知,伸长量相同时有,由胡克定律有,即,所以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10.甲、乙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甲同学选择用光电门来完成实验,而乙同学选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来完成实验。‎ Ⅰ 甲同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__________.‎ ‎(2)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II. 乙同学实验时得到一条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等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 测量已得:d1,d2,d3,d4,则:‎ ‎(1)物体的加速a=__________(用已有字母表示)‎ ‎(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f=50Hz代入计算,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 (2). 系统误差 (3). (4). 偏小 ‎【解析】‎ ‎【详解】Ⅰ.(1)[1].滑块通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为:‎ 滑块通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为:‎ 根据 可得 ‎(2)[2].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II.(1)[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其中T=5× 得:‎ xCE-xAC=a(2T)2‎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2)[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51Hz,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11.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1=16m/s,乙车的速度为v2=12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6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1=2m/s2的加速度刹车,6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2=1m/s2,求:‎ ‎(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 ‎(2)两车相遇次数。‎ ‎【答案】(1)2s; (2)3次 ‎【解析】‎ ‎【分析】‎ 假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遇,并且两车均做匀减速运动,列出位移关系式,解出时间,讨论结果;列位移关系方程,求解时间的可能数值,结合实际运动情境分析求解可能的相遇次数.‎ ‎【详解】(1)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相遇,甲和乙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位移分别为s1、s2,则有:‎ ‎ ‎ s1=s2+L 联立解得:t1=2 s,t2=6 s 即在甲车减速时,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t1=2 s。‎ ‎(2)当t2=6 s时,甲车的速度为=4 m/s,乙车的速度为=6 m/s,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减速运动,设再经Δt甲追上乙,有:‎ 解得:Δt=4 s 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 综合以上分析知,甲、乙两车共相遇3次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A被轻质细绳系住斜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细绳绕过定滑轮O右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细绳上一光滑动滑轮O′下方悬挂着重物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细绳左右两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重物B的质量为多少时,A与斜面间恰好没有摩擦力作用?‎ ‎(2)在满足第(1)问情景时,水平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为多大?‎ ‎(3)要物块A能在斜面上保持静止,求重物B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斜面此时仍然静止)。‎ ‎【答案】(1)(2),方向水平向右(3)‎ ‎【解析】‎ ‎【详解】根据物体A能静止在斜面上其所可能有向上的运动的趋势,也可能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A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其临界当A与斜面间的摩擦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再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1)受力分析可知:‎ A与斜面间恰好没有摩擦力作用即f=0,根据平衡条件:‎ ‎,‎ 解得 ‎,‎ 由B受力平衡可知:‎ 可知:‎ ‎(2)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可知:‎ ‎(3)如果物体A恰好不上滑,则对A,‎ 平行斜面方向:‎ 垂直斜面方向:‎ 解得:‎ 如果物体A恰好不下滑,摩擦力反向,则对A 平行斜面方向:‎ 垂直斜面方向:‎ 解得:‎ 对物休B,根据平衡条件,有:‎ 故绳子拉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故物体B的质量范围为:‎ ‎13.一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经过3秒物体落地,则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_m;物体在下落初的第lm内,第2m内,第3m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取10m/s2);‎ ‎【答案】 (1). 25 (2). 1 (3). (4). ‎ ‎【解析】‎ ‎【详解】[1]. 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 ‎[2][3][4].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在下落初的第lm内,第2m内,第3m内的时间之比为1:(-1):();则平均速度之比:‎ ‎ 。‎ ‎14.在倾角θ=37°的平直滑道上,一名质量75kg的滑雪运动员由静止开始向下滑行,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运动员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今测得运动员从静止开始沿滑道下滑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的OA直线是t=0时刻速度图线的切线,速度图线末段BC平行于时间轴。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t=0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 ‎(2)动摩擦因数和比例系数K?‎ ‎【答案】(1)a=4m/s2 (2)=0.25 k=30kg/s ‎【解析】‎ ‎【详解】(1)由速度-时间图像可知,物体开始做加速度减小加速直线运动,最后作匀速运动,在t=0时刻,图线切线的斜率即为该时刻的加速度,故有 ‎(2)在t=0时刻,v0=0,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最后匀速运动,vm=10m/s,a=0,由平衡关系可得 联立可得 ‎=0.25‎ k=30kg/s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