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洛伦兹发现了“磁生电”‎ B.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成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库仑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静电力常数k的值 C.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出了右手螺旋定则 D. 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现象,故A错误;‎ B.库仑利用扭成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库仑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G的值,故B错误;‎ C.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总结出了右手螺旋定则,故C错误;‎ D.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故D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 ‎2.如图所示的U-I图象中,直线I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象可知( )‎ A.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0W B. 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为0.5Ω C. 电源内部消耗功率为1.0W D. R的阻值为1.5Ω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与纵轴的交点读出电源的电动势,其斜率大小等于电源的内阻。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等于电阻。两图线的交点读出电流与电压,求出电源的输出功率。‎ ‎【详解】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故A错误;由图I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内阻;故B错误;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为:;故C错误;由图II可知,;故D正确;故选D。‎ ‎3.在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带电粒子,又垂直进入另一磁感应强度为2B的匀强磁场,则( )‎ A. 粒子的速率加倍,周期减半 B. 粒子的速率加倍,轨道半径减半 C. 粒子的速率不变,轨道半径减半 D. 粒子的速率不变,周期加倍 ‎【答案】C ‎【解析】‎ ‎【详解】洛伦兹力只改变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所以粒子的速率不变。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可知,当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周期将减半;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可知,当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轨道半径将减半;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在国际单位制中,金属铜的密度为,它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下列结论正确是 A. 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 B. 1 的铜所含铜原子的数目是 C. ‎1kg铜所含铜原子的数目是 D. 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选项A正确;‎1m3‎的铜所含铜原子的数目是,选项B错误;‎1kg铜所含铜原子的数目是,选项C错误;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选项D错误.‎ ‎5.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条水平方向电场线上的三点,c为ab的中点.a、b电势分别为φa=5 V,φb=3 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电场在c点处的电势一定为4 V B. a点处的场强Ea一定大于b点处的场强Eb C. 一正电荷从c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一定减少 D. 一正电荷运动到c点时受到的电场力由c指向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该电场是匀强电场时,由于沿电场方向相同距离电势差相等,则场在c点处的电势一定为4V,当该电场不是匀强电场时,在c点处的电势不一定为4V,故A错误;‎ B、一条电场线无法比较电场线的疏密,就无法比较场强的大小,则a点处的场强不一定大于b点处的场强,故B错误;‎ CD、由题可判断电场线方向从a指向b,正电荷运动到c点时受到的电场力由a指向c,根据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c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根据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可知,正电荷从c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一定减少,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产生的交流电动势e=100sin100π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B. 交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00V C. 当线圈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电动势最大 D. 当线圈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交流电动势e=100sin100πt(V),可知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可求出频率。故A错误。‎ B.产生的是正弦交变电流,所以可知交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故B正确。‎ CD.当线圈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故电动势为零。故CD错误。‎ ‎7.如图,水平放置两个同心金属半圆环,半径分别为r和2r,两环间分布着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在两环间连接一个电容为C的电容器,c、d是电容器的两个极板,ab是可绕圆心转动,长为r的金属杆,沿半径方向放置在两环间且接触良好。现让绕圆心以恒定角速度沿逆时针转动.不计一切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容器c极板带负电 B. cd间电压逐渐增大 C. 金属棒ab产生的电动势为 D.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根据右手定则可知,ab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高低为a端为低电势,b端为高电势,则电容器c板带正电,d板带负电,故A错误;‎ B、C项:根据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为:,故B、C错误;‎ D项:根据电容器电荷量的计算公式得:,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8.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P和Q。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8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副线圈匝数比1:7‎ B.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7:1‎ C. 此时P和Q的电功率之比为7:1‎ D. 此时P和Q的电功率之比为1:7‎ ‎【答案】BD ‎【解析】‎ ‎【详解】设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1,则初级电压为:U-U1=7U1,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正比:,选项A错误,B正确;因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根据P=IU可知此时P和Q的电功率之比为1:7,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BD.‎ ‎9.如图所示,金属杆ab静放在水平固定的“U”形金属框上,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磁场中。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时,杆ab总保持静止,则: ‎ A. 杆中感应电流方向是从b到a B. 杆中感应电流大小减小 C. 金属杆所受安培力逐渐增大 D. 金属杆受到的合力为零 ‎【答案】AD ‎【解析】‎ 当磁感应强度B均匀减小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得到:回路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俯视),则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从b到a.故A正确;当磁感应强度B均匀减小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均匀减小,磁通量的变化率 不变,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得,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变,则感应电流大小保持不变.故B错误.根据安培力F=BIL,I不变,B均匀减小,得知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逐渐减小.故C错误.杆ab总保持静止,合力为零.故D正确.故选AD.‎ ‎10.如图所示,实线是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由此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带电粒子带负电 B. 带电粒子由a点到b电势能减小 C. 带电粒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 D. 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因为轨迹的凹向大致指向合力的方向,知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则粒子带负电。故A正确;‎ BC.带电粒子由a点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则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B正确,C错误;‎ D.粒子仅受电场力,加速度恒定,可知粒子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轨迹的凹向大致指向合力的方向,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11.某同学用同一注射器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早晨和中午分别做了“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午气温高于早晨,他将实验结果绘成如图所示的图象,则 ‎ A. 图线Ⅰ是依据中午的实验数据画出的 B. 图线Ⅱ是依据中午的实验数据画出的 C. 气体在状态C与状态A相比,体积减小,内能增大 D. 气体若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内能一定增大,吸收热量 ‎【答案】AD ‎【解析】‎ AB:据可得,则图象上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温度的大小,中午气温高于早晨,所以图线Ⅰ是依据中午的实验数据画出的。故A项正确,B项错误。‎ C:气体在状态C与状态A相比,体积减小,温度不变;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不变。故C项错误。‎ D:气体若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外界对气体做功为0,气体内能增大,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热量。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AD。‎ ‎12.如图所示带电小球a以一定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a;带电小球b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以相同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b;带电小球c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以相同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c,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则 A. 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关系为ha=hb=hc B. 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关系为h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