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辽宁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6小题为单选,7—10小题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 s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g=10 m/s2)
A. 15 m B. 20 m
C. 11.25 m D. 31.25 m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
则物体在最后1 s内的位移为15 m,对最后1 s可得:
可解得:
t总=2 s
则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15m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20m与分析相符,故B正确
C.11.25m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31.25m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2.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里协助妈妈做菜,对菜刀发生了兴趣.他发现菜刀的刀刃前部和后部的厚薄不一样,如图所示,菜刀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刀刃前部的横截面顶角较小,后部的顶角较大,他先后做出过几个猜想,其中合理的是
A. 刀刃前部和后部厚薄不匀,仅是为了打造方便,外形美观,跟使用功能无关
B.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刀刃厚薄无关
C.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大,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D.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小,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答案】D
【解析】
把刀刃部分抽象后,可简化成一个等腰三角劈,设顶角为2θ,背宽为d,侧面长为l,如图乙所示.当在劈背施加压力F后,产生垂直侧面的两个分力F1、F2,使用中依靠着这两个分力分开被加工的其他物体.由对称性知,这两个分力大小相等(F1=F2),因此画出力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实为菱形,如图丙所示.在这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取其四分之一考虑(图中阴影部分),根据它跟半个劈的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关系,由关系式,得F1=F2,由此可见,刀背上加上一定的压力F时,侧面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顶角的大小有关,顶角越小,sin θ的值越小,F1和F2越大.但是,刀刃的顶角越小时,刀刃的强度会减小,碰到较硬的物体刀刃会卷口甚至碎裂,实际制造过程中为了适应加工不同物体的需要,所以做成前部较薄,后部较厚.使用时,用前部切一些软的物品(如鱼、肉、蔬菜、水果等),用后部斩劈坚硬的骨头之类的物品,俗话说:“前切后劈”,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故D正确.
3.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 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平衡力的区别在于: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详解】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分别作用在牛和绳上面,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故AB错误;因为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理解,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以及与平衡力的区别.
4.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 μ与a之间一定满足关系
B. 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位移为
C. 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
D. 黑色痕迹的长度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要发生相对滑动,传送带的加速度需大于煤块的加速度,即,则有: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C.当煤块的速度达到时,经历的时间:
经过的位移: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此时传送带的位移:
则黑色痕迹的长度:
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5.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杆,车上的三个水平支架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它们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3h、2h和h,当小车遇到障碍物P时,立即停下来,三个小球同时从支架上水平抛出,先后落到水平路面上,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小球落地时间差与车速有关
B. 三个小球落地点的间隔距离L1=L2
C. 三个小球落地点的间隔距离L1
L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意三个小球从车上水平抛出后均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时间与高度有关,所以A选项错误;据h=gt2,三个小球的落地时间比为tA:tB:tC=,又据L=vt,小球落地间隔距离之比为:L1:L2=(-):(-1)<1,说明L1TB B. EkA>EkB
C. SA=SB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根据 知,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所以TA>TB,故A正确;由 知: ,所以vB>vA,又因为质量相等,所以EkB>EkA,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同一行星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C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D正确.
【点睛】重点是要掌握天体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选项C容易错选,原因是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面积定律中有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这是针对某一行星的,而不是两个行星.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D. 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作用产生的
E.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的转移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量度
【答案】ADE
【解析】
【详解】A.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无规则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无规则的运动,A正确;
B.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要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错误;
C.物体放出热量时,若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则温度可以升高,C错误;
D.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持续撞击引起了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D正确;
E. 在热传递过程中,用热量度量物体间内能的改变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量度,E正确;
故选ADE。
【点睛】考察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布朗运动、封闭气体压强、温度的微观定义的理解。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计算式为v5=__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____.
【答案】 (1). DCBA (2). 0.1 (3). (4).
【详解】(1)[1]按常规实验步骤,先安装再操作后整理,再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可知正确步骤为DCBA.
(2)[2]因为:
T打=s=0.02 s
因为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故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5T打=0.1 s.
(3)[3]由:
得.
(4)[4]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应采用逐差法:
a=.
12.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答案】 (1). 小车的质量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2). 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C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作为小车所受合外力;(2)①
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大小与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②设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由实验原理得:mg=Ma,得,而实际上,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故C正确.
考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三、计算题(24分)
13.如图所示,从A点以某一水平速度v0抛出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BOC=37°的固定光滑圆弧轨道BC,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端的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4 kg,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0.6 m、h=0.15 m,R=0.75 m,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7,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g=10 m/s2.求:(sin 37°=0.6,cos 37°=0.8)
(1)小物块的初速度v0及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滑动至C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答案】(1)4 m/s 5 m/s (2)47.3 N (3)2.0 m
【解析】
【详解】(1)从点到点,物块做平抛运动,则有:
设到达点时竖直分速度为,则有:
联立解得:
此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则有:
可得:
在点时的速度大小:
(2)从点至点,由动能定理有:
设物块在点受到的支持力为,则有:
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在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7.3 N
(3)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
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因为,所以小物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长木板静止不动
小物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减速运动
则长木板的长度至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