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新课程全国卷高考物理备考策略课件(84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新课程全国卷高考物理备考策略课件(84张)全国通用

2017 届新课程全国卷高考备考 策略 2016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 高考 试题 评析 及 2017 年高考命题走向 2017 届新课程全国卷高考备考 策略 2016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 高考 试题 评析 及 2017 年高考命题走向 2016 全国 2 卷考点分布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涉及的考点 难度 14—18 题为单项选择题, 19—21 题为多项选择题 14 6 分 共点力动态平衡 中 15 6 分 库仑定律、曲线运动、动能定理 中 16 6 分 动能定理、圆周运动 中 17 6 分 电容器、电路串并联 中 18 6 分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中 19 6 分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中 20 6 分 电磁感应、圆盘切割 中 21 6 分 机械能守恒 中高 实验题 22 6 分 机械能守恒、纸带数据处理、数据分析 中 23 9 分 测电压表电阻、电表改装 中 计算题 24 12 分 电磁感应、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中低 25 20 分 牛二定律、动能定理、圆周运动、平抛运动 中 选考题 33 5 分 热力学定律 中低 10 分 气体状态方程 中 34 5 分 机械波 中低 10 分 光的折射、全反射 中 35 5 分 光电效应 中低 10 分 流体与动量定理 中高 总计 14 题 110 分 中 一、考点分布 2013—2016 全国 2 、 3 卷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命题内容: 2013 2014 2015 2016(2 卷) 2016 ( 3 卷) 14 牛顿第二定律、 F-a 图象 (低) V-t 图像、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低) 电场、力与运动关系的 (中低) 共点力动态平衡 物理学史、开普勒定律 1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平衡 (中) 平抛运动、 动能和重力势能 (中) 电磁感应、旋转切割电动势 (中) 库仑定律、曲线运动、动能定理 电势,等势面,电场力做功 16 电磁感应、右手定则 左手定则 (中) 功和动能定理、 牛顿第二定律、 平均速度、滑动摩擦力 (中) 天体运动变轨、 实际考查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中) 动能定理、圆周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7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洛伦兹力、圆周运动 (低) 竖直圆周运动“轻杆”模型、物体过“凹桥”模型 (中) 功率、功率 一定时的 V-t 图像 (中低) 电容器、 电路串并联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8 库仑力、匀强电场的电场力、物体的平衡 (中)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中) ( 改为多选 ) 物理学史,四大发明、地磁场、通电导体周围磁场 (低)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19 物理学史、奥斯特、安培、法拉第、楞次的贡献 (低) 电场强度、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 (中低) 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低)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理想变压器,电功率的计算 20 人造卫星轨道运动 中的功能关系、动能定理 (难)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左手定则、比荷 (中) 牛顿定律、相互作用(整体隔离法) (中) 电磁感应、圆盘切割 动能定理,圆周运动 21 汽车转弯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摩擦力 (中) 理想变压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特点 (较难) 系统机械能守恒、速度合成与分解问题 (中) 机械能守恒 楞次定律的应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二、 2017 全国 2 卷 3 卷选择题必考考点深度解析 二、近几年全国 2 卷实验题命题特征 ⑴ 近几年全国 2 卷实验题涉及的实验考点和内容: 年份 第 22 题 分值 第 23 题 分值 2013 年 运用平抛运动测量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6 分 多用电表的使用 9 分 2014 年 伏安法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6 分 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长度 ( 圈数 ) 的关系 9 分 2015 年 考查打点计时器和牛二定律 6 分 半偏法测表的内阻和误差分析 9 分 2016 年 2 卷 机械能守恒、纸带数据处理、数据分析 6 分 测电压表电阻、电表改装 9 分 2016 年 3 卷 研究安培力实验 5 分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拓展 10 分 三、近几年全国卷计算题命题分析 计算题命题形式已经固定,一力一电,总分 32 分。 全国 2 卷 3 卷计算题内容分析 第 24 题 分值 第 25 题 分值 2013 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圆周运动 14 物块与长木板模型结合 V-T 图象 18 2014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 V-t 图 13 直导线切割磁感线模型 19 2015 电场、动能定理、速度合成与分解 12 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 20 2016 2 卷 电磁感应、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12 牛二定律、动能定理、圆周运动、平抛运动 20 2016 3 卷 机械能守恒,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 12 电磁感应、磁通量的计算、动生和感生电动势 20 四、选考模块 年份 3-3 3-4 3-5 2013 分子力、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与波义耳定律) 简谐横波、折射定律、全反射(弹簧振子、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全反射临界角) 核反应方程、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原子核的结合能、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2014 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气体实验定律(布朗运动、水的表面张力、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干湿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简谐横波图像、折射定律、全反射(机械波图像与机械振动图像问题的综合运用,光的全反射及光的折射问题) 天然放射现象、衰变、三种射线的性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密立根、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卢瑟福、汤姆逊在物理学史上的贡献;考察了动量守恒实验、计算相对误差绝对值) 2015 晶体与非晶体、气体实验定律(分子动理论、玻意耳定律) 折射定律、全反射、简谐横波图像(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和机械波的传播) 光电效应实验、追碰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和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 2016 2 卷 热力学定律、气体状态方程 机械波、光的折射、全反射 光电效应、流体与动量定理 2016 3 卷 分子热运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机械波的传播、光的折射和反射 核反应方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017 届新课程全国卷高考备考 策略 重点: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全面复习, 打好基础,降低难度,提高速度。 第一轮复习 章节复习 时间: 2016 年 6 月 ——17 年 2 月上旬(约 6 个月) 注意复习的层次性,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法,不要指望一次到位。 高三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 复习目标: 目标不明,教科书落实不到位;复习层 次不清 ; 盲目追随教辅资料或现成试卷; ◇ 课堂教学: 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参与不足 。 重知识的灌输,轻思维能力培养(轻学生主动建构 知识) ; 重讲解过程 , 轻消化理解 ; 重规律应用 , 轻得出过程 ; 重题目讲解,轻方法总结 。 ◇ 课后作业: 简单重复,高强度训练,高频率测试; 多练少讲,以练代讲,试卷讲评不及时或不到位 … 学 生 重课外习题 轻课本教材 重做题数量 轻改题分析 重做题速度 轻审题规范 重结果得出  轻分析过程 二谋划科学思路,找准策略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下 的有效教学? ★ 唤醒知识 帮助学生 巩固知识 , 建构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搞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 章节内、章节间、模块内、模块间 ) ,建构知识网络,延伸、拓展。 ★内化知识 帮助学生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对称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 、建模等。 ★应用知识 帮助学生 提高能力。 如提高阅读(审题)能力、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规律与技巧)。 高三物理复习课的功能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注重高考命题方向的研究 注重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 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课堂教学的反馈 注重学生动手实验的效果 ◇研究 教科书 ( 而非教辅资料) ◇研究 考试大纲 和 考试说明 ◇研究近几年 高考试题 + 调研卷 + 样卷 注重高考命题方向的研究 2016 年高考全国各地 共 10 套卷有相当的 相似性 电路 图象 表格 读数 注重基本原理 注重实践能力 注重科学研究方法 ( 5 个连线 + 5 个误差分析 ) ( 5 个读数 ) ( 2 个填表 ) (图象中 3 个画图 +4 识图 ) 纸带( 5 个) 滑动变阻器( 7 个)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5 个) 注重高考命题方向的研究 注重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静电场知识框架 【 力学 】 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做题前先要切切实实明白单个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忽视。力的分析,一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 功和能 】 与力和运动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合运用。在这部分要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去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 电磁学 】 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而且高考中往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所以要多花些时间。 【 物理实验 】 着重注意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其中,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是复习的重难点。 【 选修内容 】 相对容易,也是因为这样,同学们常常会忽略这部分内容。一轮复习是唯一的一次详细系统的复习,一定要在这段时间抓住机会复习这些小问题,避免高考失分。 洛伦兹力永不做功 安培力做功 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除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外其他力做功 W 总 机械能的变化 Δ E W 总 = Δ E 做 功 能量变化 重力做功 W G = mgh 重力势能变化 Δ E P W G = - Δ E P 弹簧弹力做功 W FN = ½ kx 2 弹性势能变化 Δ E P W FN = - Δ E P 合外力做功 W 合 = W F1 + W F2 + W F3 + 动能的变化 Δ E k W 合 = Δ E k 滑动摩擦力与阻力做功 W f = F f x 相对 系统内能的变化 Δ E 内 F f x 相对 = Δ E 内 电场力做功 W AB = qU AB 电势能变化 Δ E P W AB = - Δ E P 电流做功 W=IUt 电能变化 Δ E=IUt W=IUt ※ 例如功和能的知识结构如图 注重高考命题方向的研究 注重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 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借助问题,渗透方法 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 基本概念: 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基本规律: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基本方法: 受力分析、运动分析、隔离法、整体法 关键点: 1 、功、动能为标量;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标量式 2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中参照系的确定 3 、动能定理中涉及的是功和动能,没有其它概念出现 4 、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只涉及动能和重力(弹性)势能,没有涉及功的概念 5 、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内力做功仍会改变机械能) --- 系统的组成、 过程的选取、条件 6 、能量守恒定律中涉及的是各种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热能、电势 能 …… 7 、列方程前明确:研究对象、参照系、初末状态、选择的规律 8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改变数值相等,同一方程中不能重复使用。 9 、作用力做功与反作用力做功、摩擦力做功与摩擦产热 10 .功和能的对应: W=-△E W=△E 注重高考命题方向的研究 注重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 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审题能力 培养建模能力 注意解题规范 解题思维拓展 物理的解题是有迹可循的: 画草图 —— 想情景 —— 选对象 —— 分析题目、限制条件、明确所求 —— 列方程 — 检查 习得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 认真读题,信息图示化 情景翻译,建立模型 模型规律,条件特征 解 题 过 程 反思结论,显化答案 读题 析题 写题 算题 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细心决定成败”,审题不认真会造成大量失分 ( 1 )审题能力是通过训练形成的能力 培养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它一般包括读题和析题 ( 2 )审题策略 读题 —— 信息图示化 习得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 认真读题,信息图示化 情景翻译,建立模型 模型规律,条件特征 解 题 过 程 反思结论,显化答案 读题 析题 写题 算题 识别或建立模型 ( 3 )析题策略 写题就是根据模型对应的 规律 选择公式建立 方程 ,加上 条件方程 。并用文字(包括方程)规范表达出来的过程。 立方程 ( 3 )立方程策略 1. 要养成直觉去选择合适的公式。 2 .挖掘条件方程。 3. 规范表述。 1. 明确关键字词,常规提问训练审题规范 。 2. 展示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规范 。 4 . 标准规范展示,严格要求落实。 3 . 变草纸为草本,变口算为笔算,提高计算准确度 。 规范常抓不懈----教师抓规范 学生的规范 ( A ) 解题规范 作图 审题 思维 文字叙述 原始方程 计算 结果表达 Step 2 Step 3 自习考试化 周测规范化 考试高考化 高考平时化 学生的规范 ( B ) 学习行为规范 ----- 训练规范 1. 养成先文字运算后代入数据的习惯。高中物理计算题很少一个方程就能解出一个未知量,往往是要所有模型对应的方程和条件方程均立出来。然后联立解方程组才能解出来。所以要养成先文字运算后代数据计算的习惯。 ( 4 )运算策略 2. 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是高考要求的 6 种能力之一。如三角函数的应用、数学图象与数学方程的应用等。但这里的算题是指方程已经列出来了,在解方程算结果时有些数学处理要注意一些技巧。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要巧妙利用数学的关系,如几何关系、函数关系、图像等 ②根据方程的特征进行有目的的运算 ③估算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决不是简单的代入数据算算就算完事 . 实际上应从数学与物理学科综合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才行 . 运算策略 习得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 认真读题,信息图示化 情景翻译,建立模型 模型规律,条件特征 解 题 过 程 反思结论,显化答案 读题 析题 写题 算题 ( 5 )反思结论策略 注重高考命题方向的研究 注重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 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课堂教学的反馈 答案? 正确率? 答错率? 学生的想法? ……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注重高考命题方向的研究 注重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 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课堂教学的反馈 注重学生动手实验的效果 重点: 学科内综合复习。模拟考题,精编 习题,加强考练,控制难度,放慢 速度,充分综合。 第二轮复习 学科内综合复习 + 理科综合训练 时间: 2017 年 2 月中旬 ——17 年 4 月上旬 (约 2 个月) 尽早进行理科综合训练 复习方法 ( 一 ) 选择题专项复习。 先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把近几年考过的各板块试题分类汇编印发给学生逐板块集中训练,规定时间完成。以达到熟练、准确、无漏洞的目的。 板块训练结束后采用高考题模式每天混编 10 个选择题天天练。以达到适应性训练和防止遗忘的目的。 怎么抓落实? 复习方法 ( 二 ) 重点专题复习 。 加强学科内的纵横联系,突破固有格局,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建起符合自己的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 方案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方案二:重要考点的强化训练与难点的有效突破相结合 1. 确定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讲座 整合知识和方法 特别注意一些二级推论 ( 1 ) 知识结构化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生不缺少知识,而是缺少系统的知识。特别是不会调动所学的所有的知识解决一个问题。 ( 2 ) 基本方法、技能程序化 规律运用操作程序化 物理学习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 受力分析法,状态分析法(包括分析初末状态的速度、动能、动量、势能、气体状态参量等)、场的分析、做功分析、能量转化分析、电路分析法(结构分析、能量分配分析)、图示法、列表法、图像法、等效法 …… 备考不应只顾知识点、考点、热点的“三点式”复习,应该用“方法线、过程线、思想线”将知识点串起来,注重过程,注重方法,注重建模能力,要会从宏观的高度上驾驭全过程的分析和综合。 方案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1 、力和运动专题 ①力与直线运动(力,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图像) ②力与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2 、功和能专题 ①力学中的功能关系 ②电场、电路、电磁感应中的功能关系 3 、电场和磁场专题 (恒定场,变化场,复合场) 4 、电路和电磁感应专题 5 、实验专题 6 、选考专题 方案二:重要考点的强化训练与难点的有效突破相结合 1 、力学多过程专题 ( 4 种运动和 6 种力,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在力学多物体、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2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3 、电路和电磁感应综合专题 4 、实验专题 以“打点计时器使用”、“弹簧”为核心的力学实验 以“电学量测量”为核心的电学实验 5 、选考专题 选修 3—3 :分子动理论,气体状态变化及相关规律 选修 3—4 :振动和波,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选修 3—5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动量守恒定律 1 、力和运动: ①矢量的合成与分解;②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③牛顿运动定律;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⑤平抛运动;⑥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 2 、功和能: ①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 功能关系 3 、电磁学: ①电场的描述及几种典型的电场;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电路分析; ④磁场的描述及几种典型的磁场; ⑤安培力和洛伦兹力; ⑥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 4 、力电磁综合 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②导体棒(线圈)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5 、实验: ①以内容为主线;②以器材为主线;③以原理为主线(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与推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④以方法为主线。 6 、选考专题 选题 —— 典型性和代表性,以中档题为主 审题 —— 让学生自己读题,关键点教师强调或点拨 做题 ——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宜先做后讲 小结 —— 知识升华,方法提炼,触类旁通 专题复习课 巩固知识结构 —— 引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模型复习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聚焦思想方法 —— 归纳、提炼、总结 重点难点疑点 —— 浅入深出,剖析透彻 对实验题采用各个击破式复习。 每套题中设置两个实验题,经过第二轮复习所有实 验可完全覆盖。有的重点实验可多次换角度测试。 对基本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表的读数、使用和操作,要多次考查,必须熟练掌握。全班无一人出错。 物理的关键在于“以物明理”。对于螺旋测微器、千分尺、万用表等,“百练不如一看、一用”。建议抽出两节课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再动手,再动脑,对于操作性实验还需要设计、再操作、再计算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复习的“发散”、“求异”,注意对实验的设计、方法的创新、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基本测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力 毫米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天平 秒表 打点计时器 弹簧测力计 电阻 电流 电压 欧姆表 使用 读数 电流表 电压表 内接外接 传感器 可直接显示、处理各种物理量 测 REr P U-I 大专题,建网络 ----- 力学实验中的测量 力学实验 打点计时器 光电门 测量加速度 测量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机械能守恒 功能关系 直线规律 电学实验 电表 电阻 测量电压 U 测量电流 I 测定电阻率 描绘伏安特性曲线 测电源电动势、内阻 多用表使用 大专题,建网络 ---- 关注实验原理 14年课标1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 2013 福建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测动摩擦因数 2012 年全国大纲卷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小专题 抓细节: 关注 基本实验原理、 实验细节 同一装置设计探究多个实验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Ⅰ R 2014· 北京卷 U I 2014· 全国卷 U I 2014· 福建卷逐差法 小专题 抓细节: 同一实验用多种形式考察,注意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误差分析 要求: 认识实物 正确使用 措施:仪器进教室 ,学生进实验室 观看实验录像( 展现规范的操作,再现操作过程) 做实验题首先要考虑两点: 明确实验目的 尽量减小误差 对普遍出现的错误采取全班会诊式纠正 23.(10 分 ) 现想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 E 约为 4.5V , r 约为 1. 50Ω) , 而手头只有以下器材 : A. 电源 ( 电动势 E 约为 4.5V, 内电阻 r 约为 1. 50Ω) B. 量程 0 ~ 3V 内阻很大的电压表 ( 可看成理想电压表 ) C . 量程 0 ~ 0.5A 内阻约为 1 Ω 电流表 ( 不能看成理想电流表 ) D. 滑动变阻器 R( 阻值调节范围 0 ~ 20Ω) E. 定值电阻 R 0 ( 阻值为 4 Ω) F. 电键 S 、导线若干 (1) 某同学根据上面给出的实验器材 , 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 电路接法正确 , 线路、器材完好 , 却没 有办法测出该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 请你通过估算帮他分析不能成功的原因 . A. 电源 ( 电动势 E 约为 4.5V, 内电阻 r 约为 1. 50Ω) B. 量程 0 ~ 3V 内阻很大的电压表 ( 可看成理想电压表 ) C . 量程 0 ~ 0.5A 内阻约为 1 Ω 电流表 ( 不能看成理想电流表 ) D. 滑动变阻器 R( 阻值调节范围 0 ~ 20Ω) E. 定值电阻 R 0 ( 阻值为 4 Ω) F. 电键 S 、导线若干 23.(10 分 ) 现想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 E 约为 4.5V , r 约为 1. 50Ω) , 而手头只有以下器材 : A. 电源 ( 电动势 E 约为 4.5V, 内电阻 r 约为 1. 50Ω) B. 量程 0 ~ 3V 内阻很大的电压表 ( 可看成理想电压表 ) C . 量程 0 ~ 0.5A 内阻约为 1 Ω 电流表 ( 不能看成理想电流表 ) D. 滑动变阻器 R( 阻值调节范围 0 ~ 20Ω) E. 定值电阻 R 0 ( 阻值为 4 Ω) F. 电键 S 、导线若干 (2) 另一同学在上面实验电路图的基 础上稍加改进 , 便可以方便地测量出 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 , 请你在答 卷的虚线框中画出能测出电源电动势 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 R 0 A A A 高三的复习决不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重复,而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重新认识和升华,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系统和综合,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 学生能力的高低 取决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掌握的 准确程度 和 牢固程度 以及学生掌握 方法的多少 和 熟练程度 的高低 —— 分数与时间之比 题目 来源 往届题库 15 年高考题 错题改编 网络资料 自编题 最新资料 教材题目改编 15 年理综测试 题目来源 (三)精编资料,强化训练 摆脱复习资料导引,按计划选编训练题和考试题。重点难点选编在各套题中分散突破。 课堂先做后讲。宁可少讲点,也要给学生做的时间。 抓落实就是要盯着学生能亲手做出来 课前先把下节要讲的例题印发给学生试做,课堂讲评和扩展,题目一定要精。 复习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我们讲过练过的知识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沉淀下多少,而不在于我们讲过练过了没有。 (四)精讲多练,重在落实。 ⑴注重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考查 ⑵审题能力的考查 ⑶ 重视建模、 运用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解决问题。 (4) 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5) 注重实践意识 问题 1 :试题考我们什么? 基本知识 基本素养 基本方法 基本经历 (五) 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考对学生的要求 1. 完善的知识结构 2. 解题能力 3. 应试素养 知识体系 方法策略体系 读题能力 析题能力 立方程 主干方程 条件方程或临界方程 解方程 反思结论 良好的心理素养 合理的答题程序 规范的表达习惯 从考生做高考题的视角 学习经历 以生为本试卷讲评课的操作流程 试题编制 学生考试 批阅统计 试卷讲评 跟进式练习 反馈统计激励表扬 小组讨论交流校正 小组展示共性问题 师生评析 提炼总结反思 巩固变式拓展 自主分析失分原因自主校正暴露问题 个性化问题展示 知识结构化提炼 典型反思性总结 重点: 理科综合训练。归纳提升,查漏补 缺,指导应试技巧,训练适应能力。 第三轮复习 理科综合训练 时间: 2017 年 4 月中旬 ——17 年 6 月初 (约 1 个半月) 理科“综合”试卷是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长试卷,这一特点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明显增大了读题量,学生应试会有一些不适应。所以,复习阶段要进行强化训练。 1. 注意对“长试卷”的 强化 训练 日常训练实战化 平时做练习要“快快地做题,慢慢地消化” 有意摸索应试技巧,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 有意调整应试心态: 思维书写要快,要承受比较大的精神压力 1. 注意对“长试卷”的 强化 训练 ( 1 )要注意安排好答题时间 , 不要在一道题上纠 缠过多的时间。 理综考试时间共 150 分钟,总分值 300 分,平均每分钟得两分,物理占时不少于 60 分钟,化学占时不超过 50 分钟,生物占时不超过 40 分钟。选择题不用写过程,相对难度较小,化学生物选择题每道题应平均控制在 1.5 分钟之内,共计约 20 分钟,物理选择题每道题应平均控制在 2 分钟之内,共计约 16 分钟,选择题共 21 题,总时间不应超过 40 分钟;选考题每科控制在 7 分钟之内,总时间不应超过 21 分钟;物理实验题 12 分钟左右,第一道计算题约 10 分钟,第二道计算题约 20 分钟;化学必考填空题大约 30 分钟,生物必考填空题大约 20 分钟 . (已没有检查时间了) 1. 注意对“长试卷”的 强化 训练 ( 2 )答题顺序 原则:先易后难,只能有难易概念,不能有学 科概念。 通常是:选择题→选考题→必考主观题。 ( 3 )舍得放弃 易题稳做,难题缓做。 要想多得分,先得会失分。千万不能在一道题上 纠缠。 ( 4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 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 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 、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3 、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 、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5 、情景设计看不懂。 6 、不熟练,时间不够。 7 、粗心,或算错。 8 、题意理解错。 2. 狠抓错题订正,必须落实在纸面上 错题改正: 错题集锦: 错题变形: 错题回首: 3. 狠抓计算能力 平时就必须注意养成 百算不误的精细和严密 ( 1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题目的鉴赏能力。 找出题目的亮点,对题目的不足点予以改造使题目具有新意,找出题目的创新生长点予以发展使题目焕发出生机。 自编题极有可能成为高考题 教师要提高鉴赏能力,改造陈题出新 ( 2 )变换题目的情景或背景,把旧题改造成新题。 4. 用翻新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求学生真懂、克服思维定势。 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谢谢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