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三法”突破计算题课件(21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三法”突破计算题课件(21张)(全国通用)

3.“ 三法 ” 突破计算题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物理计算题历来是高考拉分题 , 试题综合性强 , 涉及物理过程较多 , 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 , 物理模型较模糊甚至很隐蔽 , 运用的物理规律也较多 , 对考生的各项能力要求很高 , 为了在物理计算题上得到理想的分值 , 应做到细心审题、用心析题、规范答题。 - 3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细心审题 , 做到 “ 看 ”“ 读 ”“ 思 ” 1 . 看题 “ 看题 ” 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方法 , 一定要全面、细心 , 看题时不要急于求解 , 对题中关键的词语要多加思考 , 搞清其含义 , 对特殊字、句、条件要用着重号加以标注 ; 不能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 , 要重点看清题中隐含的物理条件、括号内的附加条件等。 2 . 读题 “ 读题 ” 就是默读试题 , 是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 , 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不管试题难易如何 , 一定要怀着轻松的心情去默读一遍 , 逐字逐句研究 , 边读边思索、边联想 , 以弄清题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 , 排除干扰因素 , 充分挖掘隐含条件 , 准确还原各种模型 , 找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4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 . 思题 “ 思题 ” 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信息 , 准确、全面、快速思考 , 清楚各物理过程的细节、内在联系、制约条件等 , 进而得出解题的全景图。 - 5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1 如图所示 , 传送带与两轮切点 A 、 B 间的距离为 l=23 m , 半径为 R=0.4 m 的光滑的半圆轨道与传送带相切于 B 点 ,C 点为半圆轨道的最高点 ,BD 为半圆轨道的直径。物块质量为 m=1 kg 。已知传送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8, 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θ =37 ° 。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上的 A 点 , 已知 sin 37 ° =0.6, cos 37 ° =0.8,g 取 10 m/s 2 , 物块可视为质点。 (1) 传送带的速度为 2 m/s , 求物块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时间 ; (2) 传送带的速度为 , 物块能否到达轨道上的 D 点 ? 若不能 , 请说明理由 ; 若能 , 请求出在 D 点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 6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看题 看题时首先要注意此题为 “ 传送带 + 圆周运动 ” 模型 , 其次要关注物块从静止释放后在传送带上可能的运动状态及通过最高点 C 点和 D 点时满足的动力学条件。 读题 读题时要获取的信息 : 传送带的长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半圆轨道与传送带的连接特点及传送带的速度、圆轨道的半径。 思题 思题要抓住本题中 , 物块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做功情况、能量转化情况及能否达到 D 点的判断方法。 - 7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答案 (1)14 s   (2)6 N 解析 (1) 物块放在 A 点后将沿 AB 加速运动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μ mg cos θ -mg sin θ =ma 物块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 ,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 2 = 2 ax 解得 x= 5 m < 23 m 此后物块匀速运动到 B 点 设加速阶段物块运动的时间为 t 1 , 匀速阶段物块运动的时间为 t 2 则有 v=at 1 , l-x=vt 2 物块从 A 到 B 运动的时间为 t=t 1 +t 2 联立解得 t= 14 s 。 - 8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 9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点评 (1) 只有认真审题 , 透彻理解命题的意图、试题给定的物理情境、各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 , 才能快速正确答题。 (2) 所谓审题要慢 , 就是要仔细 , 要审透 , 关键的词句理解要到位 , 深入挖掘试题的条件 , 提取解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 排除干扰因素。要做到这些 , 必须通读试题 , 特别是括号内的内容 , 千万不要忽视。 - 10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用心析题 , 做到 “ 明 ”“ 画 ”“ 析 ” 1 . 明过程 明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 , 在审题获取一定信息的基础上 , 要对研究对象的各个运动过程进行剖析 , 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 , 确定每一个过程对应的物理模型、规律及各过程间的联系。 2 . 画草图 画草图就是根据题中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象、分析、判断 , 在草稿纸上或答题纸上画出草图 ( 如运动轨迹图、受力分析图、等效图等 ) 以展示题述物理情境、物理模型 , 使物理过程更加直观、物理特征更加明显 , 进而方便确立题给条件、物理量与物理过程的对应关系。 - 11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 . 析规律 析规律就是指在解答物理计算题时 , 在透彻分析题给物理情境的基础上 , 灵活选用规律 , 如力学计算题可用力的观点 , 即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 , 也可用能量观点 , 即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联立求解。 - 12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2 如图所示 ,A 、 B 间存在与竖直方向成 45 ° 角斜向上的匀强电场 E 1 ,B 、 C 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E 2 ,A 、 B 的间距为 1.25 m ,B 、 C 的间距为 3 m ,C 为荧光屏。一质量 m=1.0×10 -3 kg , 电荷量 q=+1.0×10 -2 C 的带电粒子由 a 点静止释放 , 恰好沿水平方向经过 b 点到达荧光屏上的 O 点。若在 B 、 C 间再加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且大小 B=0.1 T 的匀强磁场 , 粒子经 b 点偏转到达荧光屏的 O' 点 ( 图中未画出 ) 。 g 取 10 m/s 2 。求 : (1)E 1 的大小 ; (2) 加上磁场后 , 粒子由 b 点到 O' 点电势能的变化量及偏转角度。 答案 (1)1 . 4 N/C   (2)1 . 0 × 10 - 2 J 37 ° - 13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 14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点评 (1) 带电体在叠加场中做直线运动时 , 垂直运动方向所受合外力为 0 。 (2) 带电体在三场 ( 重力场、电场、磁场 ) 同时存在的叠加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 则电场力与重力平衡 ,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 15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规范答题 , 做到 “ 有 ”“ 分 ”“ 准 ” 1 . 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 , 它能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 , 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 是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之一 , 主要包括 : (1) 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过程或状态的说明。 (2) 题中物理量要用题中的符号 , 非题中的物理量或符号 , 一定要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3) 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或临界条件分析出来后 , 要加以说明。 (4) 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要进行说明。 (5) 规定的正方向、零势能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要进行说明。 (6) 对题目所求或所问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且对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要进行说明。 - 16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 分步列式、联立求解 解答高考试题一定要分步列式 , 因高考阅卷实行按步给分 , 每一步的关键方程都是得分点。分步列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列原始方程 , 与原始规律公式相对应的具体形式 , 而不是移项变形后的公式。 (2) 方程中的字母要与题目中的字母吻合 , 同一字母的物理意义要唯一。出现同类物理量 , 要用不同下标或上标区分。 (3) 列纯字母方程 , 方程全部采用物理量符号和常用字母表示 ( 例如位移 x 、重力加速度 g 等 ) 。 (4) 依次列方程 , 不要方程中套方程 , 也不要写连等式或综合式子。 (5) 所列方程式尽量简洁 , 多个方程式要标上序号 , 以便联立求解。 - 17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 . 必要演算、明确结果 解答物理计算题一定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 , 并明确最终结果 , 具体要注意 : (1) 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 , 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 , 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 , 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 ( 要注意简洁 , 千万不要在卷面上书写许多化简、数值运算式 ) 。 (2) 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 , 一般应与题目中所列的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相近 , 如有特殊要求 , 应按要求选定。 (3) 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 ( 最好采用国际单位 ), 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 (4) 字母式的答案中 , 最终答案中所用字母都必须使用题干中所给的字母 , 不能包含未知量 , 且一些已知的物理量也不能代入数据。 - 18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5) 题中要求解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答案 ( 尽量写在显眼处 ), 待求量是矢量的必须说明其方向。 (6) 若在解答过程中进行了研究对象转换 , 则必须交代转换依据 , 对题目所求要有明确的回应 , 不能答非所问。 - 19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3 如图所示 , 平行金属导轨 MN 、 PQ 倾斜与水平面成 30 ° 角放置 , 其电阻不计 , 相距为 l=0.2 m 。导轨顶端与电阻 R 相连 ,R=1.5 × 10 -2 Ω 。在导轨上垂直导轨水平放置一根质量为 m=4×10 -2 kg 、电阻为 r=5×10 -3 Ω 的导体棒 ab 。 ab 距离导轨顶端 d=0.2 m , 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 在装置所在区域加一个垂直导轨平面 , 方向如图的磁场 , 磁感应强度 B=(0.2+0.5t) T ,g 取 10 m/s 2 。 (1) 若导体棒静止 , 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2) 何时释放导体棒 , 释放时导体棒处于平衡状态 ? (3) 若 t=0 时刻磁感应强度 B 0 =0.2 T , 此时释放 ab 棒 , 要保证其以 a=2.5 m/s 2 的加速度沿导轨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求磁感应强度 B 应该如何随时间变化 , 写出其表达式。 答案 见 解析 - 20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 21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