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广州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ww.ks5u.com 广州三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6×4=2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B.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C. 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D. 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例如高速飞行的子弹,选项A错误;‎ B.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选项B错误;‎ C.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选项C错误;‎ D.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选项D正确。‎ ‎2.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直尺测量反应时间,甲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尺的准备,从她看到乙同学放开直尺开始,到她捏住直尺为止,测出直尺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20cm.则这次测量出甲的反应时间是(g取10m/s2)‎ A. 0.02s B. 0.1s C. 0.14s D. 0.2s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意,在反应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H=20cm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 得 t=0.2s A.0.02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0.1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0.14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0.2s,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3.如图所示用四种方法悬挂相同的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图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镜框受重力和两根绳子的拉力处于平衡,合力等于0,知两根绳子拉力的合力等于重力,设每根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合成两等大的拉力可得,则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小,绳子拉力越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下列给出做直线运动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运动过程的是 (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个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以速度6m/s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3-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2m/s2,两图能反映同一运动过程,故A正确;根据v-t图象可知,0-3s内,x=vt=6t(m),x与t成正比,x-t图象应是过原点的直线.3-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t图象应是抛物线,故B错误;第一个图是位移时间图象,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静止,速度为0,3-5s内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可知两图不能反映同一运动过程,故C错误;位移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静止,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一直为零,两图不能反映同一运动过程,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运动图像 ‎【名师点睛】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根据图象即可求解.‎ ‎5.平直公路上以24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6.0m/s2,则它刹车后5s内的位移是 A. 45m B. 48m C. 75m D. 90m ‎【答案】B ‎【解析】‎ ‎【详解】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v0=24m/s,a=-6.0m/s2,设经时间t汽车速度减为零,由v=v0+at,得 即t=5s时,汽车速度已经减为零,则汽车刹车后5s内的位移为 A.45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48m,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75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90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6.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 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 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差表示相对位移,两物体速度相同对应相对距离的极值,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据此可以分析出接下来的位置关系。‎ ‎【详解】A. a、b加速时,b的斜率更大,所以b的加速度更大,A错误;‎ B.第40秒时,两物体速度相等,此时位移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B错误;‎ C.由面积可得,60秒时a的位移是2100m,b的位移是1600m,所以a在b的前方,C正确;‎ D.40秒时,由图像面积差可得,两物体的相对位移是900m,故D错误。‎ ‎【点睛】对于速度时间图像要抓住两个数学方面的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二、多项选择题(4×6=24分)‎ ‎7.一个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5t+5t2(采用国际单位制),则 A. 物体的初速度是5m/s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 C. 物体2s内的位移是20m D. 物体2s末的速度是25m/s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根据得物体的初速度为:‎ v0=5m/s 加速度为 a=10m/s2‎ 故A正确,B错误。‎ C.物体2s内的位移是 s2=5×2+5×22=30m 选项C错误;‎ D.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 v=v0+at=5+10×2m/s=25m/s 故D正确 ‎8.如图所示,小球以5m/s的初速度冲上光滑的斜面(斜面足够长),经过2s速度大小变为3m/s,则关于小球的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5s末速度可能为0‎ B. 2s内的位移可能为0‎ C. 加速度大小可能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D. 加速度大小可能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答案】AC ‎【解析】‎ ‎【详解】若2s后物体的速度仍向上,则有:‎ 负号表示方向沿斜面向下; 此时5s末速度 ‎ ‎ ‎2s内的位移 ‎;‎ 若2s后速度方向向下,则有:‎ 负号说明加速度向下; ‎ 此时5s末速度 ‎ ‎ ‎2s内的位移 ‎;‎ A.5s末速度可能为0,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2s内的位移可能为0,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加速度大小可能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加速度大小可能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9.如图所示,A物重60N,B物重40N,A和B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相连,A与B、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用水平力拉B物,使B向左匀速运动,。则 A. 绳对B的拉力大小是28N B. 拉力F大小为20N C. 拉力F大小为36N D. A、B间摩擦力大小为16N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C.物体B受重力、支持力、细线对其向右的拉力T、A对B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以及力F;根据平衡条件有:‎ F=T+f 其中:‎ f=μGB=0.2×40=8N 对物体A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压力、B对A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地面对A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细线对其向右的拉力T,根据平衡条件,有:‎ T=f+f′‎ 其中:f=8N;‎ f′=μ(GA+GB)=0.2×(60+40)=20N 故 F=36N,T=28N 故AC正确, B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A、B间摩擦力大小f=μGB=0.2×40=8N,选项D错误。 【点睛】‎ ‎10.一种吸引式捕虫装置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核心部件中有一个半圆形的容器,直径AB水平,半径OC竖直,D为四分之一圆弧BC的中点。已知昆虫与容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于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昆虫缓慢从C点向右上方爬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昆虫所受捕虫器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B. 昆虫所受捕虫器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C. 昆虫可以爬过捕虫器的D点 D. 昆虫所受捕虫器的作用力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昆虫在缓慢爬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半圆形容器对昆虫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作用,受力如图: 设昆虫的质量为m,爬行到某位置与圆心连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则昆虫所受捕虫器的摩擦力f=mg,昆虫缓慢从C点向右上方爬行的过程中,增大,增大,静摩擦力f逐渐增大,故A错误;‎ B. 昆虫所受捕虫器的支持力N=mg,昆虫在缓慢从C点向右上方爬行的过程中,增大,减小,支持力N逐渐减小,故B正确;‎ C.由题知,D点与圆心连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设昆虫与容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则 ‎ mg=mg ‎==1‎ ‎=45°‎ 可知昆虫不可以爬过捕虫器的D点,故C错误;‎ D. 昆虫在缓慢从C点向右上方爬行的过程中,可以认为受力平衡,昆虫所受捕虫器的作用力始终等于其重力,保持不变,故D错误。‎ 三、实验题(10+6=16分)‎ ‎11.如图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0、1、2、3、4、5、6,测得s1=5.18cm,s2=4.40cm,s3=3.62cm,s4=2.78cm,s5=2.00cm,s6=1.22cm。‎ ‎①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50Hz的__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在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__V。‎ ‎②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____s。‎ ‎③物体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方向__________(填“A→B”或“B→A”)。‎ ‎④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__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交流 (2). 220 (3). 0.1 (4). (5). 0.80 (6). A→B (7). 0.32‎ ‎【解析】‎ ‎【详解】①[1][2].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在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 ‎②[3] .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0.1s。‎ ‎③[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s4-s1=3a1T2‎ s5-s2=3a2T2 ‎ ‎ s6-s3=3a3T2 ‎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 a=(a1+a2+a3)‎ 解得 ‎ ‎ ‎[5].代入数据得:‎ ‎ ‎ ‎[6].加速度的方向A→B。‎ ‎④[7].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12.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4.6cm,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吗,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钩码个数 ‎1‎ ‎2‎ ‎3‎ ‎4‎ ‎5‎ 弹力F/N ‎1.0‎ ‎2.0‎ ‎3.0‎ ‎4.0‎ ‎5.0‎ 弹簧长度x/cm ‎7.0‎ ‎9.0‎ ‎11.0‎ ‎13.0‎ ‎1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线______。‎ ‎(2)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图线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值________L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见解析 (2). 50 (3). 大于 (4). 弹簧自重 ‎【解析】‎ ‎【详解】(1)[1].描点作图,如图所示:‎ ‎ (2)[2].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有:‎ ‎(3)[3].图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表示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其数值大于弹簧原长,因为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四 .计算题(10+12+14=36分)‎ ‎13.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两次对接任务后返回,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打开主伞,使速度减至v=7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中匀速下落。在距地面h=1m时,返回舱的4台发动机开始向下喷气,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1m的减速阶段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且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恰好为0,求:‎ ‎(1)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 ‎(2)最后减速阶段所用的时间。‎ ‎【答案】(1)-24.5 m/s2 方向竖直向上 (2)0.286s ‎【解析】‎ ‎【详解】(1)由题意知最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v0=7m/s,末速度为0,位移为1m,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有:‎ 可得加速度:‎ ‎ ‎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 v=v0+at 可得减速时间为:‎ ‎14.如图所示,小孩与雪橇总质量为40kg,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N的拉力拉雪橇,雪撬与小孩沿水平地面一起作匀速运动,(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画出受力分析图;‎ ‎(2)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 ‎(3)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答案】(1)见解析(2)340N(3)‎ ‎【解析】‎ ‎【详解】(1)以小孩和雪橇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2)竖直方向上整体没有位移,则有 N+Fsin37°=mg ‎ 解得支持力 N=340N       ‎ ‎(3)水平方向  ‎ ‎ Fcos37°-f=0‎ 又 f=μN   ‎ 代入解得 ‎15.甲乙两个同学在直线跑道上练习4×100m接力,他们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要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运动。现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乙在接力区须奔跑出多大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答案】(1)16m (2)24m ‎【解析】‎ ‎【详解】(1)乙起跑后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最大速度为v1,x1为达到最大速度经历的位移,v2为乙接棒时的速度,x2为接棒时经历的位移,有 v12=2ax1‎ v22=2ax2 ‎ v2=v1×80%‎ 得   ‎ ‎ x2=0.64x1=16m 故乙在接力需奔出的距离为16m. (2)设乙加速至交接棒的时间为t x甲=v1t     ‎ ‎△x=x甲-x2=0.6v1t=24m.‎ 故乙应在距离甲24m处起跑.‎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