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鲁科版必考2-1重力 弹力作业
2.1 重力 弹力 作业 1.(多选)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拳击运动员一记重拳出击,被对手躲过,运动员施加的力没有受力物体 B.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弹力是地面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 C.重力、弹力、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D.同一物体放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一定小于放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 解析:选B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就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A错误;物体受到的弹力是施力物体反抗形变(或欲恢复原状)对受力物体施加的力,故B正确;力学中,按照力的性质可以把力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把力分为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等,故C正确;同一物体放在地球上同一纬度且离地面高度相同时,受到的重力相同,故D错误.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地面上的同一个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 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解析:选C.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错误;赤道上重力加速度最小,因此地面上的同一个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C正确;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 3.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解析:选D.若小球与小车一起做匀速运动,则细绳对小球无拉力;若小球与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a=gtan α,则轻弹簧对小球无弹力,D正确. 4.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如图所示),现让小车从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列如图所示的情况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C.小车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则加速度a=gsin θ(θ为斜面的倾角),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小球的加速度等于gsin θ,则杆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杆不会发生弯曲或倾斜,C正确. 5.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搁一根筷子,如图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 A.均竖直向上 B.均指向球心O 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 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解析:选D.A点处弹力的方向沿半径指向球心O,B点处弹力的方向垂直于筷子斜向上,故D正确. 6.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此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B. C. D. 解析:选C.在此过程中,压在下面弹簧上的压力由(m1+m2)g 减小到m2g,即减少了m1g,根据胡克定律可断定下面弹簧的长度增长了Δl=,即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7.一小组将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分别按图甲和图乙连接,等效为两个新弹簧,测得两个新弹簧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 N时甲图中每个弹簧伸长0.1 m B.F=2 N时乙图中每个弹簧伸长0.1 m C.原来每个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m D.b为甲图弹簧得到的图象 解析:选A.根据弹簧串联与并联的特点可知,两条弹簧并联后新弹簧的劲度系数增大,而串联后新弹簧的劲度系数相对较小;弹簧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象中,直线的斜率:k=,对比胡克定律:F=kΔx可知,直线的斜率即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由于a的劲度系数大,b的劲度系数小,所以a为甲图弹簧得到的图象,b为乙图弹簧得到的图象,甲图是两根弹簧并联,新弹簧的伸长量等于每一个弹簧的伸长量,所以甲图中,F=2 N时每个弹簧都伸长0.1 m,故A正确,B、D错误;由丙图可知,新弹簧的劲度系数:k甲== N/m=20 N/m,则原来每个弹簧的劲度系数一定不是20 N/m,故C错误. 8.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弹簧的原长和劲度系数都相等,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其大小关系是( ) A.L1=L2=L3 B.L1=L2<L3 C.L1=L3>L2 D.L3>L1>L2 解析:选A.根据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分析可得: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相等,选项A正确.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解析:选B.如果杆受拉力作用,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如果杆受压力作用,则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题图甲、丙、丁中的AB杆均受拉力作用,而甲、乙、丁中的BC杆均受沿杆的压力作用,故A、C、D均错误,B正确. 10.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弹簧p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弹簧p的左端,直到c刚好离开水平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弹簧p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解析:选C.弹簧q开始处于压缩状态,kx1=mg,当c刚好离开水平面时,弹簧q处于伸长状态,kx1′=mg,此时弹簧p处于伸长状态,弹力大小为kx2=2mg,代入数据可解得:x1=x1′=2 cm,x2=4 cm,故此过程中弹簧p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1+x1′+x2=8 cm,C正确. 11.(多选)轻杆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小滑轮P,用手握住杆的另一端支撑着悬挂重物的轻绳,如图所示.现使杆和竖直方向的夹角缓慢减小,则杆对滑轮P的作用力( ) A.大小变大 B.大小不变 C.方向发生变化,但始终沿杆方向 D.方向始终在P两侧轻绳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不一定沿杆 解析:选BD.滑轮P受到两侧轻绳的拉力和杆的作用力,其中两侧轻绳的拉力大小相等,且等于重物的重力,使杆和竖直方向的夹角缓慢减小时,两拉力的方向不变,则其合力也不变,方向始终在P两侧轻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因滑轮P受力平衡,故杆对滑轮P的作用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在P两侧轻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不一定沿杆,选项B、D正确. 12.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A=3 N,GB=4 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 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 A.3 N和4 N B.5 N和6 N C.1 N和2 N D.5 N和2 N 解析:选D.当弹簧由于被压缩而产生2 N的弹力时,由受力平衡及牛顿第三定律知,天花板受到的拉力为 1 N,地板受到的压力为6 N;当弹簧由于被拉伸而产生2 N的弹力时,可得天花板受到的拉力为5 N,地板受到的压力为2 N,D正确. 13.(2017·高考全国卷Ⅲ)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 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 解析:选B.将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时,由数学知识可知钩码两侧的弹性绳(劲度系数设为k)与竖直方向夹角θ均满足sin θ=,对钩码(设其重力为G)静止时受力分析,得G=2k··cos θ;弹性绳的两端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时,对钩码受力分析,得G=2k·,联立解得L=92 cm,可知A、C、D项错误,B项正确. 13.(多选)如图所示,一个教学用的直角三角板的边长分别为a、b、c ,被沿两直角边的细绳A、B悬吊在天花板上,且斜边c恰好平行于天花板,过直角的竖直线为MN,设A、B两绳对三角形薄板的拉力分别为Fa和Fb,已知Fa和Fb以及薄板的重力为在同一平面的共点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薄板的重心不在MN线上 B.薄板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在MN的延长线上 C.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a和Fb是由于薄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a和Fb之比为Fa∶Fb=b∶a 解析:选BD.三角形薄板受重力、两个拉力处于平衡状态,三个力虽然不是作用在同一点,但不平行,三个力的延长线必然交于一点,由几何关系,三个力一定交于三角形下面的顶点,所以重心一定在MN线上,选项A错误;重心一定在MN线上,则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重力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在MN的延长线上,选项B正确;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a和Fb是由于绳发生形变而产生,选项C错误;三角形薄板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合力等于0,则Fa=mgcos α,Fb=mgsin α,则Fa∶Fb==b∶a,选项D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