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赤峰二中2019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运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研究飞船的飞行姿态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C.雨点以5m/s的速度落到地面,这个速度是平均速度D.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加速度方向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不是质点运动的方向,选项A错误;B.研究飞船的飞行姿态时,飞船的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C.雨点以5m/s速度落到地面,这个速度是瞬时速度,选项C错误;D.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加速度方向可能不变,例如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反向运动,选项D正确。2.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时间单位12345678距离单位32130298526824119216002104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伽利略最初猜想沿斜面向心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kt;由此伽利略推论位移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则:x=k′•t2,即: 结合以上的分析,则比较即可:;;;;;;;; 由以上的数据比较可知,各组数据中都约等于32.5,考虑到测量的误差等原因,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即位移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3.如图所示v-t图象,计时开始时A、B两质点在同一位置,由图可知A.A,B两质点运动方向相反B.2s末A,B两质点相遇C.2s末A,B两质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A,B两质点速度相同时相遇【答案】C【解析】【详解】A.由于图象都位于t轴的上方,质点A、B的速度均为正值,所以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 BCD.2s末质点A、B的速度相同,即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根据“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可知2s内两质点的位移不同,由于它们从同一位置出发,所以2s末两者没有相遇,此时他们相距最远,故BD错误,C正确。 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1 s内物体的加速度是B.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位移是3mC.4s内通过的路程是4m,位移是D.4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1s内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故A错误;1-3s内物体的速度为0,物体静止,则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位移是0,故B错误;物体在4s内的路程为S=(3m-2m)+(3m-0m)=4m,位移为x=0m-2m=-2m,故C正确;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物体在0-1s内的速度方向与3-4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计数点序号123456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0.100.200.300.400.500.60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44.062.081.0100.0119.0138.0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A.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考虑到误差,不可能是所有点都整齐的排成一条直线,连线时,应该尽量使那些不能画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图线上会舍弃误差较大的点,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所以误差小;故A错误.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当纵坐标取不同的标度时,图象的倾角就会不同,所以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的数值并不是加速度,故B错误.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故C正确; D.方法D也具有方法A相同的缺点,、、…,然后算出平均值a,求平均值时,,只用了v6和v1两组数据,偶然误差较大,故D错误;6.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v-t的图象)的是()A.B.C.D. 【答案】A【解析】x-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则在开始阶段,质点的速度为负值,表示质点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阶段,质点的速度为零,质点处于静止状态;第三阶段,质点的速度为正值,表示质点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第四个阶段,质点的速度为零,质点处于静止状态;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对位移-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能力,要知道质点的位移s与时间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质点处于静止状态.7.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AB=x1,BC=x2,已知质点加速度为a,质点经过AB和BC段所用时间相等,则质点经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A.B.C.D.【答案】C【解析】【详解】质点经过AB和BC段所用时间相等,故x2−x1=aT2,解得,故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ABD错误。8.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依次经过ACB三个位置,在AC段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在CB段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加速运动,且从A到C和从C到B 的时间相等,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C=,则a1和a2的大小关系为( )A.a1<a2B.a1>a2C.a1=a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从A到C的时间和从C到B的时间相等,所以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决定,即比较:vC-vA与vB-vC的大小;由数学关系知(−vA)−(vB−)>0,所以a1>a2,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注意加速度的概念应用,速度变化量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即可.9.一只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处有一小石子以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取,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末追上气球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答案】BC【解析】以气球为参考系,石子的初速度为10m/s,石子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石子与气球之间的距离缩短了5m,还有1m,石子追不上气球,故A错,B对;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其余条件不变,1s末石子与气球之间的距离恰好缩短了6m,石子能追上气球,所以C对;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9m/s,石子会在1s内追上气球,而石子要在2s末才会到达最高点,故D错.10.如图所示二次函数图像,表示的是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在正前方不远处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的过程。纵轴表示的是甲乙之间的距离,横轴表示时间。其中x1、x2、t1、 t2均已知。由图像可以知道:A.不能确定甲乙相遇的次数B.甲乙只能相遇一次及相遇的时刻C.甲超过乙后与乙的最远距离。D.甲乙速度相等的时刻【答案】CD【解析】【详解】AB.由图像可知,在t1和t2时刻,两物体间距为零,可知两物体在t1和t2时刻相遇两次,选项AB错误;CD.由图像可知,甲超过乙后与乙的最远距离为x2,此时甲乙的速度相等,选项CD正确。11.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A.甲、乙在t=0到t=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BD【解析】【详解】A.在t=0到t=1s之间,甲始终沿正方向运动,而乙先沿负方向运动后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B.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t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是正值,t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是负值,则知在t=0到t=7s之间乙的位移为零,故B正确;C.t=0在到t=4s之间,甲的速度始终为正值,说明甲一直沿正方向做单向直线运动,故C错误;D.根据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知,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都沿负方向,方向相同,故D正确。【点睛】本题应抓住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进行分析。12.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计时,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g取10m/s2,则()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mB.水龙头距盘子距离至少为0.05m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答案】BD【解析】【详解】A.人耳能区分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所以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差最小为0.1s, 设盘子到人耳的距离为x,则,t为滴水的时间间隔,由于不知道t的具体值,所以无法算出x,故A错误; 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选项B正确;CD.从前一滴水滴到盘子里面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的总时间为t,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为,所以水从水龙头到盘子的时间为,由h=gt2得:故C错误,D正确。二、实验题本题共两小题,13题每空2分,做图2分;14题每空3分。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F点的瞬时速度vF的公式为vF=__________;(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 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下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图象______,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对应点BCDEF速度(m/s)0.1410.1800.2180.2620.301(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2).(3).0.40m/s2(4).不变【解析】【详解】(1)[1].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F点的速度,可得vF=;(2)[2][3].用描点法作出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a==0.40m/s2;(3)[4].电网电压变化,并不改变打点的周期,故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不变. 14.如图为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H为数字毫秒计、A、B两个相同的光电门,H可以测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闭合开关S吸住铁球,拉开S,球下落到A门时毫秒计开始计时,落到B门时停止计时,显示时间为以一定初速度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测量A、B间的距离s,现将光电门B缓慢下降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s、t数值,现画出随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b、斜率为k,根据以上信息可知:铁球经过A门处的瞬时速度为vA=,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答案】b,2k【解析】试题分析:由运动公式可知:,解得:,由图线可知:vA=b,,g=2k.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计算题共三小题,15、16题各12分;17题14分。15.小滑块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从C点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之后撤去外力,小滑块沿斜面向上作匀减速运动,最后停在A点.已知小滑块经B处时速度大小不变,AB=2m,BC=3m,整个运动过程用时10s,求: (1)滑块沿BC、AB运动过程中的所用时间分别是多少;(2)滑块沿BC、A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答案】(1)6s和4s(2)m/s2和m/s2【解析】【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关系列式,结合时间关系即可求出两段过程中所用时间,再根据位移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大小;【详解】(1)设B点速度为v,根据平均速度关系可以得到:对BC过程有:对AB过程有:由题意可得: 解得:,; (2)对CB过程有: 解得:对AB过程分析,根据逆向思维则有: 解得:。【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明确逆向思维方法的正确应用,同时掌握好平均速度公式的准确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6.某人驾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看到前方路上有障碍物,立即进行刹车,从看到障碍物到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停下,位移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象由一段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一段曲线组成。求: (1)该人刹车的反应时间;(2)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及刹车的时间。【答案】(1)0.6s(2),【解析】试题分析:(1)汽车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速度反应时间(2)开始刹车时,速度v=72km/h=20m/s,刹车过程的位移x2=(37-12)m=25m,由求得刹车时间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能读懂位移速度图象,由图象能知道汽车刹车时匀速运动的位移和减速运动的位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7.4×100m接力赛是田径比赛中一个激烈的比赛项目,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处作了标记,当甲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立即起跑(忽略声音传播的时间及人的反应时间),已知接力区的长度L=20m,设乙起跑后加速阶段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⑴若s0=13.5m,且乙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则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多大?⑵若s0=16m,乙的最大速度为8m/s,并能以最大速度跑完全程,要使甲、乙能在接力区完成交接棒,则乙在听到口令后加速的加速度最大值为多少?【答案】⑴Δs=6.5m;⑵【解析】试题分析:(1)甲追上乙时,位移之差等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抓住位移关系求出追及的时间,从而求出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2)甲、乙的最大速度,所以在完成交接棒时甲走过的距离越长,成绩越好.因此应当在接力区的末端完成交接,且乙达到最大速度.通过乙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加速的时间和匀速的时间,求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根据题意有,将代入得,此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2)因为甲、乙的最大速度,所以在完成交接棒时甲走过的距离越长,成绩越好.因此应当在接力区的末端完成交接,且乙达到最大速度.设乙的加速度为a,加速的时间,在接力区的运动时间,所以,解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