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深圳高级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
深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朱熹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与佛、老不同,就在于正统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其精粗隐显体用浑然,莫非大中至正之矩,而无偏倚过不及之差”。其中既蕴含着“合乎义理之宜”的高明的思辨与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极为深沉的德性。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却无处着实。 朱熹在与廖子晦的一封书信里,又进一步指出了造成儒、释两家这一差别的认识论根源:儒家重渐进之学,其“穷神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极度自由境界乃是缘于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而“豁然贯通”的结果,主要体现为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佛家禅学重顿悟,追求的是“忽然有感如来喻”的认知境界,虽然也强调“豁然贯通”,但并不曾如此实下功夫,其实质是上达而下学。所以,儒家在人伦日用中“道中庸”“致中和”,“克己复礼”,践履人之良知良能,于细微点滴处体贴天理、分别道心人心,以炼养心性。佛禅虽然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但并不曾落到实处,自然难以探及心性本原,从而无法与“真实知见,端的践履,彻上彻下,一以贯之”的儒家学说比拟。 在朱熹看来,这一差异的实质则体现在儒家礼学的实践特性与实践活动上。他指出:佛家但知克己,“不曾复得礼也”,“下梢必堕于空寂”,而“圣人之教,所以以复礼为主”,因此“不失其则”。但事实上,佛学对朱子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朱熹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体系的逻辑建构以及本体论、心性论等哲学范畴的认识方面都对佛禅有较大程度的吸收借鉴。但这种吸收与借鉴又通常是在批判中完成的。 同样,朱熹对老庄道家及道教在心性论、修养论等方面的批评也多落脚于此。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将佛、道基本视为了一体。不过,他亦认为佛、道之间对于礼乐之“道” 有着认识上的高低之分。《中庸》为儒家礼学中至为重要的文献,中庸之“道”同时也就构成了礼学义理体系的核心范畴。朱熹常以这一儒家礼学范畴所蕴涵的本体论、心性论、方法论与佛、老之“道”的相关内涵作参证比较,并以礼学的实践性作为儒学的理论武器来批评佛、老之“道”的虚无性。朱熹不仅将佛、道视同一体加以批判,同时也以儒家之“道”的“费隐”特性为判断依据对两者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虽“不肯去做”,但言道“句句有着落”,相比佛家“理会不得”礼乐之道要更为高明;然而老庄却属“智者过之”,亦犹佛禅之“不及”,相对于儒学而言,同样都不周延和不完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统儒家既蕴含着高明的思辨与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极为深沉的德性,而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没有实用价值。 B.儒家重渐进之学,强调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佛家禅学重顿悟,追求的是“忽然有感如来喻”的认知境界。 C.儒家在人伦日用中践履人之良知良能,炼养心性,佛禅虽然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但并不曾落到实处。 D.儒家学说“真实知见,端的践履,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佛禅“上达而下学”难以探及心性本原,从而无法与儒家学说比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极度自由境界乃是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而“豁然贯通”的结果,是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的具体体现。 B.朱熹虽然对佛学进行批判,但事实上佛学对朱子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在对佛学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有所吸收和借鉴。 C.朱熹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相比佛家的礼乐之道要更为高明的判断依据是儒家之“道”的“费隐”特性。 D.朱熹常以“中庸之道”与佛、老之“道”作参证比较,并以礼学的实践性作为儒学的理论武器来批评佛、老之“道”的虚无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统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体用浑然、大中至正、不偏不倚”与 佛、老明显不同。 B.朱熹对老庄道家及道教的批评也多落脚于朱子哲学体系的逻辑建构以及本体论、心性论等哲学范畴的认识。 C.朱熹认为对于礼乐之“道”佛道两家相对于儒家来讲同样都不周延和不完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过”,佛家是“不及”。 D.朱熹以礼学对佛、道哲学体系展开的批判,不仅表明了他抵排佛老以推尊儒学的基本态度,也体现出了礼学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印第安营寨 (美)海明威 两个印第安人站在那里等着。 两条小划子在黑暗中出发了。尼克听到桨声从前面那条小划子远远地透过夜雾传来。两位印第安人快捷而有节奏地划着。尼克依偎在父亲的怀里。湖上很冷。 “我们去哪儿,爸爸?” “湖那边的印第安营寨。一位印第安女士病得很重。” 他们拐过一道弯,一只狗吠叫着迎出来。前面是剥树皮的印第安人棚屋的灯光。又有些狗朝他们冲来。一位年长的妇女端着灯站在门口。里面一张固定在墙上的木铺上躺着一位年轻的印第安妇女。她在分娩,已经两天了。营寨里所有年长妇女都一直在帮她分娩。男人们则都到听不见她哭闹的路那头的黑暗中坐着抽烟去了。尼克和两位印第安人跟着他父亲和乔治叔叔进去时,她正喊叫着。她躺在下铺上,盖着被子的身子高高隆起。她的头侧向一边。上铺躺着她的丈夫。三天前,他用斧头重伤了脚。他抽着烟斗。屋子里味道呛人。 尼克的父亲吩咐让在火炉上热上水。水热着的时候,他和尼克谈起来。“这位女士要生孩子了,尼克。”他说。 “我知道。”尼克答道。 “你不知道。”他父亲说。“听我说。她现在这样子叫分娩。孩子想生出来,她也想生出孩子来。她全身肌肉都在设法让孩子生出来。这就是她为什么在喊叫。” “明白了,”尼克说。 就在这时,印第安产妇大叫起来。 “啊呀,爸爸,能不能给她点什么药让她不再尖叫啊?”尼克问道。 “没办法。没有麻醉药,”他父亲说,“但是她的尖叫不重要。我听不到她的尖叫,尖叫不重要。” 上铺的丈夫翻了个身,面朝向墙壁。 厨房的女人示意医生水已热好。尼克的父亲走进厨房,将大壶中的水倒出一半到脸盆里。在壶中剩下的水里,他放进了包在手绢里的几件东西。 “这些得开水煮。”他说,然后开始在热水盆中用从营地带来的肥皂揉搓双手。尼克看着父亲两只手用肥皂揉来搓去。他父亲一边细致全面地清洗双手,一边说话。 “你知道,尼克,孩子应该头先生出来,但有时却不这样。如果头不先生出来,对谁都是问题。也许我得给这位女士做手术。过一会儿我们就能知道。”双手洗满意后,他进屋开始助产。“向后拉拉被子行吗,乔治?”他说,“我不想碰被子。” 稍后他开始手术,乔治叔叔和三个印第安男人则紧紧按着那位产妇。……尼克则为父亲端着脸盆。手术进行了很久。 他父亲提起婴儿,拍打几下,让其呼吸顺畅,然后交给那位年长印第安妇女。 “瞧,是个男孩儿,尼克,”他说,“你觉得做实习医生怎样呢?” 尼克答道:“行。”他看着别处,不愿看他父亲做的事。 “嗯。顶好,”父亲说着,将什么放进脸盆。尼克没看。 “嗯,”他父亲说,“要缝几针。你可看可不看,随意。我要缝合刀口。” 尼克没看。他的好奇心早已荡然无存。 医生朝产妇俯下身子。她现在安静了,两眼闭着。她脸色苍白。她不知道孩子怎样,什么也不知道。 “上午我会再来。”医生说着站起身。“护士中午就到,她会把我们需要的东西都带来。”他很得意,话很多,就像赛后更衣室里的橄榄球运动员。“这次手术可发表在医学学术刊物上,乔治,”他说,“用折刀做剖腹术,用九英尺细接钩线缝合刀口。”乔治叔叔靠墙站着, “嗯,你了不起,是的,”他说。 “应该看看自豪的爸爸。此类小事中最受罪的是那些爸爸们,”医生说。“我得说,他非常安静地承受了折磨。” 他将那位印第安人头上的毯子拉开。他松开的手是湿的。他踩着下铺边缘擎灯向里看去。那位印第安人面朝墙壁躺着。他的喉管已完全切开,身体压成的低洼处聚起一汪血。他头枕左臂。打开的剃刀刃朝上落在毯子上。 “把尼克带到棚屋外面去,乔治。”医生说。 没那必要了。他父亲擎灯向后移动印第安人的头时,站在厨房门口的尼克已清楚地看到了上铺的一切。他们沿伐木大道向湖边走回时,天已要亮了。 “真不该带你来,尼克,”他父亲说,手术后的兴奋已无影无踪。“让你经受这个,再糟糕不过了。” “女人生孩子都这样难吗?”尼克问。 “不是,这是极少极少的例外。” “他为什么要自杀呢,爸爸?” “不知道。我想,他是受不了吧。” “自杀的男人多吗,爸爸?” “不是很多。” “女人多吗?” “几乎没有。” “从来没有?” “哦,有。她们有时也自杀。” “爸爸?” “在。” “死难吗,爸爸?” “不难,很容易,尼克。要看情况而定。” 他们坐在船上。太阳已升到了山顶。一只鲈鱼跃起,湖面荡开一圈波纹。尼克将手伸进湖水里。在早晨的清冽中,湖水显得暖暖的。大清早的湖面上,尼克坐在船尾,父亲划着船,他觉得他自己肯定不会死。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了尼克随父亲和叔叔到印第安营寨出诊的故事。在出诊中他看到了人类社 会的冰山一角,看到了人与人的不同,引起他对人生的思考。 B.故事从湖上开始——乘船出诊,也从湖上结束——出诊归来。湖是分界线,湖的这 边是尼克熟悉的世界,而湖的那边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C.对印第安产妇的描述在文中只出现四处,但都浓墨重彩,展示了一个清晰、饱满的 女性形象,一个面对难产的痛苦而坚持不懈、顽强的女性。 D.小说采用不动声色的叙述,在小说中不能直接找不到作者的影子,只能感受到叙事 者声音的存在,但在字里行间已将深沉的思想传递给了读者。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尼克父亲的形象。(5分) 6.小说开头结尾划线处的描写暗示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供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爆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姝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 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诗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受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 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也都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 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 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天馥深受皇帝器重。当他与大臣们在修筑重堤还是疏通下河的问题上各持一说时,皇帝认为李天馥是正确的。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和平,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茅屋守墓。这种孝顺家风也被他的儿子传承了下去。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彭鹏、陆陇其、邵殿尧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5分) (2)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 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5.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 (3)韩愈在《师说》中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意接近。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纠正这些试药“乱象”,既要保护试药人的权益、规范试药程序,还要增加违法成本,但从现状看,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不尽如人意。 ②作为纪念自己出道十年的特别演出,李玉刚现场深情演绎了十余首新老经典作品,富有艺术气息的舞美和灯光设计更是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 ③儒家文明追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新一轮全球化的趋势若合符节,必然会不断昌盛,今日挟洋自重者早晚会自怨自艾起来。 ④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林业厅了解到,在山东省消失30多年的日本松干蚧日前又死灰复燃,对泰山风景名胜区松林资源构成了威胁。 ⑤为了利益,从众多药厂、中介公司到某些医院,各环节都“偷工减料”,甚至“瞒天过海”,抹去不合法的痕迹。 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党委常委时时处处当标杆,做表率,通过以上率下形成上行下效的强大效应,有力推进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8年,但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经济复苏严重乏力、债务空前高涨、保护主义抬头、资源错配等一系列问题。 B.党中央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 C.器官捐献登记是公民表达器官捐献意愿的正式行为,是参与器官捐献的具有实质意义的重要一步。 D.谁都知道健康的体魄、成熟的人格是教育的手段,而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过是让这个宏大目标可以计量的目的。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红稻作为世界性的珍贵食粮——水稻的一个分支,人们当然期待它也能像白稻一样成功,这 ① 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对世界的粮食安全也意义重大, ② 全世界有143亿亩盐碱地, ③ 都能种上红稻, ④ 能像白稻一样为人们喜爱,中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 ⑤ 都可以解决,“谁来养活中国”和“谁养活世界”这样的问题 ⑥ 有可能成为历史,当然,前提是,要有一个公正和公平的分配制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但 只有 才 必定 就 B 不仅 因为 如果 并且 或许 就 C 不论 因为 只有 并且 必定 才 D 不论 但 如果 才 或许 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①__________________,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②__________________。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它。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字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③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很快普及开来,并逐步走向成熟。 21.“洪荒之力”指如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该词源于电视剧《花千骨》,即妖神之力,后泛指强大之力。经游泳运动员傅园慧之口快速走红网络,并入选《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流行语”。请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出洪荒之力的强大。不超过8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60分)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 A 对应的原文“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却无处着实”,“无处着实”是没有落脚点或 无法落实,选项“没有实用价值”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 A 对应的原文意思是“自由境界主要体现为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选项为“极 度自由境界是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的具体体现”,混淆逻辑范围,主客倒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3.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C(3分) 【解析】对印第安产妇不是浓墨重彩地进行描述。 5. (5分) 尼克的父亲是一位医生。(1分)作为医生,他医术精湛,处事从容不迫,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2分)作为父亲,他善于适时教育启发儿子,是尼克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2分) 【解析】 首先确定小说中尼克的父亲身份是一位医生,从小说内容上可以得出他作为医生医术精湛,处事从容不迫,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其次,作为父亲,他带着尼克感受不同人的生活,在手术中不失时机地教育启发儿子,是尼克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6.(6分) 开头尼克“偎在父亲的胳膊里”的景象体现尼克在蒙昧、困惑时期对“父亲”的依赖,“湖面上很冷”是他内心脆弱的真实写照。(3分)结尾尼克独自在船梢,说明他摆脱了对父亲的依赖;“清早是冷冽的,但水里倒是很温暖”,是指尼克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晚,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新认识,从天真走向了成熟。(3分) 【解析】答题要结合开头和结尾的语句内容来理解分析主题。此题如果只答主题,得3分。主题参考:一次出诊让尼克看到了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也看到死亡的狰狞,还看到随死亡而来的解脱。尼克目睹生与死,思想心智都得到成长。对主题的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7.C 【解析】A项表述错误,属于偷换概念,选项所显示的信息是“收视率”这一方面,但创收视率历史新高的根源不在于“平台”和“黄金档期”,原文说的是“好口碑的综艺节目”,比起“平台”和“黄金档期”,似乎更有理由成为根源。B项错误,“《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属于作者的观点,而不是电视人的观点。D项错误,“《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叙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都是此前的文化节目,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 8.AD(正确一个2分,两个5分) 【解析】A项正确,是对这则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的推断和解释。B项错误,“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应改为“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因为第一则说到了平台、档期、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形式创新等方面,更为全面。C项错误,“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不符合原文“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所说的这一导向。D项正确,分析符合原文实际。E项错误,材料四并未提到新闻背景。学@科网 9.①采用群众喜闻乐观的形式;②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③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深度加工;④ 利用电 10.C (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本题中的人物关系“上”“天馥”等,对话标志“谓”等;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有出入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11.C(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 A(“各持一说”的是河道总督靳辅和于成龙,不是李天馥。) 13. (1)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擢”“苞苴”“铨政”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亲自征讨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养生息。(“朔漠”“甫息”“务”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用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用心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之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服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提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期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殿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14. BD 正确一项得2分,两项正确得5分 (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15.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3分,意思对即可)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3分,意思对即可) 16.(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 齐鲁青未了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7. A 18. C 19. B 20.参考答案: ①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分,写出了涉及到的对象“文学”1分,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结下不解之缘”1分) ②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1分,“线描插图”) ③由于连环画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2分,“连环画”1分,“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1分) 21.参考答案:洪荒之力是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它不是吹灰之力而是拔山超海之力;它不是缚鸡之力而是扭转乾坤的神力;它不是绵薄之力而是开天辟地之力。它是驱散黑暗的天使,是掌控宇宙的天神。 评分标准:1.语言内容,短句内容要能体现洪荒之力的特点,每短句1分,共3分。 语言表达,3分,两种修辞各2分,语言连贯性1分。 字数超过80字,扣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