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新课标Ⅰ高考题
全国新课标Ⅰ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D 解析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携带;DNA聚合酶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 C 解析 假如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N、2N、4N、2N,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应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N、2N、2N、N;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DNA分子数目分别是4N、4N、4N、2N,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应时期的DNA分子数目分别是4N、4N、4N、2N;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依次发生联会、四分体、分离与自由组合等行为变化,有丝分裂则没有这种特有变化。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 C 解析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低温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叶肉细胞也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例如根外施肥;主动运输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重要表现,只有活细胞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答案 D 解析 由丁图看出,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数量持续大增,故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答案 C 解析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是因为其数量增加吸引鹰来捕食所致,这恰恰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增加了。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解析 如果用测交验证,只有测交后代出现1∶1才能得到验证,故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杂合子才有利于验证。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答案 C 解析 A项中应用了NaHCO3的溶解度比NaCl小,而析出NaHCO3晶体,正确;B项中HCl遇NH3产生白烟NH4Cl,正确;C项中碘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与“多吃”矛盾,另外高碘酸是有毒物质,不正确。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 解析 从结构简式看出香叶醇中含“CC”和醇“—OH”,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反应,醇“—OH”能发生取代反应,显然B、C、D均不正确。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W2-、X+ B.X+、Y3+ C.Y3+、Z2- D.X+、Z2- 答案 C 解析 结合原子序数和简单离子的电荷数,确定W、X、Y、Z分别为O、Na、Al、S四种元素,能发生水解的离子为Al3+、S2-,故C项正确。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 B 解析 本题要注意运用“电化学原理”这个关键词,由题干信息中Ag、Al、食盐溶液构成原电池的条件,Ag2S 是氧化剂,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C项忽视了Al2S3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的双水解反应,正确的方程式应为2Al+3Ag2S+6H2O===6Ag+2Al(OH)3↓+3H2S↑。D项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符合电化学原理。 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 A.Cl-、Br-、CrO B.CrO、Br-、Cl- C.Br-、Cl-、CrO D.Br-、CrO、Cl- 答案 C 解析 根据已知的三种阴离子的浓度计算出要产生三种沉淀所需Ag+的最小浓度,所需Ag+浓度最小的先沉淀。 要产生AgCl沉淀,c(Ag+)> mol·L-1=1.56×10-8 mol·L-1; 要产生AgBr沉淀,c(Ag+)> mol·L-1=7.7×10-11 mol·L-1; 要产生Ag2CrO4,需c2(Ag+)·c(CrO)>Ksp(Ag2CrO4)=9.0×10-12, 即c(Ag+)> mol·L-1=3.0×10-5 mol·L-1; 显然沉淀的顺序为Br-、Cl-、CrO。 [易错警示] 简单的比较Ksp的大小易错选D。 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 A.15种 B.28种 C.32种 D.40种 答案 D 解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水解生成的甲酸1种,乙酸1种,丙酸1种,丁酸可能2种,共可能共生成5种酸;对应水解生成的醇:丁醇可能有4种,丙醇可能有2种,乙醇1种,甲醇1种,共8种醇。 重新组合成酯=5×8=40种。 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 D 解析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A项错;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B项错;除去KNO3中NaCl杂质是利用二者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别很大,使用重结晶法,C项错;分离两种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液体,一般使用蒸馏操作,D项正确。 14.如图1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图1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 C 解析 由表可知,伽利略研究的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由计算可得每一组数据中第三列数据大约总是第一列数据的33倍左右,故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C选项正确. 15.如图2,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 b、d三个点,a和b、b和c、 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 图2 A.k B.k C.k D.k 答案 B 解析 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处的场强Eb=,方向水平向右,由于b点的合场强为零,故圆盘上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在b处的场强Eb′=Eb,方向水平向左,故Q>0.由于b、d关于圆盘对称,故Q产生的电场在d处的场强Ed′=Eb′=,方向水平向右,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d处的场强Ed==,方向水平向右,所以d处的合场强的大小E=Ed′+Ed=k. 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 ) A.打到下极板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d处返回 答案 D 解析 粒子两次落到小孔的速度相同,设为v,下极板向上平移后由E=知场强变大,故粒子第二次在电场中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变大,由v2=2ax得第二次减速到零的位移变小,即粒子在下极板之上某位置返回,设粒子在距上极板h处返回, 对粒子两次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mg(+d)-qU=0,mg(+h)-q·h=0.两方程联立得h=d,选项D正确. 17.如图3,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 ) 图3 答案 A 解析 设∠bac=2θ,MN以速度v匀速运动,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经过时间t,导体棒的有效切割长度L=2vttan θ,感应电动势E=BLv=2Bv2ttan θ,回路的总电阻R=(2vttan θ+)R0,回路中电流i==.故i与t无关是一个定值,选项A正确. 18.如图4,半径为R的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的距离为,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 ) 图4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如图所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O2必在垂直于速度方向的直线EF上,由于粒子射入、射出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故圆弧ENM对应圆心角为60°,所以△EMO2为等边三角形.由于O1D=,所以∠EO1D=60°,△O1ME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可得到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EO2=O1E=R,由qvB=,得v=,B正确. 19.如图5,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 图5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 BC 解析 由题图可知,t1时刻,b车追上a车,故A错误.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于t2时刻a、b两图象的斜率一正、一负,故两车运动方向相反,B正确;由b图线的斜率的变化可以看出t1到t2这段时间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反向增加,C正确.如图所示,在t3时刻b图线的斜率与a图线的相等,此时两车的速率相等,故D错误. 20.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 BC 解析 地球所有卫星的运行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轨道处的稀薄大气会对天宫一号产生阻力,不加干预其轨道会缓慢降低,同时由于降低轨道,天宫一号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故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B、C正确;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此时引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D错误. 21.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6(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 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 000 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 ) (a) (b) 图6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在0.4 s~2.5 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在0.4 s~2.5 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答案 AC 解析 由v-t图象中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可估算出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 103 m,即大约是无阻拦索时的,A正确.由题图的斜率可知飞机钩住阻拦索后加速度大约保持在a=27.6 m/s2>2.5g,故C正确;飞机的速度很大,空气阻力的影响不能忽略,且阻力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所以要保持加速度不变,阻拦索的张力要逐渐减小,B错误;由P=Fv知,阻拦索对飞机做功的功率逐渐减小,故D错误. 22.(7分)图7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图7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 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 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8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 图8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和ΔtB表示为a=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0.9 cm+12×0.05 mm=0.960 cm (2)因为vA=,vB=,又由2as=v-v, 得a=[()2-()2] (3)设细线上的拉力为FT,则mg-FT=m,FT-μMg=M 两式联立得μ= (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属于实验方法粗略,这样会引起系统误差. 23.(8分)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9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图9 多用电表;电压表:量程5 V,内阻十几千欧;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 kΩ;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__________,调零点. (2)将图9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______(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10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1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kΩ和________ V. 图10 图11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 kΩ和4.00 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 kΩ.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12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 kΩ. 图12 答案 (1)短接 (2)1 (3)15.0 3.60 (4)12.0 (5)9.00 15.0 解析 (4)当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为零时,多用电表的示数为电压表的内阻. (5)设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E,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R,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两组数据得: E=R+4.00 V,E=[(15.0-12.0) kΩ+R]+3.60 V 联立两式解得R=15.0 kΩ,E=9.00 V. 24.(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答案 解析 设B车的速度大小为v.如图,标记R在时刻t通过K(l,l),此时A、B的位置分别为H、G.由运动学公式,H的纵坐标yA、G的横坐标xB分别为 yA=2l+at2 ① xB=vt ② 在刚开始运动时,标记R到A和B的距离之比为2∶1,即 OE∶OF=2∶1 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到A和B的距离之比都为2∶1.因此,在时刻t有 HK∶KG=2∶1 ③ 由于△FGH∽△IGK,有 HG∶KG=xB∶(xB-l) ④ HG∶KG=(yA+l)∶2l ⑤ 由③④⑤式得 xB=l ⑥ yA=5l ⑦ 联立①②⑥⑦式得 v= 25.(19分)如图13,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图13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则感应电动势为 E=BLv ①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 U=E ② 设此时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为Q,按定义有 C=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Q=CBLv ④ (2)设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v时经历的时间为t,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金属棒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方向沿导轨向上,大小为 F=BLi ⑤ 设在时间间隔(t,t+Δt)内流经金属棒的电荷量为ΔQ,按定义有 i= ⑥ ΔQ也是平行板电容器极板在时间间隔(t,t+Δt)内增加的电荷量,由④式得 ΔQ=CBLΔv ⑦ 式中,Δv为金属棒的速度变化量.按定义有 a= ⑧ 金属棒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斜向上,大小为Ff=μFN ⑨ 式中,FN是金属棒对于导轨的正压力的大小,有 FN=mgcos θ ⑩ 金属棒在时刻t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设其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F-Ff=ma ⑪ 联立⑤至⑪式得a=g ⑫ 由⑫式及题设可知,金属棒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t时刻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 v=gt 26.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H2SO4,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 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答案 (1)直形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 (4)检漏 上口倒出 (5)干燥(或除水除醇) (6)CD (7)C 解析 (2)加热纯净液体时易发生暴沸,加入沸石,能防止暴沸。 (3)醇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子间脱水,方程式如下: (4)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 (6)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冷凝回流反应物,蒸馏的冷凝管是倾斜安装的,若使用球形冷凝管倾斜放置,会形成多个积液区域;吸滤瓶主要用于减压过滤(抽滤装置)。 (7) m( 环己烯)=×20 g=16.4 g, 产率=×100%≈61%。 27.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3 (2)2Al+2OH-+6H2O===2[Al(OH)4]-+3H2↑ (3)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 2H2O22H2O+O2↑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H2O+CO2↑ (5)Li1-xCoO2+LixC6===LiCoO2+6C (6)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 Al(OH)3、CoCO3、Li2SO4 解析 (1)依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可计算Co的化合价为+3价。 (2)由正极碱浸后的物质变化流程可知,滤液中获取Al(OH)3,滤渣再经一系列变化得Li2SO4、CoSO4,可推知正极碱浸时只有铝被NaOH溶解。 (3)碱浸后所得滤渣LiCoO2中Co的化合价为+3价,而酸浸后生成CoSO4中Co的化合价为+2价,显然H2O2是还原剂,氧化产物只能是O2;又H2O2具有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沉钴这一步,反应物为CoSO4、NH4HCO3,生成物中有CoCO3必然产生大量H+,而HCO与H+又不能大量共存,继续反应产生CO2。此题容易忽视HCO与H+ 的继续反应,澄清了这些问题,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就能顺利写出化学方程式。 (5)依据充电时正极的物质变化,可写出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Li1-xCoO2+xe-+xLi+===LiCoO2 依据负极充电的电极反应,写出放电时电极反应 LixC6-xe-===6C+xLi+,以上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方程式。 (6)“放电处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回收锂”,Li+要沉积正极。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是Li+怎样沉积在正极上的。放电时,离子运动的方向是“正向正,负向负”。 从流程的最终产物上很容易找到回收的金属化合物:Al(OH)3、CoCO3、Li2SO4。 28.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i)CO(g)+2H2(g)===CH3OH (g)ΔH1=-90.1 kJ·mol-1 (ii)CO2(g)+3H2(g)===CH3OH(g)+H2O(g)ΔH2=-49.0 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iii)CO(g)+H2O(g)===CO2(g)+H2(g)ΔH3=-41.1 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iv)2CH3OH(g)===CH3OCH3(g)+H2O(g)ΔH4=-24.5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主要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12O3)、压强为5.0 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 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______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 V,能量密度E=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 答案 (1)Al2O3(铝土矿)+2NaOH+3H2O===2Na[Al(OH)4]、Na[Al(OH)4]+CO2===Al(OH)3↓+NaHCO3、2Al(OH)3Al2O3+3H2O (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ⅰ)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生成的H2O,通过水煤气变换(ⅲ)消耗部分CO,CO转化率增大。 (3)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04.7 kJ·mol-1 该反应分子数减小,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和H2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CO和H2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4)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5)CH3OCH3-12e-+3H2O===2CO2+12H+ 12 ÷(3.6×106 J·kW-1·h-1)=8.39 kW·h·kg-1 解析 (2)要解答转化率影响问题,最终要归结为平衡移动的方向上。与CO转化率直接相关的反应是(ⅰ)和(ⅲ),如何建立反应(ⅳ)与(ⅰ)、(ⅲ)的联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点。(ⅳ)中消耗的CH3OH恰是(ⅰ)的生成物,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ⅳ)中的产物H2O恰是(ⅲ)中的反应物,增大水蒸气浓度,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 (3)筛选用热化学方程式为(ⅰ)和(ⅳ), 用(ⅰ)×2+(ⅳ)即可得目标方程式: 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04.7 kJ·mol-1 合成一个物质要同时考虑原料的利用率、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本题要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压强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分析该反应的特点是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因而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和H2的转化率增大;同时增大压强还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直接合成CH3—O—CH3的反应的另一个特点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 (5)写电极反应时应注意:①酸性条件;②CH3—O—CH3中碳的化合价为-2价;③氧化产物为CO2;④用H+调平电荷。 从能量密度的单位上看,可以假设燃料的质量为1 kg,计算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再转化为电量,利用E=qU换算出燃料提供的总能量,即可顺利计算出能量密度=÷(3.6×106 J·kW-1·h-1)=8.39 kW·h·kg-1。 29.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1)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或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 回顾教材中脂肪的检测实验作答(1);种子干重增加主要是种子吸水所致,再结合空后说明作答(2);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也就是有机物增加,必须依靠光合作用来制造,C、H、O以外的元素还需要萌发种子(幼苗)从溶液中吸收。 30.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___,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 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解析 (1)根据胰岛素的物质类型和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确定其运输方式,根据题干信息确定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2)根据血糖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完成该设问;(3)由题干信息确定该设问;(4)根据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完成该设问。 31.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 (2)①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②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形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完成(1);分两种情况做假设,即①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②白花植株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造成的,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看杂交后代的花色是否有差别。 3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次生 土壤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针叶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为复杂 解析 根据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完成(1)的设问;根据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的不同完成(2)的设问;根据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完成(3)的设问。 33.[物理—选修3-3](1)(6分)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2)(9分)如图15,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和p0/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图15 (i)恒温热源的温度T; (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答案 (1)BCE (2)(i)T0 (ii)V0 解析 (1)由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当两个分子相互靠近,直至不能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是表现为引力且先增大后减小,之后表现为分子斥力,一直增大,所以A选项错误;分子引力先做正功,然后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再增大,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C正确,D错误.因为只有分子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E选项正确. (2)(i)设左右活塞的质量分别为M1、M2,左右活塞的横截面积均为S 由活塞平衡可知:p0S=M1g ① p0S=M2g+得M2g=p0S ② 打开阀门后,由于左边活塞上升到顶部,但对顶部无压力,所以下面的气体发生等压变化,而右侧上方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均不变,所以体积仍保持V0,所以当下面放入温度为T的恒温热源后,体积增大为(V0+V0),则由等压变化:= 解得T=T0 (ii)当把阀门K打开重新达到平衡后,由于右侧上部分气体要充入左侧的上部,且由①②两式知M1g>M2g,打开活塞后,左侧活塞降至某位置,右侧活塞升到顶端,气缸上部保持温度T0等温变化,气缸下部保持温度T等温变化.设左侧上方气体压强为p,由pVx=·,设下方气体压强为p2:p+=p2,解得p2=p+p0 所以有p2(2V0-Vx)=p0 联立上述两个方程有6V-V0Vx-V=0,解得Vx=V0,另一解Vx=-V0,不合题意,舍去. 34.[物理—选修3-4](1)(6分)如图16,a、b、c、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 m、4 m和6 m,一列简谐横波以2 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 s时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图16 A.在t=6 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 B.在t=5 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 s D.在4 s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