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考点分类汇编精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考点分类汇编精析

‎ 目 录 ‎ 目录 Mm目录 目录 ‎ 专题一 组成细胞的分子 2‎ 专题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 4‎ 专题三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6‎ 专题四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7‎ 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200‎ 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25‎ 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规律 27‎ 专题八 人类遗传病与伴性遗传 39‎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44‎ 专题十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9‎ 专题十一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51 ‎ ‎ 专题十二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67‎ ‎ 专题十三 植物的激素调节 69‎ 专题十四 种群和群落 73‎ 专题十五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77‎ 专题十六 生物技术实践 84‎ 专题十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91‎ 专题十八 实验与探究 104‎ 目录 ‎ ‎.5.u.c.o.‎ ‎ ‎ ‎(2015福建卷,1,6分)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基本知识,考查识记和判断能力。难度较小。‎ ‎[解析]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数约有20种,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20种氨基数,A错误;蛋白质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甚至可以在体外发挥作用,如某些酶,B错误;蛋白质是由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其特有的空间结构,C正确;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只有作为酶的蛋白质可以催化生物化学反应,D错误。‎ ‎(2015新课标卷Ⅰ,1,6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答案】D ‎【解析】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其元素组成是C、H、O、P、N;而ATP的全称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与核苷酸的组成相似,其组成元素也是C、H、O、P、N,A正确。tRNA只含有一个三联体,对应三个碱基,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正确。T2噬菌体为DNA病毒,其核酸为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细菌为原原生物,其细胞内只有一种核糖体细胞器,不存在着复杂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等,D错误。‎ ‎(2015新课标卷Ⅱ,2,6分)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2.【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端粒的知识,考查知识的记忆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难度较小。依据端粒学说,端粒酶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以此排除A选项(大肠杆菌无染色体);依据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判定端粒酶应该是逆转录酶而非RNA聚合酶,故B错;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故D项错误。‎ ‎(2015年四川,1)下列在叶绿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A.Mg2+吸收 B.O2扩散 C.光能转换 D.DNA复制 答案:B 解析:Mg2+的吸收的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项错误;O2扩散为自由扩散,直接跨越磷酯双分子层结构,B项正确;光能转换需要多种酶的催化作用,C项错误;DNA复制时需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等的催化作用,D项错误。‎ ‎ (2015年江苏, 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 ‎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 ‎ 考点2 有机物的鉴定及细胞中的无机物 ‎ ‎ ‎ 专题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 (2015年海南,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解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氨基酸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借助膜蛋白通过细胞膜,C正确;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地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D正确。‎ ‎(2015年海南,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有核塘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答案】B ‎(2015安徽卷,1,6分)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 选项 抗体肽链合成场所 抗体加工场所 A 游离的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内质网 B 游离的核糖体 溶酶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溶酶体、内质网 D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中经过折叠包装以小泡的形式从内质网中排除,然后,再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经过一定的修饰之后,在从高尔基体上以出芽的形式被高尔基体的包被,以小泡形式逐渐接近细胞膜,再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排除细胞。D正确。‎ ‎(2015年北京,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答案】B ‎(2015年四川,2)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顶体内储存的;容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项错误;精子游向9JP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恤质基质,B项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C项错误,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D项错误.‎ ‎(2015年广东,1)下列各组细胞均具有单层膜的是C A.液泡和高尔基体 B. 中心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内质网和线粒体 ‎(2015年江苏,26.8分)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 ________ (填序号)。 ‎ ‎ (2)若该细胞为人的浆细胞,细胞内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有 _________ (填序号),合成后通过 ‎ ‎ _________ 运输到 _________ (填序号)中进一步加工。 ‎ ‎ (3)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 ‎ ‎ 穿过细胞核上的 _________ 转运到细胞质 ‎ ‎ 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 _________ ‎ ‎ 性。 ‎ ‎ (4)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推测 ‎ ‎ 该酶将被转运到 _________ (填序号)发挥 ‎ ‎ 专题三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15新课标卷Ⅱ,1,6分)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 ‎ ‎ 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C)‎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1.【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不同条件下幼根对离子吸收量实验考查实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17o C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环境相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C、D错误。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oC,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oC,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错误。‎ ‎(2015新课标卷Ⅱ,3,6分)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胞吐作用的理解与判断,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胞吐是指大分子物质形成囊泡移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除细胞的现象。A、C、D项皆属于胞吐作用;B项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是通过核孔,不形成囊泡,不属于胞吐作用。‎ ‎(2015年海南,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_____。‎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__(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______。‎ ‎【答案】(1)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可溶性还原糖 ‎【解析】(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由于细胞吸水,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低。‎ ‎(2)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 专题四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考点1 酶与ATP ‎(2015年江苏,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烧时,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 ‎ 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 ‎ 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 ‎ ‎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 ‎(2015年海南,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D ‎【解析】‎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A正确;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ATP中远离腺苷的]‎ 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2015年海南,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需用肽聚糖酶降解,D错误。‎ ‎(2015年广东,6)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 ‎(2015年海南,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反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两者浓度相等时,吸水量与失水量相等,水分进出达到平衡状态;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过程中,甲吸水、乙水分进出平衡、丙失水,所以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外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平衡,B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2015年浙江,31.12 分)现有一种细菌 M , 能够合成某种酶, 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 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 实验材料: 若干个培养瓶、 培养液、 细菌 M (要求与说明: 实验仅设一组; 实验仪器、 试剂、 用具及操作不做要求; 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 ‎( 1 ) 实验思路: ① ‎ ‎ ②‎ ‎ ③‎ ‎ ④‎ ‎( 2 ) 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 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 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化曲线); ‎ ‎( 3 ) 测定总酶浓度时, 应对细胞做 _________ 处理。 ‎ ‎【答案】(12分)‎ ‎(1)①选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为甲、乙两组;②在甲、乙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液;③在甲瓶中加入细菌M,乙瓶不作任何操作;④测定甲、乙两培养瓶中细胞外酶的浓度及总酶的浓度。‎ ‎(2)见下图:‎ ‎(3)破碎 考点2 细胞呼吸 ‎(2015年四川,3)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 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 答案:A 解析:溴麝香草酚蓝可用来检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但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均可产生CO2,A项错误;检测酵母菌发酵酿制的果酒时,可选择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B项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C项正确;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为保证实验结果可靠,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进行计数,D项正确。‎ ‎(2015年四川,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D 解析:140μmol·m-2·s-1为马尾松植株的光饱和点,当光强大于140μmol·m-2·s-1时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A项错误;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项错误;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项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D项正确。‎ ‎(2015安徽卷,29Ⅰ,9分)‎ ‎(9分)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 (1) 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_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 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Ⅰ、[答案](1) 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CO2 O2 ‎ ‎(2) a、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b、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解析](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O2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3)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根据可重复性原则,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考点3 光合作用 ‎(2015福建卷,3,6分)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 B错误;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C正确; ‎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过程的快慢,可以说明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 ‎(2015安徽卷,2,6分)右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CO2+C5→‎2C3是二氧化碳的固定,ATP中的能量转化到有机物中,成为稳定的化学能,不参与CO2的固定,A错误;CO2+C5→‎2C3是二氧化碳的固定,[H] 不参与CO2的固定反应,B错误;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再形成C3,称为卡尔文循环,C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在短时间内,造成[H]和ATP减少,C5的合成速率下降,而其分解速率不变,所以C5的含量会下降,D错误。‎ ‎(2015年海南,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里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只要大于0,则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就大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根据题意,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说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从光照开始就下降,当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时,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停止下降下降,然后净光合速率为0保持不变,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保持不变,所以C正确。‎ ‎(2015重庆卷,4,6分)4. 将题4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 光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 光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 光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 ‎【答案】B ‎【解析】黑暗条件下该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胞外CO2浓度会增大,而胞外O2浓度会减小,A项正确;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同样会导致胞外CO2浓度会增大,而O2浓度会减小,B项错误;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胞外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保持稳定,C项正确;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该植物需从外界吸收CO2而释放O2,导致CO2浓度会减小,O2浓度增大,D项正确。‎ ‎ (2015年山东,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运用不同条件下重要生理过程中,相关物质相对量的变化分析。自由水相对含量越高,其代谢就越旺盛, O2、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O2是从细胞质基质向线粒体运输,而CO2恰相反的方向运输;静息电位形成时,K+外流,致使膜内K+浓度低,动作电位形成时,Na+内流,致使膜内Na +浓度高;停止CO2供应后,CO2固定停止,致使C5不能消耗,而C3不能形成。 ‎ ‎(2015年江苏,21多选)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 ‎ ‎ 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Ⅴ 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 ‎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 ‎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 ‎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 ‎(2015年海南,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答案】D ‎( 2015新课标卷Ⅰ,29, 9分)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1)高于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 ‎ ‎ 基质 (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和还原型辅酶II ‎【解析】(1)在该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D组,其是全光照135s,而C组实验的处理是光照和黑暗交替进行,即其仅用了D组的一半时间的光照,但却合成的有机物的量是94%(D组为100%),故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C组光照时间的缩短,说明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些反应,如暗反应不需要光照,而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2)光合作用过程有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在光下进行,其将水分解,产生ATP和还原型辅酶II([H])用于暗反应。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时间间隔的减少,光照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和[H]能够及时被利用与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2015年北京,31.16分)‎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 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 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答案】(1)水 细胞呼吸 ATP中的化学能 (2)0.2~0.6 释放量 2.4~2.8 ‎ ‎(3)逐渐减少 (4)‎14C同位素示踪 以看到“点”的重心逐渐上升,也就是说明叶片释放的CO2量在逐步减少。(4)探究化学元素的去向,往往采用的是‎14C同位素示踪技术。‎ ‎(2015年广东,26 ,1 6 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发了《 人气与染染防冶行动计划》 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值 ‎5.8(对照)‎ ‎4.0‎ ‎3.0‎ ‎2.0‎ 桃树 ‎2.0(100)‎ ‎2.19(99.5)‎ ‎2.13(96.82)‎ ‎1.83(83.18)‎ 腊梅 ‎3.65(100)‎ ‎3.58(98.08)‎ ‎3.44(94.25)‎ ‎2.95(80.82)‎ 木樨 ‎1.07(100)‎ ‎1.07(100)‎ ‎1.05(98.13)‎ ‎0.96(89.72)‎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 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 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经层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呈 黄绿 色,酸雨中的SO4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就产生 [H]、ATP和O2 (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 C3的还原 ,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 增大 ;② 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不相同 ;③ 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受酸雨的影响不同,腊梅最大,木樨最小 ,‎ ‎(3)长期酸雨影响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 稳定性降低,原因是 生物种类数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下降 。‎ ‎(2051年山东,26.11分)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  (1)油菜果皮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           。‎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        (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         和      减小,光合速率降低。‎ ‎(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              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            转化而来。‎ 答案:(1)叶绿体        主动扩散    ‎ ‎(2)小于    类胡萝卜素 (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H] (或NADPH) ATP(注:两空可颠倒)‎ ‎(3)苏丹Ⅲ(或苏丹Ⅳ)    可溶性糖和淀粉 解析:本题以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实验研究数据结果为情景综合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计算以及化合物的鉴定、运输方式等基础知识。并应用分析曲线图和柱形图的数据,获得结论解析问题的能力。‎ 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与果皮的光合作用,其场所为叶绿体。逆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合图甲柱形图数据分析可知:第24天小于第12天的总光合速率。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减少而与黄色有关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不变。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 (或NADPH)和 ATP。‎ 分析图乙曲线图可知第36天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脂肪,因此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进行鉴定,呈现橘黄色(或红色)。由题意知,该物质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则该物质增多时,被转化的物质将逐渐减少,据图分析可知是有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的。‎ ‎(2015年江苏,27.8分)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 ‎ ‎ 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 ‎ ‎ 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 ‎ 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 ‎ ‎ 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1的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_________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 ‎ ‎ 时间、单位叶面积 _________ 的释放量。 ‎ ‎ (2)光合作用过程中, 与 结合生成 _________ ,消耗的 由 _________ 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 ‎ ‎ (3)由图可知,P1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 ‎ ‎ 高,可以产生更多的 _________ ;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_________ 。 ‎ ‎ (4)栽培以后,P2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籽实的产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 _________ 。 ‎ ‎(2015年浙江,30.14 分)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碳反应、 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 1 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 1 分子 Pi (无机磷酸)。 ‎ 请回答:‎ ‎(1)磷除了是光合作用相关产物的组分外,也是叶绿体内核酸和 ________ 的组分。 ‎ ‎(2)卡尔文循环中 3- 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 _______ 。 ‎ ‎(3)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 则进入叶绿体的 _________ 数量减少, 使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于 _________中, 也导致了光反应中合成 __________ 数量下降, 卡尔文循环减速。上述这种三碳糖磷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 ___________ 。 此时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 ___________ , 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 ‎ ‎【答案】(14分)‎ ‎(1)酶  ‎ ‎(2)还原过程 ‎ ‎(3)Pi  叶绿体内外膜的间隙  ATP  反馈调节  还原过程 ‎ ‎ ‎ ‎ ‎ ‎ ‎ 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点1 细胞的增殖 ‎(2015年天津,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 ‎【答案】B ‎(2015重庆卷,1,6分)1.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A. 线粒体的功能 B. 发育的全能性 C. 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 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答案】A ‎【解析】胚胎干细胞发育的全能性高于胰腺腺泡细胞,B项错误;由于胰腺腺泡细胞需分泌消化酶,因此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较多,同时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可见C、D项均错误;线粒体在不同的细胞中均是提供能量,因此A项正确。‎ ‎(2015年浙江,2)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 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但G1、S、G 2 和 M 期长短不同 ‎ C .若在G2期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 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 2 条染色单体,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 D .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配对, 每个染色体含有 4 条染色单体,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 ‎【答案】C 考点2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 ‎(2015年北京,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 ‎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 ‎(2015年山东,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变化 ‎2.答案:A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同一个体所有体细胞均来源于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且有丝分裂将经半保留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分化(或凋亡、衰老)的细胞遗传物质并未改变,其形态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从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蛋白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内的正常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当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2015年江苏,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 ‎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 ‎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 ‎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 ‎(2015年江苏,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 ‎ ‎ 中的DNA含量相同 ‎ ‎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 ‎ ‎ 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 ‎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 ‎ 多的化合物相同 ‎ ‎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 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 ‎(2015年海南,5)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答案】C ‎【解析】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是正常的细胞生命活动,A正确;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细胞凋亡可出现在个体发育全过程中,C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2015年海南,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答案】B 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B错误;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C正确;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正确。‎ ‎ ‎ ‎ 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2015年海南,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正确;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属于蛋白质,C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错误。‎ 考点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015安徽卷,4,6分)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的过程 B. 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 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 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复制和表达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QβRNA的复制不需要经历逆转录过程,是由单链复制成双链,再形成一条与原来的单链相同的子代RNA,所以A错误,B正确;由图可以看出一条QβRNA模板翻译出的肽链至少三条,C错误;由题意可知:有QβRNA复制酶,QβRNA的复制才能进行,QβRNA复制酶基因的表达在QβRNA的复制之前, D错误。‎ ‎(2015新课标卷Ⅰ,5,6分)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而朊粒为蛋白质,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A错误;朊粒通过诱导正常的蛋白质转变为PrPBc (朊粒)而实现朊粒的增殖,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是细胞的二分裂,B错误;“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发生了变化,C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上,它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才能形成相应的蛋白质,D错误。‎ ‎(2015重庆卷,5,6分)5. 结合题图5分析,下列传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 核酸苷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答案】D ‎【解析】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着遗传信息,A项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项正确;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项正确;构成基因的两条链是互补的,其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项错误。‎ ‎(2015年四川,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答案:C 解析:M基因突变后,由于mRNA中A碱基的增加,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嘿吟核普酸数量增加,A项错误;在1湛因转录时,核糖核普酸之if}通过磷酸二酚键连接,s项错误;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肤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C项错误;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D项错 ‎(2015年江苏,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 ‎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 ‎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 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 ‎(2015年江苏,12)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 ‎ ‎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 ‎ ‎ 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 ‎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 ‎(2015年海南,20)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RNA上 ‎ B.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C.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 ‎ D.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答案】A ‎【解析】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A正确,B、C、D错误。‎ ‎(2015年海南,7)下列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的是 A.DNA→RNA B.RNA→DNA C.蛋白质→蛋白质 D.RNA→蛋白质 ‎【答案】B ‎【解析】DNA→RNA是转录过程,需RNA聚合酶催化,A不符合题意;RNA→DNA是逆转录过程,需逆转录酶催化,B符合题意;蛋白质→蛋白质 ,是阮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C不符合题意;RNA→蛋白质是翻译过程,D不符合题意。‎ ‎(2015新课标卷Ⅱ,29,12分)29.(12分)‎ 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处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组别 乙烯释放量(μL·kg-1·h-1)‎ ‎20d ‎35d ‎40d ‎45d A ‎0‎ ‎27‎ ‎17‎ ‎15‎ B ‎0‎ ‎9‎ ‎5‎ ‎2‎ C ‎0‎ ‎0‎ ‎0‎ ‎0‎ 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① ,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② 。‎ ⑵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 ① 组,其原因是 ②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③ 组。‎ ‎【答案】(1)X基因和Y基因(2分) 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3分)‎ ‎(2)A (2分)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B(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1)B组果实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乙烯释放量比对照组在相应天数要少,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C组乙烯释放量为零,说明反义X或Y基因抑制X基因或Y基因表达后,就影响了乙烯的合成,因此,对照组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Y ;B组除X、Y基因 以外还有反义X基因与乙烯含量有关。(2)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组在相同天数释放的乙烯最多,因此三组果实中A组成熟最早;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存储时间较长的应该是B组,因为A组35天后释放较多的乙烯,B组释放乙烯量少。‎ ‎ ‎ ‎ 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 ‎ (2015年海南,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 ‎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 ‎(2015新课标卷Ⅰ,32,9分)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答案】(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5=1:1。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 ‎1AA:2Aa:1aa,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 (2) ‎“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第一代Aa:aa=2: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 ‎(2015年四川,10.14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这是__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 答案:(1)①灰色  性状分离  2/3  ②18%  降低  自然选择 ‎ ‎(2)①X  BBXrY  4  ②0‎ 解析:(1)①由果蝇的交配结果可知,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对黑色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 ‎②由该果蝇种群中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可知,黑身果蝇的基因型频率(bb)为1/100,即黑身的基因频率(b)为1/10,则灰身的基因频率(B)为9/10,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9/10=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灰身果蝇的比例会降低。‎ ‎(2)①由交配结果中雄性和雌性的表型比不同可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过程为bbXRXR×BBXrY→F1:BbXRY、BbXRXr,F1随机交配得F2:(1BB、2Bb、1bb)(1XRXR、1XRXr、1XRY、1XrY),F2中灰身雄蝇共有BBXRY、BBXrY、BbXRY、BbXrY4种基因型。‎ ‎②雌蝇丙(bbXRX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F1中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但其只能产生bR、B、Xr3种含一条染色体的配子,与BbXRY交配后无法得到bbXRY的个体。‎ 考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015福建卷,28,14分)28.(14分)‎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 ‎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 [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颜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传规律、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 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 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易错警示]写三倍体基因型时,注意结合表现型特点。‎ ‎(2015安徽卷,31Ⅰ,15分)‎ Ⅰ.(15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 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 _______________中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 (2) 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_________。‎ (3) 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 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Ⅰ、[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 ‎ ‎(2) 显性 隐性 ‎ ‎(3) 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 ‎(4) 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解析](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t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t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BbCtC:BbCtCt=1:2:1,其中BbCtCt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tC所占比例为1/2×2/3=1/3。‎ ‎(2)由于Ct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t是显性基因;由于CtC没有死亡,而CtCt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t是隐性基因。‎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提前终止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都为雄性。‎ ‎(2015重庆卷,8,20分)8.(20分)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具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 ‎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 。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不提高,说明高产奶是 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 ,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 (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 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 中完成。在过程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前应鉴定胚胎的 。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 的基因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取 技术。‎ ‎【答案】(1)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 隐性 ♂A×♀C 1/8‎ ‎(2)获能或增强活力 ③ 供能 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 ②‎ ‎(3)胚胎分割 ‎【解析】(1)由于胚胎能在母体内进行正常的胚胎发育,所以可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做母本。用纯种高产奶牛与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杂交,获得了C牛,表现为适宜当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没提高,这说明不适宜当地生长是隐性性状,适宜当地生长是显性性状,高产奶是隐性性状,低产奶是显性性状。由于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基因和对本地的适应性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他们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等位基因为A和a,对本地的适应性的的等位基因为B和b,可推知雄牛A的基因型为aabb,雌牛B为AABB,C为AaBb,可见要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当地生长的母牛(aaB ),最佳的实验组合为♂A×♀C,此时后代出现所需牛(aaBb)的概率为1/4×1/2=1/8。‎ ‎(2)精子需获能后才具备受精的能力;由于排卵时排出的卵子只发育到减数MⅡ,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即卵子的成熟是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完成;在胚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能为胚胎发育过程提供能量;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在胚胎移植之前需对胚胎的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进行鉴定;母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的卵细胞,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此有关。‎ ‎(3)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产生遗传性状相同的多个胚胎,从而提高胚胎的利用率。‎ ‎(2015年海南,29.10分)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_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2)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3)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解析】‎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根据题意,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根据图甲中基因的数量和位置可知,图甲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无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015年北京, 30.17分)‎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实验1:P: 果蝇S × 野生型个体 ‎ 腹部有长刚毛 腹部有短刚毛 ‎ (① ) ↓ (② )‎ ‎ F1: 1/2腹部有长刚毛 :1/2腹部有短刚毛 实验2: F1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 × F1中腹部有长钢毛的个体 ‎ ↓‎ ‎ 后代: 1/4腹部有短刚毛:3/4腹部有长钢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 ‎ (③ )‎ (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 (2) 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③基因型为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 (3) 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 ‎ 。‎ (4) 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 ,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1)相对 显 Aa aa (2)两 AA 1/4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 ‎   (2015年山东,28)果蝇的长翅(A)对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 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 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 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 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 ‎ Ⅰ. 用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 表现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 个体相互交配,获得 ;‎ Ⅱ. 如果 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 如果 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答案:(1)常     X    X和Y(注:两空可颠倒)‎ ‎(2)AAXBYB       aaXbXb         1/3‎ ‎(3)0    1/2‎ ‎(4)Ⅰ.品系1 和品系2      黑体   Ⅱ. 灰体:黑体=9:7      Ⅲ. 灰体:黑体=1: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解析思路分析材料,获得信息,解释问题和设计探究性实验能力。‎ 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实验一、二翅性状分离比可知F2不论雌雄均为长翅:残翅=3:1,则控制翅型的等位基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分析实验一F2雌性刚毛:截毛=2:0;雄性刚毛:截毛=1:1,实验二F2雌性刚毛:截毛=1:1;雄性刚毛:截毛=2:0,并结合问题(1)中提供的该基因位置选项,可判断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上。‎ 由遗传方式可确定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AAXBXB 、 aaXbYb;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翅型,则F1 Aa雌雄交配,F2长翅A  中,纯合体AA为1/3。‎ 由题干信息知雄果蝇所具备的的基因型至少要具备为X  YB,则由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实验一雄性为X Yb,则符合条件的概率为0;实验二雄性为XYB,则符合条件雄果蝇占F2全部果蝇的概率为1/2;‎ 对于遗传探究性实验,先明确实验目的探究该黑体果蝇出现的原因,由信息并结合图形可知三种结论,并能明确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图乙和图丙明显可以看出确定这两对非等位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自然想到证明自由组合定律的思路。‎ ‎ (2015年浙江,32.18 分)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 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 抗病和感病由基因 R 和 r 控制, 抗病为显性; 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D 、 d , E 、 e ) 控制, 同时含有 D 和 E 表现为矮茎, 只含有 D 或 E 表现为中茎, 其他表现为高茎。 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 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 请回答: ‎ ‎( 1 ) 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 _______ 合子。 ‎ ‎( 2 ) 若采用诱变育种, 在γ 射线处理时, 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______ ‎ 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 ‎( 3 ) 若采用杂交育种, 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 在 F 2 等分离世代中 _____ 抗病矮茎个体, ‎ 再经连续自交等 _____ 手段, 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 据此推测, 一般情况下, 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 其育种过程所需的 _____ 。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 亲本杂交所得的 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 则理论上,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 。 ‎ ‎( 4 ) 若采用单倍体育种, 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 ____ 。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明: 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 表现型及其比例)。 ‎ ‎【答案】(18分)‎ ‎(1)纯  ‎ ‎(2)频率很低和不定向性 ‎(3)保留  筛选  时间越长  矮茎:中茎:高茎=9:6:1  ‎ ‎(4)染色体变异、细胞的全能性  遗传图解如下:‎ F2中选出抗病矮茎个体(D_E_R_),再通过连续自交及逐代淘汰的手段,最终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DDEERR)。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量越多,需进行多次的自交和筛选操作才能得到所需的纯合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度,F1(DdEe)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即自交后,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矮茎(9D_E_):6中茎(3D_ee、3ddE_)、1高茎(1ddee)。‎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式获得所需品种,首先需将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继而使用秋水仙素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细胞的全能性及染色体变异。‎ ‎ ‎ ‎ 专题八 人类遗传病与伴性遗传 ‎(2015新课标卷Ⅰ,6,6分)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A错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病父必病,B正确;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具有世代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C错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只有在隐性纯合时才会表现出来,且具有隔代遗传的现象,D错误。‎ ‎(2015福建卷,5,6分)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 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 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A、 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DNA分子杂交技术、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疾病,考查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X探针能与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说明这段区域中有一条链与其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妻子染色体组成为XXX,为染色体异常疾病,B错误;妻子的父母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错误,会引起该病,C错误;该夫妇应该通过产前检查,避免孩子患病可能,D错误。‎ ‎(2051年山东,5)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Ⅰ-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 ‎ B.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  ‎ C.Ⅳ-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 D.若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 ,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 ‎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解析思路及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分析信息,处理遗传系谱图,解释问题的能力。‎ 由Ⅰ-2基因型XAbY可推知后代表现正常的Ⅱ-3基因型 XAb X  B(基因A、B同时存在);‎ 由Ⅰ-2XAbY和患者Ⅰ-1X   X    (基因A、B至少不能同时存在)婚配产生正常Ⅱ-3 XAb X  B;分析知Ⅰ-1基因型X  B X    (且基因A、B至少不能同时存在),则Ⅰ-1基因型为XaB Xa  ‎ 再次由母本Ⅰ-1XaB Xa  可确定女儿Ⅱ-3 XAb X aB。由Ⅱ-3XAb X aB和Ⅱ-4XABY婚配知:Ⅲ-3可能的基因型为XAB XAb或XAB XaB 由Ⅲ-3 XAb X aB和Ⅲ-2XABY婚配知:患者Ⅳ-1可能的基因型为XAbY或XaBY,故Ⅳ-1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1 XaB ‎ Xa  或Ⅰ-2XAbY。由Ⅱ-1XAB X aB和Ⅱ-4  X aBY婚配,则生一个患病女孩X aBX aB的概率为1/2 X1/2=1/4 。‎ ‎(2015年广东,24双选)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000 , 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 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课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课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2015年浙江,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Ⅱ4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4 ‎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 9 种基因型和 4 中表现型 ‎ D.若Ⅲ 7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 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 ‎【答案】D ‎(2015新课标卷Ⅱ,32,10分)32.(10分)‎ 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⑵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 ①(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 ② :此外, ③  (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1)不能(1分) 原因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有A基因,都可能遗传给女孩。‎ (2) 祖母 (2分) 该女孩的一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祖母(3分) 不能(1分)‎ ‎【解析】该题考查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难度较大。‎ 该女孩的其中一XA来自父亲,其父亲的XA来自该女孩的祖母;另一个XA来自母亲,而女孩母亲的XA可能来自外祖母也可能来自外祖父。‎ ‎(2015年江苏,30.7分)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 ‎ ‎ 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 ‎ ‎ 因分别用A、a表示)。 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及胎儿(羊水细 ‎ ‎ 胞)的DNA经限制酶MspI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 ‎ ‎ 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域 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_ 。 ‎ ‎ (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 。 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 ‎ ‎ 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_________ 。 ‎ ‎ (3)若域和域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 ‎ ‎ 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 _________ 倍。 ‎ ‎ (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域 域觉 ‎ ‎ 正常,是红绿色盲患者,则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 。若 和再生一正 ‎ ‎ 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 _________ 。 ‎ ‎ ‎ ‎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考点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015年江苏,15)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 ‎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 ‎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 ‎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 ‎(2015年海南,19)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的照射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错误;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正确;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D正确。‎ ‎(2015年海南,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 ‎(2015年广东, 28)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28 (16分) 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 翅形 复眼形状 体色 ‎……‎ 翅长 野生型 完整 球形 黑檀 ‎……‎ 长 突变型 残 菱形 灰 ‎……‎ 短 ‎(1)由表可知,果蝇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 )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减数分裂 .受精卵通过分裂和分化过程发育为幼虫.‎ ‎(3 )突变为果蝇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4)果蝇x 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 )对短翅基因(m )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 中雌蝇的基因型有2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长翅不育:短翅不育:长翅不育:短翅可育:长翅可育=1:1:2:2. ‎ 考点2 染色体变异和育种 ‎(2015新课标卷Ⅱ,6,6分)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正确,B、C、D错误。‎ ‎(2015年江苏,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杂交产生的F 减数分裂都正常1 ‎ ‎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 ‎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序相同 ‎ ‎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2015福建卷,28,14分)28.(14分)‎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 ‎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 [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颜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传规律、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 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2) 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易错警示]写三倍体基因型时,注意结合表现型特点。‎ ‎(2015年江苏,29.8分)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 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 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 ‎ ‎ ‎ ‎ 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 ‎ ‎ (2)实验过程中用1mol·HCl解离的目的是 _________ 。 ‎ ‎ (3)该实验采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 ‎ ‎ 作用的试剂有 _________ (填序号)。 ‎ ‎ ①双缩脲试剂 于醋酸洋红液 ‎ ‎ ③龙胆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 ‎ ‎ (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 _________ 期且染色 ‎ ‎ 体 _________ 的细胞进行拍照。 ‎ ‎ (5)由右上图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是 _________ 。 ‎ ‎ (6)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 _________ (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 ‎ ①花萼 于花瓣 ③雌蕊 ④花药 ⑤花芽 ‎ ‎(2015年天津,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据表回答:‎ (1) 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植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Ⅰ 、Ⅱ小麦都未感染白粉病 ‎ ‎(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混播后小麦感染程度下降 ‎(4)Ttrr ttRr 18.75%(或3/16)‎ ‎ 专题十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5安徽卷,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得知两个种群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迪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70%×30%=42%,所以C正确。‎ ‎(2015年山东,6)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 。各 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芽>茎,A错误;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极性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B正确;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生长素相似,具有两重性,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IBA也是生长素类似物,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以诱导生根,D正确。‎ ‎(2015新课标卷Ⅰ,2,6分)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在植物体内,幼嫩的叶片等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能将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韧皮部的韧皮射线平行于茎的横切面,所以通过它们进行的物质运输也平行于茎的横切面,这种运输为非极性运输,B正确;一般来说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成熟的细胞没有幼嫩的细胞敏感,C错误;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数量后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说明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 ‎(2015重庆卷,2,6分)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绿豆次之。(据《齐明要术》) ‎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 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 ‎【答案】B ‎【解析】棉花适时打顶摘心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A项错误;绿豆能和根瘤菌互利共生,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起到固氮的作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与植物激素无关,B项符合;在水稻的根茬发芽长出新稻主要与生长素有关,再发育到成熟是受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C项错误;柿子的成熟与木瓜释放的乙烯有关,D项错误。‎ ‎(2015年浙江,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 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 ‎ ‎【答案】C ‎【解析】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A项错误;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B项错误;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C项正确;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D项错误。‎ ‎(2015年山东,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而脱落酸能而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应该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防止果实脱落;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而脱落酸能抑制抑制萌发,促进休眠;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多倍体育种原理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 ‎ ‎(2015年江苏, 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 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 ‎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 ‎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 ‎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 ‎(2015年广东,5)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右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B A 0、2、3、4、5、6 B 0、4、5、6、7、8‎ C 0、6、7、8、9、10 D 0、3、6、9、12、1‎ ‎(2015年海南,8)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IAA ‎【答案】D ‎【解析】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生长素,即IAA,应选D。‎ ‎(2015年四川,10.12分)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____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______。‎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___(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些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____。‎ 答案:(1)信息  主动运输 ‎(2)人工涂抹的IAA起到抑制作用 ‎(3)C3化合物  ATP和[H]  增加 ‎(4)大于  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 解析:(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人工涂抹的IAA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起到抑制作用。‎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C3化合物,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加。‎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大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很可能是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 ‎ 专题十四 种群和群落 ‎(2015新课标卷Ⅰ,4,6分)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解析】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复杂,B错误;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小于灌木阶段的群落,C错误;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上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D正确。‎ ‎(2015年北京,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不驱走大蚂蚁[来源:Z。xx。k.Com][来源:学_科_网]‎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表述可以知道,对小蚂蚁出现率的研究方法为样方法,B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定时灌溉会导致小蚂蚁出现率增加,说明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小蚂蚁的出现,即D正确;而驱走了大蚂蚁,在相同条件下小蚂蚁出现率则增加,说明大蚂蚁的存在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即大蚂蚁的存在会抑制小蚂蚁的出现率,所以C正确,A错。‎ ‎(2015年江苏,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 蛛的种群密度 ‎ ‎ B.就性而言,杂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性的鸟类 ‎ ‎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 ‎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2015年江苏,22多选)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 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 ‎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 ‎ 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 ‎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 ‎(2015年广东,4)图1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D ‎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人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2015年海南,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答案】B ‎【解析】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C正确;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正确。‎ ‎(2015新课标卷Ⅰ,31,10分)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9+及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015新课标卷Ⅱ,31,8分)31.(8分)‎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①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②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⑵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⑶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1)2.2头/km2 2头/km2(每空2分,共4分)‎ 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大于(1分)‎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及能量流动,难度中等。‎ (1) ‎①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km2=2.2头/km2 ;②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km2=2头/km2。‎ (2) 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 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 专题十五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15福建卷,4,6分)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方法技巧]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 ‎(2015新课标卷Ⅱ,4,6分)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 ‎(2015年天津,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答案】D ‎(2015年四川,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C 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A项正确;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种内互助越弱,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项正确;距石头的远近并不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项错误;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 ‎(2015年浙江,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 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 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 中灌木呈随机分布, 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 ‎【答案】B ‎【解析】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项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项正确;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项正确。‎ ‎(2015年海南,23)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B ‎(2015年海南,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正确;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错误。‎ ‎(2015安徽卷,29Ⅱ,9分)‎ Ⅱ(9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Ⅱ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Ⅱ、[答案](1)性别比例 ‎(2)捕食 ‎(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 ‎(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 [解析](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性别比例。‎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随着栗瘿蜂的数量增长,长尾小蜂的数量也增长,而栗瘿蜂的数量先下降,长尾小蜂的数量随后也出现下降,所以二者的中间关系应该是捕食。‎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的能量去处还有: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 ‎(4)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由于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在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5重庆卷,9,10分)9.(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24λa 生物多样性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解析】(1)由题意可知,欧洲兔从0→a年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量的倍数(λ)增长,表明欧洲兔呈现J型增长,其增长模型可表示为Nt=N0λa。若N0=24,则a年后种群数量为Na=24λa。若对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欧洲兔的数量不加以防治,其数量将急剧增加,会导致草场退化,最终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由题意可知,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此时兔的数量应减少,由图可知,此时袋鼠的数量急剧下降,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表明二者为捕食关系。‎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由于黏液瘤病毒对欧洲兔具有选择作用,d年后,对黏液瘤病毒具有抗性的个体数增加,使得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 ‎(2015年海南,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答案】(1)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2)大气中CO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解析】‎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2)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大气中CO2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 ‎(2015年山东,  27.1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答案:(1)水平    样方(2)B    F    甲(3)生产者    抵抗力    就地 解析:本题以种群数量Nt与Nt+1数量变化曲线为情景综合考查应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保护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图形获得信息,解释问题的能力。‎ 研究群落内同一地段不同层面各种群分据空间特点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内不同地段各种群分据特点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和行动缓慢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分析信息可知当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Nt+1/Nt=1时,种群数量不变, ‎ 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又由曲线p表示Nt+1=Nt知,甲、乙曲线所在点在p线上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为增长型;在p线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为稳定型;在p线下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此时为衰退型。‎ 由情境知当当无机环境得到改善时,生态系统中与之关系最密切的生产者会增多,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在原有位置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范畴。‎ ‎ 专题十六 生物技术实践 考点1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015年江苏,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 ‎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伊‎1mm伊‎0.1mm ‎ ‎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 ‎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 ‎(2015年江苏,17)关于“腐乳的制作” 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 ‎ 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 ‎ 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 ‎ 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 ‎(2015年江苏,19)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 ‎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 ‎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 ‎(2015年江苏,24多选) 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冶型增长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 ‎(2015新课标卷Ⅰ,39,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 萃取法 (2)油脂 (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4)45 40 【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A中的脂肪。‎ ‎(2)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富含C元素,故为了从自然界获得能够分解油脂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来配制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能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 ‎(3)可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定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计数时,活菌和死亡的细菌都会被计数,所以测定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4)在‎45℃‎时,降解‎10g油脂所需酶的数量最大,则该温度下酶活性最低;由题干可知,‎40℃‎时分解‎10g油脂所需的酶的数量最少。应在‎40℃‎左右范围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活性。‎ ‎(2015年广东,29 .16 分)‎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一”,查阅资料得到图11 . ( l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H]、丙酮酸和ATP. (2)据图日11,与第3 天相比,第8 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亚硝酸盐的含量很低,对人体危害小;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乳酸菌发酵产物乳酸含量增加_。‎ (3) 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考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果。‎ 比较普通乳酸菌与优先乳酸菌在不同食盐浓度下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记录表 ‎ 食盐浓度 亚硝酸盐含量(mg/kg)‎ ‎4%‎ ‎5%‎ ‎6%‎ ‎7%‎ ‎8%‎ ‎9%‎ ‎10%‎ 普通乳酸菌 优先乳酸菌 ‎ 注:均在接种量、温度等适宜条件下发酵8天。‎ 预测实验结果:优先乳酸菌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普通乳酸菌,且在6%的食盐浓度下,亚硝酸盐含量最低。‎ 考点2 酶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015年江苏,11)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 ‎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 ‎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 ‎ 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 ‎ ‎(2015新课标卷Ⅱ,39,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⑴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 (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 ,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病疾称为 ,胡萝卜素是 (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⑵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⑶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 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 ‎【答案】⑴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 夜盲症 非挥发性(每空2分,共8分)‎ ⑵需要(2分)‎ ⑶乙酸乙酯(2分)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影响萃取效果(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解析】该题考查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与其萃取有关的知识,难度较小。‎ ⑴胡萝卜素的化学分子式中包含多个碳碳双键,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暂时性夜盲症可由补充维生素A得以痊愈)。‎ ⑵提取胡萝卜素时新鲜的岩藻具有大量的水份需要进行干燥。‎ ⑶乙酸乙酯属于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能够溶解胡萝卜素;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因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用它们作萃取剂。‎ ‎(2015新课标卷Ⅰ,39,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 萃取法 (2)油脂 (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4)45 40 【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A中的脂肪。‎ ‎(2)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富含C元素,故为了从自然界获得能够分解油脂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来配制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能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 ‎(3)可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定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计数时,活菌和死亡的细菌都会被计数,所以测定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4)在‎45℃‎时,降解‎10g油脂所需酶的数量最大,则该温度下酶活性最低;由题干可知,‎40℃‎时分解‎10g油脂所需的酶的数量最少。应在‎40℃‎左右范围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活性。‎ ‎(2015年山东,35.12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 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 ‎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是,宜用         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         。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         。‎ ‎(2)培养微生物L前,宜采用         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3)纯化后的乳糖酶可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         。‎ ‎(4)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可通过检测固化乳糖酶的         确定起应用价值。除化学结合法外,酶的固定化方法还包括         、       、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答案:(1)乳糖    凝固剂     选择培养基(2)灼烧(3)小 ‎(4)(酶)活性[或:(酶)活力]   包埋法    物理吸附法 解析:本题以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的筛选及提纯固定的流程图为情景,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电泳法、固定化酶技术等相关知识,注重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理念。考查的面广,但以识记的知识点应用分析为主,相对简单。‎ ‎(2015年海南,30.【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___和____。‎ ‎(3)某同学取5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B、C、D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组设计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2)4组的温度设置不合适 各组的酶促反应受两个不同温度影响 (3)不能 E组加入蒸馏水而不是缓冲液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解析】‎ ‎(1)根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可见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来源不同,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用出汁量进行衡量,出汁量越多则果胶酶活性越高。该实验方案中,温度应该在常温范围内设置系列温度梯度且梯度差值相等,所以4组的温度应分别设置为‎15℃‎、‎20℃‎、‎25℃‎、‎30℃‎;另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证酶促反应只能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同一实验组的反应温度只能是一个,所以实验操作应该是将各组盛有果胶酶的试管与盛有果泥的试管分别在设定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后再将两只试管混合,才能保证实验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 ‎(3)根据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量,因变量是出汁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根据实验设置,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则E组应加入缓冲液而不是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才符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 ‎(2015年江苏31.8分)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 ‎ 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 ‎ ‎ 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 ‎ ①酒精灯 于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 ‎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_________ 。 ‎ ‎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 ‎ ‎ 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 _________ 。 ‎ ‎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 ‎ ‎ 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 ‎ ‎ 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 ‎ ‎ 右图)。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_________ 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 ‎ ‎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 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 _________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_________ 。 ‎ ‎ 专题十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考点1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2015重庆卷,6,6分)6.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答案】C ‎【解析】由于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因此在肝细胞中无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A项错误;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启动于启动子,而不是复制原点,B项错误;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将受体细胞筛选出来,C项正确;终止密码子位于信使RNA,不位于DNA上,启动子和终止子均在胰岛素基因转录中起作用;‎ ‎(2015年北京,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 ‎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答案】C ‎(2015年广东,25双选) 图9为培育转基因山羊生产人贝塔B-酪蛋白的流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 A.过程①所用的人贝塔B-酪蛋白基因可从人C-DNA文库中获得 B. 过程②可选用囊胚期或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移植 C.过程③可使用胚胎分割技术扩大转基因山羊群体 D.过程④人贝塔B-酪蛋白基因在细胞质内进行转录、翻译 ‎(2015年江苏,20)下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 ‎ ‎ B.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CaCl 溶液作为凝固剂 ‎ ‎ C.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 ‎ ‎ 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 ‎ ‎(2015新课标卷Ⅱ,40,15分)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 进行改造。‎ ⑵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 基因或合成 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 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 ⑶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 ‎ 和 ,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 进行鉴定。‎ ‎【答案】(1)氨基酸序列(或结构)(1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P P1 (每空2分,共4分) DNA和RNA(或遗传物质)(2分) DNA→RNA、 RNA→DNA 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3分) ‎ ‎(3)设计蛋白质的结构 推测氨基酸序列(每空2分,共4分) 功能(1分)‎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相关知识,难度较小。‎ (1) 对蛋白质的 氨基酸序列(或结构)进行改造,可达到改变蛋白质的功能的目的。‎ ‎(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可以对P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也可以用人工方法合成P1基因;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 DNA的复制、 DNA→ RNA、RNA→DNA、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设计蛋白质结构和推测氨基酸序列,推测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并获取基因。经表达的蛋白质,要对其进行生物功能鉴定。‎ ‎(2015新课标卷Ⅰ,40,15分)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 ,以其作为模板,在 的作用下合成 。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 。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 。‎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 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 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答案】(1)RNA 逆转录酶 cDNA(或DNA) (2)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T(或T淋巴)(4)监控和清除 【解析】(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它的遗传物质是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可以逆转录为cDNA,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从而制备HIV的某蛋白。‎ ‎(2)HIV的某蛋白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一种特殊的分泌蛋白——抗体;可用该抗体进行抗原—抗体进行杂交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HIV。‎ ‎(3)HIV病毒营寄生生活,寄生在T淋巴细胞内,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少了T细胞,特异性免疫几乎全部丧失,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4)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可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胞,艾滋病患者的整个免疫功能缺陷,机体会发生一系列顽固性机会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2015年海南,31.【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在体内,人胰岛素基因表达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甲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的胰岛素原经酶乙切割去除中间片段C后,产生A、B两条肽链,再经酶丙作用生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是_____,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_____。‎ ‎(2)可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_____序列,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_____的基因工程菌。‎ ‎(3)用胰岛素原抗体检测该工程菌的培养物时,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则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_____中分离、纯化胰岛素原。胰岛素原经酶处理便可转变为胰岛素。‎ ‎【答案】(1)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2)DNA序列 胰岛素原 (3)菌体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前胰岛素原在细胞内经加工后成为胰岛素,人体合成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所以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也是胰岛B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胰岛A细胞。‎ ‎(2)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可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DNA序列(即目的基因);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人胰岛素原的基因工程菌。‎ ‎(3)根据题意,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所以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菌体中分离、纯化胰岛素原,经酶处理便可转变为胰岛素。‎ ‎(2015安徽卷,31Ⅱ,9分)‎ Ⅱ(9分)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 (1) 由过程①获得的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核移植之前,必须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体应选用___________期卵母细胞。‎ (3) 进行胚胎移植时,代孕母羊对移入子宫的重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______,这为重组胚胎在代孕母羊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采用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理论上可获得无限个转基因绵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Ⅱ、[答案]‎ (1)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2)保证核遗传物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 MⅡ ‎ ‎(3)免疫排斥反应(4)整合有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要将人凝血因子IX基因导入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必须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以由过程①获得的A为基因表达载体。‎ ‎(2)为保证核遗传物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在核移植之前,必须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受体应选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MⅡ中)期卵母细胞。‎ ‎(3)进行胚胎移植时,代孕母羊对移入子宫的重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重组胚胎在代孕母羊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采用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理论上可获得无限个转基因绵羊,这是因为整合有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2015年天津,8)纤维素分子不能进入酵母细胞,为了使酵母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酒精,构建了含3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下面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 ‎(1)本研究构建重组质粒时看选用四种限制酶,其识别序列如下图,为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环接,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是______或__________‎ (2) 设置菌株Ⅰ为对照,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3) 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过程,与菌株Ⅱ相比,在菌株Ⅲ、Ⅳ中参与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纤维素为唯一C源的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菌株Ⅱ、Ⅲ、Ⅳ,菌株___________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酵母菌生产酒精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___,产生酒精时细胞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在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时,菌株Ⅳ更具有优势,因为导入的中重组质粒含有____________。使分泌的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减少因培养液更新二造成的酶的流失,提高酶的利用率。‎ ‎【答案】(1)B (或C) C (或B) (2)质粒DNA和酵母菌基因组 (3) 转录 翻译 内质网、高尔基体 ⑷ II ‎ 缺少信号肽编码序列,合成的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胞外,细胞无可利用的碳源 ‎(5)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 A基因片段 ‎(2015年江苏,32.9分)胰岛素A、B链分别表达法是生产胰 岛素的方法之一。 图1是该方法所用的基因表达载体,图2表示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工 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的基本流程(融合蛋白 A、B分别表示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B 链融合的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1基因表达载体中没有标注出来的基本结构是 _________ 。 ‎ ‎ (2)图1中启动子是 _________ 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启动目的基因的表达;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_________ 。 ‎ ‎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 _________ 。 ‎ ‎ (4)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链或B链融合表达,可将胰岛素肽链上蛋白酶的切割位点隐藏在内部,其意义在于 _________ 。 ‎ ‎ (5)溴化氰能切断肽链中甲硫氨酸羧基端的肽键,用溴化氰处理相应的融合蛋白能获得完整的A链或B链,且β ‎-半乳糖苷酶被切成多个肽段,这是因为 _________ 。 ‎ ‎ (6)根据图2中胰岛素的结构,请推测每个胰岛素分子中所含游离氨基的数量。你的推测结果是 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 。 ‎ ‎(2015年四川,9.11分)将苏云金杆菌Bt蛋白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农杆菌中Ti质拉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1)过程①需用同种____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____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________。‎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____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________。‎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____。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___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1)限制  选择  ‎ ‎(2)T-DNA片段  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3)细胞分裂素  部分细胞也能产生生长素 ‎(4)接种害虫  农药 解析:(1)过程①需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14过程②‎ ‎: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选择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重组质粒中的T-DNA片段进入棉花细胞;除 抽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细胞分裂素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 ‎:芽也能长根,原因是部分细胞也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直接接种害虫,观察其生存情况.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农 ‎:-药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考点2 细胞工程 ‎(2015福建卷,33,10分)33.【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分)‎ 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如图1所示),并导入到大鼠神经干细胞中,用于干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请回答:‎ ‎(1)在分离和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的目的是 。‎ ‎(2)构建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时,需选择图1中的 限制酶进行酶切。‎ ‎(3)经酶切后的载体和GDNF基因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单个载体自连、GDNF基因与载体正向连接、GDNF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如图1所示)。为鉴定这3种连接方式,选择HpaI酶和BamHI酶对筛选的载体进行双酶切,并对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第 泳道显示所鉴定的载体是正向连接的。‎ ‎(4)将正向连接的表达载体导入神经干细胞后,为了检测GDNF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用相应的 与提取的蛋白质杂交。当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达到一定的密度时,需进行 ‎ ‎ 培养以得到更多数量的细胞,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 ‎ [答案]‎ ‎(1)使细胞分散开 (2)XhoⅠ (3)② (4)抗体 传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作用,使细胞分散开。‎ (2) 质粒上有XhoⅠ识别位点,而且在启动子之后,所以选用XhoⅠ限制酶进行酶切。‎ (3) 泳道①仅有一种条带,属于载体自连;泳道②有两种条带,且长度分别与质粒和GDNF基因长度相同,为正向连接;泳道③有两种条带,长度与BamHⅠ酶切后结果相同,为反向连接。‎ (4) 检测基因是否表达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培养动物细胞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法,当细胞密度达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分瓶,进行传代培养。‎ ‎(2015年天津,7.)DHA对脑神经发育至关重要。以A、B两种单细胞真核藻为亲本,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高产DHA融合藻。两种藻特性如下表。‎ 亲本藻 优势代谢类型 生长速率(g/L.天)‎ 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直径 DHA含量(‰)‎ A藻 自养 ‎0.06‎ 小 ‎0.7‎ B藻 异养 ‎0.14‎ 大 无 据表回答:‎ ‎(1)选育的融合藻应具有A藻 与B藻 的优点。‎ ‎(2)诱导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处理两种藻,其目的是获得 。‎ ‎(3)通过以下三步筛选融合藻,步骤 可淘汰B藻,步骤 可淘汰生长速成率较慢的藻落,再通过步骤 获取生产所需的融合藻。‎ 步骤a:观察藻落的大小 步骤b:用不含有机碳源(碳源——生物生长的碳素来源)的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 步骤c:测定DHA含量 ‎(4)以获得的融合藻为材料进行甲、乙、丙三组试验,结果如下图。‎ ‎①甲组条件下,融合藻产生[H]的细胞器是 ;丙组条件下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 ‎②与甲、丙两组相比,乙组融合藻生长速率较快,原因是在该培养条件下 。甲、乙两组DHA产量均较高,但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甲组的培养条件,其原因是 。‎ ‎【答案】(1)产生DHA、自养特性 快速生长 (2)原生质体 (3) b a c ‎ (4) ①线粒体、叶绿体 线粒体 ‎ ②融合藻既能光能自养又能异养 ‎ 融合藻利用光能和简单的无机物即能生长,不需要添加葡萄糖,可降低成本,也可防止杂菌生长 ‎【解析】(1)由表格信息可知选育的融合藻要具有A藻的自养特性且能产生DHA,还有具有B藻的生长速率快的特点。(2)藻类具有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可除去其细胞壁又不会损伤原生质体,由此可推知用纤维素 考点3 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2015年天津,6)‎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环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C ‎(2015年江苏,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乳腺细胞比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 ‎ ‎ 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 ‎ C.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 ‎ ‎ D.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维生素、激素等多种能源物质 ‎ ‎(2015重庆卷,8,20分)8.(20分)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具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 ‎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 。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不提高,说明高产奶是 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 ,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 (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 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 中完成。在过程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前应鉴定胚胎的 。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 的基因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取 技术。‎ ‎【答案】(1)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 隐性 ♂A×♀C 1/8‎ ‎(2)获能或增强活力 ③ 供能 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 ②‎ ‎(3)胚胎分割 ‎【解析】(1)由于胚胎能在母体内进行正常的胚胎发育,所以可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做母本。用纯种高产奶牛与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杂交,获得了C牛,表现为适宜当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没提高,这说明不适宜当地生长是隐性性状,适宜当地生长是显性性状,高产奶是隐性性状,低产奶是显性性状。由于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基因和对本地的适应性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他们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等位基因为A和a,对本地的适应性的的等位基因为B和b,可推知雄牛A的基因型为aabb,雌牛B为AABB,C为AaBb,可见要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当地生长的母牛(aaB ),最佳的实验组合为♂A×♀C,此时后代出现所需牛(aaBb)的概率为1/4×1/2=1/8。‎ ‎(2)精子需获能后才具备受精的能力;由于排卵时排出的卵子只发育到减数MⅡ,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即卵子的成熟是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完成;在胚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能为胚胎发育过程提供能量;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在胚胎移植之前需对胚胎的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进行鉴定;母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的卵细胞,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此有关。‎ ‎(3)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产生遗传性状相同的多个胚胎,从而提高胚胎的利用率。‎ ‎(2015年山东,36.12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流程如下:‎ ‎  ‎ ‎(1)过程①采用的是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过程②采用的是胚胎工程中的              技术。 ‎ ‎(2)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基)的              。‎ ‎(3)如果克隆过程中需进行基因改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基因表达载体上除目的基因外,还需有                 基因,以便选出成功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细胞。‎ ‎(4)胚胎干细胞可以来自于囊胚中的                        。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                         (填“A”或“B”),则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 答案:(1)(体细胞)核移植       (早期)胚胎培养(2)pH(或:酸碱度)‎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DNA连接酶(注:两空可颠倒)    标记 ‎(4)内细胞团    B 解析:本题以获得无免疫排斥反应的供体器官及移植的流程图为情景,主要考查生物工程中的基因工程、核移植技术及胚胎移植的基本操作体及条件和干细胞特点及应用,注重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理念。考查的面广,但以识记的知识点应用分析为主,相对简单。‎ ‎ 专题十八 实验与探究 ‎(2015安徽卷,3,6分)右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 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 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 统计图中处于分列其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 [答案]B ‎[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A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的两极,B正确;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N,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中的2倍,但DNA含量相同,C错误;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不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不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但可计算分裂期所用时间在细胞周期中的比例,D错误。‎ ‎(2015年天津, 5)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A ‎【解析】碱性条件下,铜离子与蛋白质生成紫色络合物;A符合题意。胃蛋白酶的适宜pH约为2.0左右,因此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需要维持pH为2.0;B不符合题意。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不符合题意。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强酸或强碱会杀死细胞,因此一般在中性条件下进行;D不符合题意。‎ ‎(2015年山东,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答案:B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实验的理解掌握能力。当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将溶解于层析液中,致使在滤纸上扩散不明显;低温诱导致使不能形成纺锤体,从而使染色体加倍,处理时间过短细胞可能处于时间相对较长的分裂间期,从而不起作用;有丝分裂过程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但解离时细胞被杀死,显微镜观察的是无活性的细胞,处于静态。当水分交换平衡时,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状态,而保持平衡。‎ ‎(2015年江苏,23多选)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芋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 ‎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 ‎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 ‎ 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DNA产生 ‎ ‎(2015年江苏,25多选)图1、2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 ‎ ‎ B.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 ‎ C.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 ‎ D.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 ‎(2015年广东,3)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C A. 用兔的成熟的红细胞可提取DNA ‎ ‎ B.PCR的每个循环依次经历变性、延伸、复性 C.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 D.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2015福建卷,26,12分)26.(12分)‎ 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⑴ 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右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 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 ‎ [答案](1)盐酸(或盐酸盒酒精)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 降低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实验设计的思路等有关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1)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成分为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右图中箭头所指细胞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在赤道板上,处于细胞分裂中期。‎ (2) 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该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而前中期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 随着可可碱的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实验目的为:探究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自变量为可可碱浓度,因变量为赤霉素的含量。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是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方法技巧:对于实验设计题,先搞清实验目的,分辨自变量及因变量,控制自变量,通过测定因变量的值,得出实验目的。‎ ‎(2015重庆卷,10,14分)10.(14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步骤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红粒管、白粒管各加入相应提取液0.5mL→使α-淀粉酶失活 Ⅱ.红粒管、白粒管各加入相应提取液0.5mL → X处理 如上法实验操作并显色测定 X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 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处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1)0.5 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 ‎【解析】(1)本实验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及有无淀粉酶,因变量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管的步骤①中应加入0.5ml蒸馏水。因为酶促反应需适宜的pH,因此在步骤②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1 mL的缓冲液这有利于控制pH。显色结果表明白粒管颜色最浅,淀粉分解最彻底,红粒管颜色较深,淀粉部分分解,对照组颜色最深,淀粉几乎没分解。两种小麦相比,红粒小麦淀粉酶活性最低。由题意可知,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白粒小麦,这表明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这时反应底物量减小,而酶量不变,底物被完全分解所需的时间缩短,因此,为了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 ‎(2)本实验是探究淀粉酶的种类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因此Ⅰ中两试管使α-淀粉酶失活,Ⅱ中两试管应使β-淀粉酶失活。若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白粒小麦和红粒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则Ⅱ两试管中淀粉分解量几乎不受影响,而Ⅰ两试管中淀粉分解量明显减少,所以实验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 江苏卷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 1.A 2.B 3.C 4.D 5.B 6.C 7.B 8.D 9.B 10.D ‎ ‎ 11.B 12.A 13.B 14.A 15.A 16.D 17.C 18.D 19.D 20.C ‎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 ‎ 21.ABC 22.AC 23.BD 24.ABC 25.BCD ‎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 ‎ 26.(8分) (1)④⑤ (2)①于 囊泡 ③ (3)核孔 选择 (4)④ ‎ ‎ 27.(8分) (1)光照强度、 浓度 (2) (3)[H]和ATP 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 ‎ (4)P2光合作用能力强,但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 ‎ ‎ 28.(9分) ‎ ‎ (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 ‎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 ‎ 29.(8分) ‎ ‎ (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3)③ (4)中 分散良好 ‎ ‎ (5)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 ‎ ‎ (6)④ ‎ ‎ 30.(7分) (1)Aa、aa (2)Aa 279/280 (3)46.67 (4)AaY 1/3360 ‎ ‎ 31.(8分) (1)③ (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 ‎ (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 (4)量与活性 ① ‎ ‎ (5)J4 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 ‎ 32.(9分) (1)终止子 ‎ ‎ (2)RNA聚合 作为标记基因,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 ‎ ‎ (3)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 ‎ (4)防止胰岛素的A、B链被菌体内蛋白酶降解 ‎ ‎ (5)β-半乳糖苷酶中含多个甲硫氨酸,而胰岛素A、B链中不含甲硫氨酸 ‎ ‎ (6)至少2个 两条肽链的一端各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氨基酸R基团中可能还含有游离的氨基 ‎ ‎ 33.(8分) (1)磷酸二酯 脱氧核苷酸 (2)氢 碱基互补配对 4 ‎ ‎ (3)6 2和4 ‎ www.ks5u.co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