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真题语文——作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真题语文——作文

‎2019高考真题(语文)——作文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2019年全国1卷沿用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3)写作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正信方面的导向功能。‎ ‎【作文立意】‎ ‎(1)劳动是幸福的源泉;(2)尊重劳动,体现现代人的良好素质;(3)爱劳动,要有实际行动;(4)劳动体现的是责任意识、实干精神;(5)热爱劳动,拥抱幸福。‎ ‎【范文】‎ 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辉煌的现代文明,是劳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劳动,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地中精耕细作创造了绵亘不绝的文明古国奇迹,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了千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劳动已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基因。‎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沧海须臾改。四十年改革开放,无数国人点滴劳动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国力显著提升。农民劳动让我们端紧饭碗,工人的汗水是高楼大厦的每一块砖瓦,科研工作者使大国重器频频惊艳世界!没有劳动绝不会有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就。‎ 反观周围,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 学习忙,劳动占时间?同学们,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劳动苦,花钱请人干?的确,劳动难免辛苦,可也是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了的啊!‎ 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劳动对国家进步、个人发展的作用,都是贪图享受的错误思想,于人于国,害莫大焉!在此我诚挚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日常生活中我们打扫干净环境共建美丽校园是劳动,参与社会实践去孤儿院看望孩子,在家里做些家务活,甚至是捡起地上的纸片,都是劳动。让我们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该考生开篇即紧扣演讲主题,对劳动的意义作了深入思考,认为劳动已是国人血液中的基因,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无数国人之点滴劳动汇聚成的时代洪流筑就了今日之盛世。紧接着笔锋一转,直指不理解和不愿意劳动的三种现象,对材料中的“劳动占时间”“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花钱请人劳动”三种说法逐一驳斥,明确劳动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尾部分先向同学提出“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的希望,然后结合“从我做起”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劳动建议,倡议同学们从力所能及的劳动做起,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最后巧妙地结合了“复兴”一词回扣标题,发出号召:“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 全文先立论后驳论,再顺势提出希望与建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考生结合材料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写作要求,行文能句句扣住“劳动”展开,主题突出。其语言质朴,演讲对象明确,针对性、感染力与号召力很强,演讲稿的要素齐全、文体特征突出,实乃考场不可多得之佳作。‎ ‎(广州市铁一中学 曹成)‎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部分展示了在中华民族一百年间几个关键节点上,中国青年的持续奋斗。从“五四运动”期间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青年人投身国家建设的高度热情,到改革开放之初青年人勇立潮头的奋斗激情,最后2049年对新一代青年人的期许。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年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给了五中选择。这种要求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并且要对特定历史节点现实的熟稔。本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使命,具有关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立意要结合青年生活实际,联系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思考1919年中国的现状,明确青年人的担当——救亡图存。文章体式限制为演讲稿,需要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具有层层递进的感召力。‎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写作时要提及“参加开过大典庆祝游行”,但不能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场景,重点是青年的思考。要考虑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磨难、牺牲、拼搏、奋斗。还要考虑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更要分析祖国今后的命运,需要总结经验。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要更自信、更坚定,要担当起奋斗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回到40年前,作为1979年的学生,作为时代的参与者,未来的开创者,对于历史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实事求是分析社会现状,将目光放远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写作落笔不要空泛,可以结合改革需要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开放、创新的精神,重视科技的动力。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亦要符合写信人和收信人都是青年学生的基本特点。‎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观后感要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发扬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写作时个人的震撼、感动的情感可以穿插其中,更要写出其对自身的激励。‎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需要关注大时间为“2049年”,小时间为“国庆节”。行文中要关注到时代的变迁,更要思考祖国变迁背后的人物事迹,探索前行的力量——其家国情怀,具体可以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行文中应该有对功勋人物的景仰之情,也有奋勇接棒的担当。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注意谦敬。‎ ‎【范文】‎ ‎“纪念五四运动00周年大会”观后感 作为五四精神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历史动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不遗余力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贡献。“五一”是劳动者奋斗者的节日,“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两者比邻,为奋斗中的青年人坚定爱国情怀营造了良好氛围。 ‎ ‎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共同奋斗出来的。在革命年代,先烈们怀着一颗颗爱国心誓死保卫祖国,面对这鲜血淋漓的革命历史,就更应体会到新时代中国和平的不易、发展的艰辛。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和团结最大多数人的新内涵,成为了指引奋斗方向的明灯。只有深爱祖国,才能甘愿为祖国奉献,奋斗中的青年人要坚定爱国情怀,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中去,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 ‎  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是需要用奋斗去书写的。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等各方面,都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秀爱国主义情怀,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断,让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强国拥有足够的后备力量。 ‎ ‎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斗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若能在青年时便开始奋斗,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绩。青年干部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更要让“五一”的奋斗情“五四”的爱国心激励爱国爱党的精神力量,满怀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成真的勇气去奋斗,以生死不移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报国志向,为民族复兴大业砥砺奋进。‎ ‎(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主体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右上方是图,图中有两名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学生以及一位默默注视着他们的老师。左下方配有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幅漫画表现了临近毕业时老师对学生的深切期望与不舍。写作时考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围绕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展开,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谈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作文立意】立意时可以从老师、学生、社会三个角度切入。若从老师的角度,可立意为弘扬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园丁精神等。若从学生的角度,可立意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师恩难忘,情谊绵长等。若从社会的角度,可立意为尊师重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 ‎【满分作文】‎ 爱的目送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 ‎【点评】文章以漫画中的内容作为出发点,前半部分写出了老师在分别之际对学生的不舍,后半部分写对学生们的“希冀”,过度自然流畅。最后总结出老师在分别之际对学生“爱的目送”,以及学生心中,老师也将成为爱的风景。全文条理清晰,感情真挚,实为佳作。‎ ‎(2019北京卷)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答案】示例一:“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孔乙己》一文的结束语,写了一个落魄读书人的悲惨一生。这句话看似存在矛盾,却语意含蓄。从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命运来看,他在那个时代不可能获得别的结局:他无生活来源,腿已被打折,除了穷死,别无生路,“的确”一词是孔乙己悲剧的必然归结。因为没有人看见过孔乙己死了的现场,人们本来就没有关心过他,所以小伙计用了一个“大约”,表示一种推测。‎ 示例二:桑地亚哥已年迈力衰、饱经沧桑,岁月和命运几乎夺去了一切,但他还有胜利的冲动与渴望。他对棒球比赛的热衷与关切、他对自己“冠军”过去的回忆,特别是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其梦境中的屡屡出现,与他充满失败的现实命运恰成对照。在他的精神深处,充满着成为雄狮、成为王者,成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胜者的冲动与梦想。因此他“不自量力”地远航出海了。‎ 示例三: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小小的人儿如作者所写“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她的心亦如此。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她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女孩。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①本题是“复述内容+陈述理由”类的议论式微写作。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集了鲁迅在1918—1922年间所写的15篇小说。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文章皆为鲁迅的代表作。题目要求选择《呐喊》中一篇令你印象深刻,并带来启迪的作品结尾,然后陈述理由。《呐喊》中有几篇在初高中教材中学习过,应是学生容易把握的。叙述结尾要准确、简明,陈述理由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如《孔乙己》的结尾。‎ ‎②本题的写作角度是在规定的名著里,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而且要求写出人物姓名。这就要求学生要对名著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简练通顺。《老人与海》被节选载入了高中教材,学生应该印象深刻。其他两部作品,是课外阅读书籍。课外能完成阅读的同学会觉得有话可说。本题重在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突出其性格特点。‎ ‎③本题为抒情类微写作。解答此类题,需要明确题目要求,在两部名著范围内,分析人物形象,抓住某一位“心清如水”的人,对人物的精神进行直抒胸臆式的赞美。答题时,必须有明确的人物姓名,明确的人物性格,进行恰如其分的赞美。可以写成一般散文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小诗。‎ ‎(2019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 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作文立意】①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属于传统命题作文。题目中“文明”是中心词,母话题。“韧性”是中心词的特征,也就是要写出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材料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具有“韧”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需要激发这种精神。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也就是子话题,所以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小的类别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意即写作的时候话题可以加以缩小、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韧性”材料中已经提示为“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性质”,具体而言可以换成坚韧顽强,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知其不可而为之、衔石填海、动心忍性、百炼成钢、锲而不舍等词语;还可以联想到一些坚韧性质的名言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把以上所思所想的内容和五千年文明结合起来,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可以按照材料中提示的文明的载体来写作,也就是围绕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立意。表明文明的韧性在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若有针对性地写到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会更有现实意义。‎ 写作本文,题材可大可小。小可专写一人一事,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中典型的事件人物、现象,或者选取一个角度,以小见大;大可结合五千年文明,纵向选取典型人物、事件、现象,或者综合几个角度写如把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写。不管怎么选材,题目最好加一个副标题,以使内容更凝练,主题更鲜明。可以从“是什么”(中华文明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中华文明为什么具有这种“韧性”)、“怎么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扬“韧性”)等角度展开。‎ ‎②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是命题作文,文体和题目已经限制了,题目就是“2019的色彩”,文体限制为记叙文。这个题目审题关键是“色彩”,结合材料所说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题目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用形象去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材料中提示了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共和国70华诞这两个需要赋予意义的特殊年份,考生也可以写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事件,比如自己要参加高考的选拔,进入大学开始新的学习经历。‎ ‎2019年北京卷记叙文作文,出题者的意图是引导考生将自我的发展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量,在祖国乘风破浪高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树立一种家国情怀,秉持一颗赤子之心思考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既是对考生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测试,又是让考生经历一次爱国情怀的精神洗礼。根据考生思考的结果,每个人都可以赋予2019年一种独特的色彩:可以是代表幸运与高尚的紫色,可以是代表永恒与沉稳的蓝色,可以是代表收获与温暖的金黄色,可以是代表吉祥与激情的鲜红色,可以是代表希望与青春的绿色,……考生可以讲述情节波澜起伏的故事,也可以写抒情色彩浓厚的散文,总之,出题者给形象思维能力强、文学表达水平高的考生预留了足够的展示空间。作文明确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所以在这篇命题作文中,考生所要展现的是他要赋予2019年自己认可的颜色的原因,所以文章叙述追寻和确认颜色的过程可以综合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可以做到内容充实情节波澜起伏,颜色的探寻构成故事的基本线索,为什么是这个颜色,就需要议论抒情,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用心灵书写人生感悟。色彩,可以是真实的色彩,如旗帜或衣服的颜色,也可以是 抽象的概念,如绿色象征青春与希望。‎ ‎【满分作文】‎ 文明的韧性——由新世纪青年一代来传承 有一种美,飘逸在蓝天上,深埋在故垒下,具有一种吸灵引魂动魄的魅力,它就是华夏民族传承不息的韧性文明。文明的美在于源远流长,它发轫于黄河,流荡于长江,浩浩汤汤奔腾不止;文明的美在于内涵蕴藉,它育于修养集于素质现于言行举止;文明的美在于能量无穷,它能提升人格,消解矛盾,填平嫌隙,增进感情,和谐四方,让人类如沫春风,安享太平。‎ 透过历史的岚帐,隐约中祖先用石斧开辟出的图腾依旧清晰。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璀璨的文明史上诉说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教养——孔融让梨的礼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贴;毛泽东“敬老尊贤”的谦和可亲。言为心声,行为内现,圣贤伟人的德行,无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一颗刻坚韧的心传承着东方的精髓,修身养性共建和谐,让“文明”经久不衰。‎ 传承文明,人人有责。‎ 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曾言:“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可见,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每个答案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初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大意是说崇尚礼仪非常重要。‎ 宋代学者杨时、游酢二人求学时曾经有程门立雪的典故,留下尊师敬长重道之感人佳话;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礼貌,被尊称为“文明礼仪的楷模”。‎ 个人的美好形象,是靠平日里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而一个国家美好形象的建立,需要每一个公民在公共场所遵守规矩、彬彬有礼。‎ 梁文道先生曾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当丧失道德、气节成为思维定式,丢弃传统文化成为国民现象,违背礼节破坏规矩成为言语行动方式,人类势必会朝着市侩庸俗发展,而与文明背道而驰。如此,国危矣!‎ 我们是礼仪之都文明之邦。新世纪新时期的新青年们有责任有义务力挽狂澜,拯救日渐滑坡的社会风气,唤醒道德意识,让文明韧性发展。‎ 爱护环境,你丢我捡;遵守秩序,你挤我让;待人谦让,你好我学。将尊师敬长、尊老爱幼,遵规守纪、爱国爱家、真诚友善等文明、礼仪、素质、教养等常识牢记于心,并认真践行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文明成为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人人信仰推崇,奉为圭臬典范,成不二法则。‎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这头狮子醒来时,世界都会为她发抖。”而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向世人宣告:“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头文明的、可亲的狮子。”一个民族,百种文化叶;中华屹立,万朵文明花。让韧性的文明,在新世纪再创辉煌。‎ ‎2019的色彩 ‎2019年,注定是奋斗的一年,努力的一年 ,幸福的一年,收获的一年,令人骄傲的一年。2019年是丰富的一年,是多彩的一年,若要赋予它色彩,我想它是银白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更是红色的一年。‎ ‎2019年是银白色的一年。无数银白色高铁驰骋在我国大江南北,驶过沙漠,草地,密林,农田。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大桥顺利合龙,京张、张呼高铁都已开始倒计时,多款新型“复兴号”高铁动车组于今年正式运营,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样车也在青岛下线。中国高铁,正像一条巨龙,奔驰在中华大地。‎ 我曾于数周前从南京乘坐“复兴号”返回北京。车窗外的景物急速地向后退去,一时间竟令我有了穿越时光隧道之感,仿佛将我带回到了书里的那个年代。那时,北京到南京的铁路刚建好,需要整整二十个小时,南京长江大桥建好后缩至18小时,后随着铁路一次次的提速,时间在一次次缩短,14.5小时,12小时,11.5小时,8小时,乃至3.5小时!1000公里,仅仅3.5小时,这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 ‎“前方到站,北京南站”,伴随着一阵甜美的女声,列车渐渐减速。我看到那停满车站的银白色高铁,我又看到车厢中电视上播放的新铁路试跑视频,我感叹,2019年,是银白色的一年,并深深感受到对祖国无限的骄傲。‎ ‎2019年,是绿色的一年。我国大量的沙漠和荒地出现了久违的绿色和那看似不可能的生机。那是因为无数平凡的抗沙战士活跃在抗沙的一线,他们不求名利,不求光鲜亮丽的生活,而仅仅想为我国的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令我国更适合居住。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我国的沙漠荒地才被披上绿外衣,使得NASA都发文感谢中国使地球更绿。这些可敬的治沙战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表示得很淡然,他们表示不要名利,继续治沙。他们令我肃然起敬。‎ ‎2019年,同样是蓝色的一年。全国雾霾情况得到极大缓解,蓝天白云的日子更多了。冬奥会的准备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部分场馆已向公众开放,这样的效率也许只能在中国看到。2019年,中国首次海上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019年,更是红色的一年。我们在今年热烈庆祝五四运动100周年与共和国70华诞,全国上下都在为这些喜事欢呼。但就在这高兴之时,一盆冷水泼在每一个人头上,美国宣布对华开展贸易战。这无疑是一件巨大的事情,世界GDP第一的国家对华宣战!但我们的党和国家没有惊慌,随之而来的是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冷静的对策。我国政府一方面坚持理性冷静地与美谈判,一方面坚决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美国还是那个美国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了。我们不再一味妥协,我们敢于与他们对抗。我们敢于坚持:“谈则大门打开,打则奉陪到底。”‎ 我国企业华为公司经过多年努力,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美方妄图通过对其制裁,从而重创华为。哪知无数华为员工怀揣红色中国心,研究红色中国芯十余年,早已打破其垄断。正如央视所说:“美方无底线,中方有底气。”相信在华为背后无数被制裁的公司一样可以怀着一颗红心,携手团结,渡过这一难关。‎ ‎2019年,是多彩的一年。2019年,我们体验到了科技成就带给我们的骄傲和喜悦。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不再是憧憬,山舞银蛇不只是文人笔下的浪漫场景。面对外来的挑衅和压力,我们不再惊慌。我们携手同心,共同编织了不平凡的,多彩的一年。‎ ‎( 2019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材料解读】方志敏的话主要表达了对国家、民族未来充满希望的感情,陶行知的话主要传达了每个人都要有爱国情怀,黄大年的话主要表述的是个人要献身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综合起来看,三则材料表达了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呼吁每个人都要有爱国精神,要努力做一个为人类生存、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作文立意】作文立意方面,可以从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入手,比如可以从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就是要有时代精神,个人要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可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讨论爱国主义思想等。‎ 具体的立意点有:①时代精神,爱国情怀;②高举爱国旗帜,为人类发展做贡献;等等。‎ ‎【满分范文】‎ 爱国,体现在行动上 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还有数不清的人物,一代又一代,他们对爱国,总有着不同的行动诠释。仿佛在告诉我们,爱国与个人相关,与时代相关,更与行动相关。‎ 于是我们记忆起那一天,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巍峨高耸,直插云天,松柏苍翠欲滴。我们,静立于前,神情肃穆。耳旁,风呼啸而过,似在呢喃。身边,人越来越多,却没有过多的嘈杂。这个地方,这些人物,这样的环境,我们能做的事,是缅怀,是追忆,是纪念。‎ 青春的心,总因这些人和事而澎湃着,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英雄,永远不能因时间而忘却;爱国,永远不能因时间而忘怀,我们,应时刻铭记过去来之不易。‎ 于是记忆起那一刻,我们读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是2017年5月25日领袖为黄大年事迹所作出的重要批示。这是对黄大年以身许国,叩开地球之门壮举的赞誉!年轻如我们,不会因此而激荡为国奋进的红心?‎ 过去的抛头颅、洒热血、讲奉献,今天的搞建设、强国家、富民众,都要行动来践行,因为爱国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纸空谈。‎ 传承百年,今日到我;激荡未来,壮志在我!爱国,要体现在行动,体现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先看看身边的人,以他们为标杆。‎ 在建设美丽富强的新中国征程中,光辉灿烂的篇章里写下过他们的名字:钱学森、师昌绪、邓稼先、朱光亚、吴良镛、王淦昌、袁隆平……‎ 这些人,舍弃优厚的待遇、放弃舒适的环境、克服恶劣的环境,义无反顾地投入科学研究中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战不息。爱国之体现,在于智慧的结晶!‎ 在四十年改革开放曲折历程中,光辉灿烂的篇章里写下过他们的名字:马云、马化腾、李书福、柳传志、俞敏洪、任正非……一批又一批民营企业家致力于改革,致力于生产,致力于发展,让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爱国之体现,在于不懈的探索!‎ 相反,有些人,忘记了自己的基因图腾,忘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忘记了国之大义。君不见,“占中事件”中港独之抬头,“嘘国歌事件”中嘴脸之丑恶,“丑化、诋毁、贬损、质疑英烈现象”刺痛无数人的心……‎ 面对这些别有用心、刻意丑化、随意践踏,我们还是要敢于指责,敢于批判,敢于纠正。对此,影星成龙曾这样引用说“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对此,我们一些留学生曾这样说:“一出国,就爱国。还是祖国好!”‎ 对此,我要说:“爱国,就要用自己的努力、能力,使之强大、使之富足;同样,爱国应体现在我们现时的努力行动之中,珍惜学习时机,用智慧强大自己,用不懈探索行动实践之。”‎ 因此,从现在起,做一个行动爱国之人!青春万岁,强国有我!‎ ‎(2019 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材料先给了两种相对的观点,然后用了类比手法。将考生类比“作家”,将考生的生活类比为“作品”,对于读者的类比题目没有明说,需要考生化虚为实。其实读者可以是“别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等。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种观点阐述应怎样对待“别人”,可以写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写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综合二者来写。‎ 立意:①我的生活我做主。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④听取他人意见,让人生更多彩。⑤心怀他人,生活更精彩。‎ ‎【满分作文】‎ 心中期许,笔下风云 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而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拾起笔却满心踯躅时,总有纷扰的杂音在背后响起,指点我们将于何处落笔,于是我们心中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涂鸦所淹没。‎ 总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顺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总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以笔墨为权,行至今日已对父母不绝于耳的叮咛嘱咐感到麻木,可我们总还记得第一次妈妈摸着你的头,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尚稚拙的身影去迎考时眼底饱含的热泪与期望。那是我们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荆棘绊倒时,于苦痛的血泪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动力。这一份真诚的祝愿,这一份热切的期许,将用温和柔软的风力托举你的双翼,是生活的“读者”馈赠于我的第一件礼物。‎ 但又有那流言中伤、冷嘲热讽,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诚然这些打击使我们暂失“写作”的勇气,但在轰然交错杂的舆论风向中,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不愿为之失去方向,风狂雨急之时,乌云笼罩在茫茫苍穹,一片阴翳之中,我们才能意识到脚下的土地方是心之所向,这便是“读者”的第二份礼物。‎ 由是观之,“读者”的呼声并不能左右我们的笔端,而我恰要把他们予我的压力与动力化为笔下风云。‎ ‎“活过、爱过、写过”的司汤达还曾言:“我的梦想值得我为之奋斗,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袭。”我们书写我们的故事,必有我之思想、著我之色彩。难道没有旁人的导引,没有既定的道路,我就只好日复一日地抄下昨日的词句,陷入循环往复的生活漩涡之中吗?不,不是这样。各人之所以执笔各自的生活,是各人拥有其独特思想境界与情感体验,自然也有其不同的趣味追求与志向节操,而我们所应做的,便是把个人的独特性刻入生活的骨髓,完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口中“人不是齿轮”的自证。‎ 我不循规蹈矩,自然也不会停滞不前。 辛波斯卡偏爱那“写诗的荒谬”,我亦珍视手中握笔的机会。读者的呼声或许打断了你的思路,行文的艰涩或许凝滞了你的笔尖,但生活的书页唰拉拉翻过,那空白是否让你惶恐?又是否让你有愧于那些生活的“读者”?‎ 读者的呼声与要求无论承载着压力或是动力,我们都应将其化为心中怀着的感激、存着的期许,以其写出自我色彩,崭露笔下风云。‎ 翻山越岭,他们就会听到你的事。‎ ‎(2019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材料解读】作文材料中四句话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句话说水和盐的特性不一样,强调“物各有性”。中间两句话讲水或盐这样的同类物品数量上简单叠加不会有味道上的变化,而五味调和却能“百味纷呈”,这样的对比意在揭示材料的核心:既肯定“物各有性”,更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存相生”,凸显融合之功。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再到“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客观世界中的基本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这其实是在选材广度和立意方向上为考生拓展思维空间,提示考生下笔时可以体物,可以叙事,可以写人,还可以把人、事、物融合到一起来写。‎ ‎【作文立意】综观材料,考生可以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强调兼收并蓄,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追求和睦相处,也可以从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追求融合中的发展,共建中的共赢。‎ ‎【例文】 ‎ 包容共存,妙不可言 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以牺牲自我成全了世界。神话传说在中国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神传文化。‎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仁政”“以义制利”;墨家的“兼爱”“尚贤”;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以法治国”……各家争奇斗艳,但也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其他流派的学说。而杂家更是“兼儒墨,合名法”,博采众议,成就了《吕氏春秋》。这种情况,就如各种食材充力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形成了一席文化盛宴。‎ 相反,秦始皇焚书坑儒,阻止文化发展,诸多著作因此失传,文化也差点断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单一的文化,造成儒家独大,其余名家逐渐在滚滚红尘中消失……‎ 狂放不羁的酒中仙李太白,之所以在诗歌史上成就如此之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多种文化对他的熏陶。太白祖籍甘肃,生于中亚碎叶城,少时其家迁入四川江油,青年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地漫游。南到洞庭湖、湘江,东至吴、越,中途求仙问道。丰富的文化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形成了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但往深层想一下,李白的成就不也是得益于唐朝对于文化的开放包容吗?中原大地孕育了道教,但佛教却是从西域传来。若是没有玄奘西行,带回许多经书,及唐朝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佛教就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繁衍生长,香火遍及神州。宽容的唐朝,书写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多文化的包容,亦吸引人才的到来。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学有所成之后,曾回国讲授几何。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他却选择了远赴美国,因为开放的美国,多文化共存的美国才能使他更好的发展。陈省身也曾想过和华罗庚一起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但在那种形势下,他放弃了。直到邓小平复出以后,陈省身开始帮助推动中国数学的复苏及发展,并在不久之后,离开美国回到故乡天津,落叶归根,把自己余下的光和热全部贡献给祖国,直至逝世。只有如大海般包容万物,才能形成人才的发源地。‎ 文化,它由包容的“风”编织而成。它曾汲汨罗江水养育成长;它曾摇响在南山东篱下;它曾摇响在天姥山脚、岱宗绝顶、浔阳江头;它也曾摇响在古道、栈桥、杨柳岸、溪亭、孤舟、桃花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