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作文素材张爱玲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张爱玲 张爱玲,一代才女,她一生既辉煌又寂寞,既精彩又冷清,既煊赫又悲凉。她是那个时代,大上海开出的一朵奇葩,冷艳之中略带凄楚。 张爱玲是大家闺秀,又是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女人。封建社会不赞成女孩读书,可见女人有了知识还是了得的。当权者傲,富贵人傲,女人傲,文人傲。张爱玲只能是“傲”上添“傲”。所以她生来一副傲骨,三分才气,三分傲气。对于文学来讲,文学与非文学以及文学之间的差异来自人与人的不同,她依然与众不同,孤傲清高。文学作品中的感觉和精神来自作者,张爱玲一生的经历一波三折,她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有她自己的影子。 她自己写出了《金锁记》、《倾城之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到头来,自己却亲绎一曲缠绵悱恻、灵肉纠葛的倾城之恋。这是宿命,还是偶然? 张爱玲遇到了胡兰成,钟情于他,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富盛名的才女,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一个孤傲成性,一个风流倜傥。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不顾他的年龄可以做她的父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丝毫不介意,胡兰成一个月回来在她那待几天然后回他的家,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她丝毫不介意,胡兰成给她温暖之后,剩下的便是一个人的寂寞。 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远去温州,去探望她的夫君。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胡兰成惊而不喜,甚至有怒。对此他后来的解释是,夫妻难中相别,妻子寻踪探夫,本是令人感动的人情之常,但爱玲是超凡脱俗的,就不宜了。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就像一堆柴火,爱来时,情浓时,燃气熊熊烈火,恨不得烧了整个世界,轰轰烈烈爱一场,而爱过之后,情淡之时,变成一堆灰烬,再也没有任何激情与欲望。于是,一切只剩下无言的冰封,相处的冷淡,相见的尴尬。纵使张爱玲才华横溢,声名在外,也没能力改变什么。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于是她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有一次,胡兰成有机会途径上海,在危险之中,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他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还问她对自己写小周的那篇《武汉记》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与范秀美的事,张爱玲十分冷淡。当夜,两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俯身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涟,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可见,对他情有多深! 过了不久,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到底曾经爱过,而且是铭心刻骨的爱,哪怕虽有千般委屈,但委实难以放下,因而拖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有最后的决断。爱情的酸甜苦辣是可以忍受的,因为毕竟还是情味,而无爱的苦涩却是无可奈何.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爱玲,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 ,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在我眼里,张爱玲,只是一个美丽如烟的女子,美丽的多元化,多样化,美丽的别具一格。 今夜,读张爱玲 “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一朵花的精魂,是花的前世回来会见今生。”我似乎看到张爱玲在一棵花树下,喃喃自语,我便被如此旷世奇女的一句话而热泪盈眶。 也许她便是那朵花那只蝶,张扬的才女,逃不了世事变迁。她的开场便注定有泪,才会有她温温的情怀。她的结局注定悲凉,才会有绝美的回眸。 她说:“我喜欢我四岁的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童年最初的朦胧与不快便被这句话概括。贵族的血统,给她于无奈。童年在她《私语》里呈现,是该和她一起欢喜,还是一起悲哀,我突然有了些许的茫然。一本《摩登红楼梦》把她从文字中带出来,是该为她的才情呼赞的,这样的奇女子。 要强如她,也在父亲再婚的前夜哭泣。她说:“像重重叠叠复印的照片,整个空气有点模糊。”她说:“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间的地方有古暮的清凉。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个怪异的世界。”我是爱极了如此语言,仿若看到一个身着艳色旗袍女子在一幢斑驳的屋子外徘徊。这样怪异的世界,便在她的身上刻下了烙印。如此让人惊叹。 在那个时代充满青春充满希望的她,却在满清遗老遗少里,昏昏沉沉,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她却有着不同一般的迷糊与清醒。她曾经的爱人说她是“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她每一个细微的情绪会被聚焦,放大,似“一花一世界,一沙一菩提。她的世界边缘被敲打着,她始终让自己沉淀,淡漠着,炽烈着,甜腻着,跌跌撞撞往前走。 沉浸在她的《金锁记》里,谁见过轩信笺上的泪?泪珠是“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的失眠。泪便会烙上一个永远的印迹,谁会再想起,三十年前的月亮?谁还会没吃过雪里红呢?谁还会在吃的时候盯着它?谁能再想起青涩年纪中的凄凉,敏感压抑的少女?飘浮的情绪只有张爱玲有如此的才情。 她在《烬余录》里说,“铜锅坐在蓝色的煤气火焰中,象一尊铜佛坐在青莲花上,澄清,光丽。。。。。。鸡在叫,又是一个冻白的早晨。我们这些自私的人若无其事地活下去”看似淡然,却隐藏着无法明言的悲凉,这样句子让人伤感,让人不由地心深疼起来。乱世中的女子,聪慧并孤独,洞察着人性的真相。 她是喜欢悲状,喜欢苍凉亦喜欢张扬。她痴情于那份本看着不见好的爱情,几乎是卑微地,她说“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她更明白眼前的男人的悲劣,在那个乱世里,她无法把握这样的男子,在她决定要离开时,也多少心酸往事尘埃历历,要做一个了断,和爱人,也和自己心灵最深最真的爱做了个发断。去留之间,徘徊复徘徊。她了断之后的平静与从容见出了决绝,那是一个尊严中的华美。 《十八春》里也试着随波逐流,那样结局不是爱玲要的,最终还是改动便是《半生缘》,当曼桢和世钧十八年后相遇,那份无奈,看得人泪流满面。 那一夜的决定,走出国门的她,既是诀别。走得干脆,再没回来。绚烂之后,归于平淡。异国之恋,一次次的命运不公,环境已非昨,爱玲亦是。 她继续写着,一本《红楼梦魇》惊动文坛。她把自己当成曹雪芹的知已。要如何才能读懂这一个旷世女子,是敬佩得让人无言。动荡的生活,终于让她面目前非,在经受阵痛后的她,平静地承受了这一份深邃透彻的苍凉。 有人说,有些物质的,美丽的东西,浸染着回忆的,温暖的一切,不过都是些身外物。走过乱世,走过生命流离的人,早在四十多前,那个二十出头的女子,已婚经完成了心证意证,这便是张爱玲。 每一次读张爱玲,便是她一次次的绝美的回眸。我想,不管在胡兰成的生命里要燃几柱香,想必张爱玲一定是第一柱。人们在回忆她的时候,她的绝美,她的艳丽,她的自信和傲气。还有后来的悲凉,那都已是历史,只是,每每说起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坛,人们都会提起张爱玲。 在她生命的最后,她终于道出,她的那个世界关系,她是爱她们的需要他们。这样的旷世奇女子,终于如她说的:我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张爱玲,万世奇女子 张爱玲,一张平凡无奇的脸,侵着无限的伤感与颓废,或许应该用她的专用词“苍凉”,的确是苍凉入骨。张爱玲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将男女之间的爱看得那么透彻的人,然而她又是那么的寂寞,死一样的寂寞。 她让我记得一首歌叫做《她比烟花寂寞》,我一直在思考那么绚烂的烟花怎么会寂寞。几日前站在空旷的广场上和大群人在望着天空百花齐放。那一刻,全部的人只有惊艳,烟花并不寂寞。但是我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虽然有几个好友陪着我,寒气却从头灌到脚。我想寂寞的倒底是什么呢,大概是烟花太热闹而我们却只是默默的在看着它热闹,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怎不让人心伤。那么张的寂寞是什么,总觉得她是寂寞的,不管是文字还是那张孤傲的脸都让我感觉到的是寂寞,也许我从骨子里就觉得一代才女都是寂寞的,寂寞造就的她们的独特气质,进而笔尖流露出来的才能够同样那样寂寞。 我相信一流的才女,即使隔了千年的时光,心智也是有共同的,身上流落的气息韵致,像是老房子里留下的檀木衣柜,总是高大沉厚的样式,无论何时打开来,都会弥漫着淡淡的香味,有恍惚相识的感觉。 张爱玲,尘世有多么的繁华热闹,她随手轻轻一揭,却让我们看到那繁花似锦的幕后苍凉的人生淡漠。但一般的感觉里,苍凉就应该是灰蒙蒙的那种,有一些恍惚,有一些迷离。而她的苍凉偏偏不是如此,五光十色的,温暖的,舒适的,但是后来总归是让你沉下去,沉下去,成了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这个也不打紧,好歹也是一个红黄的湿晕。张笔下的苍凉总是湿晕的,才分外的动人。于是,烂在紫色缎子风屏上的鸟儿至死也在织金的云朵里,一做黑漆漆突兀而孤单的半山中的园子也成了凭空擎出的一个金漆托盘。 她说:“回忆总是令人惆怅,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回忆的语调之所以苍凉,使因为时间的阴影,那种犀利而黯败的光芒,足以击败一切的抗争与反叛。张爱玲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将男女之间的爱看得那么透彻的人,然而她又是那么的寂寞,死一样的寂寞。她的笔调一方面让我们感到时间过于短暂,另一方面却有感到时间过于漫长。就像典型《封锁》,只是电车中短暂的一幕,然而,却仿佛将长长的一生写尽,生命的真相--壮丽而苍白,在这一刻已经呈现无遗了。 最爱她的《倾城之恋》,最美是诗经中的那句“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每每都会感叹千年之前便有如此美的句子。果真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久远的年代,那么深切的爱情。与诗句相比,《倾城》里倒有更多现实的无奈,让人心痛得很。若是没有那些心痛或许又记不住它的美了,人总是这样的,张是看到了人的这些弱点吧。 张爱玲,万世奇女子。 张爱玲,放弃亦灿然 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完全是因为崇拜张爱玲的原故,书中对张爱玲的描写似乎成了“海内孤本”。虽然张爱玲不屑:“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 胡兰成,浙江嵊县人,出身寒门,却是个旧式才子,有满腹经世之才与入世之志。曾任汪伪政权掌控下的《中华日报》总主编,抗战胜利后,经香港逃亡日本。《今生今世》是胡兰成著作中的一本,书中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地记叙了他与8个女人的情感历程,张爱玲是其中的一个。台湾金马奖电影《滚滚红尘》就是三毛根据胡兰成和张爱玲的故事编写的。 胡兰成外表修长潇洒 ,有过人的才学和智慧,那种落拓不羁的名士风度,总是破坏着规矩与方圆。他的才情与道德分离的力量,自有一种男人的风情。这种名士派的逍遥,使他对女人的吸引和掌控犹如《今生今世》的文笔一样开阖吞吐,游刃有余。其横溢出世的才华成为其放恣充溢地进行情感走私的敲门砖,使其无法聚拢来固定地寄放于一物一事一人一处,无法驻脚,没有驿站,大而言之,是对祖国民族大众,小而言之,是对婚姻家庭情人,甚至对他自己也是这样。 在胡兰成,众多的恋人是不矛盾的。张爱玲与他相遇在上海,这里有胡的妻室,而此时他在外面尚有几多艳遇。胡兰成是见识过美人的,况且张爱玲也不是美人,以至于胡初见张爱玲时感觉完全不对,张爱玲给胡兰成带来的新鲜惊喜使他不再囿于定型的判断,遂离婚后与张爱玲结为夫妇。但是,胡兰成终究不是一个讲究专情的男人,即便在与张爱玲最两情相悦的日子里,他有的也只是名士艳遇后自我肯定与自我膨胀的快乐,而不是要把自己的情感盛注起来变成对对方郑重的承诺。日本投降后,胡兰成逃亡武汉,在武汉的汉阳医院又迷上了只有17岁的少女周训德。逃亡杭州时,又与范秀美以夫妻名义同居。论才华、论地位,两者都不可与张爱玲相比,可是年轻和美貌这两项对于胡兰成这样的性情中人而言,就足以构成所有理由。 遇人不淑,萎谢是必然的结局,多少痴情女子遭逢此厄,天才张爱玲也未能例外。在作品里常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众生的张爱玲在自己的故事里毫无主动权,一路追赶,换来胡兰成一路退缩,并一路拈花惹草,扬长而去。张爱玲是一个描写爱情的高手,描摹人情世故,无不细致入微。然而,可叹张爱玲一枝笔,写尽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却写不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圆满爱情。天下男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者难有几何,张爱玲枉有绝世才华却一样不能免于沦为弃妇形象。曾经,在胡兰成眼里,张爱玲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放恣的才华与爱悦自己,作成了一种贵族气氛,张爱玲的作品被胡兰成称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些曾让胡兰成表现出一个名士不绝万缕的才思的优点和特质已经和普通女人的年轻、美丽和平庸打成了平手。 胡兰成的滥情贬低了张爱玲的才情。张爱玲选择了放弃,因为放弃,而使女人最后一点可怜可叹的自尊得以存活。尽管张爱玲的婚姻像胡兰成的政治一样的糊涂,但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放弃却不能不彰显出一代才女的明智和果敢,否则,张爱玲就真的成为胡兰成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暗淡了她的才气、特质和魅力,那可真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看张爱玲一生,才华横溢,风靡无数国人,但其最为动人心魄、傲骨凛然的还是在胡兰成面前毅然决然的转身,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灿然。 感悟张爱玲 喜欢读张爱玲的小说,诡艳的词语,冷漠的口吻,不动声色地揭开人物血淋淋的伤口。 这是30年代上海文坛的一位奇女子,自小被目为天才。良好的文学根基,不寻常的家庭背景,特立独行的个性,造就了她独树一帜的文风。 在她的作品里没有大喜大悲,没有惊心动魄,即使有显赫的家境,也只是淡淡的平凡人的感情,平凡人的悲剧,却宛如慢刀割肉,带着钝钝的痛,一如她作品中“一个苍凉的手势”悲哀、无奈。 诚然,她的作品里缺少鲜亮的色彩,仿佛总是阴恹恹的天气,略有一点小小的欢喜,也是转瞬即逝的。这也是有人不喜欢张爱玲的原因。可是,既然人性不是完美的,那麽它总有阴暗面,譬如自私,譬如冷漠。张爱玲曾说过:“生命如同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一语道破人生的本质。可又有几个人有勇气将自己的袍子抖落在世人面前? 张爱玲作品的最大成功处在于她对生活的洞悉,哪怕是世俗的爱情,精打细算的亲情,畸形的感情,对金钱的欲望……无一不扣住人物心灵底处最轻微的颤动。 面对成功,张爱玲宣告的是“出名要趁早啊!”真实的告白,不加掩饰的喜悦,不迎合,不矫情,充分显示了她一贯的大俗大雅。或许,在她讲这句话时,已预感到了盛极一时后的繁华落尽。但面对命运的大起大落,张爱玲坦然。她其实一直在真实地活着,就像昙花,长时间的积蓄,只为刹那的绚丽,然后归于沉寂。但我心无悔,因为真实地活过,并且绽放过,美丽过。 花自飘零水自流——张爱玲 她静静地坐在旧上海弄堂的小屋里,房檐上残留着的雨滴落在了她镶绣的旗袍上。爱玲似笑非笑地看着窗外,有种藐视浮生如梦的优雅。远远望去,她清雅独立的姿势像个从古代仕女图中走出来的女子,举手投足间的风华,竟弥漫出足以荒芜了整个世纪的苍冷绝寂。 她擎着黄油纸伞,缓慢而流畅地走在古老而悠长的弄堂里像一片浮萍淌过水面。 她像一口清幽的古井。哪怕隔了千年,也能感觉到她的冷艳嫣然。 1944年的清秋,爱玲认识了胡兰成。 他曾深情地用:“走路时香风细细,坐下时嫣然百态”来形容爱玲。 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她明知每一种感情都是千疮百孔,却染上了红尘情缘,爱到这样销魂蚀骨。 这是她的福址,更是劫难。 那天,爱玲与胡兰成到静安寺上香,寺里香火弥漫,缕缕消散,古佛清灯,悠远沉香。她隔着香火看他,竟如梦如烟,宛若镜花水月般不真实。 从那时起,胡兰成就注定成了张爱玲心里一场愁肠百结的梦了。 后来胡兰成去了汉口,认识了小周。比起张爱玲那超凡脱俗的爱,他更喜欢与小周之间相濡以沫的世俗之情。 人的一生,能够说出多少承诺有接纳多少承诺呢?这进进出出的承诺,就像一场没精打彩的网球赛,人们都很不用心,那么多的球打飞了,没有按照原定的反向飞去。 人生是两条相交的直线,过了某个交点,他们只能越走越远。 他终究背叛了张爱玲。 但后来,胡兰成还回过上海看爱玲。只见他用轻柔地双手拂去伊人头上的落花,带着画罢娥眉未尽的笔意悠然离去,了无踪迹。 惆怅旧欢如梦。 纸醉金迷与灯红酒绿都只是镜花水月,洗去铅华后,留下的是啼痕无数。 历经过战争,沦陷的爱玲,看倦了浮华过眼,锦绣成灰。在她31岁那年,离开了中国。 回眸繁华而沧凉的上海,她无限伤怀。 爱玲依旧带着一身落寞的贵族气质,到了纽约。直到后来她认识了瑞荷以及瑞荷死去,她那身叛逆而优雅的神色一直没变。 到了美国后,她不停搬家,最终定居在洛杉矶的Lake公寓,自闭在332的房间里。断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 寄人篱下的童年,凄凉的战争,以及那红尘艳事,粉末香屑都在她关上门之时,灰飞湮灭。 与世隔绝的时光,岁月静好。她只是偶尔感叹,这春光逼人太甚,红颜弹指老。 除了张爱玲,世间再无第而个人能同时经得起眩目的荣耀和蚀骨的孤寂了。 她的著作里,盛满了畸形,世俗的爱。她终其一生在大俗与大雅之间游离。她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 她的《十八春》道尽了世间悲凉,人情世故。让人看了,像坠入漫漫的时光里,目睹了几个世纪的沧桑。不胜凄楚。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韶光贱…… 1995年中秋前夕,旷世才女张爱玲化作尘烟殉秋水而去。来不及隔着沧桑,看到那30年前的满月。 感叹张爱玲 第一次识得张爱玲是读到一篇《祭张爱玲》的文章。 有一句话让我难以忘记:张爱玲独自寂寞20年以后,在一个月高星稀的夜晚飞了出去。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可以容耐这么长的时间,不怕孤独?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世上的混浊男子都不堪与之相配?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独自蜷守着一隅清静,只有清风相伴,屋里寂寂如也,只有散着微热的空调为她送暧,躺在地为毯的房子里,把自己的灵魂放飞了。是绛珠仙子历临人间又乘风归去吗? 然后开始搜寻所有关于她的记忆。在一本书里把她和苏青并称为上海两才女。 她的血染的红玫瑰,寂寂的白玫瑰。 她的相爱前半生却追忆后半后至死难忘的半生缘。 她的为钱所困为钱所累守钱一生终自老去众叛亲离的巧儿。 让我如痴如醉,让我欲仙欲飞。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怎样为你解读才是你心里为自己所画的素描,而不会玷污了你! 为爱舍去家园,自小父母难圆。让我想起三毛,为荷西远走他乡。为了一个家啊,清灵的女儿,无论你怎样灵秀,终免不了为自己的爱痴狂,为自己的爱所伤。 然后便是寂寂的孤独。谢绝一切,终日清风古月,浓浓的墨香伴你走过四季,如风儿伴着天空。 有泪从眼里溢出。为了我心中的女神,也为了自己的孤独。 可是除你以外还有谁能假二十年如一日守着孤独,伴着心絮。 在没有人间烦扰的另一个世界里,你可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爱人,你还寂寂地看着月亮吗? 你可看到了尚在人间没有你的勇气和灵逸,还在为人间的情苦苦挣扎,想走出情海却又害怕孤独的我,在一遍遍地忆“玲”吗? 心中为你默默祝福,愿你在天国一切安好,愿你在天国能有神瑛待者伴你左右,不再寂寞,你的寂寞已经续写了二十年,太冗长了,让爱着你的人心疼。 深深地祝福你,记着我还有一个名字,叫忆玲! 一代才女张爱玲 这也许是一个不幸的时代,封建旧的尘埃余韵夹杂在新时期的萌芽中;这也许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曾经辉煌一时的显赫家庭里,托起一颗璀璨的明珠—才女爱玲。 也许从出生那一瞬间起,历史就赋予了她不平凡的人生传奇:祖母是李鸿章的爱女,祖父是清末名臣。在她的身上层层布满了贵族的血液,仿佛也使她有了一种非同一般的尊贵,自傲于人世间。童年的爱玲是幸福的,几十个仆人同她玩耍,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富有“五四”新思想的母亲和姑姑也在留洋之际灌输给小爱玲新的文化底蕴。那时的她无异于显赫贵族的小姐,她决不会感到任何不该发生在她身上的悲伤,或许她的大脑中根本就没有这两个字的渊源。同弟弟张子静的玩耍够成了她小时侯的和谐、平静的生活图景。然而,她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捉弄:父亲旧的封建伦理恶习终于一点点暴露无疑:吃喝嫖赌、吸食鸦片、讨姨太太,气的母亲一怒之下与姑姑张茂渊留学欧洲。从此,幼小的爱铃心中便留下了一丝裂隙。父亲逐渐变的堕落、贪婪;母亲又远走异乡,自己的天空留下的就只有昏暗……在爱玲的苦苦等待中,母亲终于回来了,她要把小爱玲送进新式小学读书,却受到固步自封的父亲的百般阻挠。虽然最终父亲同意爱玲上小学的决定,可是更大的悲剧还在后面,他要与母亲协议离婚,迎娶一个也同样回吸食鸦片的后母。爱玲的世界更加暗无天日,连形容他们所居的洋房都是“模糊的空气,有太阳的地方使人昏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在这种充满鸦片气息的家中,她不忍看到弟弟的被辱骂,不忍受到后母的凌辱,更不忍受到自己的亲生父亲居然站在外人一边来打骂自己的亲生女儿……等到爱玲上了中学,家里的景况大如以前,每次去跟父亲要学费,都是半提着心,掉着胆,可是狠心的父亲就算是花巨资去买鸦片,也不肯给爱玲一分一毛,还把她关在了昏暗潮湿的地下室。爱玲终于忍无可忍,含泪逃出了那个不见日,不象个家的家…… 而从那时起,她再也不是富家的阔绰小姐,支撑她的只有那颗极度尊贵的心。当看到舅妈把表姐的一件件旧衣服丢给她时,她哭了,她从来没有受到这样的“侮辱”,自己也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穷亲戚”。 虽然在经济上有着种种的不幸,但确没有造成爱玲在学业上的兴趣,她自信,似乎早就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个天才,自她出生起,就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天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目的。她的朋友寥寥无几,最要好的就只有一个叫炎樱的女孩。她的国文成绩必拿第一。在圣玛利亚女校这样的教会学校,连中文请假条都写不好的人文环境中,爱玲可以凭借如此好的国文修养屡屡夺冠,确实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的天才。她的处女作《天才梦》高居《西风》杂志的榜首,得到了重金悬赏。从此,爱玲一炮走红,红的一发不可收拾……似一腾冲破堤坝的长江巨流,无法阻挡……一夜间的工夫,她便红遍上海。当别人问起爱玲这段经历时,她只说了一句话:“出名要趁早”。 而爱玲的文章主题,大多是描写一种晦涩的悲哀。有人说,她写的就是以家族为背景的封建社会的兴衰史,是没落家族的浮世绘。是的,乱世的时代,复杂的家庭背景,完全造就了她绝无仅有的特殊经历。而充溢着贵族血液的聪颖又成了她这段传奇经历转换成小说的最好“载体”。张爱玲是张似家族中最后的贵族,似乎就是最豪华的人在她面前也会感到“威胁”,也能觉出自己的“寒碜”。或许,也只有她本人才可以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和极度冷清的孤寂…… 爱玲的婚姻是不幸的,至少结局不是很圆满。读她的作品,足以表现出作者是描摹爱情的高手,或许大家会100%猜她是一个饱经风霜的经验家,不然怎么会对爱情有如此高的见解和独到的参悟呢?可二十三岁的光景真的不足以证明什么,也许就只有一般女生的一点点成熟吧!同胡兰成的结合在当时是“惊骇”的。无论在什么方面,这位汪伪政府的宣传部政务副部长都配不上我们这位才女的。然而他的饱经阅历和玩弄权术,揣摩女性心理高手之称的胡某,终于在华丽辞藻的遮掩下赢得了爱玲的芳心。爱玲接纳了他,不在乎他的地位,和他已有的妻室,而是证明了自己一贯对人生的某种看法:“当我们生活的时代渐渐同影子下沉时,我们要抓住一些留的住的东西,这就要借助古老的记忆—那无非就是爱情了。在婚姻的世界里,爱情的心是真挚的,是始终如一的。直到她所爱的那个人彻头彻尾的背叛了她,她才中雨下定决心,斩断情丝。无疑,爱玲爱了一个不值得爱的人。抱有一丝幻想的爱玲离开了大陆,离开了香港,在海外美利坚,开辟了自己的另一番新天地。她在迈克道威尔营结识了志同道合、大她近三十岁的赖雅,五个月之后,二人结为百年之好。婚后,爱玲的负担屡屡加重,由于赖雅的身体状况极度不佳,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在爱玲身上:曾为了在香港赶稿件,眼睛都留了血…… 而爱玲的心是豁达的,既然100%得到了丈夫的爱,她的心就已经彻底的满足了。可是命运又一次发出了挑战,仅与赖雅做了十一年夫妻的爱玲最终只能用泪水为她的丈夫送终…… 晚年的张爱玲是在自己的世界中度过的。她一直在寻找一个避世之居,她似乎害怕、厌恶外界的扰乱。她需要宁静,一个活在自己王国中的静谧。所以她选择了落杉机作为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在九五年中秋节前夕,她在西木区公寓中裹着毯子安详的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一代才女与世永诀…… 时代、家族融合中造就的才女已经离我们远去。她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一本厚厚的作品集子,还有那种清高、孤傲的趋势避世,还有那永远都吸引我们去探讨、去研究的张爱玲的身世之迷…… 个性·旗袍·张爱玲 现在再来回忆张爱玲,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当年国内张热的锅揭开之后,沸腾了好几年,各种版本的张爱玲被无数人说来,说去。《花样年华》之后,我忽然发现电影和她独特的人生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联系。 张爱玲是某一个年代的某一类女人的标准,这缘于她的个性。有个性的女人容易得到爱情,也容易为爱情所伤,特别是有才气的女人。 这类女人其实是非常会爱的,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本不是她们爱的初衷,造成落花人独立的原因在于她们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引人注目的资本,也是保持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方式。 个性在男人身上,往往表现出一种执着,而男人天生具备了韧性,且常常有女人愿意牺牲自己的青春、个性和不可多得的才气去爱有个性的男人,并心甘情愿地改变自己;而个性在女人身上就麻烦了,男人爱上有个性的女人,可能一时会虚假地改变自己,时间一长,男人本身的统治欲望和叛逆心理就会暴露无疑,就会带来争吵和战争乃至背叛!众所周知,有个性的女人对男人的原谅是有限度的,她们这个限度相对于一般女人而言,范围会更窄,时间会更短,其结果就是女人受伤,而这种伤还不会在短时间内平复,有时甚至就是一生! 不幸的是张爱玲就是非常有个性而且极具才气的女人。更不幸的是她在年轻时曾被深深地伤害过。我们可以假设胡兰成当年即便做了汉奸,但他若是一个作风正派的人,我们就可能看不到张爱玲越来越尖锐的文笔,当然也看不到她晚年的一些大失水准的应景之作了,我们还可以很有信心地说:她的成就和影响会比现在大很多! 说到张爱玲的个性,有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她精绝的旗袍!这让我想到《花样年华》中的男女主角。说实话,这实在不是一部以剧情见长的电影,它的优势在于风姿绰约的旗袍以及旗袍暗衬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它的拍摄手法的与众不同。朦胧、潮湿、略带一点隐晦,无处不在说明主人公迷惘而又摇摆的心境。 王朔说这是王家卫服食了摇头丸之后的作品。其实这更显出王家卫的处心积虑! 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最终也没有既成事实,除了传统势力的影响之外,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大部分的原因在于这两个人的个性呢?这种个性的延伸在开始时是不健康、不正常的,他们只是想通过设身处地来感受亲密爱人的背叛而排遣自己的悲伤。 随着彩排次数的增多,就逐渐有了假戏真做的心理在作祟,于是左一次右一次地摹仿,就像真的一样,就有点忘情了,但同时却意识到:这不是真的。欲望的触角总是在达到的边缘戛然而止,于是有了被背叛的绝望和无法真正忘我的恼怒,最终变成了一场男女之间复杂的怨! 现实生活中的张爱玲比影片中的张曼玉更夸张更放肆,曾有因她穿着一件自己设计的旗袍步入印刷自己新作的车间而使工人停工的逸事,可见她在服饰上的骇俗和独到!由此联系到她第一次神仙眷侣般的爱情,更能衬出她的个性。胡兰成是个文人,是个懂得女人的文人,但更是伪君子,是个汉奸。即便张爱玲在开始时不了解,但在其后应该是知道她所面对的这个男人的政治立场的,可是爱情来了,没有任何预感地来了,作为女人,张爱玲抵挡不住!她需要的不是政治,她需要的是欣赏和相知。 真诚的相爱是无可指责的。那时的张爱玲是幸福的。这个满腹文采落笔成章的女人在结婚时也只是很传统很有人间烟火味地写上:胡兰成张爱玲签定终身,结为夫妇。仅此而已。他们的变故绝不是因为胡兰成的政治取向,而是女人不能忍受的男人的风流,这一点是致命的,张爱玲对政治不闻不问(这仅是指她在爱情的选择上),就像她后来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的第二任丈夫赖雅一样,这也是她的个性之一。 坦率地讲,我不喜欢张爱玲50年代以后的作品,我不喜欢的是她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更深更锐利的人性的尖刻。这或许更能展示她不世出的功底和人生感悟!但人世间并不是都与张爱玲描写的一样,到处充满算计、晦暗、始终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氛笼罩着。 事实上,这已足可以衬出张爱玲的孤独和心境的日渐沉落。在十里洋场如横空出世般的那些作品是有许多“真”的,她把人性的外衣一件一件剥下来,如庖丁解牛般地阐述内心的动荡和欲望的迷离。彼时她的文字寒冷如刀,刀刀命中,却又没有后期的那种一刺即中并立即落入万劫不复的残酷!在张爱玲的晚期作品里,她把个性张扬到了极致,有人赞其文风冷峭,而我却以为这是她的迷失,很可惜的一种迷失! 旗袍是女人生命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痕迹,它可以代表很多东西,就像种子的一生必然会经过开花、结果一样,旗袍在女人身上说了很多话,有些话年青时说出来,就会很美;当生命必须洗净铅华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变得稍稍温和一点?就像个性。 毕竟这个世界是属于大家的,不是某个人的,即便他(她)曾让所有人着迷过!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致张爱玲 认识你真好!你用语言点燃一堆堆火,温暖我寂寞的星空。 是在什么时候认识你的呢?在一九九六年一个春日迟迟的午后,我随意徜徉在勉县的新华书店,无意中触摸到一本孔庆茂的《张爱玲传》,张爱玲一个俗之又俗的名字,信手翻来,始觉一惊,心魂随之被牵引。至到营业员的催促声,才惊觉书店要关门了。买回书几乎彻夜末眠尽情欢看。 第二天一早,就在勉县的各个书店及旧书摊全力搜寻张爱玲的书。老天还是厚待我,临近黄昏,我才在一家不起眼出租旧书的门店找到了四本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文集》(在此向安徽文艺出版社编辑问好!)。昏昏沉沉近一个星期,我沉浸在张爱玲的文章中,不能自拔。 是怎样的一个玲珑透彻的女子,才有这样一枝能呼风唤雨,令鬼哭魂飞的妙笔呀!写景抒情寓意都将文字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令我叹为观止。你看她,信笔画来,就能驰目驰怀以季节容颜行动贴写人物的内心。你看她缓缓道来,就能让男女主角虽以清淡交手,但又能忽远忽近,埋下惺惺相惜的深深爱意。你看她欲迎还藏的转笔之中,描写的竞然是愈来愈缠绵的情愫。张爱玲呀张爱玲你既写尽了破灭与绝望之苦,又何必再道来灰飞烟灭之后复合的狂喜呢? 七巧,白流苏,曼桢,小寒,范柳原┅┅等等,一个个人物鲜活上场开演。人性中的自私、狭隘、虚伪、卑劣被张爱玲冷淡寡情的热眼里一个个透视、解剖,充分展现他们阴暗的心理世界,畸形的病态人格。人世间曾有过的疲乏、苟且、倦怠和小智小慧也被她比比入画。唱不尽浮世里的悲欢,道不完风尘中的凄凉,是让我越来越思念的张爱玲呀! 《爱》《谈女人》《天才梦》《说胡萝卜》┅┅她的一系列散文姹紫嫣红,热烈地绽开,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新鲜美丽的故事,诉说着一个二十多岁少女的才思。从五元稿费买口红,再从公寓生活记趣的愉快,到喜欢烂牛肉等等,用世俗丝丝入微的细腻,把生活中的琐琐碎碎色彩浮华尽情领略。让我们怎能不从平淡凡俗的日常生活中领受着欢悦,进而在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又从不放弃高度精神享受。 张爱玲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如星钻面面放光,因而不同时代的读者才能读出不同的兴味。才能有众多的张迷。 喜欢张爱玲,久久地看着张爱玲的相片。那个在街市流连,在高楼上独自凭栏,在小室里孤灯独坐的张爱玲呀!那个孤傲着精神无处着陆张爱玲,那个极度风光极度悲凉的张爱玲,那个传奇的文字传奇的一生的张爱玲。读你千读,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3、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出自《张爱玲语录》 4、一个知已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出自《张爱玲语录》 5、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出自《张爱玲语录》 7、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出自《张爱玲语录》 18、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一枝桃花。 19、人生恨事:海棠无香;鲥鱼多刺;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23、人类总是害怕自己未知的东西。 24、记得绝望和希望,彼此厮杀。 28、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更衣记》 31、啊,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34、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 40、但是,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象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41、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43、人生最可爱就在那一撒手。 52、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55、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 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 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 一滴一滴 流淌干净。 57、有一天都会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61、最可厌的人,如果你细加研究,结果总发现他不过是个可怜人。 82、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