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考高考化学150天全方案之纠错补缺专题14氮及其化合物学案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备考高考化学150天全方案之纠错补缺专题14氮及其化合物学案含解析 氮的氧化物转化中的易错点 NO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NO2,无色的NO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利用此性质可检验NO的存在;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硝酸;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易错典例1】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答案】C NH3性质认识误区 1.氨气与酸反应 因为氨易跟酸反应生成盐,所以不能用浓硫酸作氨气的干燥剂。同理,氨气与氯化氢气体不能共存;在中学化学中NH3是唯一能与酸反应生成盐的气体;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化合反应,这是氮元素有别于其他元素的特征;在实验中,只有浓硝酸、浓盐酸等挥发性酸遇NH3才会产生白烟,硫酸、磷酸等难挥发性酸遇NH3不产生白烟现象。 7 / 7 2.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3的存在。 【易错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 C.因为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D.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答案】D 氨气制备认识误区 1.实验室制备NH3,除了用Ca(OH)2和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或CaO)制取,而检验NH须用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的存在。 2.铵盐:制取NH3时,一般选用NH4Cl而不用NH4NO3、(NH4)2SO4或(NH4)2CO3。原因如下: 铵盐 不选用的理由 NH4NO3 受热分解,易发生爆炸,不安全 (NH4)2SO4 与Ca(OH)2反应时生成CaSO4,反应物呈块状,不利于NH3逸出,且反应后试管难以清洗 (NH4)2CO3 受热分解产生CO2,导致收集到的NH3不纯 3.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吸收NH3。 7 / 7 【易错典例3】某研究小组要快速制取干燥的氨气,提供的药品有:浓氨水、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提供的仪器如下所示(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橡胶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 (1)需选择的药品是 ,该小组选择的药品混合后快速放出氨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若用下图甲装置收集NH3,如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硝酸性质中认识误区 1.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而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 2.硝酸、浓H2SO4、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3、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3.铜与浓HNO3反应在试管内就能看到红棕色的NO2,而与稀HNO3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才能看到红棕色气体。 4.HNO3与金属反应的实质是NO在酸性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NO则无氧化性。浓HNO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3。 【易错典例4】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制取硝酸铜现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用: ①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Cu与浓硝酸反应制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7 / 7 ③通氧气于铜屑与稀硝酸的体系中制取:2Cu+4HNO3+O2===2Cu(NO3)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需硝酸的量③最多 B.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①产生的有毒气体比②多 C.三种方案中硝酸的利用率③>①>② D.三种方案的反应都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 【答案】C 【解析】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需硝酸的量:②>①>③,所以A错误,C正确。 1.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闪电时,氮气转化为 NO C.用 NH3和 CO2 合成尿素 D.用硫酸吸收氨气得到硫酸铵 【答案】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都不是酸性氧化物 B.N2+3H22NH3、N2+O22NO都属于氮的固定,且N2都表现还原性 C.向BaCl2溶液中加入Na2SO3产生沉淀,再通入NO2,沉淀完全溶解 D.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一定含有NH 【答案】D 7 / 7 【解析】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故A错误;N2+3H22NH3,氮元素化合价降低,N2是氧化剂,表现氧化性,故B错误;向BaCl2溶液中加入Na2SO3产生BaSO3沉淀,再通入NO2,BaSO3沉淀被氧化为BaSO4沉淀,故C错误;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故D正确。 3.将NO、O2、N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被完全吸收,当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NO、O2、NO2的体积之比为 A.4:9:24 B.8:9:12 C.1:2:5 D.3:2:3 【答案】C 【解析】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混合气体被水完全吸收,发生的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氧化剂为O2,还原剂为NO和NO2,则n(O2):[n(NO)+n(NO2)]=1: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3n(NO)+n(NO2)=4n(O2),解得n(NO):n(O2):n(NO2)=1:2:5,则NO、O2、NO2的体积比为1:2:5,答案选C。 4.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B.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D 5.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7 / 7 已知:在溶液中.FeSO4+NO[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 B.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 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D.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一定不含NO xk*w 【答案】D 6.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N2O5 B.可用排水法收集NO、NO2气体 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由NH3→N2,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 【答案】B 7.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固定装置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盛放的药品可以是碳酸氢铵 B.装置C的右端可看到红棕色气体 C.若装置B中药品足量,则装置D生成的溶液可溶解铜粉 D.该装置可能引起倒吸,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D 7 / 7 【解析】A、NH4HCO3NH3↑+H2O+CO2↑,生成的气体通过Na2O2后,CO2和H2O被吸收,转换成O2,故A正确;B、NO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故B正确;C、NO2溶于水生成硝酸,能与铜反应,故C正确;D、反应生成的混合物中,NO、NO2均会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故选D。 8.氮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请完成下列填空: (1)肼由N、H 两种元素组成,它常用作火箭推进剂。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分子中N、H原子的个数比为1∶2,肼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16g 肼分子中所含的氮原子数与标准状况下_______L N2中所含的氮原子数相等。 (2)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方框内收集氨气的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③尾气处理装置中使用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盛有一定量浓硝酸的试管中加入6.4g的铜片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开始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反应共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则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铜片有剩余,再加入少量20%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2H4 11.2 Ca(OH)2+2NH4Cl CaCl2 +2H2O+2NH3↑ C 防止烧杯中的水倒吸 Cu+4HNO3(浓)=Cu(NO)3+2NO2↑+2H2O 0.1mol 3Cu+8H++2NO3-=3Cu2++2NO↑+4H2O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有缓冲作用,气体能充分被吸收,从而防止倒吸; 7 /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