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人民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人民版

专 题 三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9‎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3 墨家学派 ‎ ‎ 9‎ ‎(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 经 济 上 奴 隶 制 经 济 的 崩 溃 封 建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为 学 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政 治 上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是 政 治 大 变 革 时 代 周 王 室 衰 微 诸侯混战 士 阶层日益活跃 ‎3 思想文化上 从 学在官府 发展为 学在民 间 私 学 的 兴起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 也为学术繁荣 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 ‎( 二) 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 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 道德经 思想 哲学思想 ‎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辩证法思想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思想 倡导 无为而治 评价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 探 讨 宇 宙 本 原 的 哲 学 家 老 子 的 思 想 体 系博大精深 对中国 文 化 包 括 哲 学 伦 理 学 以 及 中 国 人 的 思 维方式 道德人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 春秋晚期人 庄子 战国时期人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提出 逍遥 的人生态度 ‎2 儒家学派 ‎‎ 9‎ 墨子创立墨家学派 主张 兼爱 墨家的 兼爱 是不分等级贵贱的 与儒家重视等 级名分的思想不同 ‎ 非攻 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尚贤 主张治国以贤 反对任人唯亲 节俭 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影响 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 众 尤 其 是 手 工 业 者 的 利益 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4 法家学派 战国后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是法家的集大 成者 韩非子 主 张 法 治 提 出 建 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 家 并主张变法革新 影响 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 制的需要 在西汉以后的 多年中 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 为表里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三) 历史影响 ‎1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 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逐步形成 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体 系 也 形 成 了 中 国 思 想 文 化 兼 容 并 包 和 宽 容开放的特点 ‎2 百家争鸣是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思 想 解 放 运 动 对 当 时 和 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 ‎( ) 评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 仁” :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 礼” :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 消 极 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 ) 态度: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加以 9‎ 代表 思想 内容 孔子 哲学观点 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政治思想 核心思想为 仁 礼 提 出 为 政 以 德 以 德 教化百姓 反对 苛 政 和 任 意 刑 杀 主 张 克 己复礼 维护等级名分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孟子 政治思想 提出 仁政 民贵君轻 的思想 伦理思想 性本善 这是 仁政 学说的理论基础 价值观念 倡导 养浩然之气 强调先义后利和舍生取义 荀子 哲学观点 提出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的唯物论观点 政治思想 主张 仁义 王 道 提 出 君 舟 民 水 的 著 名 论断 伦理思想 性恶论 继承。‎ ‎‎ 孔子强调“ 仁” “ 礼”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思想,强调 9‎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重 要 性。 这 可 以 说 是 古 代 社 会 和 谐 思 想 的 典型,在提倡社会主义 和 谐 社 会 的 今 天,儒 家 思 想 仍 然 具 有 重 要的现实意义。‎ 孔子思想中“ 民无信不立” 的诚信观念、自强不息的进取 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 信 仰 等 思 想 精 华,对 增 强 中 华 民 族 的 凝 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成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文 化有用的思想要素。 例如孔子所追求的“ 礼” ,是西周时的等级 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但“ 礼” 作为一般 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 或缺的内容。‎ 9‎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1‎ 9‎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 ‎(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原因 汉初实行的黄老 无为 的思想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 边境 不 宁 王 国 势 力 威 胁 中 央 政 权 土 地 兼 并 严重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汉初经过休养生息 国力渐强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 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来源 以 春秋 为基础 融合阴阳五行家 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的 主 张 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后人归纳为 三纲五常 特点及 实质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 思 想 之 长 某 种 程 度 上 增 强 了 新 儒 学 的 生命力 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 维护了封建统治秩 序 神 化 了 专 制 皇 权 成 为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的正统思想 ‎2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3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措施 思想方面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方面 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 将 儒家经典 规 定 为 教 科 书 兴 办 太 学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 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 提倡儒学 对 整 个 社 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 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 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二) 宋明理学 ‎1 程朱理学 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 儒学面 临严峻的挑战 隋唐时期 儒学家提出了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 宋代儒学发展形成 理学 主要人物 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 他们认为天理是 万物的本原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 朱熹 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 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代表作是 四书章句集注 主要思想 认为 理先于气 理是万物的本原 强调 格物致知 提出 存天理 灭 人欲 实际上是为封 建 统 治 秩 序 和 等 级 制 度 辩 护 影 响 朱 熹 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 影响深远 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 重要作用 ‎2 陆王心学 南宋的陆九渊把 心 作 为 宇 宙 万 物 的 本 原 提 出 心 就是 理 的主张 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天 地万物都在心中 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 成为心学的 集大成者 他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 提出 致 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 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但是 王 9‎ 阳明的 知行合一 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3 影响 宋明理学的 形 成 使 儒 学 完 成 了 更 为 理 论 化 思 辨 化 的 过 程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 对中国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以 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对程朱理学的评价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具有和谐意识 具有忧患意识 崇尚 道德 强调力行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 级 的 观 念 重 男 轻 女 的 观念 因循守旧的观念等 这些都属于封建糟粕 ‎1 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对儒家思 想 进 行 了 改 造 糅 合 了 道 家 法 家 阴 阳 五 行家的学说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春秋大一统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的 思 想 对 于 维 护 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 但也形成了文化专制 钳 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的思想为儒学披上 神学的外衣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 要 求 统 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的思想 继承了儒家 仁 的思 想 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 纲 充 满 了 封 建 意 识 应 该 对 其 持 批 判 态 度 五 常 即仁 义 礼 智 信 去 除 其 中 的 封 建 成 分 剩 下 的 仍 是 中 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董仲舒的思 想 主 张 在 当 时 具 有 积 极 的 作 用 和 意 义 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 ‎2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9‎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代表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主 张 哲 学 理 是世界的本原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伦 理 理 体 现 在 社 会 上 是 儒 家 道 德 伦 理 体 现 在 人 身 上 就 是 人性 存 在 理 存在于客观事物中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方 法 用 格物致 知 的 方 法 去 体会 贯通 理 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地位 发展理学 理 学 的 集 大 成者 开创心学 心学的集大成者 评价 重视主观 意 志 的 力 量 对 塑 造 中 华 民 族 的 性 格 起 了 积 极 作用 考点三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1 社会背景 社会吏治腐败 奸佞当道 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不愿与他们同 流 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9‎ 9‎ ‎2 思想主张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 道学家 的 虚伪 批判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说教 提倡自然之性 要求 个性解放 人物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共同影响 黄宗羲 明夷待 访录 尖 锐 地 揭 露 君主专制 是 天 下之大害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 客 的 民 主 思 想 主 张 工 商 皆 本 反 对 重 农 抑 商 黄 宗 羲 的 政治主 张 抨 击 了 封 建 君 主 专 制 制度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 争 起 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 清 之 际 的 进 步 思 想 汲 取 儒 家 的 民 本 思 想 反 对 理 学 的 不 合 理 部 分 是 对 儒 学 的 新 发 展 促 使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重 新 焕 发 了 生 机 对 后 世 产 生 了 巨 大 影 响 但 其 并 没 有 成 为 时 代 主 流 思 想 未 能 推 动 社 会 的 政 治变革 顾炎武 天下郡国 利病书 主张 经 世 致 用 指 出 亡 国 与 亡 天 下 的 区 别 顾 炎 武以他 崇 实 致 用 的 学 风 和 锲 而 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 朴 实 学 风的先河 王夫之 读通鉴论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 客观存在的实体 认为物质是不断 变化的 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认为静 止 是 相 对 的 运 动 是 绝 对 的 具有朴素的 辩证法 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 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二) 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特点 反传统 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李贽大胆挑战宋明理学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三大思想家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 黄宗羲和 顾炎武强烈批判君主专制 王夫之抨击 孤秦 陋宋 从三个方面 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反对浮夸空 谈 的 风 气 讲 求 经 世 致 用 顾 炎 武 黄 宗 羲 王夫之等都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与推动者 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李贽认为根据万物一体的原理 人们 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 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一家之 法 建立 天下之法 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顾炎武提出 众 治 的主张 王夫之提出 循天下之公 提出 工商皆本 反映出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时 代 的 要 求 黄 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认为 工商皆本 评价 积极作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 重视手工业 商业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促使我国 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 要 求 具 有 解 放 思 想 的 历 史 进 步 性 对 后 世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响 9‎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 黄 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 的伦常观;顾炎武主要从治学的角度,倡导“经世致用”,批判理学 空谈;王夫之则从哲学的角度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和绝对运 动、相对静止等观点,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哲学观。‎ ‎‎ 9‎ 局限性 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能形成完整的 思想体系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9‎ 全面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政治 方面 统治者强化专制主 义 中 央 集 权 统 治 专 制 统 治 走 向 腐 化 阶 级矛盾尖锐 经济 方面 一方面商品经济发 展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产 生 与 发 展 另 一 方 面 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阶级关 系方面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展 工 商 业 者 阶 层 队 伍 扩 大 他 们 反 对 封 建束缚 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 方面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统 治 者 的 专 制 思 想 占 主 导 地 位 八 股 取 士 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 摧残人的思想 进步思想 家 要 求 挣脱思想束缚 实现自由发展 9‎ 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9‎ 一 二 三 四 百家争鸣 一个时代特征:大变革 两大历史趋 势:国 家 由 分 裂走向统一,社 会 由 奴 隶 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 三种治国思想:儒 家 主 张 “ 仁 ” ,实 行 “ 仁 政 ” , 是 一 种民本思想; 法 家 主 张 “ 法 治 ” 和 建 立 君 主 专 制 的 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四 大 思 想 派 别:‎ 儒、道、法、墨 董仲舒的 新儒学 一个核心:天人感应 一个实质:文化专制 两个目的:适 应 大 一 统 和 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个主 张: “ 春 秋 大 一 统 ” 和 “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 天人合一” 和“ 天 人 感 应 ” ;“ 三 纲 五 常 ” 和 提 倡孝道 ‎—‎ 宋明理学 一个核心:理的存在 两 种 途 径: “ 格 物 致 知 ”‎ 和内心反省 两个世界观:客 观 唯 心 主 义、主观唯心主义 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成熟于南宋朱熹,新发展于 宋明陆王心学 ‎—‎ 明清之际活 跃的儒家思想 一个范畴:儒 家 思 想 的 新 发展 ‎—‎ 三个主张:批 判 君 主 专 制, 提 倡 “ 工 商 皆 本 ” , 提 倡 经世致用 四 个 人 物: 李 贽、‎ 黄 宗 羲、 顾 炎 武、‎ 王夫之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36‎ 主题一 “ 理” 与“ 心” 的激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9‎ 史料 1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 宇 宙 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 生 于 天 地 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理流 行,触 处 皆 是:暑 往 寒 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 天 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 朱子语类》 史料 2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 兄自然知弟( 悌) ,见 孺 子 入 井 自 然 知 恻 隐。 此 便 是 良 知,‎ 不假外求。‎ ‎ 史料应用 ‎1 根据史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寻 求 理 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其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范畴 ‎ 答案 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 和 把握“ 理” ;陆王心学 提 出 求 “ 理 ” 就 是 进 行 内 心 反 省、克 服 私 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 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 根据史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 答案 ( )消极影响: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 9‎ 响。 ( ) 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 9‎ ‎———王阳明《 传习录》‎ 史料 3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 清〕 戴震 史料 主旨 史料 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 史料 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史料 理学的消极影响 信息 解读 史料 朱熹继承发展了 二程 思想 提 出 了 天 理 论 说 明 理 是万物的本原 说明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 理 的具体化 史料 王阳明认为认识天理要靠人的良知 指通过内心反 省 实现 致良知 史料 戴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指封建伦理道 德泯灭人性 历史 结论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 本 原 是 外 在 的 理 陆 王 心 学 认 为 世 界 的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本心就是 理 程 朱 理 学 和 陆 王 心学都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自 然 欲 求 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 生 了 积极影响 读史指导 ‎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文天祥被俘期 间 宁 死 不 屈 与 陆 秀 夫 和 张 世 杰 并 称 为 宋 末 三杰 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 今天我 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 ‎ 答案 感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9‎ 主题二 挑战权威,承古萌新———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9‎ 史料 1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 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 不 得 为 人乎?‎ ‎———李贽 史料 2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 “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主 张 以 “ 天 下 之 法 ” 取 代 “ 一 家 之 法 ” 。 顾炎武认为“ 王( 阳明) 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以 明 心 见 性 之 空 言,代 修 己 治 人 之 实 学 ” ,‎ 终致“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 ‎———《 中国儒学史论》‎ 史料 主旨 史料 李贽的 离经叛道 史料 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信息 解读 史料 李贽追求个人自由 不以 圣人 之言 作 为 判 别 是 非 的 标准 说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 史料 黄宗羲抨 击 君 主 专 制 顾 炎 武 注 重 实 学 讲 究 经 世 致 用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思想 指宋明理学 中一种不切实际的学风 过分强调培养心性 忽略了实际 做 事 的能力 读史指导 ‎续表 李贽 黄宗羲 顾 炎 武 等 思 想 家 挑 战 正 统 提 倡 个 性 批 判 专 历史 制 主张经世致用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明清之 际 的 进 结论 步思想批 判 继 承 传 统 儒 学 促 使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重 新 焕 发 了 生机 ‎ 史料应用 ‎1 根据史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指出这些主 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 答案 主张:反 对 将 儒 学 教 条 化;提 出 “ 童 心 说” ;反 对 歧 视 妇女。 时代背景:商 品 经 济 活 跃;市 民 阶 层 进 一 步 壮 大;倡 导 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 批判与新生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典型特征 试根据史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答案 批判:挑战权威;反对盲从孔子;批判君主专制。‎ 新生:倡导“ 工 商 皆 本 ” “ 经 世 致 用 ” , 宣 扬 “ 众 治 ” “ 公 天 下” 思想。‎ ‎3 有学者认为 明清 之 际 对 君 主 专 制 的 批 判 尽 管 在 当 时 影 响 很 大 但并没能在 历 史 上 开 拓 出 一 条 新 路 结 合 明 清 之 际 中 国 社会的实际状况 从政治 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 答案 明清 时 期 君 主 专 制 空 前 强 化;自 然 经 济 仍 占 统 治 地 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 统治地位。‎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