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10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讲)(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10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讲)(含解析)

专题10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 精讲目标 ‎1.回顾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技巧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并运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技巧类试题答题技巧。‎ 精讲考向 考向一:鉴赏语言 ‎ ‎【真题典例】‎ ‎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 ‎【解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0‎ ‎2.【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如“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20‎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考虑。本题要抓住诗歌内容来分析。‎ ‎【考点直击】‎ 高考鉴赏诗歌语言大致可分为鉴赏字、句、风格,也就是通常说的“炼字”“炼句”“语言风格”。其中“炼字”“鉴赏诗句”是高考的热点,语言风格类试题,渗透在鉴赏诗歌意境、赏析诗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呈现一种综合性的命题趋势。鉴赏语言类试题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技巧揭秘】‎ ‎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炼字类题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炼字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 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增强应试能力。‎ ‎3.用好课本,提升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的复习也很重要,一方面,通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总结炼字类题目答题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4.掌握鉴炼字类题目解答方法:‎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2)了解提问方式:‎ 20‎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 ‎④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3)掌握解题思路:‎ ‎①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②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③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4)掌握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5.掌握鉴赏析诗句类题目解答方法:‎ ‎(1)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分析结构上的作用:‎ ‎①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②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比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3)掌握一般答题步骤:‎ ‎①简析句意,明确手法。‎ ‎②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③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 ‎6.掌握鉴语言风格类题目解答方法:‎ ‎(1)了解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2)掌握解题思路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20‎ ‎(3)掌握答题步骤与要领: ‎ ‎①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或结合全诗分析; ‎ ‎③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积累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常用词语:‎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等等。 ‎ ‎【训练提分】‎ ‎1.【2018届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本诗作于杭州任上的第二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街鼓咚咚的敲起,衬托出诗人,开心愉悦的心情。‎ B.小狗眠于台阶,已知大地的潮湿,侧面表现出春天到来,大地潮湿难耐。‎ C.诗中对活泼的小鸟儿在窗前不停欢校的传神刻画,紧扣了诗题“早”字。‎ D.因为乡梦撩人愁思,于是诗人只好借酒浇愁,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 E.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BE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答案】① “半销宿酒头仍重” 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以致有头重脚轻之感。②“新脱冬衣”‎ 20‎ ‎ 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③叙述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的要求,所以考生只要选取从细微处写的诗句即可,根据理解本诗中“半销宿酒头仍重” 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以致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 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 ‎2.【2018届河南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 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C.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遗飞。‎ D.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E.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答案】CE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20‎ 考向二:表达技巧 ‎ ‎【真题典例】‎ ‎1.【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答案】B 20‎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本题要抓住关键“鸟雀之声”“思乡”分析。A项没有思乡之情。B项借助大雁表达自己在遥远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C项“两两”写出自己的孤单。D项借助鸟鸣知道春的消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叫“移情入景”。‎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中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2.【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答案】采地黄 卖地黄 20‎ ‎【解析】诗歌的前八句大致意思是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苗又遭霜。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田里采地黄。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农民生活成了问题,为下文写采地黄做铺垫;二、三两联交代农民生活的景况,说明为了活命,农民只得采挖地黄。第四联具体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由此可见以上四联为诗歌的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为度荒采地黄。后六句大致的意思是把采来的地黄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央告对方用这地黄喂对方的肥马,自己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这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叙写的是采地黄者卖地黄的情形。‎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诗,简单翻译诗句内容,注意抓感情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过渡句、结论句来分析,逐联概括诗句内容,最后分别归纳前八句和后六句的内容即可。前八句写了采地黄的原因,采地黄的过程,所以中心内容是采地黄;后六句集中写了卖地黄的对象以及央求买者的话语,所以中心内容应为卖地黄。‎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对“对比手法”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的具体内容,一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0‎ ‎【考点直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高考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手法,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表达技巧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近年高考体现出综合性命题趋势。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高考命题特点。‎ ‎【技巧揭秘】‎ ‎1.立足课本积累常用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到的常用表达技巧都是学生在课内诗歌学习中接触过的, 所以备考中可以通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积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研究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把握命题规律。‎ 历年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3.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如修辞手法中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时适当加入,从而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 ‎4.回答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 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5.注意表现手法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区分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一般用“艺术手法”“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通常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衬托和对比的区别。(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1)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2)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 ‎6.了解表达技巧类题目提问方式:‎ 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术语),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诗歌ⅩⅩ句。 ‎ ‎7.掌握答题思路和模式:‎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20‎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阐运用】‎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析效果】 ‎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注意: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若手法不止一种,则要由主(最典型突出的)到次,分条作答。‎ ‎8.常用表达技巧表解:‎ ‎(1)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托物言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2)描写方法 按描写的 角度分 正面描写(明写)‎ 侧面描写(暗写)‎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按笔法的 繁简分 白描(用最少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20‎ 工笔(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后两句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涵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春天的温暖,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按感知的 方式分 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 ‎1.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按虚实的 类别分 实写/虚写 ‎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2.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杨万里《初入淮河》)‎ 其他 动静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②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颁《雨后池上》)‎ 远近 细草微风夜,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俯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20‎ ‎(3)表现手法 烘托 ‎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陌上桑》)(以人烘托人)‎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物烘托人)‎ ‎③“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物烘托物)‎ ‎④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以人烘托物)‎ 反衬 ‎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②江碧鸟逾白,山清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③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④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⑤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对比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④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⑤‎ 20‎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吴融《华清宫》〕‎ ‎⑥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李约《过华清宫》〕‎ 渲染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②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杜甫《草堂》)‎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细节描写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 象征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联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想象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0‎ 主客 ‎①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③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修辞手法 比喻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③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④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宋·华岳《骤雨》)‎ 夸张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②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对偶 20‎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反问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双关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③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 通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移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用典 ‎①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构思立意技巧 一句一断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欧阳修《梦中作》〕‎ 附: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棋罢不知人换世”‎ 绝句结构方式之一。四句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 20‎ ‎,指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意连句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绝句结构方式之一。四句意思前后相连,起承转合,紧密相关。‎ 先景后情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②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 以景作结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欲抑先扬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的《闺怨》)‎ 铺垫(蓄势)‎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轼《望湖楼晚景》) ‎ 照应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宋·华岳《骤雨》)‎ 过渡/过片 ‎(承上启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20‎ ‎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小见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只字不提社稷伟业、战场风云,只是一心惦记着“二乔”的归宿,言近旨远,含蓄蕴藉。‎ 借古讽今 ‎①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训练提分】‎ ‎1.【2018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第十四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响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②”临汉范,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成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幅绵字回文诗,“笑独”用拟人手法,意为楼上花枝也会笑而眠。‎ E.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待叶班师,将个人命远和固家命运统一起来,赋子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答案】BD 20‎ 点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这首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而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②对比。“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④衬托《反村、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任意三点即可。【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回答首联的艺术手法,从“莺啼燕语报新年”看是“拟人”的手法,效果为“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莺啼燕语报新年“和“路几千”又是对比,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国思念和牵挂之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通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所以用了反村、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2.【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有些伤感。‎ 20‎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答案】BD ‎(2)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②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解析】注意答出“夸张”“用典”的修辞,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分析。‎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