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一轮练习周周练第7周周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高考语文一轮练习周周练第7周周2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萧伯玉墓志铭 ‎[明]杨士奇 夫孝百行之先也。孝可以通天地,格鬼神,而所愿必遂者,诚之至也。然考历代所纪,率皆不过十数人,岂以其道虽易实难而由之者鲜与?抑有之,或处乎幽敻寂寞之滨,世莫得闻之?‎ 若今抚之乐安之萧伯玉,其行有诚,世之知者寡也。方伯玉丧父时,生四阅月,其母育之,稍长,能服母之教以有立,十余岁,即躬任繇役,诣京师,不以公事忧其母。甫冠,坐累谪戍万里东海外。且行,辞其母,跽曰:“男子出门行四方,惟大人善自怡,勿以儿故戚戚自损。”伯玉虽外为好言壮色以宽母意,实中心悲念远去母不自堪也。即日素食,仰天而誓,冀复生还见母,有如不生还见母,终身不复饮酒食肉。既及戍所,久益颠沛艰难,而持行愈砺,恒曰:“吾不孝,不获侍吾母,又可倍其教而贻其忧乎?”戍之长官察其贤,皆礼重之,遣子弟从之学问。有过爱之,具醴馔强进之者曰:“非饮食莫养身体,爱身即爱母矣。”不听,而泣下澘然,酸楚不已,左右皆为感动。盖其心旦暮动息,无斯须不在母侧。后二十有七年,竟以公命得过家省母。时其母已七十余,尚康宁无恙。母子相见,欢如更生焉。《书》有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夫惟欲之出乎不善者,不可以望得于天,苟善矣,无弗得者,伯玉是已。无几,伯玉以疾卒于家,永乐乙未十一月也,享年四十有九。‎ 伯玉自幼嗜学,博涉书史,喜为歌诗。而性耿介,不肯枉己徇人。急人之急,虽处穷厄,屡掷所有济人匮乏。其子仪,永乐乙未进士。仪卜其卒之明年某月,葬于乐安之某乡某原。先事奉状请余铭,余既得其行,又考知其世,为之铭。(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萧伯玉的孝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请简要概括。‎ 答:  ‎ ‎ ‎ ‎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丹霞记 袁 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厓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厓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厓下,厓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余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选自《小仓山房续文集》,有删改)‎ 作者游览丹霞山后,有怎样的心得?请简要概括。‎ 答:  ‎ ‎ ‎ ‎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绅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凡戮有罪,犹待秋分,永宁吴尉弟湘,无辜盛夏被杀。崔元藻衔德裕斥己,即翻其辞,因言御史覆狱还,皆对天子,别白是非。权轧天下,使不得对,具狱不付有司,但用绅奏而寘湘死。绅虽亡,请从春秋戮死者之比。诏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贬德裕等。擢汝纳左拾遗,元藻武功令。始绅以文艺节操见用,然所至务为威烈,或陷暴刻,故卒坐湘冤云。‎ 唐李绅既治淮南,决吴湘狱。持法峻,犯者无宥。狡吏奸豪潜形叠迹。然出于独见,寮佐莫敢言。评事李元将弟仲将侨寓江都,李公羁旅时,每馆于元将而叔呼焉。荣达后,元将称弟称侄皆不悦,及为孙,方似相容。‎ 又有崔巡官居郑圃,与绅同年之旧,特来谒。才及旅次,家仆与市人竞。诘其所以,仆曰:“宣州馆驿崔巡官下。”仆与市人皆抵极法,令捕崔至,曰:“昔常识君,到此何不相见?”崔叩头谢曰:“适憩旅舍,日已迟晚。相公尊重,非时不敢具陈毕礼,伏希哀怜,获归乡里。”遂縻之,具罪笞二十。送过秣陵,貌若死灰,莫敢恸哭。‎ 忽有少年,势似疏简,自云辛氏子,谒绅,晤对间未甚周至。先是白尚书寄元相公诗曰:“闷劝迂辛酒,间吟短李诗。”盖谓辛丘度性迂嗜酒,李绅短而能诗。辛氏即丘度子也,谓 李曰:“小子每忆白二十二丈诗:‘闷劝畴昔酒,间吟二十丈诗。’”李笑曰:“辛大有此狂儿,吾敢不存旧矣?”凡是官族,相抉辛氏子之能忤诞。丞相之受侮,刚肠暂屈乎。又有一曹官到任,仪质颇似府公,李见而恶之。书其状曰:“着青把笏,也请料钱。睹此形骸,足可伤叹。”左右皆窃笑焉。又宿将有过请罚,绅云:“老兵倚恃年老而刑不加,若在军门,一百也决。”竟不免槚楚。(节选自《太平广记·酷暴三》)‎ 李绅在他人面前是如何恣意逞权的?请对相关典型例子加以概括。‎ 答:  ‎ ‎ ‎ ‎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李万超,并州太原人。幼孤贫,负贩以养母,晋祖起并门,万超应募隶军籍。战累捷,稍迁军校。从李守贞讨杨光远于青州,奋勇先登,飞石中其脑,气不属者久之。开运中,从杜重威拒契丹于阳城,流矢贯手,万超拔矢复战,神色自若。以功迁肃锐指挥使。‎ 契丹入中原,时万超以本部屯潞州,主帅张从恩将弃城归契丹,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守恩遂无所预。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我辈垂饵虎口,苟延旦夕之命,今欲杀使,保其城。非止逃生,亦足建勋业,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遂率所部大噪入府署,杀其使,推守恩为帅,列状以闻。汉祖从其请,仍命史弘肇统兵先渡河至潞,见万超,语之曰:“得复此州,公之力也。吾欲杀守恩,以公为帅,可乎?”万超对曰:“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尔。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弘肇大奇之,表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路经泽州,刺史翟令奇坚壁拒命,万超驰至城下,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令奇乃开门迎纳。弘肇即留万超权州事,汉祖遂以为刺史。及征李守贞,以万超为行营壕砦使。河中平,拜怀州刺史。‎ 周祖开国,从征慕容彦超,又为都壕砦使,以功授洺州团练使,预收秦、凤,改莱州。从平淮南,连移蕲、登二州,所至有善政。属有诏重均田租,前牟平令马陶,籍隶文登县,隐苗不通,命系之,将斩而后闻。陶惧遁去,由是境内肃然。‎ 宋初,入为右武卫大将军,迁左骁卫大将军。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节选自《宋史·李万超传》)‎ 文言文中,哪些事件能说明李万超的勇猛?请简要概括。‎ 答:  ‎ ‎ ‎ ‎ ‎ 答案解析 ‎1.服从母亲的教诲;不因公事让母亲担忧;离开母亲之前忍住内心悲伤,宽言安慰母亲;发誓不见母亲,不食酒肉。‎ 解析 题干的重点是“孝道”和“行为”,即要从语段中找出体现萧伯玉孝顺的行为。表现萧伯玉孝道的内容在第二段,从“能服母之教以有立”“不以公事忧其母”“虽外为好言壮色以宽母意,实中心悲念远去母不自堪也”“不生还见母,终身不复饮酒食肉”等语句可以看出他的孝道。‎ 参考译文 孝是各种品行中最重要的。孝道可以沟通天地,感通鬼神,而且内心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是因为有最大的诚意。但是考证历代的文献记录,达到至孝的人都不超过十几人,难道是因为孝道虽然看起来容易实际很难因而践行它的人很少吗?或者有这样的人,可能处在偏远冷清的地方,所以世上没有人听说过?‎ 像现今抚州乐安的萧伯玉,他的孝道最为诚挚,世上知道的人很少。当萧伯玉父亲去世时,他才出生四个月,他的母亲抚养他,年岁稍长,他能服从母亲的教诲并有所成就。十几岁,他就亲自承担官府的徭役,到京师去,不因为公事而让母亲担心。刚二十岁,因受到别人牵累被贬谪到万里之外的东海戍守。临走时,他辞别自己的母亲,跪下来说:“儿子出门行走四方,希望母亲大人好好自我保养,不要因为儿子的事情伤心难过而损害身体。”伯玉虽然表面上用好言好语和豪迈的气势宽慰母亲,实际上内心因想到要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伤已经不能承受了。当日他决定吃素食,对天发誓,希望能再活着见到母亲,如果不能活着回来见到母亲,终身不再饮酒吃肉。到了贬戍的地方后,越是长期处在颠沛艰难的环境,(他)越是严格坚持自己的操守,他常说:“我不孝,不能侍奉在我母亲身边,又怎么可以违背她的教导,给她带来忧患呢?”戍地的长官知道了他的贤能,都很礼遇他看重他,派遣子弟跟他学习。有人十分爱惜他,准备美酒、美食强行进献给他,说:“没有好的饮食不足以养好身体,爱惜身体就是爱惜母亲。”但(他)不听,潸然泪下,悲痛不已,左右的人都被他感动。他的心早晚动止起居,没有一刻不在母亲身边。贬戍二十七年之后,竟然因为公务才得以回家探望母亲。当时他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身体还很健康没有疾病。母子相见,开心得好像获得了新生。《尚书》有言:百姓所想要的,老天一定会听从。只要是不善良的人的欲望,不要指望从老天那里得到满足;如果是善良的人,没有得不到的,伯玉就是这样的。不久,伯玉因为疾病在家中去世,那是永乐乙未年十一月,他享年四十九岁。‎ 伯玉自幼喜欢学习,博览书籍史料,喜欢写诗歌。他性情耿直,不肯屈就自己而顺从别人。他把解决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急务,即使处在艰难困厄的境遇中,也多次拿出自己的所有去救济别人。他的儿子萧仪,永乐乙未年考中进士。萧仪选择在他去世的第二年某月,‎ 将他安葬在乐安某乡某原。萧仪在安葬之前把他生前的事状交给我,请求我写墓志铭,我了解了他的事状,又考证了解了他的生平,替他写了这篇墓志铭。‎ ‎2.名山大川被发现的时间有早有晚,被埋没的一定还有很多;知识无穷尽,未被理解的还有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见,要勇于开拓。‎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即文章的最后一段。然后从中找出与作者游览丹霞山后的“心得”有关的内容。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整合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甲辰年暮春时节,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达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通行的小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这条缝)就像是被锯子斜斜地锯开的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别有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为斜坡的梯级,天然的参差起伏,绝不会使脚下打滑。没有树根作为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石头作为梯级,细数一下共开凿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时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也很宽阔,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玉帛来朝见。其间夹杂的山岭像巨大的牦牛或丑陋的犀牛,像大秦国魔术艺人的表演,像张开两翅的鹞鹰或舞蹈的蛮人。(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我)紧挨着窗户站立,(山)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中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砚静坐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有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这是哪里。‎ 第二天,(我)沿着原路下山,就像在整理旧书,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就像蛇盘伏着,蚯蚓弯曲着,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步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补偿不了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胜出。”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是为什么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名;黄山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名;丹霞山是本朝初期才开发的,所以连明代的碑刻也没有。从大禹时期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它的明证。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 加明白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贤士们偶然对经典作了一些注解,就马上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3.①盛夏之时便违反秋分时候斩杀罪犯的常规,斩杀无罪的吴湘。②无论到哪里都要大耍权威,对人很粗暴刻薄。③他位高显达后,要李元将自称为孙子才勉强接受。④对同科进士崔巡官不及时相见而不满,捆绑并杖打了他。‎ 解析 文言文首句有“恣威权”三字,实为概括人物为人处世情况的中心句,也是题干依据,应在整体感知、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围绕设问而筛选出文中记述的有关李绅的几个典型“恣威权”的事例,要分条列举,用语简洁准确。‎ 参考译文 李绅凭自己以前是宰相而镇守一方,就恣意逞权威。凡斩杀罪犯,都要等到秋分的时候,而永宁县吴县尉的弟弟吴湘,却在盛夏之时便被无罪斩杀。崔元藻因怀恨德裕贬自己的官,就推翻了他(原来)的口供,因而便说,御史核实完案子回来,都应向皇帝禀告,以分辨清楚案子中的是非。可是有的人权势威慑天下,使御史不能回禀皇帝,案卷也不能到主管刑狱的官员手中,只是根据李绅的报告便将吴湘处死了。虽然李绅已死,也请参照《春秋》中惩罚去世者的事例。结果皇帝下令,削去李绅身上的三官,他的子孙不得做官,给德裕等人降职处分。提拔汝纳为左拾遗,崔元藻为武功县县令。最初李绅是凭借文学才华和节操受到重用的,然而他不管到哪里都必然要大耍权威,或者对人很粗暴刻薄,因而最终造成了吴湘的冤案。‎ 唐朝时,李绅去治理淮南,审理了吴湘的案子。他执法极为严苛,对犯了罪的人绝不宽恕。因而那些狡猾的官吏和奸诈的豪强都隐藏起自己的行迹。然而慑于他的专政,幕僚们没有敢告诉他这些情况的。评事李元将的弟弟李仲将寄居于江都,当李绅在外奔波的时候,常到元将的寓所去住并称呼他为叔。而当李绅位高显达后,李元将自称是兄弟是侄儿他都不高兴,等到李元将自称为孙子,他好像才勉强接受。‎ 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住在郑圃,他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特地来拜访李绅。刚刚到了旅馆,家仆与一个市民争斗起来。李绅质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那奴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他把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捕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磕头道歉说:“恰巧来到旅馆歇息时,天色已经晚了。相公是尊贵的人,不适当的时候是不敢来倾述尽礼的,希望能给予怜悯,放我回家乡去。”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定罪杖打二十。把崔巡官送过了秣陵,他已面如死灰,也不敢哭一声。‎ 忽然有一个少年,行为似乎很狂放,自称是辛家的儿子,来拜访李绅,见面对话时对李绅不够周到。以前白居易寄给元稹的诗说:“闷劝迂辛酒,间吟短李诗。”大概是说辛丘度性子迂腐而嗜酒,李绅个子矮而会写诗。姓辛的少年就是辛丘度的儿子。他对李绅说:“我 一直都记得白二十二丈(白居易)的诗句:‘闷劝畴昔酒,间吟二十丈诗。’(闷了就互相劝饮昔日的陈酒,闲了就吟咏二十丈诗)”李绅笑道:“辛长兄有这样一个狂儿,我敢不与他保持老交情吗?”凡是官宦之家,都挑剔姓辛的少年放荡不羁。丞相这次受辱,也只好使自己刚烈的性子暂时委屈一下了。有一个曹官刚刚上任,那人的容貌体态气质都很像李绅,李绅见到他却很厌恶他,便描写他的形象道:“穿件黑官服拿着个笏板,也想到这儿来拿俸禄以外的吃饭钱。看见这副形体,就足以令人悲哀叹息的了!”他身边的人听了都偷着笑。有一个老将领因有过失来向他请求惩罚,李绅道:“老兵依仗着自己年老就认为不会受到处罚,如果是在军营中,应该判你杖刑一百!”最终也没有免除对他的鞭打。‎ ‎4.①奋勇先登青州城。②被乱飞的箭射穿手掌,拔出箭继续作战。③率所部杀掉契丹使者。‎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阅读全文可知,有关李万超勇猛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然后从中圈点出关键语句,如第一段中的“从李守贞讨杨光远于青州,奋勇先登”“流矢贯手,万超拔矢复战”和第二段中的“遂率所部大噪入府署,杀其使”等句。最后用自己的话将相关事例表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李万超,并州太原人。幼年丧父,生活贫困,担货贩卖来供养母亲。晋祖在并门起兵,李万超响应招募参军。作战多次获胜,被提拔为军校(任辅助之职的军官)。跟随李守贞在青州讨伐杨光远,鼓足勇气率先登城,飞石击中他的头,呼吸中断很久。开运年间,跟随杜重威在阳城抵御契丹人,被乱飞的箭射穿手掌,李万超拔出箭继续战斗,神色自若。因功升为肃锐指挥使。‎ 契丹军队进入中原,当时李万超率所辖部队驻守在潞州,主帅张从恩将要放弃城池归附契丹,正值前骁卫将军王守恩在家服丧,张从恩就把后方事宜委托给王守恩,逃走了。等到契丹使者到达,他独揽州中事务,王守恩于是没有任何事可干。李万超激愤地对他的部下说:“我们这些人是挂在虎口的食物,性命危在旦夕,现在想要杀掉使者,保住这座城。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逃生,也足以建功立业,你们能做到吗?”众人都欢欣雀跃,高兴地说:“岂敢不听从命令。”于是李万超率领所辖部队大声呼喊着进入州府官署,杀掉那位使者,推举王守恩为帅,陈述情况使朝廷知道。汉祖听从他的请求,又命令史弘肇率军首先渡过黄河到达潞州,见到李万超,史弘肇对他说:“能够光复这个州,是你的功劳。我想要杀掉王守恩,任命你为统帅,好吗?”李万超回答说:“杀掉契丹使者而推举王守恩,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如果害了他人,自己取得好处,不是我本来的心意。”史弘肇认为他很不寻常,上书推荐他担任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李万超途经泽州,刺史翟令奇加固城垒拒不归降,李万超骑马奔驰到城下,告诉他说:“现在契丹人逃到北方,天下无主,并州的刘公主持大义,平定中原,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后归服的灭族,何不趁早做打算。”翟令奇这才打开城门迎接。史弘肇就留下李万超,让他代理州中事务,汉祖于是任命他为刺史。到征伐李守贞时,朝廷任命李万超为行营壕砦使。河中地区平定,他被任命为怀州刺史。‎ 周祖开国,李万超随他征伐慕容彦超,又担任都壕砦使,因功被授予洺州团练使一职,参与收复秦地、凤地的事务,改任莱州刺史。随周祖平定淮南,接连调到蕲、登二州任职,所到之处有良好的政绩。朝廷发布诏令重新均定田租,前牟平县县令马陶,户籍属于文登县,隐瞒庄稼收成不上报,李万超下令逮捕他,准备将他斩首以后再上报。马陶恐惧逃走,从此境内安定平静。‎ 宋初,入朝任右武卫大将军,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开宝八年,李万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