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天津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高考天津卷化学试题解析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试题解析】 该题为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考查。 A.废弃的秸秆为纤维素,经水解、分解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属于化学反应;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经过裂解得短链烯烃,用于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为化学反应; C.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很明显是化学反应; D.利用反渗透膜,自然是物理方法。 【答案】:D 2.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实验现象的是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A 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液,沉淀溶解 Mg(OH)2+2NH4+=Mg2++2NH3﹒H2O 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产生红褐色液体 Fe3++3H2O =Fe(OH)3↓+3H+ C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SO2+2MnO4-+4H+=2Mn2++3SO42-+2H2O D 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FeO+2H+=Fe2++H2O 【试题解析】 该题为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A. Mg(OH)2沉淀溶解原理是与NH4+ 反应生成NH3﹒H2O,正确;B.据题意生成液体故不能写沉淀符号,错误;C. 得失电子没有守恒,不要认为电荷和原子守恒就可以了,错误;D.硝酸无论浓稀均具有强氧化性,故应生成三价铁离子,错误。 【答案】:A 3.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将废铁屑加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氯气 B.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Na2CO3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CoCl2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试题解析】 该题检测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C选项错误很明显,土壤已显碱性故不能加碱性物质,应该加些显酸性的物质,如可以施用铵肥。 【答案】:C 4.下列实验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试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操作。A.有机化学制备乙酸乙酯时明确了试剂加入顺序,要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否则乙醇沸点低,加入浓硫酸中放热易挥发,错误;C.二氧化氮比空气重,排空气法收集应该长进短出,错误;D.电石中含有的杂质硫化钙、磷化钙与水产生的硫化氢、磷化氢也会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 【答案】B 5.某温度下,HNO2和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5.010-4和1.710-5。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1代表HNO2溶液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 (其中HA和A-- 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D.相同体积a点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a+)相同 【试题解析】 该题考查了弱酸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Ka越小酸性越弱,稀释时越具有缓冲作用,所以A错误;溶液的PH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越大,故B错误;C.分子、分母同时乘以c(H+),则变式为Ka/Kw,是个定值,故C正确;D.起点相同,弱酸浓度大,则等体积酸溶液中和反应后n(Na+)也大,故D错误。 【答案】C 6.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 + 2e- =2I- + 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C.充电时,b电极每增重0.65 g,溶液中有0.02mol I-被氧化 D.充电时,a电极接外电源负极 【试题解析】 该题出题角度富有新意,以新面孔出现,考查了学生感知新题境提取信息并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只要基础知识牢固也能迎刃而解。本题关键点是锌--碘溴液流电池,图示为原电池放电,根据锌离子移动方向可以确定a正极,b负极,b极锌失电子生成阳离子,a极附近阴离子得电子一个离子变三个离子,故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多,故A、B均正确;充电相当于电解池,原正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做阳极,原负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做阴极,反应为原电池的逆反应,故C对D错。 【答案】D 7.(14分)氮(N)、磷(P)、砷(As)、锑(Sb)、铋(Bi)、镆(Mc)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的中子数为 。 已知:P(S,红磷)=P(S,黑磷) △H=-39.3 kJ.mol-1 P(S,白磷)=P(S,红磷) △H=-17.6 kJ.mol-1 由此推知,其中最稳定的磷单质是 。 (2)氮和磷氢化物性质的比较: 热稳定性:NH3 PH3(填“>”或“<”)。 沸点:N2H4 P2H4(填“>”或“<”),判断依据是 。 (3)NH3和PH3与卤化氢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下列对PH3和HI反应产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不能和NaOH反应 b. 含离子键、共价键 c. 能与水反应 (4)SbCl3 能发生较强烈的水解,生成难溶的SbOCl,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此,配制SbCl3 溶液应注意 。 (5)在 1 L 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 a mol PH4I 固体,t℃ 时发生如下反应: PH4I (是) PH3(g) + HI (g) ① 4 PH3(g) P4(g)+ 6H2(g) ② 2HI (g) H2 (g) + I2 (g) ③ 达平衡时,体系中 n(HI)= b mol , n(I2)= c mol , n(H2)= d mol ,则t℃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值为 (用字母表示)。 【试题解析】 该题以几个重要的主族元素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原子结构、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有关知识,通过N2H4与P2H4沸点比较检测了氢键的应用,此处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如分子间存在氢键,(3)、(4)两问要求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将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并应用。 (5)面对一个体系多个连续反应,表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需采用逆推法求得n(PH3),以n(I2)= c mol推得③生成n(H2) c mol并消耗n(HI) 2 c mol,则在反应①生成 n(PH3) =n(HI) =(2 c+ b) mol,由平衡时n(H2)= d mol 推得反应②生成n(H2)=(d - c)mol,消耗 故①平衡时 或k= 【答案】 (1)第四周期第VA族 173 黑磷 (2)> > N2H4分子间存在氢键 (3)b、c (4)SbCl3 + H2O SbOCl↓ + 2HCl (写成““或“=”亦可) 加入酸如盐酸, 抑制水解 (5) 8.(18分)我国化学家首次实现了膦催化的(3+2)环加成反应,并依据该反应,发展了一条合成中草药活性成分茅苍术醇的有效路线。 D E F G 茅苍术醇 回答下列问题: (1)茅苍术醇的分子式为 ,所含官能团名称为 ,分子中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为 。 (2)化合物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个吸收峰,并满足以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手性异构)数目为 。 ①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和乙酯基(-COOCH2CH3) ②分子中有连续四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写出其中碳碳三键和乙酯基直接相连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C →D 的反应类型为 。 (4)D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E外该反应另一产物的系统命名为 。 (5)下列试剂分别与F和G反应,可以生成相同环状产物的是 (填序号)。 a.Br2 b. HBr c. NaOH溶液 (6)参考以上合成路线及条件,选择两种链状不饱和酯,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化合物M,在方框中写出路线流程图(其他试剂任选)。 ………………………………………………………→ 【试题解析】 该题以我国化学家首次实现的膦催化的(3+2)环加成反应为依据、研究合成中草药活性成分茅苍术醇的有效路线。考查了学生分子式的写法和手性碳的找法(重点看单键碳所连四个不同基团)、有机物的命名、等效氢的判断、给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找法、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判断,这些均属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5)考查了不对称烯烃的加成反应遵循马氏规则。 (6)应用所给信息完成有机物的合成流程图,考查了学生接受信息并应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答案】 (1)C15H26O 碳碳双键、 羟基 3 (2)2 5 (3)加成反应 或还原反应 (4) 2- 甲基-2-丙醇 (5)b (Pd/C写成Ni等合理催化剂亦可) 9.(18分)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I.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 (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 现象为 (2)操作1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烧瓶A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FeCl3.6H2O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为 (填序号)。 a.浓硫酸易使原料炭化并产生SO2 b. FeCl3.6H2O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同等条件下,用FeCl3.6H2O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 ②仪器B的作用为 (3)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4)将操作3(蒸馏)的步骤补齐:安裝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 弃去前馏分,收集83℃的馏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条件下,向a g环已烯样品中加入定量制得的b mol Br2,与环己烯充分反应后, 剩余的Br2与足量KI作用生成I2,用 c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ⅴmL(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 ②Br2+2KI=I2+2KBr ③ I2+ 2Na2S2O3= 2NaI+ Na2S4O6 (5)滴定Na2S2O3所用指示剂为 。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 (用字母表示)。 (6)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填序号) a.样品中含有苯酚杂质 b.在测定过程中部分环己烯挥发 c.Na2S2O3标准溶液部分被氧化 【试题解析】 该题以有机实验为载体,通过对提纯物质流程图的认知,考查物质检验、分离方法和仪器的选择,通过纯度计算考查了定量实验---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选择及结果误差分析,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维的应用性。 (2) ①考查了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而不能改变反应物转化率的常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 通过已给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到关系式Br2------I2------2Na2S2O3 剩余的n(Br2)=0.5n(Na2S2O3 )=0.510-3cV mol 与环己烯反应的n(Br2)=(b-0.510-3cV) mol 求得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 (1)FeCl3溶液 溶液显紫色 a、b ②减少环己醇蒸出 (3)分液漏斗、烧杯 (4)通冷凝水,加热 (5)淀粉溶液 (6)b、c 10.多晶硅是制造光伏电池的关键材料。以下是由粗硅制备多晶硅的简易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Ⅰ.硅粉与HCl在300℃时反应生成1 mol SiHCl3气体和H2 ,放出22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iHCl3的电子式为 。 Ⅱ.将SiCl4氢化为SiHCl3有三种方法,对应的反应依次为: ① SiCl4(g)+ H2 (g) SiHCl3(g) + HCl(g) △H1>0 ② 3 SiCl4(g)+ 2 H2 (g)+ Si(s) 4 SiHCl3(g) △H2<0 ③ 2 SiCl4(g)+ H2 (g)+ Si(s)+ HCl(g) 3 SiHCl3(g) △H3 (1)氢化过程中所需的高纯度H2可用惰性电极点解KOH溶液制备,写出产生H2的电极名称 (填“阳极”或“阴极”),该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2)已知体系自由能变△G = △H - T△S, △G<0时反应自发进行。三个氢化反应的△G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可知:反应①能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是 ;相同温度下,反应②比反应①的△G小,主要原因是 。 (3)不同温度下反应②中SiCl4转化率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 .B点:v正>v逆 b.v正:A点>E点 c.反应适宜温度:480~520℃ (4)反应③的△H3 = (用△H1 , △H2 表示)。温度升高,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5)由粗硅制备多晶硅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除SiCl4 、SiHCl3 和Si外, 还有 (填分子式) 【试题解析】 该题由粗硅制备多晶硅的简易工业流程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比如说题Ⅰ就是依据流程图及给定条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为,比较直观,答题时只需要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即可,难度不大。而电子式的书写则可参考CH4和CCl4的电子式的书写;本小题主要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子式的书写、制备氢气的电极方程式书写等主干知识。 Ⅱ中(1)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化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电极的准确判断电极方程式的规范书写,比较基础,易得出H2在阴极得到,电极反应式为: 2H+ + 2e- = H2 ↑或者2H2O + 2e- = H2↑ + 2OH-。 (2)利用体系自由能变△G = △H - T△S,同时结合图像来得知可逆反应的最低温度为1000℃;因为△H1>0,△H2<0 所以△H2<△H1 故△G2 < △G1 (3)注意图像中平衡点判断与转化率随温度改变的关系。在转化率达到最大点之前,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大,转化率也随着变大,达平衡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逐渐变小所以选a,c;因温度高速率快,所以E点速率大于A点,b错误。 (4)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到反应③,所以△H3 =△H2 - △H1 < 0,反应③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逆向移动,K减小。 (5)根据流程图不难得知循环使用的物质为H2 和 HCl。 【答案】 Ⅰ. △H= -225kJ/mol Ⅱ. (1)阴极 2H2O + 2e-=H2↑ + H2(g) 或2H+ + 2e- = H2↑ (2)1000 ℃ △H2 < △H1 导致反应②的△G小 (3)a、c (4)△H -△H1 减小 (5)HCl、H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