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习题2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习题2及答案

‎2019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习题(2)及答案 一、选择题 ‎(2019·北京卷)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答案】1.B 2.A ‎【解析】‎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大气活动中心。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夏季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可判断季节。‎ ‎(一)如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1~2题。‎ ‎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E, 6:00‎ B.90°W,6:00‎ C.90°E,18:00‎ D.90°W,18:00‎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点 B.m日16点 C.(m+1)日14点 D.(m+1)日8点 解析:1.A 2.D ‎ 第1题,两天的界线有自然界线0时线和人为界线日界线两条。自东十二区(180°西侧)向东进入西十二区(180°东侧)减1天,图中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晚一天,则判断图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P点位于90°E,位于0时经线以东90个经度,时间早6个小时。‎ 第2题,90°E为(m+1)时6点,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m+1)日6点+(120-90)÷15=(m+1)日8点。‎ ‎(二)(2019·桂林桂电中学模拟)如图示意某科技工作者记录的某日一直立木杆影长随时间的变化(木杆高度为1 m,tan 15°≈0.27,tan 30°≈0.58)。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经度是(  )‎ A.90°E B.105°E C.120°E D.135°E ‎2.若该科技工作者站立于木杆正南1 m处,当日观察到的木杆日影顶端运动轨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A 2.A ‎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杆影最短时为北京时间14:00,此时其地方时应该为12:00,与北京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差,由此计算出该地经度为90°E。‎ 第2题,北京时间12:00(当地地方时10:00)时,当地太阳高度为60°;北京时间13:00(当地地方时为11:00)时,当地太阳高度为75°;北京时间14:00(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当地太阳高度为90°;太阳高度每小时约升高15°,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春、秋分日的赤道上。该日日出时杆影朝向正西,长度越来越短,正午杆影长度为0,此后杆影越来越长,日落时杆影朝向正东,杆影顶端移动方向为由正西向正东。北京时间13:00时,杆影朝向正西,影长约为0.27 m,观察者立于木杆正南1 m处,其到木杆的距离与杆影长度构成直角边,观察者到杆影顶端的距离为斜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此斜边长度大约为1.04 m。‎ ‎(三)下表是我国北方几个城市气温日较差平均状况。读表回答1~2题。‎ 青岛 济南 开封 西安 太原 兰州 日温差≥15 ℃的日数 ‎0.4‎ ‎74.6‎ ‎71.8‎ ‎91.1‎ ‎156.8‎ ‎174.0‎ 最大日温差/℃‎ ‎16.3‎ ‎26.0‎ ‎25.2‎ ‎28.1‎ ‎29.2‎ ‎30.2‎ ‎1.表中数据说明北方地区(   )‎ A.受海洋影响较大 B.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 C.大陆性较强 D.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全国最大 ‎2.西安与太原相比,日温差≥15 ℃的日数相差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的变化 B.纬度高低 C.离海远近 D.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 解析:1.C 2.D ‎ 第1题,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最大日温差都比较大,说明大陆性较强。故选C。‎ 第2题,西安与太原的地理位置相近,太阳高度、纬度高低、离海远近都差不多,故两地日温差≥15 ℃日数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故选D。‎ ‎(四)(2019·河北省衡水中学二调)如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杭州市在2019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 A.出生率较高 B.死亡率较低 C.迁入率较高 D.迁出率较低 ‎2.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 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 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解析:1.C  2.B ‎ 第1题,根据图例,结合图中曲线形态判断,杭州市在2019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迁入率较高,C对。1964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错。迁出率较低不是人口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 第2题,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且人口总数增加,故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A错。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但人口总数增加,0~14岁人口数量是不断增加的,C错。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 ‎(五)(2019·豫晋冀模拟)如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  )‎ ‎①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②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  )‎ A.工业区、批发市场 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 C.高速公路、工业区 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 解析:1.D 2.B 3.C 第1题,注意关键词“早期”,故排除高速公路选项。第2题,乙位于河流上游,且临河分布、周边无工业区,具有环境优美的特点,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第3题,图中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会干扰市内交通,布局不合理;部分工业区布局在河流的上游,也不合理,我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工业区应布局在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图中布局不合理。‎ ‎(六)(2019·新乡一模)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据此回答1~3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 A.降水较多 B.气温低,蒸发弱 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 ‎2.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解析:1.A 2.C 3.D ‎ 第1题,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湿地分布区相对低平,易积水;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第2题,根据湿地的功能分析,拉鲁湿地能增加拉萨市的空气湿度,但不能使气温上升,②错。湿地植被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①对。湿地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③对。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④对。‎ 第3题,拉鲁湿地的地区性生态环境效益明显,应因地制宜,遵循其生态发展规律,实施保护性开发。可以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A可取。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B可取。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C可取。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需要排干湿地中的水,不利于湿地的保护,D不可取。‎ ‎(七)(2019·济南调研)读台湾地区2019年的水量收支平衡示意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和蒸腾 B.水汽输送 C.下渗 D.水汽凝结 ‎2.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是(  )‎ ‎①水污染严重 ②降水集中 ③河道落差大,水流急 ④水资源浪费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B ‎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后分为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和甲环节,降水后的水要么形成径流,要么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因此甲环节为蒸发和蒸腾环节。‎ 第2题,由台湾岛水系分布图可知,台湾中部为山地,河流短小急促,不利于水资源收集;台湾岛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八)目前,广东大力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打造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如图)成效初步显现,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据此回答1~2题。‎ ‎1.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缓解交通压力 C.促进人口流动 D.优化资源配置 ‎2.珠三角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大经济圈应(  )‎ A.齐头并进,推进主导产业同化 B.统一规划,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C.控制人口,建立人口准入制度 D.立足能源,大力发展火电工业 解析:1.D 2.B ‎ 第1题,珠三角一体化有利于各城市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第2题,珠三角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大经济圈应统一规划,实现产业错位发展。结构趋同会导致内部竞争,不利于整体发展。‎ 二、非选择题 ‎(一)(2019·厦门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解析:第(1)题,明确黄泛平原由黄河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第(2)题,注意红薯生长习性:“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沙地本身就疏松,同时起垄地势较高而利于排水、不易涝。第(3)题,红薯“喜温”与当地冬季寒冷不符,故冬季不能种植而地表裸露;起垄必然翻动土地,在春季大风下会加剧风沙活动。“冬小麦—红薯”模式解决了冬春季地表裸露问题,故能抑制风沙。‎ 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