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题选修部分
2014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题 (选修部分) 1.(2014福建卷)41.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 2.(2014福建卷)41.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10分) 3.(2014福建卷)41.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10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4.(2014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 5.(2014江苏卷)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① ▲ ② ▲ 民权主义 ③ ▲ ④ ▲ ⑤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 6.(2014江苏卷)24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青铜器物引人注目。有论者认为,云南楚雄高峰乡彝族延续和发展了三星堆文化;他们的傩祭仪式为解读三星堆青铜器物的意义提供了某种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件青铜立人像象征当时蜀人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某一代蜀王的形象。 ——沈仲常《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主人像初记》 材料二 人们常将考古材料、文献材料、民族学的材料相结合,相对比进行研究来探索古代文化的奥秘。……从现存少数民族各种祭祀活动中看,其主持者多为巫师,也有的是长老。他们在主持祭仪时大都要穿法衣,戴法帽,手持法器,在氏族部落时期则为巫师兼酋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主持人即(是)。……(青铜立人像)的性质确定了,其余小铜人、金面具、青铜面具便不难从高峰彝乡火把节傩仪中找到他们应有的位置,他们都是随同傩神出现的神兵神将。 ——唐楚臣《广汉三星堆文化探秘》 材料三 不同学科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理论争鸣,而这些又丰富了整个的考古学讨论。 ——[英]约翰逊《考古学理论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铜立人和一般小铜人的身份,并说明青铜树的象征意义。(6分) (2)材料一、二分别属于何种学科的资料?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学科材料的综合运用对于破解三星堆历史之谜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7.(2014江苏卷)24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平遥古城遗产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自然景观 要素 人文景观要素 非物质文化要素 黄土地、河流和农田等 商业建筑 宗教建筑 政治建筑 生活建筑 地方手艺、宗教信仰和社会传统等 票号、店铺 文庙、武庙、城隍庙、清虚观 城墙、县衙 民居 ——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 材料二 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的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张桂泉《平遥古城》 材料三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2分) (3)有人认为,平遥古城只是在票号方面独树一帜,其他要素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有,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特色有限。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3分)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8.(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 “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 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 9.(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 年(宣统二年)11 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呼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 … 应即俯顺臣民之请… …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 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 人,其中皇族7 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6 分) 10.(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1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12.(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13.(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 1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15.(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 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16.(2014山东卷)46.(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 图13 17.(2014山东卷)47.(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3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6分) 18.(2014山东卷)48.(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4、15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4 1945年的德国 图15 1948年的德国 (1)分别说明图14、15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概括指出图15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19.(2014浙江卷)题号:0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而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而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5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5分) 20.(2014浙江卷)题号:1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1)联系教材,判断图1中雕塑的名称及其作者。(3分) (2)图2是梵蒂冈城示意图。请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简要介绍其中两处景点。(7分) 2014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题 (选修部分)参考答案 1.(2014福建卷)41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2.(2014福建卷)41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 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3.(2014福建卷)41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二点即可)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2014江苏卷)24.A.答案要点:(10分) (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5.(2014江苏卷)24B.答案要点:(10分) (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 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 ④三权分立原则。 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 6.(2014江苏卷)24C.答案要点:(10分) (1)青铜立人:巫师;蜀王(或国王、酋长、群族之长)。 小铜人:神兵神将(或地位低微的人,如俘虏、罪犯、仆役)。 青铜树:具有复合特征的神树;扶桑是生长于日出地方的神树;若木是生长于日落之处的神树;建木是通天神树。(或图腾树;擎天树即天梯;敬天神、求吉祥的神树) (2)资料:材料一:考古材料;材料二:民族学(或民俗学、人类学)材料。 影响:丰富了历史信息;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路。 7.(2014江苏卷)24D.答案要点:(10分) (1)作用:自然景观要素:古城存在的生态环境。 非物质文化要素:古城存在的社会基础。 建筑特色:四合院;砖砌窑洞式的院宅(或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垂花门楼、雕饰窗棂等装饰(或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等装饰)。 (2)历史地位:日升昌票号是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或是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两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度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3)评议:从单一要素看,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是特色明显的;但诸多要素的完整保存,非同寻常;因而上述看法是偏颇的。 8.(2014新课标全国1)45.(15分)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8分)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7分) 9.(2014新课标全国1)46.(15分) (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9分)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6分) 10.(2014新课标全国1)47.(15分) (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5分)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0分) 11.(2014新课标全国1)48.(15分) (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6分)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 12.(2014新课标全国Ⅱ)45.(15分)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6分)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9分) 13(2014新课标全国Ⅱ)46.(15分) (1)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8分) (2)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7分) 14(2014新课标全国Ⅱ)47.(15分)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6分)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9分) 15(2014新课标全国Ⅱ)48.(15分) (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8分) (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7分) 16.(2014山东卷)46.(10分) (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7.(2014山东卷)47.(10分) (1)《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或《1793年宪法》。 (2)卢梭。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 18.(2014山东卷)48.(10分) (1)图14: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林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图15: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 (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 19.(2014浙江卷)题号:09 科目: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答案) (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 20.(2014浙江卷)题号:1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答案) (1)《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 (2)①西斯廷小教堂。文艺复兴盛期绘画艺术的宝库,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很多作品陈列在这里。②圣彼得大教堂。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大圆顶建筑多方面超过了罗马万神殿内的成就。③圣彼得教堂前广场。设计增强了几何形状,两侧柱子之间产生明暗对比效果(或:柱廊的宗教寓意深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