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高考真题体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必修一高考真题体验

高考真题体验 一 ‎1.(2013·山东高考)《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2.(2013·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3.(2013·新课标高考Ⅰ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4.(2013·江苏高考)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5.(2013·江苏高考)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6.(2013·山东高考)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7.(2013·浙江高考)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 ‎1.(2013·重庆高考)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议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2.(2013·新课标高考Ⅱ卷)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2013·新课标高考Ⅰ卷)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4.(2013·广东高考)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5.(2013·浙江高考)“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三 ‎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2013·山东高考)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4.(2013·广东高考)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5.(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四 ‎1.(2013·北京高考)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来源:学+科+网]‎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2.(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2013·四川高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4.(2013·浙江高考)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5.(2012·北京高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五 ‎1.(2013·江苏高考)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013·上海高考)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3.(2013·北京高考)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六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2.(2013·上海高考)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  )‎ ‎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 ‎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七 ‎1.(2013·福建高考)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2.(2013·福建高考)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3.(2013·广东高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2013·海南高考)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5.(2013·四川高考)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 ‎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一 ‎【解析】选B。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可知,周代王城建造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前后设计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周代的礼制规范和秩序。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 ‎【解析】选B。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题意。‎ ‎【解析】选C。A错,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当时经济的发展反而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B错,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无法凸显君主集权;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虽然等级差别明显,但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解体,故D说法错误。‎ ‎【解析】选A。题干材料“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可知“违制”主要指皇帝背离了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故B错误。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故C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皇帝并没有违背。‎ ‎【解析】选B。军机处为协助西北军务而设,但其实质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中枢机构,没有决策权,故A、C、D错误。题干中“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表明军机处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解析】选C。从图片中的“上谕”“钦此”等词语来看,属于皇帝诏书的语气,由此可以判断是军机处跪受笔录,向下传达政令。因为在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之后,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处仅是负责记录、传达皇帝命令的机构。图片显示内容为嘉庆帝时期,此时军机处已经设立。‎ ‎【解析】从材料中概括古代监督特点要注意概括的全面性、简洁性、要点性,可从建立时间、形式、内容、发展趋势等方面加以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主要从防止武断和腐败及规范官员执政方面作答,局限性应结合材料二理解,关键要抓住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专制皇权。‎ ‎【解析】选D。图片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按照分封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世系略图”中无法体现。‎ 二 ‎【解析】选A。B表述不准确,古代雅典民主是公民的直接民主;C是近代西方的间接民主形式;D错在居民,古代雅典民主是大多数公民的民主。‎ ‎【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面的思维导图:‎ ‎【解析】‎ 选A。依据所学可知在雅典民主制之下,当选执政官的人需要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演说和竞选,才有可能当选;即使普通的公民也需要培养一项重要能力就是演说,故雅典的每一个政治领袖也是出色的演说家。这一现象的本质含义在其他选项中都无法体现,故B、C、D错。‎ ‎【解析】选C。不利于民主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民主是不利的,故选C。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是普遍存在的。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维护本邦的公民权利,是民主的行为。[来源:Z*xx*k.Com ‎【解析】选B。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法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A说法错误。虽然妇女的财产权有所增长,但其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材料反映了妇女利用法律漏洞获得继承财产的权利,这种继承只是钻了法律的漏洞,无法体现C。D表述错误,“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 三 ‎【解析】选D。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它标志着国家权力由国王手中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英国以此为契机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它是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中的重要一环,“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英国皇室的延续性,体现这个政权的合法性。A、B、C的说法都无法体现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故选D。‎ ‎【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表:‎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指的是十三个州的政治关系由“地方偏见、不和”转向和睦共处,联系紧密 正确 B、C、‎ D 材料时间是1788年,处于美国建国并颁布宪法后不久,“船”喻指新独立的美国。上述材料体现的是新独立的美国在初期实行哪种政体,材料不能体现B、C、D 错误 ‎【解析】选D。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宪法确立联邦制,1789年宪法正式生效 排除 B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与题目考查点不符 排除 C 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 排除 D 美国建国之初的邦联体制无法稳定统治秩序,因此需要“彻底变革”‎ 正确 ‎【解析】选C。题目中的时间1789年是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时间,因而题目中的国家是法国。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结合1877年这一时间可知选C。‎ ‎【解析】选A。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四 ‎【解析】选D。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故D符合题意。A权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应为英、法两国获取,B、C侵略权益则分别出自后来的《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故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在世界大势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打开国门,走向国际社会,接受西方的外交理念。驻外领事馆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不可避免的选择,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进步,由此可知C正确。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中国的外交不可能出现制度性变化,也没有能力去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由此排除A、B、D。[来源:学+网]‎ ‎【解析】选D。A、B不符合前两个时期;C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选D。[来 ‎【解析】选B。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齐心的帮助。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A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在材料中并未反映。D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材料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错误。‎ ‎【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 五 ‎【解析】选C。题干中“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反映的是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影响。A、B是在列宁发表演讲之前发生的,D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政策,不符合题意。‎ ‎【解析】选C。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 ‎【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中“苏维埃区域”“苏区人民”等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仍然存在,故该主张应提出于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一个组成部分”“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等主张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A、D时间不吻合,B结论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 ‎ 六 ‎【解析】选A。1949年新政协召开前,中共领导人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旨在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当时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是存在的,故B说法错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故C不符合题干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3年开始实行,故D不符合题干时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上,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故选①②④。③是在1956年,故排除。‎ ‎【解析】选B。‎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排除 B 同上 正确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提出的,是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排除 D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排除 七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入朝参战部队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名,这是在特定时代条件下,为了避免中美直接开战而又能有力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的产物。‎ ‎【解析】选D。冷战双方虽然力图把全面对抗控制在有限、可控的状态下,但随着对抗的升级,局部战争不断,核战争危机越来越严重,世界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都被捆绑在全面对抗的战车之上,世界战争危机阴影笼罩之下的冷战局面越发不可捉摸和控制。故选D。‎ ‎【解析】选D。由马歇尔计划可知应是与欧洲复兴有关的内容,排除A、C。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组织,故选D。‎ ‎【解析】选D。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而采取应对措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1948年时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 ‎【解析】选B。“没有国家投票反对”说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非殖民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趋势。“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说明它们并不支持该宣言,想继续维持它们的殖民利益,不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故①②正确,③错误。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主要指美国,因此④错误,故选B。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