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
考点二十: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23考,分值118分 2015课标Ⅰ,10、11,8分 2015安徽,28,4分 2015广东,6,4分 2015北京,4、5,8分 2014北京,7,4分 2014安徽,32,4分 2014重庆,8~10,12分 2013福建,9~10,8分 2013山东,26⑴,6分 2010年—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河流地貌的发育的知识频率很高,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5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以现实生活中的地貌景观和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貌特征及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安徽文综,28,4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图形解读】 【解析】甲为湄公河入海口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为河流下游,流速减低,从上中游携带而来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形成。 【答案】C 【考点透析】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 基岩海岸地区(例:大连小平岛等) 堆 积 作 用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2.外力作用的差异 (1)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②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 (2)冰川作用的差异 ①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 ②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的差异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考点规律揭秘]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等。需特别指出的是,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示意图中也有些以数据统计图的形式出现。分析此类图要注意分析地理要素的时间、空间变化。 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首先要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明确过程示意图要表达的主题;其次要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理清逻辑关系。有的过程示意图中有许多方框空着,需要补全才能符合逻辑关系。判读这类图,先要在头脑中回想相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再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找出突破点,理顺关系;完成各框后,再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将所有方框和箭头验证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判断关联图,不能陷入“迷宫”,而应立足高处,居高临下,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判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其变化趋势;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示例】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⑴~⑶题。 ⑴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⑵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 B.③ C.④ D.⑤ ⑶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第⑴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第⑵ 题,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第⑶题,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答案】⑴B ⑵B ⑶D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新课标I,10、11,8分)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3.(2015•广东卷,6,4分)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2015•北京卷,4、5,8分)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2014·北京文综,7,4分)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6题。 6.本次洪水 (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2014·安徽文综,32,4分)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下图,完成7题。 7.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2014·浙江文综,7、8,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8~9题。 10.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11..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福建文综,9~10,8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11.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北京文综,8、9,4分)读下图,回答第12~13题。 12.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13.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14.(2013全国课标Ⅱ卷,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⑴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⑵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⑶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15.(2013·山东卷,26⑴,6分) 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的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巴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区域的最佳位置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15·海南海口调研二】身在河边的人们,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标之地。某次中雨过后,阿根廷杰克来到下图所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堤坝的西侧较东侧容易垮塌 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 C.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 D.杰克垂钓时,钓钩最适宜投放于丁处 5.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 A.蓄洪 B.排水 C.发电 D.灌溉 【2015·福建宁德5月质检】图4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读图回答6~7题。 6.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活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7.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 A.含沙量 B.流量 C.汛期 D.结冰期 【2015·湖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 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 B.B 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 C.C 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 D.D 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 9.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 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 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A B C D 11.【2015·广东惠州二模】在一些地势平坦、海滩宽缓的河口三角洲附近,近岸陆地上常发育一系列与海岸线平行、远高于海平面的沙丘,它们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其形成过程推测不合理的是 A.河流搬运堆积作用提供了主要沙源 B.强大的向岸海风有利于沙丘的生长 C.大规模洋流是沙丘增高的直接动力 D.干湿分明的气候有利于沙丘的发育 【2015·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三校联考】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图5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A.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 B.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13.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南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二、综合题 14.【2015·北京朝阳区质检】读下图,根据环境特征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15.【2015·衡阳市五校联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单位:米)。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⑴简析河流在A、B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⑵从地形、地质、水文特征等角度简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原因。 ⑶简要说明泾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以及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D 2.B 【解析】第1题,该区域外力作用以淤积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的侵蚀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第2题,在1992年至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该海域泥沙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减少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此时段黄河入海年经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 3.B 【解析】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降水多少等对河床的侵蚀程度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河床的形态;而通航里程不会影响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进而对河床的形态影响不大。 4.C 5.A 【解析】 第4题,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第5题,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相差不大;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6.D 【解析】第6题,三个时期河床底部沉积物的变化说明,水位上升时期底部沉积物减少,河流搬运作用增强,同时含沙量增大。由于搬运使河床底部沉积物减少、水位加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侧蚀作用加强,河床变宽。 7.C 【解析】该地区的沙山形成于2万年前,其质地松散,应为风力堆积形成,沙山上的垄槽和当地终年盛行的偏北风有关。 8.C 9.B 【解析】第8题,①地断裂抬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A项错误;②地断裂下沉,但不位于黄河干流上,故B项错误;③地断裂下沉,由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形成,故C项正确;④地断裂抬升,以侵蚀作用为主,故D项错误。第9题,由题干可知,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②处土层较厚,且地势较高,是最理想的场所,故B项正确。 10.D 11.C 【解析】第10题,图名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河流中游宽谷不会出现冲积扇、三角洲和洪积平原,因为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而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故该沙丘在河漫滩处。第11题,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爬升沙丘是受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爬升沙丘来源于流水输沙,中游河谷的输沙量大,在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大面积出露。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强风地段,大量沙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向岸边推移,形成岸边山坡上的沙丘。由题干“爬升”可知,沙丘前行方向与外力作用的方向相一致,排除②、④。结合沙漠地区流动沙丘形成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沙粒在风的吹送下沿迎风坡向上运动,在顶部附近堆积后在背风坡滑落。沙丘体两侧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进而陡峭。 12.C 13.C 【解析】第12题,从“甲地为峰林” 可知此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滇-云南、黔-贵州、桂-广西是典型地区。第13题,甲处峰林为流水溶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因为乙地顶部的整个石灰岩层都被侵蚀掉了;乙处是砂岩,为外力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丙处位于背斜山山顶,容易受到外力侵蚀破坏,岩层和坡向一致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现象;丁为典型的向斜山。 14.【答案】⑴(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⑵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⑶观点A: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第⑴题,由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该地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又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提供沙源。H地有风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向为温带荒漠,春季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尘天气,出风口在此地发生风力沉积。第⑵题,风力的大小主要由大气环流及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和下垫面状况决定。提取图像信息,H县城处在40ºN,116ºE附近,靠近东亚冬季风源地,等高线信息和文字信息显示处在河谷地区,且河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河谷导致狭管效应,加大风力。第⑶题,若选择观点A,M处沙丘规模会扩大,思路要沿着沙源丰富且沙源的提供是持续不断的方向考虑。此沙源⑴题已经解决,除自然原因外,还需进一步考虑是否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若选择观点B,M处沙丘规模不会扩大,则在⑴题中有沙源提供的基础上,存在着遏制沙源扩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人为因素从沙源区水土保持方面考虑。 15.【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解析】从景观图和地貌类型素描图看该地貌位于山前,河流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可判断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其形成过程要注意,该处正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创新预测试题] 1.B 2.C 3.B 【解析】第1题,根据P处等高线分布可知,P位于河流在山脉的出口处,位于山麓地带,形成的地貌类型为山麓冲积扇,B正确;河流在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在中游地区,形成河漫滩。第2题,P处位于大陆西岸,而且有常绿林分布,结合图中30°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30°—40°大陆西岸,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故而7月为该地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河流含沙量大,P处沉积作用明显,C正确。第3题,根据等高线弯曲可知,乙地和丙地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但乙地比丙地等高线稀疏,更符合地势平坦附近,而且丙地位于河流下游,靠近海洋,多水患洪灾,故而乙地最符合“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B正确。 4.C 5.B 【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堤坝的东侧较西侧水更深,侵蚀严重,容易垮塌;河中的沙洲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丁处位于凹岸,水流速度快,不易垂钓。第5题,阿根廷大部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降水丰沛,建堤坝主要是为了防洪、灌溉。堤坝低矮的原因主要是便于排水。 6.D 7.A 【解析】第6题,经沉积作用形成砂岩、砾岩经抬升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瀑布。第7题,瀑布的形成导致下蚀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8.A 9.B 10.D 【解析】第8题,根据题目“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信息,结合剖面图可知,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当水流翻越A地后,水体变得最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积,而且沉积速度最快,A正确。第9题,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说明其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很可能位于季风气候区,不可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所以①正确,②错;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④正确;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泥沙沉积多,⑤正确;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少,雨季短,碳酸钙沉积量大,⑥错。结合选择项可知,B正确。第10题,边石坝的形成是石灰岩先溶蚀,后碳酸钙沉积而形成,与喀斯特地貌石柱形成相同,D正确。 11.C 【解析】沙丘的泥沙来源于河流泥沙;向岸海风吹动泥沙向陆地运动;干季植被稀疏,沙源裸露,从而使湿季河流含沙量增大,所以干湿分明的气候利于沙丘的发育。 12.B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甸应该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即靠近湖泊和河流,据图可知,丙应该为草甸;草甸可以阻挡沙丘移动,因此靠近草甸的应该为半固定沙丘,即乙为半固定沙丘,甲则为移动沙丘。B正确。第13题,沙丘的移动方向与盛行风风向一致,图中西北地区草甸和半固定沙丘面积较小,故而该地盛行西北风,C正确。 14.【答案】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小,河流堆积作用强;黄河流经大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中游)流经(植被较差或土质疏松)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黄河(注入的渤海相对封闭,)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弱。 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大,河流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好(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注入开阔的海洋,)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强。 【解析】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三角洲形成的地形(动力)、物质(泥沙)和海洋(洋流)等条件进行分析。 15.【答案】⑴A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沟谷地貌;B处河流水流平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谷冲积平原。 ⑵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落差小,水力资源不丰富;地处平原,不利于建大坝;地质条件不稳定;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 ⑶泾河虽从黄土高原流下来,但它已经切到了黄土下的基岩上,所以河水是清澈的渭河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上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因此河水是浑浊的。 【解析】⑴河流的外力作用有堆积作用和侵蚀作用,主要是地形、地势的影响;落差大的地区,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沟谷地貌;地形平坦的地区,河流流速小,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谷冲积平原。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沟谷地貌。B处河流水流平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谷冲积平原。 ⑵平时常考水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本题反其道而行之,故而可以借鉴水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来分析。结合题干设问“从地形、地质、水文特征等角度”来分析。地形: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落差小,水力资源不丰富;地处平原,没有合适的坝址;地质:位于断层附近,地质条件不稳定;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 ⑶泾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流速来分析,泾河流速大,侵蚀能力强,已经切到了黄土下的基岩上,所以河水是清澈的;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两个方面来分析。 单元检测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图1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图2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1.图1所示的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2中的 A.⑥ B.⑦ C.③ D.④ 2.据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 C.丙类岩石能形成岩浆岩 D.⑦属于内力作用 3.(2015·考前冲刺)下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 ) A.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 D.沉积作用 【2015·山东菏泽二模】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4~5题。 4.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⑥④③②① 5.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2015·山东济南5月模拟】读“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地理事项,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7.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区针叶林的破坏,会导致P地流水侵蚀严重 B.夏季河流搬运能力弱,会导致Q地面积减小 C.图中断层可能是受挤压力作用形成的 D.若M为石灰岩,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形成花岗岩 【2015·河南郑州质检预测一】读世界某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3),回答8~9题。 8.该处海底地形为 A.海岭 B.海沟 C.大陆架 D.大陆坡 9.该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火山喷发 【2015·北京文综,4—5】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B.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1.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B.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2015·江西南昌测试三】“江南第一沙漠”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附近,东临赣江,是赣江古河床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为防止沙漠南移扩大,当地植树治沙取得了良好效果。下图为赣江局部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当河岸线位于实线位置时,甲、乙、丙、丁四处附近河床较深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3.厚田沙漠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015·四川成都三模】下图为30°S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平均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 A.M处的东岸 B.M处的西岸 C.N处的东岸 D.N处的西岸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5·安徽合肥质检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台湾岛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女王头”。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常有“断头”之忧。 材料二 台湾岛铁路分布图及“女王头”景观图 ⑴试说明“女王头”断头之忧的自然原因。(4分) ⑵简述台湾岛铁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16.【2015安徽八校三模】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二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6分)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 (10分)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第⑴题,红色砂砾岩为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而形成;图2中由“沉积物”生成的是沉积岩丁,则图中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符合题意的为⑥。第⑵题,根据图2地理事物指向可知,图2中甲为喷出岩,乙为侵入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的突出特征;⑦表示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通过垂直运动,地壳内部的岩层出露地表。 3.B 【解析】从图示信息看出,该地岩层发生了断裂,说明该地一定有地壳运动发生。 4.A 5.C 【解析】第4题,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越久远。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第5题,⑥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 6.B 7.C 【解析】第6题,①为水平分布岩层,北岩浆岩侵入,说明①比③早。②为变质岩,说明②在③之后形成。据此判断它们先后形成顺序。第7题,山区针叶林的破坏,由于P位于山麓地带,会导致其堆积作用严重。根据水平自然带分布知该区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搬运能力较强,会导致Q地面积增大。图示为褶皱,其中发育断层可能是受挤压力作用形成的。若M为石灰岩,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形成大理岩。 8.B 9.A 【解析】结合等高线及海水深度,该处海底地形中部低,两侧高。据此推断该处海底地形为海沟。海沟为大洋地壳俯冲到大陆地壳下形成,是板块碰撞形成。 10.C 11.A 【解析】第10题,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 第11题,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 12.B 13.C 【解析】第12题,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即可判断出甲、丁附近河床较深。第13题,根据题干信息,厚田沙漠存于赣江南岸。而丙处位于河流凸岸,利于河床泥沙堆积,据此推知结果。 14.C 15.D 【解析】第14题,①河多曲流;②河流程长;④河源头是曲流;只有③河流程短、直河道遇阻少,流速快。第15题,图示MN河段都是曲流,河水冲蚀凹岸严重,应是N段的西岸,M段的东岸;N河段在河流上游,M在下游河段,N河段冲蚀作用更强。 16.【答案】⑴台湾岛(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风力大,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地震灾害多发。 ⑵特点:铁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沿海地区,围绕岛屿呈环状分布;铁路多与山脉平行,东西走向铁路较短。 原因:中部受山脉阻隔;沿海平原地区筑路成本较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运输需求量大。 【解析】第⑴题,受台湾气候影响,“女王”的“玉颈”受风化、侵蚀逐渐变细,加之台湾处于太平洋沿岸地震带上,地震灾害多发,所以就有了其“断头”之忧。第⑵题,受台湾地势地形影响,从铁路分布和形状说明铁路分布特征。从不同地形对铁路修建成本影响,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说明分布原因。 15.【答案】⑴①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的分布;②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③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形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④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 ⑵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 逐渐变小。 理由是: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流速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沿程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⑶黄河的中游黄土高原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从而黄河冲积扇形成速度加快。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从地形类型、起伏状况和海岸线弯曲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从颗粒物大小、多少和厚度等方面描述分布特征。结合地壳运动和黄河流水对沉积物影响分析原因。第(3)题,从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原因及人口等社会原因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