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高考生物一轮选训习题19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人教高考生物一轮选训习题19含答案

‎2019人教高考生物一轮选训习题(19)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2.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所运用的原理是(  )‎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同时利用甲基绿、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同时可显示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DNA、RNA,由此说明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B ‎【解析】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A错误;同时利用甲基绿、吡罗红对细胞染色,由于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所以可以同时显示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正确;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C错误;本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D错误。‎ ‎3.(【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9-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下图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内,所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 两者都只有①‎ B. 前者只有①,后者有①②③‎ C. 两者都只有②③‎ D. 前者有①②③,后者只有②③‎ ‎【答案】D ‎【解析】①②③依次表示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而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记忆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存在DNA分子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即①②③生理过程都能进行;效应T细胞没有增殖能力,不能发生DNA分子复制,但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即只能进行②③过程。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 ‎4.(【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如皋市2019~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生物试题)‎ 将蚕豆(2n=12)根尖细胞中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后移入普通培养液中培养。取不同细胞周期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检测到的染色体形态有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根据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检测到a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尚未进入第一个细胞周期 B. 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均为b类型 C. a、b两种类型的染色体会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 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b、c染色体各6条 ‎【答案】B 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均只有1条链含有3H,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位于同1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其中有1个DNA分子的2条链都不含3H,另一个DNA分子只有1条链含3H,所以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均为b类型,B正确;结合对A、B选项的分析可知:a、b两种类型的染色体不会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C 错误;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导致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由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哪一极是随机的,所以第二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得到的子细胞,含有3H的染色体数在0~12之间,因而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是12,可能含有b、c两种类型的染色体,但b、c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D错误。‎ ‎5.(【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生物试题)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①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图中甲;②转至含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1代;③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1代的结果 B. 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2代的结果 C. 位于丁管上部的DNA含有15N和14N D. 探究过程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答案】D 术,D正确。‎ ‎6.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解析 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①是死细胞,④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⑤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⑥没有大的液泡,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②和③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 ‎7.(【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套高考模拟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异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但都能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组合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C ‎【解析】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A错误;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B错误;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的,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或种间互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实现的,D错误。‎ ‎8.(【全国百强校】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大周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表所示为海南岛上某动物种群体色的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1980‎ ‎1985‎ ‎1990‎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AA頻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09‎ Aa频率 ‎0.01‎ ‎0.11‎ ‎0. 20‎ ‎0.30‎ ‎0.28‎ ‎0.26‎ ‎0.20‎ ‎0.10‎ aa频率 ‎0‎ ‎0.08‎ ‎0.16‎ ‎0.21‎ ‎0.36‎ ‎0.49‎ ‎0.64‎ ‎0.81‎ A.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aa频率才会逐年上升 B. 2019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49%‎ C. 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D. 该种群的进化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案】C ‎9‎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K值是固定的 解析 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中,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K值。“J”型增长是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值。‎ 答案 D ‎10.(【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深度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 B. 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 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答案】B ‎11.(【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该成果中分解酒精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B. 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C. 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D. “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答案】D ‎【解析】该成果中分解酒精的酶位于纳米级小笼子中,随着食物进入消化道分解酒精,A错误;该酶进入人体后,‎ 能分解人体喝入的酒精,但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该酶不能分解乳酸,B错误;纳米级小笼子不进入血液,而是进入消化道,C错误;“防护服”即纳米级小笼子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防止消化道内蛋白酶将分解酒精的酶水解,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生物试题)谷物中淀粉酶活性是影响啤酒发酵产酒的重要因素。某科研小组为寻找啤酒发酵的优良原料,比较了小麦、谷子、绿豆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分析回答:‎ ‎①谷物的萌发:称取等量小麦、谷子、绿豆三种谷物的干种子,都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浸泡2.5h,放入25℃恒温培养箱,至长出芽体为止。‎ ‎②酶提取液的制备:将三种谷物的干种子和萌发种子分别置于研钵中,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研磨、离心,制备酶提取液。‎ ‎③反应进程的控制:分别取②制备的酶提取液lmL置于不同的试管中,加入lmL1%的淀粉溶液,25℃保温5min后,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保温5min。‎ ‎④吸光度的测定:在试管中加入?、摇匀、加热,当溶液由蓝色变为砖红色后,用分光光度计依次测定各试管的吸光度。‎ ‎⑤酶活性的计算:将测定值与标准麦芽糖溶液吸光度比对,计算出淀粉酶活性,结果如下:‎ 名称 小麦 谷子 绿豆 未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U·g-1‎ ‎0.0289‎ ‎0.0094‎ ‎0.0074‎ 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U·g-1‎ ‎5‎ ‎1.7645‎ ‎0.0395‎ ‎(1)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立即将试管在沸水浴中保温5min的作用是________,避免因吸光度测定先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步骤④“?”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谷物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应优先选择_____________‎ 作为啤酒发酵的原料。‎ ‎【答案】(1)谷物种类 谷物是否萌发 (2)使研磨更充分,便于酶提取液的制备 快速使酶失活,使反应同时终止 斐林试剂 (3)升高 使淀粉迅速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 (4)萌发的小麦种子 ‎④在试管中加入的是斐林试剂。 ‎ ‎(3)表中的实验结果显示: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高于未萌发谷物的,所以谷物萌发过程淀粉酶活性升高,可使淀粉迅速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 ‎(4)表中信息显示:萌发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最高,可以使淀粉迅速水解,因此应优先选择萌发的小麦种子作为啤酒发酵的原料。‎ ‎2、将水稻和番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实验结束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下图表示实验结束后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浓度的百分比。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结果能说明的问题有①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②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过程。‎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培养液中有些离子的浓度比培养前还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及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题图中可见,同一种植物(如水稻)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不同的植物对同一离子(如Ca2+)的吸收量也不同,说明了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从实验结束后,培养液中各种养分浓度占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不同(特别是有些大于100%,有些小于100%),隐含了植物对不同离子和水分的吸收相对速率不同,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和水分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 答案 (1)选择性 不是 (2)植物吸收水分的相对速率比吸收该离子的相对速率快,使培养液中该离子的浓度升高 ‎(3)合理施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