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之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之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

地球上的大气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1.对流层大气受热状况 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上,其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连续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概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气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把地面辐射释放的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保温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大棚或温室里。秋冬季节,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的办法,可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4.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1)下垫面性质: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天气状况:晴天时,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阴天则相反。‎ ‎(3)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5.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或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二、全球性大气运动规律 ‎(1)赤道地区由于受热多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由于冷却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 ‎(2)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3)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7 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上图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季风环流的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冬夏季风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三、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 锋面系统 冷 锋 暖 锋 ‎ 准静止锋 主要区别 概 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力度 较大 较小 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小 中 大 图示 锋图 简图 天气图 雨区 天 过境前 ‎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气 特 征 ‎ 过境时 ‎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 过境后 ‎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2、气压系统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式(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顺时针辐散:‎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逆时针辐散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晴朗干燥天气 实例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3、锋面气旋和近地面天气系统图的识读 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就是锋面气旋系统,它的识读方法如下:‎ ‎1.无论是气旋还是反气旋,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从高气压区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区。‎ ‎2.锋面只形成于气旋中,因为气旋的水平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在槽线(‎ 低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两侧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在脊线(高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气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气流的前进方向,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4.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的判定:以上图为例,首先确定冷暖气团,在一个低压系统中,两个锋面将低压区分为两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纬度较高,为冷气团控制,南半部分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然后再根据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推理出锋面B、D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故为冷锋;锋面A、E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故为暖锋。‎ ‎5.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 四、掌握四个基本原理 ‎1、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两个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形式 削弱特点 大气成分 易被削弱的辐射 常见的自然现象 吸收作用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 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CO2等气体,使气温增加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云层、水汽、较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可能被反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发生散射时具有选择性,向四面八方散射 ‎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天已明亮,日落天不黑 ‎(2)大气的温室效应 ‎ 太 阳 ‎ 地 面 ‎ 大 气 ‎ ‎ 宇宙空间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太阳辐射 ‎ 地面辐射 ‎ 大气逆辐射 ‎ 大气辐射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地面辐射 ‎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因此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1)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造成气温沿等高线分布变化,在等温线图中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等温线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低周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引起水分和热量的垂直分布,从而造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而背风坡降水少,则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两海岸气候呈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4)非洲赤道地区东侧的东非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地势高造成的。‎ ‎ (5)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这四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都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而是由于四地都处于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暖流流经沿岸的影响所造成的。‎ ‎3、理解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 气温的水平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 南半球等温线要比北半球平直;③ 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向高纬度凸出,夏季相反,这是由于海陆热容量的差异所致;④ 在大陆和海洋的内部,由于大气运动、洋流、地形等下垫面状况的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海洋上,如果有暖流经过,气温比周围偏高;在陆地内部,由于地形的不同,气温的分布状况也不同,山地比周围平原地区气温低,盆地(谷地)比周围地区气温高;迎风坡与背风坡气温也有差异。‎ ‎4、降水的类型与降水的世界分布 ‎(1)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 ‎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 低纬度大陆东部 ‎(2)降水的世界分布 降水分布 降水特点 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 大气运动状况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 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降水量一般在2019㎜左右,这里气温高,海洋面积辽阔,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压带 以下沉气流为主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这里气温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年降水量在500~1000㎜,这里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大陆东岸还受到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 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于湿润地区。‎ 五、气候的形成、分布、特点和判读 ‎1.气候的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决定该地区所处的热量状况,而热量状况又决定着发生在地面和大气的其他现象和过程,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大气环流:一方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与交换,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有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地面状况不同,其热容量、反射率就不同,地面获得的热量也不同;如在同纬度地区,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另: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250‎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350‎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 ‎5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赤道低压 信风带 极地东风 副热带 高压带 副极地 低压带 极地高压 大气环流 西风带 赤道低压 信风带 极地东风 副热带 高压带 副极地 低压带 极地高压 大气环流 西风带 世界气候的分布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将世界气候分布理想化、模式化,并与气候成因建立内部联系,下面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候类型 气 温 降 水 类 型 气 温特 点 类 型 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降水量(mm)‎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19‎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1500~2019‎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年降水量<125‎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800‎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年降水300~1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700~1000‎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冷月气温<00℃,最热月气温>1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500~6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冷月气温<00℃,最热月气温>10℃。‎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极地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热月气温<10℃。‎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4.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 ‎)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5.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六、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太阳的异常活动。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即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同时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 ‎【2019年高考题】‎ ‎(2019•新课标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 10.C 11.D ‎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点: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2019•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解析】6.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一般先放火烧荒,其目的是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土壤表层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种植。故选D。‎ ‎7.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故选A。‎ ‎8.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考点:气候,农作物生长状况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植物是从周边区域引入的,其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地周边的气候区有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等,而尼罗河泛滥区耕种期为冬季,由此即可排除热带草原区,得出正确答案。‎ ‎(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答案】8.C 9.D ‎【解析】‎ ‎8.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为下沉气流,风速减小,浮尘沉积,A项与图示相符;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乙地浮尘来自高空气流,B项与图示相符;乙地为下沉气流,C与图示不符;甲地的扬沙主要是大风所致,D项与图示相符。故选C。‎ ‎9.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A、B、C三图中乙地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图中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故选D。‎ 考点:等压线的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 ‎【点睛】本题以浮尘天气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的天气系统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8题,要仔细阅读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结合图示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判断;第9题,首先要明确浮尘天气与高压天气系统有关,其次要对选项中的等压线图进行判读、分析并加以判断。‎ ‎(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0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海平面仍在上升,A错误;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B正确;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C错误;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先降低后增加,D错误。故选B。‎ 考点: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应用能力。能够准确获取图示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2019•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2.D 考点:台风、天气系统。‎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2019•江苏卷)2019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答案】7.A 8.C ‎【解析】‎ ‎7.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锋面气旋,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因此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乙地位于冷锋锋前、丁地为暖锋锋后,天气晴朗;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8.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 考点:天气和天气系统。‎ ‎【点睛】锋面类型的判读步骤:‎ ‎①找槽线:图中PM、PN为两条槽线;‎ ‎②定半球:图中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即是北半球;‎ ‎③定冷暖气流:判断出是北半球后,则从偏北方吹来的是冷气流(冷气团),从偏南方吹来的是暖气流(暖气团);‎ ‎④结合旋转方向判出锋面类型:从图中可知A是冷气团主动向南运动,即PM为冷锋,则PN为暖锋。‎ ‎(2019•江苏卷)中央气象台2019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图10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 B.乙 C.丙 D.丁 ‎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答案】19.AC 20.BD ‎【解析】‎ ‎19.读图可知本次沙尘暴主要位于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交界地区,沙源来自于西北方向的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 ‎20.扬尘、沙尘暴天气,导致空气中尘土飞扬,能见度降低,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考点:沙尘暴和气象灾害。‎ ‎(2019•海南卷)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图7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170°‎ ‎180°‎ ‎40°S 惠灵顿 ‎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风,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考点:风的形成原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关键是结合惠灵顿的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由于惠灵顿濒临海湾,加之地形较高,时常受到海风的侵袭,一年之中大部分日子都刮风,因而有“风城”之称。‎ ‎(2019•北京卷)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到处是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考点:自然带类型和成因。‎ ‎【点睛】自然带的类型和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的类型可以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根据经纬网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2019年高考题】‎ ‎(2019•江苏卷)2019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5.D  6.A 考点:天气及天气系统,地形对天气的影响。‎ ‎【名师点睛】 ‎ 进行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前首先要明确: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从高度来看,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气压低,反之气压高。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判断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2、判断等压面形状:同一地方由于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上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向上空拱起,低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下凹弯向地面。‎ ‎3、判断季节:大陆上空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上空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4、判断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则比较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若比例尺相同,则等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若比例尺不同而等压差相同,则比例尺大的图所示风力越大。‎ ‎5、判断某点风向:做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 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5—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 ‎6、判断天气与天气系统:与高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与低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低压槽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高压脊则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高压脊与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槽与气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2019•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25、A 26、B ‎【解析】‎ 试题分析:‎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选A正确。‎ ‎26、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选B正确。‎ 考点:考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名师点晴】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影响。气候变暖对高纬地区农业生产是有利的,高山的冰川退化、沿海的低地、岛屿被淹;中低纬地区农业减产;台风频次增加。‎ ‎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给东南亚周围带来热带降雨。‎ 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美洲西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厄尔尼诺现象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有时也会反促成西北太平洋台风数目偏少,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 ‎(2019•江苏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 ~12 题。‎ ‎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8 点 B. 北京时间11 点 C. 北京时间14 点 D. 北京时间17 点 ‎12. 图示5 个城市中 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答案】11.B  12.C 考点:时间的计算,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名师点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 ‎ 地方时计算也用东”加”西”减”法。做题就要注意每相差1度就要加或减4分钟。做时间的计算题时,只需要看出经度,找到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来。不需要看纬度。‎ ‎(2019•天津卷)13.(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解析】‎ ‎ 试题分析:‎ ‎(1)表1看巴西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的比重比中国低,对比中国和巴西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就可以判断出,巴西粮食单产不高,潜力较大。‎ ‎(2)从图中数据,就可以判断出巴西降水量1月和7月的差异。巴西大部分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考点: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 ‎ (2019•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答案】3.B ‎ ‎【解析】‎ 试题分析:‎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3-4题难度小,结合等高线和降水分布,可以推出地形雨是导致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甲地是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 ‎(2019•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图。‎ 图5‎ ‎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该山地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答案】7.C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仔细读逐时气温变化图,图中7月份一天内等温线密集,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答案选C。‎ ‎8.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该山地冬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该地不可能有台风发生,B错;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对;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D错。答案选C。‎ 考点:气温变化,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的信息,从而判断该气象站的纬度位置;从图中提取一年中逐时气温变化状况,就可以判断温差大小的月份。‎ ‎(2019•北京卷)图2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 ‎ ‎图2‎ ‎3.该日20时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 ‎【答案】3.A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读图,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显示该日20时空气质量指数非常高,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再根据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来判断,北京此时受冷锋影响,若暖气团较为干燥,北京会出现大风扬尘天气,空气污染加剧,A对;东海海域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风浪小,B错;低压天气系统中,Q 强度最强,C错;Q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冷锋锋前位置,可能出现降水,D错。答案选A。‎ 考点:天气系统判读。‎ ‎【名师点睛】从左上角图中读取北京20日的空气指数,是前提。判读海平面等压线图时,读图中的海陆轮廓、等压线数值、等压线弯曲状况及锋线所在位置,结合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题目解答。‎ ‎(2019•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答案】1.B 2.D ‎ ‎【解析】‎ 试题分析:‎ ‎1.云杉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位置移动反映了气候变化,结合图中冰盖的范围的变化,甲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北丙时期的纬度要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低,则选B。‎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需要通过GPS获取云杉位置信息,再建立云杉分布信息数据库,然后用GIS进行分析处理,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图,所以研究过程是②①③。‎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读取云杉林分布区变化和冰盖面积变化信息,来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状况。3S技术的各自主要应用领域需要重点辨别:RS主要针对面的事物的信息获取;GPS主要针对点事物的信息获取;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 (2019•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于⑩‎ ‎10.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9.A 10.B ‎ 考点:大气运动、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充足的信息。提取水平气压梯度力、天气系统等地理知识核心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2019•新课标Ⅰ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季风的背风坡和迎风坡,地形雨等方面来分析,导致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山地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大。‎ ‎【名师点睛】该题以勘察加半岛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为载体,考查从地形对气候的区域差异影响,到探究该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最后到推测熊的拍摄地选择的理由。从宏观到微观,对该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同时对学生的基本规律认知,地理要素信息的提取及要素间逻辑关系的思考和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该题难度较大,是整套试题难度最大的题。(1)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提取山脉走向和相对高差的信息,结合当地季风的特点分析气候的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垂直分布差异。‎ ‎(2019•上海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14分)‎ ‎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14分)‎ ‎【答案】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北美洲,其气候类型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分布于40°-60°N大陆西岸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30°-40°N大陆西岸地区。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东部是高原山地,该地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东西较宽,平原南北延伸,南北气流交换频繁;受西海岸阿拉斯加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分而及成因。‎ ‎【名师点晴】这道题主要考查北美气候的成因。题目要求是相关自然要素分析气候成因,首先三种气候类型要搞清楚,这主要考查气候分布规律;相关自然要素主要是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 ‎【2019年高考题】‎ ‎(2019•新课标II卷)2019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18时-19时 D. 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4.C 5.B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沙尘暴为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时段,第二小题考查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最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刃而解。‎ ‎(2019•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答案】A ‎ ‎【解析】试题分析:1.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降低,形成寒露。考点: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9•上海卷)(三)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6、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 A、土壤 B、地形 C、劳动力 D、市场 ‎7、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 A、减少灰霾污染 B、缓和热岛效应 C、削弱紫外辐射 D、增强雨岛效应 ‎【答案】6、D 7、B ‎【解析】试题分析:6、“屋顶农庄”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商家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因此对这种农事活动的市场需求是商家调研的重点。D正确。7、开设屋顶农庄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植被对城市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如对气温、空气湿度的调节,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考点:热岛效应。‎ ‎(2019•上海卷)(十一)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24、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5、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答案】24、B 25、A ‎【解析】试题分析:24、该大陆两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000米,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25、乙地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A正确。考点:地形剖面线、气候差异。‎ ‎(2019•上海卷)(八)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17、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 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③受地面增温影响 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 ‎①气压降低 ②风向偏西 ③雨势增强 ④风速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7、D 18、A ‎【解析】试题分析:17、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是热低压。当台风中心位于甲地时,台湾东北部地区受台风影响盛行东北风,台湾东北部山地对东北风抬升作用明显。D正确。18、台风中心距离上海越来越近,上海地区的气压下降,风力增强,雨势增强。当台风中心位于浙江北部时,上海位于低压中心北侧盛行偏东风。A正确。考点:台风。‎ ‎(2019•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9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0.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答案】C ‎ ‎【解析】试题分析:10.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垂直运动旺盛,因此多对流雨。考点:主要考查降水类型判断。‎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地理事件为背景,以区域水资源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区域地图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重点考查降水类型、区域环境问题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主干知识,将自然特征、人类活动等放到具体区域加以考查,体现了地理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地理位置)、知识迁移能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环境问题等)的考查。‎ ‎(2019•浙江卷)‎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9、A 10、C ‎ ‎【解析】试题分析:9、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考点: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时在日出前。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达到峰值。‎ ‎(2019•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D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从而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 ‎(2019•北京卷)图3表示2019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10.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答案】9.B 10.D ‎【解析】试题分析:9.图示“帕姆”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其移动路径受西北风的影响;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而该气旋位于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选B。10.台风的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3月份之前,就已经有台风发生;赤潮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发生海水流动较小环境中,气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该灾情可以用RS监测,而GPS只提供精准位置;而在瓦努阿图风力最大,距气旋中心附近最近,所以危害最大。故选D。考点:热带气旋。‎ ‎【名师点睛】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由水蒸气冷却凝结时放出潜热发展而出的暖心结构。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向里辐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旋转向里辐合。几乎所有的热带气旋都是在赤道南北30纬度以内的范围内生成。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生成,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北太平洋西部全年皆有热带气旋,但活动以二月最少,八月至九月初最多;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东部则主要集中在六月至十一月;南半球的热带气旋在十月底开始,至五月左右结束,当中以二月中至三月初是高峰。‎ ‎(2019•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 甲 乙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 ‎【解析】试题分析:3、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①地降水丰富,②、③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④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③‎ 地。所以D对。4、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海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考点: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注意到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再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物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是降水较少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中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图中有热带植被,应是海拔低,乙图中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2019•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3.A 4.B ‎【解析】试题分析:3.蒸发量的大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示时间段的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而无法判断风力的大小;降水增多表明云量增加。故选A。4.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水分亏损,图示3-6月份均为亏损,所以累积亏损量6月份最多;而其它月份没有出现水分亏损。故选B。考点:曲线图的判读、气候。‎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④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⑤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2019•广东卷)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属于文字类材料选择题,根据题干提示“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解析火山爆发造成地表温度下降的原因,同时注意是地表温度,而不是通常说的气温,地表温度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气温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2019•广东卷)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答案】7、C 8、B ‎【解析】试题分析:7、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C,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40°N,116°E),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方。‎ ‎8、由上题得到该省位于东北地区,进而可以推出该省为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于长白山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B。‎ 考点:中国政区、中国气候。‎ ‎【名师点睛】该题组以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为材料,考查我国各地区平均年雾日数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第1问,难度不大,根据经纬度或者轮廓都可以判断出该省属于我国东北地区;第2问,难度较大,需要审题清楚,图中信息反应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需要学生对该省地形特征熟悉,长白山跨越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最大的地区位于长白山山区。‎ ‎(2019•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下列各题。‎ ‎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3、D 4、D ‎【名师点睛】‎ 通过读图,学生要判断出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根据图例找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雾的形成与静风、逆温现象、水汽含量、凝结核数量有关。分析雾日多少差异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区域是不是出现逆温现象,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多少 。地形不是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9•江苏卷)下图为2019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答案】9.B 10.B ‎【解析】试题分析:9.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答案A错误,重庆处在冷锋锋线附近,伴随有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答案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答案C错误,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袭击,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故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较新的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天气系统。第一小题注意观察气压形势图,看准每个区域位置对应的天气系统,结合所学习的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二小题要熟悉冷锋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气温下降,气压先下降后上升。‎ ‎(2019•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7、D 8、A ‎【解析】试题分析:7、读图,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C,A错。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C,B错。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C,C错。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C,D对。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对。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B错。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C错。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错。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城市热岛效应,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是考查重点,学生应熟记。通过读图,要判断出该地的气候要素中,气温小于0°C这一关键内容。然后才能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征,判断正确选项。城市热岛效应,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市中心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气流上升处,容易降水或加快污染扩散的程度。‎ ‎(2019•天津卷)读2019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1.A 2.D ‎【名师点睛】解答本类型试题需掌握以下知识: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气流旋转向里辐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2019•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 ‎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13.A 14.B ‎ 试题分析:‎ ‎13.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 ‎14.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空间差异的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采用文字材料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试题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和信息提取,以及对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等相关知识的熟练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气候变暖,但不同区域气候变化存在差异,就南北半球而言,南半球升温幅度相对北半球小,这主要和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有关。‎ ‎(2019•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2分)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2分)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2分)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4分)‎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时能有效的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成因分析。‎ ‎【名师点睛】该题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通过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考查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对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对地图的有效解读是解决该地的关键。“茶树…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点出茶树的生存环境,据此推测,“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也应该具备“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相似的气候特征。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图中等高线、海陆分布、经纬度等是解决该题的突破点,基于此,可从地形、大气环流等角度解释该地独特气候条件的形成原因。‎ ‎(2019•海南卷)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3分)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3分)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4分)‎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成因分析。‎ ‎【名师点睛】气候问题是历年高考考核重点,该题依然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考查非地带性气候的形成原因的分析。题目以能力立意,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判读为主要考查目标,突出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一般而言,大气环流是地带性气候的形成最主要原因,而非地带性气候的形成更多的受到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准确提取材料中死谷特征、地理位置等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之处。‎ ‎【同步名校模拟高考】‎ ‎【2019年高考模拟题】‎ ‎(【全国市级联考】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测评)15~19℃是油菜花开花的最适宜温度,20℃左右温度适宜油菜结籽;菊花多属短日照植物,于日照渐短的秋冬季开花。下图示意我国油菜开花日期分布。假设甲、乙两地为我国的油菜种植区(甲、乙位置不确定,图中未标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甲地油菜比乙地开花早,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 甲地种植春油菜,乙地种植冬油菜 B. 甲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乙地位于江淮平原 C. 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长江三角洲 D. 甲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乙位于河西走廊 ‎2.若甲乙都可种植油菜和菊花,仅从纬度角度考虑,甲地油菜比乙地油菜开花晚,则甲地菊花比乙地菊花开花时间 A. 早 B. 晚 C. 同时 D. 不确定 ‎3.通常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油菜籽的品质好。西北某干旱山地不同坡向油菜籽品质差异明显,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油菜籽品质最好的位于 A. 东北坡 B. 西南坡 C. 东南坡 D. 西北坡 ‎【答案】1.B 2.A 3.B ‎【解析】‎ ‎1.‎ 读图可知,我国纬度越低地区,油菜开花越早,纬度越高,开花时间越晚。如果甲地油菜花比乙地早,说明其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应当种植冬油菜,A错。珠三角纬度低于江淮平原,开花早,B对。塔里木盆地纬度高于长三角,C错。雅鲁藏布江河谷油菜开花晚于河西走廊,D错。故选B。‎ ‎2.如果甲地油菜开花较晚,则其纬度高于乙地,纬度越高,进入秋冬季节时间越早,而菊花多开花在秋冬季节,说明甲地菊花的开花时间早于乙地,故选A。‎ ‎3.西北某山地的北坡为阴坡,最高气温较南坡低,昼夜温差小,AD错。东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云量大,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的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于西南坡,B对、C错。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全国市级联考】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4月(三模)试题)‎ 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北麓,终年不结冰,风光独特,以“热湖”著称,湖水含盐量较高,故又称“盐湖”。在湖中乘船,北岸的雪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显得静谧和神奇。下图为伊塞克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影响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因素是 ( )‎ A. 纬度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地形 ‎5.下列关于伊塞克湖盐度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盐度高于西部 B. 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C. 表层盐度冬季高于夏季 D. 表层盐度春季低于秋季 ‎6.伊塞克湖沿湖地区云雾缭绕,其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 A. 风力较大,从周围高山飘流至此 B.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遇冷凝结成云雾 C. 湖面终年不结冰,湖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 D. 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空气湿润 ‎【答案】4.D 5.C 6.C ‎4.伊塞克湖大约位于42.5°N,纬度较高,不是不结冰的原因,A错。深居大陆内部,不受洋流影响,B错。距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小,C错。北部有高大山脉,能阻挡冷空气入侵,所以冬季不结冰,不结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5.图中东部有河流流入,有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大,西部缺少河流注入,东部盐度小于西部,A错。由于盐类物质密度较大,下沉明显,所以深层盐度高于表层,B错。冬季降水量少,且气温低,流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少,表层盐度冬季高于夏季,C对。湖泊因夏季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秋季水位高于春季,表层盐度秋季低于春季,D错。‎ ‎6.雾形成需要净风天气,风力大不易形成雾,A错。盆地底地形,气温较周围高,B错。受地形的影响,冬季气温较高,湖水不易结冰,夏季气温高,湖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遇冷容易成雾,C对。该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D错。‎ ‎(【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红桥区2019届高三二模地理试题)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当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7.此时我国 A. 南方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上海、北京风向基本相同 D. 昆明风力小于三亚 ‎8.据图可知,该日成都气温比上海高的原因是 A.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B. 深居内陆,受到海洋影响小 C. 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D. 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 ‎【答案】7.C 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和地形对气候影响。要求掌握天气系统的判别,风力大小的判决,风向的判定,以及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7.‎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省不受高压脊控制,A错;北方地区普遍受高压控制,寒冷干燥,B错;上海、北京等压线方式基本相同,风向基本相同,C对;昆明等压线的密度大于三亚,昆明风力小于三亚,D正确。‎ ‎8.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气流难以到达,受寒潮影响小,选择D。‎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 E→F→H→G→E B. G→E→F→H→G C. G→E→H→F→G D. G→H→F→E→G ‎10.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A. 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 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 甲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 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答案】9.D 10.C ‎【解析】‎ ‎9.读图分析可知,近地面GE位于近地面,且E>G,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E为郊区;城市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所以G为城市,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 F为郊区的上空,为低压,H为城市的上空,为高压,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垂直方向,城市受热,空气由G到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到E,由此判断环流的方向为G→H→F→E→G,故答案选D项。‎ ‎10.由上题分析可知,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市受热空气,近地面形成低压,E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错误;城市和郊区相比,无论昼夜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所以甲的气压小于乙地气压,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 说明:‎ ‎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即知道冷热差异可以画出热力环流,反之知道热力环流可以找出冷热差异。 ‎ ‎②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总是先垂直后水平。 ‎ ‎③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 ‎ ‎④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遵循“高凸低凹”原则:等压面凸起是高压区,下凹是低压区。‎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二模测试)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刻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示山地气温变化特点表现为 A. 日温差大,年温差大 B. 日温差小,年温差小 C. 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D. 日温差小,年温差大 ‎12.该气象站,7月1日气温日较差可能是 A. 3℃ B. 7℃ C. 10℃ D. 14℃‎ ‎13.受山地坡向影响,该气象站7月气温日较差最大,推测气象站7月位于山地的 A. 南坡 背风坡 B. 南坡 迎风坡 C. 北坡 背风坡 D. 北坡 迎风坡 ‎【答案】11.C 12.B 13.C ‎13.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气温的日较差大,每天日出为6时日落为18时,说明在赤道上,7月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北坡为背风坡,选择C。 ‎ ‎(2019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读某地(60°N,80°E)静风林区CO2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4.该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及这种植被类型的最大地带性分布区分别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欧大陆东部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美大陆 C. 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 D. 亚寒带针叶林 南美大陆 ‎15.若m、n表示年平均状况下,当地0时、6时、12时、18时中连续的两个时间,则据图中信息可知m、n分别为()‎ A. 0时、6时 B. 6时、12时 C. 12时、18时 D. 18时、0时 ‎16.在m到n时段内静风林区CO2浓度变化较大,且m到n持续时间较长的季节是 A. 春季 B. 秋季 C. 夏季 D. 冬季 ‎【答案】14.C 15.B 16.C ‎【解析】‎ ‎14.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该地(60°N,80°E)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其主要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这种植被类型集中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局部山区地带,但最大地带性分布区是亚欧大陆。选C。‎ ‎15.‎ 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夜间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静风林区CO2浓度变化取决于光热变化,日出后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增强,正午前后光热充足,植物光合作用最强,图中自m时间开始CO2浓度变低,到n时间CO2浓度最低,可看出其表示日出到正午前后时段。选B。‎ ‎16.由上题得出m到n表示日出到正午前后时段。静风林区CO2浓度变化较大,且m到n持续时间较长,说明日出到正午前后时段气温变化较大,且时间较长;夏季该地从日出到正午气温变化较大,且时间较长(该地夏季昼长夜短),符合条件,选C。‎ ‎(【全国省级联考】2019届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三))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A. 现代气候气温最低 B. Ⅱ类气候气温最高 C. I类气候气温最高 D. Ⅱ类气候气温最低 ‎18.图示M地区山脉 A. 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 等温线向南部凸出 C. 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 D. 西坡雪线较东坡高 ‎1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17.B 18.C 19.D ‎【解析】试题通过某地海岸线变化,考查等温线的判断、全球变暖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7.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从图中看,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最接近内陆,说明海平面最高,气温最高,B正确。‎ ‎18.图示M地区山脉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Ⅱ类气候气温最高,气温越高同一温度等温线分布纬度越高,Ⅱ类气候对应等温线是c,分布纬度最高,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山脉气温较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应向北凸出;该地位于50°S以南,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物种丰富,雪线低,C正确。‎ ‎19.从图中看丁地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相距最近,海岸线变化范围最小,湿地面积最小,D正确。‎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19届高三第八次月考)名为“Arctic Harvester(北极收割机)”的概念设计获得了2019年Jacques Rougerie基金会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之“海洋建筑与创新”类别第一名。“北极收割机”温室是一个漂浮的半圆建筑,本质是可循环利用的无土栽培农业基础设施,通过利用营养丰富的冰山淡水资源进行大规模水培农业生产,为当地居民供给新鲜水果和蔬菜,帮助原本贫瘠的冰川国家改善生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收割机示意图 ‎20.“北极收割机”温室 A. 可以跟随冰山移动 B. 全年依靠太阳能提供能源 C. 能够在全球范围推广 D.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21.制约“北极收割机”温室迅速推广的关键因素是 A. 劳动力数量 B. 经济效益 C. 科技水平 D. 市场需求 ‎22.“北极收割机”温室,其设计出发点主要面向应对 A. 大气污染 B. 淡水资源短缺 C. 粮食安全 D. 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20.A 21.B 22.D ‎21.生产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制约其迅速推广的关键因素,B对。北极收割机建造的技术难度大,建造成本高,市场需求量大,C、D错。无土栽培蔬菜水果,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少,A错。‎ ‎22.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大量冰川融化,形成大量漂浮冰山淡水资源,北极收割机正是冰川国家为了应对此变化而设计出来的,D对。该设计不能解决大气污染、淡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问题,A、B、C错。‎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风切变是指大气中不同两点之间的风速或风向的剧烈变化。国际航空界公认风切变是飞机起飞和着陆的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无形杀手”。风切变包括:①水平风切变是风向和(或)风速在水平距离上的变化;②垂直风切变是垂直风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呈现为气旋中心附近一股强烈的下降气流。其中雷暴云(强对流形成)下的垂直下沉气流(?这个“下沉气流”是雷暴云内的冷空气下沉,实际情况确实有,对飞机飞行安全影响很大(雷暴云形成时和主导气流始终是上升气流为主)。)最危险。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A、B、C、D四地水平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最显著的分别是 A. A、B B. B、D C. C、A D. D、B ‎24.有架飞机由于紧急情况要被迫在该区域A、B、C、D四地选择降落。最合理的降落地点和着陆方向是 A. A处,自南向北 B. B处,自东向西 C. C处,自西向东 D. D处,自南向北 ‎【答案】23.D 24.C ‎【解析】‎ ‎23.读图,图中A、B、C、D四地中,A位于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风速变化小。D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风速变化大,D处水平风切变最显著。根据材料,垂直风切变呈现为气旋中心附近一股强烈的下降气流。B处是气旋中心,垂直风切变最显著。C处不是气旋中心,垂直风切变不显著。D对,A、B、C错。‎ ‎24.有架飞机由于紧急情况要被迫在该区域A、B、C、D四地选择降落。飞机起降应是逆风飞行,A处吹东南风,自北向南较合理,A错。B处是气旋中心,不适宜飞机起降,B错。D处吹东北风,自西向东较合理,D错。C处吹东北风,自西向东较合理,C对。 ‎ 点睛:根据材料信息,了解水平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的含义,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锋面位置,判断各地的风向、风速变化。注意B处是气旋,垂直风切变最显著。了解飞机起降与风向的关系,逆风起降。‎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5.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有关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下 ②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 ‎③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较为干燥 ④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6.若等值距为4°,A点气温可能为 ( )‎ A. 17℃ B. 20℃ C. 24℃ D. 29℃‎ ‎【答案】25.B 26.D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事物分析。沙漠的成因要从引发区域降水少的因素分析。一般包含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因素,结合实际位置分析即可。判读等值线的数值要从其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分析,根据区域特征,得出其外部等值线为大值,再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来分析。‎ ‎25.索马里沙漠环境的成因要从区域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状况分析。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较为干燥,降水少;冬季该地盛行东北季风,从大陆吹来,较为干燥,降水少;从气温分析,因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洋流分析,该地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26.若等值距为4°,A点位于内陆,受沙漠环境的影响,气温高于沿海,气温应介于28°-32°之间,选D。‎ ‎【2019年高考模拟题】‎ ‎(浙江省2019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试题)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左图)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3.左图所示季节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4.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右图中的:‎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①②‎ ‎【答案】3.D 4.B ‎ ‎4.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由图可知甲地所处纬度较低,而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地带,因此冬季气温应高于乙、丙两地;三地中该地受副高控制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因此②应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位于图中半岛的内部,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所以①为乙地统计资料;丙地所处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要多于乙地,因此③为丙气候资料,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江西省2019届高三新课标冲刺卷(二)试题)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读五大湖积雪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关于图中a,b两地积雪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 B. a>b C. a = b D.无法确定 ‎7. 符合a地河流流量变化的曲线为 ‎【答案】6.A 7.C ‎【解析】‎ 试题分析:‎ ‎6.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即形成地形雨。图中降水的强弱主要和湖面的大小,水汽的多少相关;由图示可知,a位于河流的南岸,从图中等值线可知湖泊南部的等值线多自南向北,居湖越近,积雪厚度愈大,因此a受大湖效应影响显著,故其积雪厚度应大于b。答案选A。‎ ‎7.a地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温度低,所以冬季会有积雪,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夏季受来自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影响形成夏汛,且夏季流量应大于春季。‎ 考点:大湖效应,河流的补给。‎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三模试题)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图6为南、北半球大陆西岸风向、风速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年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 C.南、北半球风速差异,夏季小于冬季 D.分布范围夏季大于冬季 ‎11. 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 ‎【答案】10.B 11.B ‎ ‎【解析】‎ 试题分析:‎ ‎10.仔细读图,图中中纬度地区为30°—60°,在图中属于纵坐标信息,图中有南半球和北半球两条曲线,左图为北半球夏季状况,右图为北半球冬季状况。图中西风年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A错;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B对;南、北半球风速差异,夏季大于冬季,C错;分布范围是指纬度分布范围,夏季小于冬季,D错。答案选B。‎ ‎11.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30°—60°,海洋面积大,西风强度大,因此,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答案选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变化。‎ ‎(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是“某日以极点为中心的中、高纬度地区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8.冬季导致亚欧大陆出现极强寒潮天气的气压中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9.此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 ‎ A.中国盛行东南季风 ‎ B.北印度洋洋流方向为自西向东 ‎ C.地中海沿岸主要受西风带影响 D.北京白昼长于广州 ‎【答案】8、D 9、C ‎【解析】‎ 试题分析:‎ ‎8.读图,根据极点附近的风向是极地东风,北极地区是东北风,南极地区是东南风,判断图示为北极为中心。北极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结合经度,判断冬季导致亚欧大陆出现极强寒潮天气的气压中心是丁,D对。A、B、C错。‎ ‎9.此季节,北半球是冬季,中国盛行西北季风,A错。受东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洋流方向为自东向西,B错。地中海沿岸主要受西风带影响,C对。冬季北京白昼长短于广州,D错。‎ 考点:风带的风向,大陆分布范围,大气活动中心分布位置,季风环流,洋流,昼夜长短变化。‎ ‎(山西省阳泉市2019届高三全国高校招生模拟考试) 2019年2月全球气温再创新高,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热2月,全球气温已连续第10个月破同期单月全球气温纪录。与此同时2019年5月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陷入干旱之时,美国东北部会迎来多轮暴风雪,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可能洪涝成灾,非洲大陆却是一片干旱。据此,完成第8-9题。‎ ‎8.结合地理知识,以上极端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A.日食   B.厄尔尼诺现象 C.拉尼娜现象 D.全球变暖 ‎9. 除了材料所说的极端现象,此次极端天气还伴随( )‎ ‎①鱼和海鸟会大量死亡 ②东南信风减弱,向西流动的洋流减少 ‎③津巴布韦烟草产量减产 ④夏季东海海域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8.B 9.C 考点:厄尔尼诺现象及影响。‎ ‎(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调查试题)下图中的曲线示意我国某山脉某月平均气温19℃等温线的空间分布状况,N' 、M'分别为N’、 M’在坐标系水平面上的投影,A, B两点海拔高度不同。 回答下列问题。‎ ‎3.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A.小兴安岭 B.台湾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秦岭 ‎4.结合上题结论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地受沿岸暖流增温作用的影响,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N地 B. M处受冬季风影响比N处小,故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N处 C. M处与N处的气温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海拔相同 D. A、B两处19℃等温线分布高度不同,是因为A、B两处受夏季风影响不同 ‎【答案】3.B 4.D ‎【解析】‎ 试题分析:‎ ‎3.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题目中的四列山脉只有台湾山脉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B对。小兴安岭为西北-东南走向,喜马拉雅山脉为弧状山脉,秦岭为东西走向。故选B。‎ ‎4.根据上题的分析,该山脉为台湾山脉,该山脉的东西两侧均受暖流影响,A错;M位于西南,纬度低,温度高,所以西南方向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N地,B错。M′与N'分别为M、N在水平面上的投影,M、N两地温度相同,但海拔不同,C错。也可以作图判断A点、B点的海拔,可知A点比B点海拔低。同样为19摄氏度,B点海拔高(既同一海拔,B点气温高于A点),B点位于山脉西侧,A点位于山脉东侧,山脉西侧同海拔地区气温高于东侧。因为山脉东侧受海洋夏季风影响明显,海洋性强,夏季比同纬度同海拔西侧气温低,D对。故选D。‎ 考点: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全国百强校】重庆一中2019届高三3月月考)读50°N纬线(图甲)和180°经线(图乙)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地该月( )‎ ‎ A.冬小麦长势喜人 B.树木枯黄落叶 C.沙尘暴盛行 D.盛行东南季风 ‎2.乙、丙两地气压中心( )‎ ‎ A.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 B.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 C.都是当地冬季为最强 D.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答案】1.B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乙地(50°N.90°E)附近为高压中心,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亚欧大陆上,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冬季。甲地位于俄罗斯东部,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当地不适宜种植冬小麦,A错。此时树木枯黄落叶,B对。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C错。此时该地盛行西北季风,D错。故选B。‎ ‎2.读图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乙地为亚洲高压,丙为副热带高压。北半球的高压气流呈顺时针辐散,A错。高压中心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为下沉,乙丙相同,B错。亚洲高压冬季最强,副热带高压夏季势力强盛,C错。亚洲高压的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副热带高压属于动力下沉形成的,D对。故选D。‎ ‎【考点定位】空间定位 高压大气运动方向及成因 ‎(【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图2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2‎ ‎3.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 ‎4.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答案】3.D 4.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 ‎【名师点睛】锋面气旋的判读:‎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如下图,在虚线处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如甲线箭头所指方向;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可知气团的运动方向为乙线箭头所指方向。通过作图很容易判断出虚线甲处是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虚线丙处是南侧暖气团主动移动,为暖锋。南半球判断方法与此类似。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 ‎4.误以为存在锋面反气旋:有很多同学在学过锋面气旋后,总是想着在高压延伸出来的高压脊处也应该有锋面,会形成锋面反气旋。其实不然,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交汇,因此可以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处,空气是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汇,因此不会产生锋面。‎ ‎【巧记】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雨锋前成。(暖锋) 三角中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归纳】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华南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昆明准静止锋(春城、贵州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 ‎【警示】(1)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夏季风进退早晚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表示l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 ‎ A东北北部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北部 ‎13.下列年份中,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是 ‎ ‎ A 1955年 B.1965年 C.1975年 D.2019年 ‎【答案】12.B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2.从图中等值线可以读出,夏季风到达的最高纬度介于40°N-45°N之间,为华北地区、东北的南部。选B项。‎ ‎13.我国夏季的降水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分布在夏季风的前沿。由图中可以看出,与别的年份相比.1955年,雨带分布在35°N以北的时间长,而分布在35°‎ N以南的时间短,易造成“南旱北涝”。‎ ‎【考点定位】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及对降水的影响。‎ ‎【名师点睛】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形成一条锋面雨带。‎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主要受冬、夏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当夏季风势力不断增强且强于冬季风时,锋面雨带不断北移;当冬季风势力不断增强且强于夏季风时,锋面雨带迅速南移。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 ‎“三停”:“一停”是4、5月份雨带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二停”是6、7月份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梅雨”;“三停”是7、8月份雨带停留在东北、华北地区,多暴雨。‎ ‎“两跳”分别是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江淮地区(一般在5、6月间),从江淮地区再跳到东北、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中旬)。‎ ‎“一 退”是指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一般来说,受夏季风及锋面雨带影响时间越长,降水量越丰富;受夏季风及锋面雨带影响时间短,或不受其影响,降水量少,因此,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此外,受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的早晚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很快被推移到北方地区,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试)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图3为我国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C. PM2.5曲线变化与气候变化规律相同 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 ‎【答案】7.B 8.C ‎【考点定位】等值线的判读、中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土壤盐碱化、中国南方区域 ‎【知识拓展】PM2.5浓度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通常来说,冬季PM2.5浓度最高,夏季PM2.5浓度最低。冬季PM2.5浓度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燃煤供暖、不利于空气扩散的气候。其次,多大风扬尘天气。夏季PM2.5的浓度明显降低,这与人为排放和以供暖为目的燃煤减少有关。此外,悬浮颗粒的大规模湿沉积以及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洁净空气对空气污染有着很强的稀释作用。‎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图是我国广州、重庆、武汉、北京四地水库不同季节的自然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下列关于图中水温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温的变化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大    B.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降低 ‎ C.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升高      D.表层水温的南北差异7月大于1月 ‎21. 根据图中水温的变化趋势,推断四地表层水温年较差最大的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广州 乙——武汉 丙——重庆 丁——北京 B. 甲——武汉 乙——重庆 丙——广州 丁——北京 C. 甲——武汉 乙——广州 丙——重庆 丁——北京 D. 甲——重庆 乙——北京 丙——广州 丁——武汉 ‎【答案】20.A 21.A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20.读图,图中水温7月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水温值在27—34℃之间,差异较小;1月水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水温值在0—13℃之间,差异较大,这些水温的变化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大,故选A。BC没有指明月份,故排除BC。表层水温的南北有差异且7月小于1月,故D错。‎ ‎21.根据图中表层水温数值,可以计算出表层水温年较差。甲地7月表层水温为33.5℃,1月表层水温为3.5℃,年较差为30℃;乙地7月表层水温为31℃,1月表层水温为5℃,年较差为26℃;丙地7月表层水温为30℃,1月表层水温为12.5℃,年较差为17.5℃;丁地7月表层水温为28℃,1月表层水温为2℃,年较差为26℃。故水温年较差最大的是甲地,A对。‎ ‎22.气温的变化影响水温的变化。广州、重庆、武汉、北京四地由低纬度高纬度变化,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故应从冬季水温入手。读1月份平均水温变化图,表层水温最高的是广州,对应丙。表层水温最低的是北京,对应丁。武汉夏季受副高控制,太阳辐射强,水温高,对应甲。重庆是山城,多云雾,太阳辐射弱,对应乙。故B正确。‎ ‎【考点定位】中国的气候特点 ‎【知识拓展】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1) 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暖北寒;漠河最冷,海南最热,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线。形成原因是: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远小于南方,且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加上地形阻隔,受冬季风的影响弱于北方。‎ (2) 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等山地气候偏低外,吐鲁番盆地最热。形成原因是:夏季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小于南方,但北方白昼却长于南方,使得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且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南方雨季长,故两者温差不大。青藏高原等高原高山气候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吐鲁番盆地由于是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沙漠广布,且晴天多,空气干燥,晴天多,气温最高。‎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2019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 A. 低压系统   B.高压系统 C.冷锋 D.暖锋 ‎8. 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②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 ‎ ‎③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  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小 A. ‎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答案】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1. 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9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说明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故B正确。‎ 2. 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增加,故C正确。‎ ‎【考点定位】天气系统,大气环流 ‎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量大小 B.下垫面状况 C.正午太阳高度 D.太阳活动 ‎10.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 B.环境污染 C.冰川消融 D.人口增加 ‎【答案】9.A 10.C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浅水水位(浅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表示的城市可能是 ‎ A.北京 B.贵阳 C.孟买 D.横滨 ‎12.图中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尘暴 ‎【答案】11.D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11.以温定带,从图中可知最低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气候,锁定贵阳和横滨(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孟买是热带季风气候,故排除AC),两城市不同的是潜水水位。图示为潜水水位在5米左右,贵阳在云贵高原上,横滨在太平洋沿岸,潜水水位浅说明是横滨,故D正确。‎ ‎12.据图分析图示气温最低在0℃以上不具备凌汛条件,一般少受寒潮影响,故排除AC。降水主要集中在6~7月份,降水比较充足则少受沙尘影响,最容易诱发的是泥石流(横滨属于日本,而日本多山地地形,降水集中时若地形较陡地表松散就容易发生泥石流),故B正确D错误。‎ ‎【考点定位】气候类型的判断,自然灾害的分布 ‎【名师点睛】分析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如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洪涝,冬季多寒潮等;分析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要结合世界板块分布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要结合地质地形分布特点和气候的季节变化;对于图表类试题,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作答。‎ ‎【跟踪热点模拟创新】‎ 海洋蓝洞(如下图)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蓝洞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形成 B.多形成于板块交界处 ‎ C.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下形成 D.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 ‎2. 海洋出现蓝洞现象反映了 A.海陆升降变迁 B.全球气候变暖 C. 地震火山频繁 D.海洋深不可测 ‎【答案】1.D 2.A ‎【解析】‎ ‎1.根据材料提示,海洋蓝洞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碳酸盐和二氧化碳、水可以发生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这就是碳酸盐地区流水溶蚀作用,容易形成洞穴,所以海洋蓝洞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时,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的。‎ ‎2.根据上题结论,洞穴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是处于地表环境,现在海洋里出现蓝洞现象,说明该地区发生了海陆变迁。‎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据近55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下图为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 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 A.永昌 B.民勤 C.天祝 D.凉州 ‎5.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海拔 C.坡向 D.纬度 ‎【答案】3.B 4.C 5.B 冻雨是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0℃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雨滴落到低于0℃的物体上,立刻结成冰并附着在这个物体上的一种现象。下图中曲线是我国某剖面线上等温面分布(等值距为2℃),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时刻下列哪个地区的高速公路最可能是关闭状态(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冻雨发生在我国的地区和季节是 ( )‎ A.青藏高原 冬季 B.黄土高原 深秋 ‎ C.内蒙古高原 初春 D.云贵高原 冬季 ‎8.关于此时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风力较③地强 B.②地光照较④地强 C.①地气压较③地高 D.④地受暖气团控制 ‎【答案】6.B 7.D 8.A ‎【解析】‎ ‎6.根据材料对冻雨的解释,可知冻雨是从大于0℃空中形成成云致雨,降落到低于0℃近地面,而结成冰,图中②地区符合条件,会形成冻雨,冻雨影响下,高速公路的路面结冰,不适宜高速行驶汽车,所以会关闭。‎ ‎7.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可知②地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上,冬季在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冷气团一侧的贵州省容易发生冻雨现象。‎ ‎8.③地位于盆地中,受四周地形阻挡,风力小,所以①地风力较③地强,②地出现冻雨天气,光照较④地弱,①地气压较③地低,④地受冷气团控制。‎ 考点:天气和区域地理。‎ 塔希提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全年平均气温在27℃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2019毫米左右。读塔希提岛位置图,回答9~11题。‎ ‎9.关于塔希提岛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南太平洋海域 B.地表植被以茂密森林为主 C.按成因属于火山岛      D.河运便利的河口处多聚落 ‎10.塔希提岛南部与北部降水存在差异和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南部降水多,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 B.南部降水多,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B.北部降水多,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 D.北部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的增湿作用 ‎11.若有一架客机从帕皮提沿最短航线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则该航班的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东南飞      B.一直向东北飞 C.先东南再东北      D.先东北再东南 ‎ ‎【答案】9.D 10.B 11.C ‎【解析】‎ ‎9.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塔希提岛位于南太平洋海域,根据材料可知该岛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因而植被是茂密的森林;该岛中部海拔高,地势陡峻,属于火山岛;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运条件差,位于河口处聚落多,但河运不便利。‎ ‎10.由纬度可知,塔希提岛处于东南信风带,南部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北部处于背风坡,因此南部降水多于北部。‎ ‎11.飞机的最短航线是经过球心大圆的劣弧部分,由帕皮提与巴西里约热内卢都位于南半球,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巴西里约热内卢位于帕皮提东南方,根据两地的相对位置可知,航班的飞行方向是先东南、再东北的航线属于最短航线。‎ 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下图为台湾北部新竹和宜兰两地区域图,两地以山脉为界。读图完成12-14题。‎ ‎12.宜兰夏季降雨的类型有( )‎ ‎①地形雨 ②锋面雨 ③对流雨 ④台风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自驾游游客观看日出应选择停在公路上的何处( )‎ A.甲 B.乙 C.丙 D.丁 ‎14.下列关于新竹多风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多东南风 ②冬季多西北风 ③夏季多西南风 ④冬季多东北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2.D 13.A 14.D 考点:气候类型、风向和日出观察。‎ 死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夏季有少量降雨。下图为沿着36°N附近穿过死亡谷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形成死亡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断层下陷 D.冰川侵蚀 ‎16.死亡谷夏季少量降雨的类型是 A.地形雨 B.锋面雨 C.气旋雨 D.对流雨 ‎ ‎17.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A.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C.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 D.暖流的增温效应 ‎【答案】15.C 16.D 17.B ‎【解析】‎ ‎15.死亡谷是由于地球重力将地壳压碎成巨大的岩块断裂下陷而致,当时部分岩块突起成山,部份倾斜成谷,故本题选C。‎ ‎16.从材料中可知该谷地是全球最热的地区之一,高温形成大量上升的暖气流在谷地的上方气成云团,等到聚集足够的云量,便形成对流雨;从图中看死亡谷东西两侧有高山阻挡水汽,不易形成地形雨和锋面雨;谷地面积狭小不能形成气旋雨。‎ ‎17.根据材料提示,死亡谷位于36°附近,属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死亡谷不属于地中海气候;洋流受高山阻挡,对死亡谷没有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