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讲精析 3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讲精析 34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讲精析 第五章综合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 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增大,究其原因,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重力对系统做了功 B.一定是合外力对系统做了功 C.一定是系统克服合外力做了功 D.可能是摩擦力对系统做了功 [答案] D [解析]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是除重力、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力对系统做正功引起的.不是 合外力做功的问题.所以只有 D 说法正确. 2.(2009·济南模拟)如图所示,铁路提速要解决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其中提高机车牵 引力功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若匀速行驶时,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f= kv2.那么,当列车分别以 120km/h 和 40km/h 的速度在水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机车的牵 引力功率之比为 (  ) A.3:1         B.9:1 C.27:1 D.81:1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功率的概念,分析时要首先找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判 断.功率 P=Fv=fv=kv2×v=kv3,即功率与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当速度之比是 31 时,则功率之比是 271. 3.汽车以恒定功率 P、初速度 v0 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 则汽车上坡过程中的 v-t 图象不可能是图中的 (  ) [答案] A [解析] 汽车上坡过程中功率不变,开始时牵引力可能大于阻力,可能小于阻力,可能 等于阻力,则速度可能先加速,可能先减速,可能不变,但不可能做匀加速运动,故 A 是 不可能的. 4.(2010·烟台五校联考)某汽车以额定功率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空载时的最大速度为 v1,装满货物后的最大速度为 v2,已知汽车空车的质量为 m0,汽车所受的阻力跟车重成正 比,则汽车后来所装货物的质量是 (  ) A.v1-v2 v2 m0 B.v1+v2 v2 m0 C.v1-v2 v1 m0 D.v1 v2m0 [答案] A [解析] 空载时:P=Ff1v1=km0gv1,装满货物后:P=Ff2v2=kmgv2,所以汽车后来所 装货物的质量是 Δm=m-m0=v1-v2 v2 m0,选项 A 正确. 5.(2009·广东质检)如图所示,小物体 A 沿高为 h、倾角为 θ 的光滑斜面以初速度 v0 从 顶端滑到底端,而相同的物体 B 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从同等高度竖直上抛,则 (  ) A.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同 B.两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C.从开始运动至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 D.从开始运动至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答案] AC [解析] 由于竖直高度的变化是相同的,所以相同质量的物体重力做功是一样的,再根 据动能定理可计算出末速度的大小相等.选项 A 正确,选项 C 正确.根据功率的定义,两 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不同,可知选项 B 错误.由于两物体在落地过程中的运动时 间不一定相同,所以选项 D 错误. 6.空中花样跳伞是一项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极限运动.如图甲所示是花样跳伞队员在 空中摆出的莲花图案.假设某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飞机上无初速度跳下,沿竖直方向 下落,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与位移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 0~s1 过程中的图 线为曲线,s1~s2 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0~s1 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s1~s2 过程中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 C.s1~s2 过程中运动员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D.0~s1 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不断增大 [答案] BD [解析]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只有重力做功时不影响运动员机械能的变化,所以 影响机械能变化的“元凶”是空气阻力做功.0~s1 过程中,机械能并非均匀减小,且由常识 可知,运动员速度越大,所受阻力会越大,A 项错误;开始下落阶段,空气阻力小于重力, 运动员的速度不断增加,D 项正确;s1~s2 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均匀减小,可知空气阻力 不再变化,即运动员速度不再发生变化,B 项正确,C 项错误. 7.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力的大小变化的情况,实验时让某消防队员从平台上 跳下,自由下落 H 后双脚触地,他顺势弯曲双腿,他的重心又下降了 h.计算机显示消防队 员受到地面支持力 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 是 (  ) A.在 t1 至 t2 时间内消防队员的重心在加速下降 B.在 t3 和 t4 时间内消防队员的重心在减速下降 C.t3 时刻消防队员的加速度为零 D.在 t1 至 t4 时间内消防队员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 AB [解析] t1 时刻前支持力为零,说明处于自由落体阶段,t2 时刻支持力与重力相等,t1→ t2 阶段已经触地做加速度逐渐减小为零的加速运动,速度在增大,t2 时刻速度达到最大值, A、B 对 C 错;在 t1 至 t4 时间内,消防队员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到零,机械能减小, D 错. 8.(2009·重庆模拟)半径为 R 的圆桶固定在小车上,有一光滑小球静止在圆桶的最低点, 如图小车以速度 v 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小球在圆桶中上升的高度 可能 (  ) A.等于v2 2g B.大于v2 2g C.小于v2 2g D.等于 2R [答案] ACD [解析] 小球沿圆桶上滑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分析知 ACD 是可能的. 9.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截面圆心为 O、半径为 R、表面粗糙的半圆柱体,其上 方固定一个光滑曲线轨道 AB,AB 间的竖直高度为 R,轨道底端水平并与半圆柱体顶端相切 于 B 点.质量为 m 的小球从 A 点沿轨道 AB 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在水平面上的落点为 C(图 中未画出),则 (  ) A.小球将沿圆柱体表面做圆周运动滑至 C 点 B.小球将沿圆柱体表面运动一段后脱离表面斜下抛至 C 点 C.小球将做平抛运动到达 C 点 D.O、C 之间的距离为 2R [答案] CD [解析] 设小球沿轨道 AB 滑至 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R=mv2/2, 解出滑至 B 点时的速度大小 v= 2gR.因此在 B 点时,向心力 F 向=mv2 R =2mg,即小球受的 支持力为 mg,所以小球将从圆柱体表面脱离并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知:R=1 2 gt2,OC=vt=2R,所以 CD 正确、AB 错误. 10.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 A 和 B,其中物块 A 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物块 B 以水平初速度 v0 向着物块 A 运动.物块 B 与弹簧 相互作用过程中,两物块始终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下列图象分别描绘了此过程 A、B 两物块的速度 v、动能 Ek 及所受弹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表示其关系的一组图象 是 (  ) A.④⑤ B.①⑥ C.③⑤ D.②⑥ [答案] A [解析] 在物块 B 与弹簧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弹簧弹力是变力且随弹簧压缩量的增大 而增大,物块 B 的速度逐渐减小、物块 A 的速度逐渐增大,且速度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逐 渐增大,图①②均不能表示速度 v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在两物块相互作用过程中,机械能 守恒,当弹簧压缩至最短两物块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两物块动能之和最小,图③错④ 正确.弹力 F 随弹簧压缩量 x 逐渐增大,而压缩量 x 随时间 t 非均匀变化,图⑤正确⑥ 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6 分)(2008 年盐城模拟)小玲同学平时使用带弹簧的圆珠笔写字,她想估测里面小 弹簧在圆珠笔尾端压紧情况下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请你帮助她完成这一想法. (1)写出实验所用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的步骤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要求能符合实验并尽量减少误 差) (3)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的表达式 ΔEp=________. [答案] (1)天平 直尺 (2)①将圆珠笔紧靠直尺竖直放在桌面上 ②在桌面上将圆珠笔尾端压紧,记下笔尖处的读数 x1 ③突然放开圆珠笔,观察并记下笔尖到达最高处的读数 x2 ④用天平测出圆珠笔的质量 m (3)mg(x2-x1) 12.(6 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 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 细砂.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砂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 态. 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 M.往砂桶中装入适量的细砂,用天平 称出此时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m.让砂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 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 L 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 v1 与 v2(v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