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题 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题 必修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 ,作者揭示了(     )‎ A. 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B. 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 C. 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D. 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 D 试题分析:AB项错误,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C项本身说法正确,因为知识分子的宣传,人们的思想不断地解放,最终推动了救亡运动的发展,但是材料并非问的是知识分子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揭示了思想启蒙和解放与政治运动的关系,推进革命不断地深入的发展。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 2.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指 A. 民族独立富强 B.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学习西方近代产业 D. 实现政治上民主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知道一个时间点:1895年至1927年。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各阶级各阶层纷纷要求民族独立和富强。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民族独立和富强 ‎ 3. 有人说近代中国“没有产业革命,但是近代中国充满着产业革命的精神”,“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指 A. 实业救国 B.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 5‎ C. 反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富强 D. 反对封建专制,实现民主政治 A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产业革命”“充满着产业革命的精神”,结合所学可知是指创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故选A;BD说的是政治革命,不符合材料信息“产业革命​”,排除BD;C项的“民族富强”表述错误,此时应为“民族独立”,排除C;故选A。 ‎ 1.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____,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____,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____。”题干“____”处省略的内容是( )‎ A. 民主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B. 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政治革命 C. 政治革命民主革命社会革命 D.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D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及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显示的省略的内容依次是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故 D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 2.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 ‎ A. 实现民主政治 B. 工业化的实现   C. 发展资本主义   D. 民族独立富强 D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 —1927 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精神主要就是追求实业救国,因此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错误,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故选D。 ‎ 3. ‎“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代表的革命党,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社会 D.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社会 B 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主张推满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就是主张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民主平等;民生主义就是主张解决财富分配问题。综上可知,B项表述最为准确和核心,符合题意,正确;A项仅仅提及了民族主义,排除;C项提及的是民权主义,排除;D 5‎ 项“法国式社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 1.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 工业化的实现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民族独立富强 D. 实现民主政治 C 本题考查对近代民族革命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1927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精神主要就是追求实业救国,即民族富强;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萎缩,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首要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故C正确;民族独立是ABD实现的前提,故排除。故选C。 ‎ 2.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 A.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础 C.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D. 西方政治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的产物 C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C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科学”,排除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排除B;西方政治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的产物指的是维新思想,排除D。故选C。 ‎ 3. 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这场革命运动() ‎ ‎①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④打击帝国义侵略势力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A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故②③错误。国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故①④正确,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 4. ‎“列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国民党将反对帝国主义写进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材料说明()‎ A. 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B.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不断完善的 C.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开端 D. 近代中国革命中的民族主义具有继承性 D 5‎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民族主义就是打倒列强,取得民族的独立。再紧扣题干信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国民党”,再到“中国共产党​”,可知这体现的正是民族主义的继承性特征,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各阶级”说法不准确,题干信息代表不了“各阶级”,排除;B项错误,题干主旨不是在强调民主革命纲领本身;C项不符合史实,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开端是鸦片战争。故选D。 ‎ 1.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 A. 工业化的实现 B. 发展资本主义 C. 追求国家独立富强 D. 实现民主政治 C 略 ‎ 2.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A. 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B. 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C. 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D. 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 二、非选择题,自练自提(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 请回答:(提示:请把答案写到答题卷上)‎ ‎(1)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有哪些?(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8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 (6分)‎ 5‎ ‎(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每点2分,答任意3点得6分) ‎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与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每点2分,共8分)‎ ‎(3)不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6分)‎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可从革命思想宣传,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武装起义发动,及中华民国建立等方面回答;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的掌握,属于简单的知识记忆题。根据教材的辛亥革命意义回答即可,但是要突出辛亥革命的创新;‎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最终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判断辛亥革命的意义就会得出不同结论。‎ ‎ ‎ 1.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材料一    近日《新民丛报》与本报分类辩驳:《民报》主共和;望国民以民权立宪;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主张政治革命,同时主张种族革命;以为国民革命,自颠覆专制而观,则为政治革命,自驱除异族而观,则为种族革命;鉴于世界前途,知社会问题必须解决,故提倡社会主义。《新民丛报》主专制;望政府以开明专制;以国民恶劣,故望以政府专制;主张政府开明专制,同时主张政治革命;以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能相容;以为社会主义,不过煽动乞丐流民之具。‎ ‎──摘编自《民报》第三号号外( ‎1906年 4月 1‎8日)‎ 材料二    立宪派是与维新派、保皇派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改良势力。日俄战争后时人多认为“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洋务官僚纷纷出面请立宪,1906年清政府发布了预备立宪上谕。不少中国人深信老耄的慈禧总赛不过年富的光绪,挥舞着“衣带诏”的康有为还有很大市场。与工商界利益攸关的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多为立宪派发动。在文化领域,如京师大学堂和商务印书馆,大抵仍以立宪人士为核心。‎ ‎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报》与《新民丛报》观点的主要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改良派依旧活跃的原因。(9分)‎ 5‎ ‎(1)《民报》: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体;推行民生主义。《新民丛报》:保留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反对革命派的民生主义。(6分) ‎ ‎(2)日俄战争结局的影响;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改良派的主张和活动仍有一定社会基础。(9分)‎ ‎(1)本题旨在考查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乃至民国初年政局变动都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息息相关。考生一方面要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政治主张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又需要对材料进行解读,通过比较鉴别出《民报》与《新民丛报》观点的不同。 ‎ ‎(2)本题主要考查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归纳20世纪初改良派依旧活跃的原因时,考生需要认真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认识到改良派活跃与时代各因素间内在关联,并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