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课时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课时作业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2017·河北省三市联考)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m,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1~2题。‎ ‎1.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 ‎ 第1题,死海主要由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故死海即乙湖夏季水位最低。第2题,图中①地位于死海西岸,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②地位于死海东岸,海拔较高,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多。‎ ‎(2017·广州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 ‎4.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人均耕地多 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 3 -‎ ‎5.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B )‎ A.气候条件 B.铁路运输 C.生产水平 D.市场需求 ‎ 第3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第4题,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第5题,“北粮南运”说明南方有市场需求、北方有粮食供应。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运力不足。‎ ‎(2017·湖南四县联考)图1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且土壤透气性好,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6~7题。‎ ‎6.图甲中最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的是( C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7.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 B.夏季种植,秋季收获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D.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 第6题,丙处海拔低,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故冬季较温暖;同时紧邻城区和湖泊,风景秀丽,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第7题,根据材料中可知,马铃薯要求透气性好的土壤,先覆盖稻草,然后又覆盖土层,可增加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和透气性能,C正确;图中垄沟内无水,不能发展渔业,A错;马铃薯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该地(纬度低)夏季气温高,不利于马铃薯生长,B错;覆盖稻草会减小温差,D错。‎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图,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据此,回答8~10题。‎ - 3 -‎ ‎8.图中甲、乙、丙、丁指标表示劳动力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9.新疆适宜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D )‎ 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10.依据该理论,河南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是( A )‎ A.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 B.以省会郑州为核心,继续发展能源密集型产业 C.发挥人才、资本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的合作 D.持续深化与珠三角、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 ‎ 第8题,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图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第9题,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位于西部的新疆适宜重点发展的产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第10题,考虑到河南省与东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的相对地理位置,河南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应是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 ‎1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长江江苏段__北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 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 ‎(2)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 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 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