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复习之说话得体
说话得体 同学们,晚上好!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会说话吗?大家可能会觉得,老师你在逗我们玩呢吧,我又不是聋哑人,我一岁都会说话了,有的同学可能十个月都会叫妈妈了!但是,你真的会说话吗?咱们这里说的会说话是要说的得体,说得让别人爱听。 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和境界,其实很不简单。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您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您才会死。”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皇上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会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呢?对,因为挨打的人不会说话,受奖的人会说话而已。 会说话很重要吗?会说话究竟有什么意义、价值和作用呢?为什么要学会说话呢?因为—— 1) 会说话能说退百万雄师! 咱们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烛之武退秦师》,讲的是秦晋联军要攻打郑国了,使得郑国的文臣武将均一筹莫展,武将不敢出征,文将没有计谋,最后郑王不得不请老将烛之武亲自出马,去秦国一趟。烛之武受命于危难之际,到了秦国找到了秦军的统帅。他对秦军统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痛陈唇亡齿寒的利和弊,最后终于说服了秦国统帅,让其下令秦国大军立刻撤军不再攻打郑国,并且留下了两员大将,协助保卫郑国。晋国一看无可奈何,只好撤军。 不费一兵一卒,一个烛之武就把秦军说退了。这是什么样的威力呢?当然是会说话的威力!无怪乎刘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龙》里这样感叹:“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又如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凭借自己能言善辩的口才,在出使东吴时,建立了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最后致使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兵,几乎全部葬身滔滔长江之中。这是什么样的威力?还是会说话的威力!假如刘备不让诸葛亮去,而让张飞去,后果又会怎么样呢 2) 会说话能够救人一命! 很多人都知道纪晓岚。前几年有部男女老少都喜欢的电视剧叫《铁齿铜牙纪晓岚》,铁齿铜牙,可见不是一般的能说会说。天下人都知道他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机智敏捷。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有一天,乾隆想,我要找一个办法试验试验他的机智。于是,他把纪晓岚找来,对纪晓岚说:“纪晓岚!”“臣在!”“我问你:何为忠孝呀?”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纪晓岚刚回答完,乾隆皇帝接过话来:“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了:怎么突然赐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一开,绝无戏言。纪晓岚只好谢主龙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 这时,乾隆就想:“这纪晓岚可怎么办呢?不死,回来,就是欺君之罪;可要是死了就真是太可惜了,自己手下便少了一个栋梁之材呀。”当然,乾隆知道纪晓岚不会让自己轻易死掉的,必定会有什么办法解救自己。于是他静观其变。 半柱香的工夫,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扑通地给乾隆跪下。乾隆装作很严肃地说:“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了吗?为什么你又跑回来啦?”纪晓岚说:“皇上,臣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真混蛋,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而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听到这里,乾隆哑口无言:你让他去死吧,你就是昏庸无道;可是让他活着吧,自己皇帝的面子又下不了台。最后,乾隆不得不解嘲说:“好一个纪晓岚,你是真能言善辩啊!” 纪晓岚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救了自己一条命。要是换了另一个人又会怎么办呢?看来,会说话的价值确实不可低估呀! 又想起一个故事来,是关于大家都很熟悉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话说朱元璋小时候有两个小伙伴张三和李四和他的关系甚好,称他“八哥”,一起玩耍,一起乞讨,堪称铁哥们。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张三和李四先后来到京城,想讨个一官半职。张三一见朱元璋,热泪盈眶,连呼“八哥”,要不是被卫兵拦住,差点就冲上去与皇帝拥抱。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念在儿时的情分上,就顺口问了一句:“别来无恙?”不料张三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八哥,你现在真是八面威风啊!当初我们一起替人家放牛,不知挨了地主多少鞭子;我们一起要饭,受了多少谩骂、侮辱!记得有一次,我们躲在芦花丛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竹罐里煮,还没有煮烂,几个人就急吼吼地抢着吃了起来,把罐子也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豆汤泼在泥土里。你饿急了,只顾捡豆子吃,连吞带咽,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塞进了嘴里。叶子噎在喉咙口,苦得要命,我们急中生智,抓了一把青叶子让你吞下去,总算把红叶子带进肚子里……”张三话还没说完,坐在金銮殿上的朱元璋早已怒气冲天,大喝一声,下令马上将张三推出去斩了。 过了两天,李四也来拜见朱元璋。三叩九拜,高呼万岁。朱元璋见李四还蛮“拎得清”,也问了一句:“别来无恙?”李四再次叩拜,说道:“微臣虽然不才,亏得皇上提携,记得当初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了豆将军,不料红孩儿当关,幸亏菜将军相助,万事大吉。”朱元璋听他把往事说得又文雅、又含蓄,颇为得意,就封李四做了官。 张三、李四用同样一段经历来套近乎,但一个丢了命,一个做了官。为什么?张三说话是揭了皇帝的疮疤;李四说的好听,获得了皇帝的欢心。 由此可见,学会说话真的很重要。为了督促我们学习说话,高考出题人也很贴心地在高考试卷上出了一道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题,只不过这道题不会让我们有杀头之忧。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年高考卷全国卷Ⅰ、Ⅱ、Ⅲ上边的这几道题。 (2017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017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17年全国卷Ⅲ)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看了这几道题,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这里主要考查的是谦辞和敬辞。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今天关于谦辞和敬辞我们就简单来做一个小结。 一.谦辞 1.“家”字族: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或年纪大的亲属。有: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家母(家慈)家叔、家兄、家姐。 2.“舍” 字族: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有人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令” 字族放在“敬辞”专项中讲述)有:舍弟、舍妹、舍侄、舍亲(谦称自己的亲戚)、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 3.“小”字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自己儿子),小女(自己女儿),小人、小可(地位低的人谦称自己),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店(自己的商店),小老儿(老年人自称)。 4.“老”字族:用于老年人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主要有:老朽(老年男子谦称自己),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衲(老和尚谦称自己,如言“老叫花子”“老要饭的”),老尼(老年尼姑谦称自己),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5.“愚”字族:用于自己的谦辞。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6.“拙”字族: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著作),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书画),拙见(同“愚见”),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7.“鄙/敝”字族: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敝人(谦称自己),鄙意、鄙见(谦称自己的意见、见解),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问对方问题),敢烦(麻烦对方做某事),敢请(请求对方做某事)。 9.其他有谦辞意味的词(成)语。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自己的儿子)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过誉(谦辞,过分称赞)/进言:向人提意见,有尊敬或客气的意味),常说“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卑职(①旧制州县以下的官对上司的自称②低微的职位谦称)/寡人(①寡德之人②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③古代王侯夫人的自称) 二.敬辞 1.“令”字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与对方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兄、令弟、令姊、令妹、令侄、令坦(尊称别人女婿)、令亲。 2.“拜”字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访(访问对方),拜读(阅读对方的文章),拜托(托对方办事),拜识(结识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 3.“奉”字族:用法同上。常见的有:奉告(告诉),奉劝(劝告),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送(赠送),奉托(拜托),奉达(告诉),奉复(回复)。后二者多用于书信。 4.“恭”字族:表恭敬地对待对方。常用的有:恭贺(恭敬地祝贺),恭请(恭敬地邀请),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5.“贵”字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婉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萨迪儿子),贵国(对方国家),贵校(对方学校)。 6.“高”字族:称别人的事物。有: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寿(问老人年龄),高堂(指父母),高足(别人的学生),高论(别人的议论),高龄(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认较高的职位,也用以探问别人就职的单位)。 7.“大”字族:尊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大爷、大娘、大妈、大哥、大姐、大人(书信中称长辈)、大师傅(尊称和尚)、大驾(称对方)、大名、大作、大札(对方的书信)、大庆(老年人的寿辰)。 8.“敬”字族: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例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请(请),敬礼(用于书信结尾),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 9.“请”字族: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进(请对方进来),请坐(请对方坐下)。 10.“惠”字族:对方对自己的行为动作。有:惠存(请保存。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顾(来临。多用于商家对顾客),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对方赠送财物),惠允(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11.“垂”字族: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询/垂问(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念(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青(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12.“屈”字族:请求别人做某事。如:屈驾(委屈大驾。用于邀请人),屈尊(降低身份俯就),屈就(委屈就认,请人担任职务),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 13.“俯”字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14.“光”字族:有“对方来临自己感到光荣”之意。如:光顾(用于商家欢迎顾客),光临(称宾客到来)。 15.“老”字族:用作敬辞时,“老”字可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爷爷、老大爷、老伯、老兄、老弟、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总(与姓连用,尊称军队某些高级领导人)。 16.“华”字族:尊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对方的生日),华堂(对方的房屋),华章(华美的诗文,多用于称颂),华宗(称与自己同姓的人,如言“本家”。《西游记》第27回:唐僧吃了斋饭之后,才问:“老施主,高姓?”老者回答:“姓陈。”唐僧合掌说:“这是我贫僧华宗了。”),华翰(对方的书信),华胄(贵族的后裔)。 17.“雅”字族: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常用: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别人批评指正),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18.“芳”字族:称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名(年轻女子的名字),芳龄(年轻女子的年龄),芳邻(①称对方的邻居② 好邻居。王勃《滕王阁序》:“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19.“玉”字族:称对方(多指女性)身体或行动。如:玉体(对方身体),玉照(对方的照片),玉音(对方的书信、言辞。常说“恭候玉音”),玉成(成全。常说“深望玉成此事”)。 20.“贤”字族: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贤郎(对方的儿子。宋范公偁《过庭录》:“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贤婿(自己的女婿),贤内助(自己的妻子)。 21.“宝”字族:用于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如:宝地(称对方所在的地方),宝方(同“宝地”。唐僧有句口头禅:“贫僧是东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经的和尚,路过宝方,天色已晚……”),宝眷(称对方的家眷),宝号(①称对方的店铺②称对方的名字),宝刹(称僧尼所在的寺庙)。 22.“台”字族: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动作。如:兄台(对朋辈的敬称。兄在台上,我在台下,恭维对方在台上),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旧称对方,多说“敬候台驾光临”),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23.其他具有敬辞意味的词(成)语。有: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陛下(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当轴(dāngzhóu,旧时指政府领导者。《宋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要员,后喻官居要职),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阁下(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足下(称对方。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父执(父亲的朋友),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海涵/包涵(请人原谅),卓夺(高明的决断),斧正(请人改文章),笑纳(请接纳收下礼物),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赐教(请人指教),府上(称对方房屋),璧还(归还物品),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劳步(用于感谢别人来访),驾临(称对方到来),挡驾(谢绝来客访问),候光(等候光临),候教(等候指教),垂问(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鼎力相助(恭维别人有扛鼎之力),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意思是不要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于小处。既可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也可以用作敬辞,表示让某人做某事,委屈了他的才华),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率先垂范(长辈给晚辈、上级给下级带头做好表率)。 三.具体用法 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海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陪伴朋友说“奉陪”, 无暇陪客说“失陪”;问人干嘛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 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 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 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 称已见解说“拙见”;称人父亲说“令尊”, 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 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对方身体叫“玉体”,归还原物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An:C(本题考查用词得体。A项,“寒舍”谦称,指自己的家,恰当。B项“贵校”尊称对方,恰当。D项“双亲大人”敬辞,称父母,恰当。C“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不能称自己。) 2、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An:D 3、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小张和小王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见面,今日一见,小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An:D(A“笑纳”是敬称; B“绵薄之力”是谦称; C“久仰”意思是仰慕已久,用于初次见面,都不得体。) 4、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B.8月12日是贵校七十周年校庆,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指导。 C.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我一定不吝赐教。 D.听说你新买了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An:A(B项“光临”是敬辞,指宾客到来;C项“赐教”是敬辞,请别人指点;D项“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5、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山川俯首,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您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C.广大文学爱好者可将作品寄来,我会一一斧正。 D.老同学,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我因事不能前去祝贺,我的祝福望你心领了。 An:A(B“赏识”多用于上对下,此处学生对老师,不妥C“斧正”是敬辞,用于请别人改文章D“心领”用于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此处用错对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