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指导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考点】根据区域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天气和气候、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 ‎ ‎【典型例题】(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 ‎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 ‎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 ‎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 ‎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 ‎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 ‎ ‎【方法剖析】‎ ‎ ‎ ‎1.地形特征的分析 ‎ ‎ 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试题中,地形判读常以等高线的形式给出,因此,这里还需要掌握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读数值范围和极端值的大小;二读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等值线向高值凸出数值为低,向低值凸出数值为高(“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三读疏密程度,根据疏密程度判断地理要素变化的缓急,等值线越密,变化越急,反之,变化越缓;四读局部小范围闭合,若闭合圈上的数值与其周围数值较大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的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大,反之,若闭合圈上的数值与周围数值较小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小;最后再结合具体相关知识和特征进行解读。‎ ‎ ‎ ‎2.气候特点的分析 ‎ ‎ 世界各地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有一些差异。气候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典型的气候特征描述。如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气温降水资料,一般应当根据数据来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某气候夏季炎热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某地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为标准,高于‎0℃‎为温和,反之为寒冷。‎ ‎ ‎ ‎3.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 ‎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结冰期等,分析时,应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加以分析。首先我们应大致确定河流的补给类型,若是以降水补给为主,水量的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主要与河流流域降水量及其变化有关,若是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则与气温有关。对含沙量的分析,主要考虑流域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高,河流含沙量越小。有无冰期取决于冬季最冷月均温,若小于‎0℃‎,一般有冰期。‎ ‎ ‎ ‎4.区域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因为它提供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热、水资源。在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时,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 ‎ ‎(1)光、热资源,有利的条件是(生长期内)光热资源丰富,但有些地区可能两者不同时具备,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够充足。‎ ‎ ‎ ‎(2)降水量,有利的条件是雨量充足或雨量适中,但不同的农作物生产对雨量要求是不同的,如小麦、棉花为旱作物,它们对水分的需求量要少于水稻生产。‎ ‎ ‎ ‎(3)水热组合,有了一定数量的水热条件,还应评价水热配合状况,如地中海气候区,光热、降水都较为丰富,但雨热不同期。‎ ‎ ‎ ‎(4)评价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如降水变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不利于农业的高产稳产,台风、寒潮对农业不利等。‎ ‎ ‎ 在评价一个地区气候条件时,应评述利弊两个方面。‎ ‎ ‎ 区域自然特征的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性较强,因此,熟练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是准确、全面分析此类问题的关键。‎ ‎ ‎ ‎【答案】(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 ‎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 ‎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 ‎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