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15世界地理教师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15 世界地理(教师版) 【2012年高考题】 (2012上海卷)(八)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 16. 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决堤 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 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东部 C. 北大西洋东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答案】16.C 17.D 【解析】 16. 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即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凌汛、水位暴涨甚至河岸决堤,水土流失不易发生。 17. 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读图可知该河流是从五大湖地区流向东北方向,则可知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渔场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位北大西洋西部。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世界地理、河流和渔场。 (2012江苏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4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图14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一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 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一l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 、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3分)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 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分)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等。(2分)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试分析有利条件。 (4分) 【答案】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解析】 (1)要求学生通过对时间的分析,了解昆仑站所在位置,南极地区的大气状况、季节等,南极大陆也是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大气污染极小。昆仑站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回答时应从气候、大气层厚度和人类影响三个方面回答,能24小时观测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某点地理坐标应该是全球定位系统具备的功能。 (3)则要求学生根据南极周围海洋状况,综合分析科考船航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首先它要穿过地球上最强的南半球西风带(遇狂风巨浪,其下以是环绕地球的最强寒流——西风漂流,海面漂浮的冰山,极低气温)。 (4)要求学生从图中读自然带的变化既有南北(从赤道到两极),又有(从沿海到内陆)变化。图中P大陆是澳大利亚,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符合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南北延伸的则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两者影响因素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5)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其地域类型必然是大牧场放牧业,同时也需优越的条件,分析其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草场、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如农业技术、交通和地广人稀等方面考虑,尽量回答全面。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海洋交通的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等多项知识的综合记忆、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四川卷)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图2 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5.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量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答案】3.C 4.D 5.D 【解析】3.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应位于自然条件最好的地点。从图可知四地相比,丙地海拔最低,热量条件最好,地形平坦开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为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4.从图中的经纬度判断为该地位于中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是防风固沙工程。 5.有内流河不是判断内陆国的依据,是否临近海洋才是判断内陆国的依据,A错;水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图中没有温度的信息,C错;图中的降水信息表现为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将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D正确。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亚地区的城市人口的分布和生态环境问题。 (2012四川卷)36.(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南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图11 (1)据图11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 ,其成因是 。据图10、图11,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E是 ,F是 。(8分)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2分) (3)图12是图10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10、图12,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6分) 图12 (4)图10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6分) (5)图13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11、图13,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表见答题卡)(8分) 图13 (6)指出图11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8分)海沟(2分) 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2分) 有便利的海运交通条件(2分)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接近煤、铁产地)(2分) (2)(2分) (3)(6分)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2分);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2分);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2分)。 (4)(6分)原因: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2分),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2分),利于农业发展。 (5)(8分) 东部海域 西部海域 盐度差异 盐度高(1分) 盐度低(1分) 成因 东部海区有暖流流经;西部海区有长江等河流的淡水注入(2分) 盐度季节变化 小(1分) 大(1分) 成因 东部海区终年受暖流影响;西部海区长江等河流的淡水注入量冬、夏季变化大(2分) (6)(6分) 差异:乙岛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平均气温(2分)。 理由:乙岛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海洋上,气温受海洋热力性质影响(或增温慢、降温慢)(2分);乙岛3月气温回升缓慢,9月气温下降缓慢(2分),故月平均气温3月低于9月。 【解析】(1)根据深度和坡度判断为海沟,形成原因是板块相互挤压形成;根据海陆位置和资源状况判断区位条件。 (2)图中为南亚地区,河流处于枯水期为当地冬季,此时盛行东北风。 (3)从剖面图看出中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为高原特征,周围为海拔较高的山地,沿海为低平原。 (4)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从平坦的地形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来分析。 (5)同纬度地区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陆地淡水的注入、洋流、气温对蒸发的影响。 (6)气温的高低要从影响因素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气候、海底地形、盐度、人口分布和工业区位因素。 (2012上海卷)(十五)阅读阿根廷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1分〉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38.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8分) 39.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8分〉 40.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分析其原因。(5分) 【答案】 38. 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39. 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牧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任答四点即可) 40. 地处西风带,西南紧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解析】 38.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 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来回答,其意义则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各自带来的影响。 39.此题不难,注意从分别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来回答,再结合书上所学知识回答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40.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由于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是紧靠安第斯山脉,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气候变得干旱。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世界地理、农业区位条件和非地带性规律。 (2012浙江卷)36.(30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10分)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10分)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10分) 【答案】 (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 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地;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 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解析】 (1)根据图1中图例可知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根据图2可知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地主要是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结合材料中信息,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 (2)根据图3可知,①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 (3)此问注意审题“异同点”包括相同点和不同点,要分开来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以世界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气候、水资源和工业的区位条件。 (2012全国新课标卷)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因(10分) (2) 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解析】 (1)根据经纬网可知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海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2011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北京卷)读图4,回答5-6题。 图4 5.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答案】D 【解析】以经纬网分布图为情景,考察能源、人口、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震、正午太阳高度角、日出时间、昼夜长短、南极科考等知识点,覆盖度很大,同时又密切联系热点知识,考察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中等。第5题根据经纬网及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不难得出结论。 6.在6月到8月期间( )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 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C. 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 【答案】B 【解析】该题考察地球知识,有一定难度,但仍然属于传统主干知识,设问深度仅限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层面,考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就能很好解答。①为北纬30°,②为南纬15°,6至8月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①的太阳高度角总体大于②,排除A;④地位于北半球,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6至8月间,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排除C;⑤位于南极附近,最佳考察季节应该为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排除D;①③经度基本相同,但①比③昼长,故日出时间早。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2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根据图中信息“加勒比海”“里约热内卢”以及纬度分布,不难判断出该大洲为南美洲,乙国为巴西。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巴西的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巴西的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其农业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因此选项ABD错误。 4.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甲地以及与甲地所在大洋同纬度对岸的非洲西海岸的自然地理事物,基础性较强。甲地位于南美洲东岸,巴西暖流经过,与甲地所在大洋同纬度对岸的非洲西海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暖流经过海区温度高,蒸发强,盐度高。 (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题 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答案】A 【解析】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 7.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 A.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 叶面宽大,多气孔 【答案】B 【解析】干旱地区的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的退化成针或刺,有的覆盖厚厚的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 8. 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 ) A. 干流流速缓慢 B. 峡谷险滩广布 C. 支流短小急促 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另外,由于赞比西河流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9. 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洋流性质 C. 距海远近 D. 地形差异 【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选项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答案选B,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 (2011年高考上海卷)(五)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回答12-14题。 12.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疏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C 【解析】考查区域经纬度定位。45°E、20°N 地点位于沙特(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国家,东经35°到东经55°,北纬16°到北纬32°.东临波斯湾,西濒红海),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13.该地在世界文化圈中属于( ) A.伊斯兰文化圈 B.南亚文化圈 C.东南亚文化圈 D.非洲文化圈 【答案】A 【解析】该地位于沙特,在世界文化圈中属于西亚(中东)伊斯兰文化圈。 14.该地所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 ) A.茶叶 B.锡矿 C.石油 D.咖啡 【答案】C 【解析】考查沙特石油经济。该地所属国家沙特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石油。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图8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国为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国(岛国)虽然多雨,需明白降水量多的国家,淡水资源不一定丰富,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河流短小,没有大的湖泊,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再加之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根据题干提示信息“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可知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该国除建水坝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和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等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2011年高考全国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量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浙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湿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解析】(1)图示黄麻产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量来回答。 (2)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来回答,结合图中河流和等高线推出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结合题干的信息“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来分析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从原料、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回答。 (2011年高考山东卷)26.(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6分)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分)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5分)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 表3 家里福利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对比区域 比较内容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 (4) 对比区域 比较内容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水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夏季光热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不足;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种植业和园艺业(水果、蔬菜、花卉栽培)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解析】 (1)从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特点:冬冷夏热,年温差大 影响因素: R地距海较远点且位于河流谷底,所以得出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和地形 (2)B大于A,理由B处山腰地带,气温低水汽易凝结A处地势较低的山麓气温高水汽不易凝结。B大于C,B处山地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C处雨隐区,水汽较少且下沉气流绝热增温,水汽不易凝结。 (3)大盐湖位于山间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且伴随全球升温冰川消退,湖水补给不断减少;蒸发强烈;由于是内流胡盐分随地表径流在湖中不断积累 (4)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但浇水少,冬季温和湿润,地处河流谷地,有灌溉水源,土壤深厚且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耐旱)和园艺业;大盆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年温差大,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荒漠广布,水源不足,土壤贫瘠,适宜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2011年高考天津卷)13.(29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6分)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9分) 【答案】(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4)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解析】(1)Y市所在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1月冬季受西南风(盛行西风)影响,该盛行风从海洋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形成了丰富的降水。(2)M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易发生洪涝。(3)棉花产地分别为尼罗河三角洲和我国长江三角洲,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因而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4)S市是我国的上海市,该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2011年高考四川卷)36.(36分)图8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8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_;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6分)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6分)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级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8分)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8分) 【答案】(1)(6分)①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2分);②东南暖(高)、西北寒(低),南北温差大(2分) (2)(6分)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2分) 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者城市间相距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2分) 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雾天少,有利于飞机航行(2分) (3)(8分) 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临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丰富(2分) 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粮食消费最大(2分) 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2分) 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好(2分) (4)(8分) 丙地形区(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2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2分),在丙地形区东南缘形成丰富降水(2分),丙地形区西北部降水稀少(2分)。 (5)(8分) 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2分),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2分); 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2分),粮食作物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2分)。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读图分析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思考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图中所给经纬度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判读出A、B、甲、乙、丙等地的位置或所处大地形区:A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境内;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青藏高原;丙位于华北平原;B位于滇南。 第(1)题,确定了图示区域的空间位置,不难答出图示范围内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图示地区的西北部纬度高、接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东南部纬度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再加上山地高原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小,冬季气温高。解答第(2)题,需要明确“航空运输适合长距离运输,飞机适合在无高大山地阻挡、降水少、能见度高的地区飞行。” 第(3)题,粮食交易中心应建在有足够粮食的集散地、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且粮食销售市场广阔的地方。解答第(4)题,首先应明确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多少的是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青藏高原的东南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由于青藏高原对夏季风的阻挡,从海洋来的水汽很难影响西北地区,因而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第(5)题,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主要从种植的作物、熟值等方面描述。 (2011年高考福建卷)37.(37分)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现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7分)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8分)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答案】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解析】(1)读图可知,而该区域处于西风带位置,受来自太平洋的西南风的影响,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而大峡谷谷底湿润气流不能到达,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2)读图可知,甲国为北美洲的美国,与甲国(美国)西部沿海地区(洛杉矶和旧金山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人才实力雄厚)相比,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所以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3)R河河口出现断流说明上游来水少,注意题目的提示“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中信息“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则说明了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因而河口出现断流现象。(4)注意题目的提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它要素跟着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参照这个思路来回答,最终会导致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2011年高考浙江卷)36.(30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2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形成的条件。(10分) 【答案】 (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1)河段较(2)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运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解析】本题利用美国的五大湖周围地区示意图和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以及港口的形成条件分析。 (1)因流域内湖泊水域辽阔,且东部靠近海洋,温带季风气候湿润性很强,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因(2)河段位于上游河段,且纬度较低,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2)“雪带”分布特点可以看图得出答案,主要分布在湖的东、南岸。因五大湖地区位于北纬40°以北,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因为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故蒙特利尔形成了集水路(河运、海运)、陆运为一体的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的港口城市。 (2011年高考江苏卷)27.图15为北非简略,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解析】 (1)读图16可知甲、乙两地甲地气温和降水差异;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结合图中信息,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包括气候、水源等。 (3)该地区在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而内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同时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因而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 (4)读图15可知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与该地区的资源和人口的分布有关,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聚落、矿产资源、地形,注意此题只需回答因素是什么,不需具体解析。 【2010年高考题】 (2010四川卷)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0中①河流与图11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 ②河流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 。 (2)图10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3)分析图10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11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5)请在图12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11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解析】 (1)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两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左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右图为中亚地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①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由于②河地处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日差较大,利于农作物糖分的积累。 (2)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可以看出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根据闭合等温线的位置,可以看出,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等温线之所以发生弯曲是因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使得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 (3)乙地为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由于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致使地表长期有积水。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 (4)丙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由于纬度较高,多沼泽,且地势平坦,分布有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5)丙地的河流属于外河流,因此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包括海洋水的蒸发、大气的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 【答案】(1)①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②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优势:光照充足,气温日差较大。 (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 (5)见右图的箭头 (2010浙江卷)图10是世界某区域略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因素、湿地分布成因、生态破坏和城市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提取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应从纬度位置、地势、气象条件、人口多少、交通等方面分析其有利和不利因素。(2)湿地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形、气候等。(3)非法牧场扩张会造成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4)图中60°经线西侧地形以山地为主,东侧地形以平原为主,注意应从地形、气候、河流以及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东侧:沿海,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2010全国卷Ⅱ)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及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二 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2)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 )(提示:sin45°≌0.71) A.1300 km B. 1800 km C.1000km D.2100km 【解析】 (1)相关材料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只需提炼即可得出结论。 (2)本题考查经纬度的计算,天然气的管道可以通过求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来计算,经线跨度为5×111555KM ;而纬线跨度为19°×111×sin45° 1497KM,然后天然气的管道长度等于两者的平方和的开方,结果为1600KM左右,因为管道是比较弯曲的,所以实际数值要大一些,故选B。 【答案】(1)(从资源分布格局和材料1和2总结) 分布主要特点: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分布要西部(里海附近); 成因:(由材料一归纳总结):苏联工业转移以机械工业为主,同时也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国防需要及(由地图上资源分布总结):相关资源分布,上述工业分布在东部。(由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归纳总结):21世纪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对资源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颁布在西部(里海附近) (2)20°×111×cos45°Km=1576.2 Km,故选B。 (2010上海卷)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 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解析】此题考查澳大利亚自然地理中气候分布及成因分析的相关知识。(1)由气候分布图可以判断出沿120°E 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2)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分析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洋流因素及地形因素。(3) 根据题干所给的提示信息很容易的出相关结论,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七月形成高压中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影响,东南风相对干燥。(4)考查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两地季风性的差异在于,前者弱,后者强。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性不同。 【答案】(1)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4)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2010江苏卷)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气候类型的分布。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所覆盖的区域都在中低纬度,而大陆西岸比较宽,则主要因为22℃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暖流增温,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这里需要具体区别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见下表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总量 较多(1500-2000mm左右) 较少(750-1000mm左右) 雨季长短 短(6-9四个月) 长(5-10六个月,北半球) 降水集中程度 热带季风气候相比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更为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 降水增减速度 陡增陡减 缓增缓减 分布地区 仅分布在亚洲的南亚、东南亚 南北半球均有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最少月降水量 没有为零的月份 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 【答案】(1)C (2)B (2010上海卷)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列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_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 (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___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 (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读图描述和分析能力。位置描述根据位置图,应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所在的大洲位置等方面考虑。从地形图分析该地的地形地势特点,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列西北部气温变化情况。由于该地地势中部高因而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A、B、C 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还有旱作农业,限制性因素是主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要种植耐旱作物如小麦、高粱、玉米等。属于自给型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该国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因此要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利,由于经济落后需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 【答案】(1)位于热带;东濒红海;非洲东北部。 (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 (3)从中部流向四周;A、B、C。 (4)旱作;小麦(或大麦、高粱、玉米等);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任答两点即可)。 (5)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任答两点即可)。 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鱼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任答两点即可)。 (2010上海卷)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自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南彻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属于南亚地区,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应该是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1)B (2)A (3)B 【2009年高考题】 (2009辽宁、宁夏卷)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 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两图的经纬度来判读,甲为荷兰,乙为肯尼亚,如果不能判读出国家也可以从纬度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来判读出,甲处于西风带,乙处于赤道低气压,即可得出结论 【考点定位】气压带位置分布与气候特点的成因分析。 (2009安徽文综卷)图7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答案】C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b、c、d三港口纬度相当,而a港口纬度较高,且四地的海域都比较封闭,受洋流影响较小。而港口的解冻和封冻与地形和经度关系不大。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和全球气温变化规律 (2009年全国Ⅰ卷)36.(36分)根据图5和表3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流域构成(%) 时段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拉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答案】 【解析】该题是尼罗河的三个源流的降水量分布与径流量构成比例,尼罗河定期泛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第(1)问,据图可知尼罗河的三个源流的流域大多在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根据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的降水特点可得出答案。第(2)问,要明确白尼罗河的源头位于赤道以南,因而跟青尼罗河与阿特巴拉河的径流变化相反。第(3)问,一方面分析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土壤肥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河流泛滥(6~10月)不影响农业生产,因为洪水泛滥后农耕,枯水季节作物生长、收获。 (2009广东文基)50.图4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答案】B 【解析】该题关键是看清楚图,从1987年到2004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世界能源供应量也在增大,增长最多的是原油、煤及煤产品和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新能源(核电、太阳能、风能等)增长量小,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少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其所占比例较小,即不正确的是B项。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 (2009山东卷)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答案】1.B 2.C 【解析】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反映地域分异规律,关键是抓住沿0°经线变化,这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 2. 首先,明确甲区域是尼罗河三角洲,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其次,棉花生长喜温、好光;最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棉花产区都光热充足,灌溉水源是否充足成为其限制(主导)因素,所以尼罗河谷地形成棉花产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考点定位】①.自然地域分异规律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009江苏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15.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答案】14.C 15.B 16.C 【解析】读图8和图9,结合所学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类型和城市人口分布特点等,分析得出:a处于地中海气候区,这样的气候区适宜发展亚热带水果和灌溉农业;b分布区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便于发展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商品谷物农业;c为乳畜业,因其所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d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地和北部山地及东欧等地区,可判断出其分布区适宜发展畜牧业。m地比n地纬度低,气温回升快,鲜果上市早。 (2009全国Ⅱ卷)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码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所在洲的第二大供给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13分)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 【答案】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解析】第(1)问,本题的突破口在于从图中所给的信息,如经纬线或重要的城市地名基多,判断出图示国家为南美洲西海岸的厄瓜多尔。再根据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可知该国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第(2)问,要从气候方面来分析该国有生产花卉的自然条件:降水多(纬度低);光照、气温适宜(地势高)。第(3)问,社会经济条件要从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经纬网的定位、地理位置的描述、地形特点的描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009浙江卷)36.(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颢。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4分)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12分)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8分)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答案】 (1)66°34′N及其以北地区 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 (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线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 乙地:温带大陆性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 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少 (3)冰川作用 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 多河流、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的中上游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 【解析】本题通过“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给出相应的经纬线和区域轮廓用于空间定位,结合图例设置问题,考查相应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储备情况,题目灵活性,综合性强。 第(1)题,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第(2)题,甲地处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岸,面临大西洋,盛行西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与海岸平行,甲地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甲地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且临海域较小的波的尼亚湾,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了降水相对较少、温差较大的大陆性气候。第(3)题,北欧地貌深受冰川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巨大的峡湾和众多湖泊。据图还可以看出,该地区水系发达,流水侵蚀作用明显。第(4)题,据图可知,该区域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应是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铁路、公路环海湾分布,交通便利;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故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应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2009广东卷)33.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台所学知识,回答(1)一(5)题。(17分) 资料一:见图l8。 资料二:见图l9。 (1)孟买位于洛杉矶的 方向。(2分) (2)夏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乙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下列有关孟买和洛杉矶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孟买夏季高温多雨 B.洛杉矶夏季高温多雨 C.孟买冬季高温少雨 D.洛杉矶冬季温和多雨 E.洛杉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F.孟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4)随着城市的发展,孟买市在老城区之外建了一个新城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哪些城市问题?(4分) (5)洛杉矶市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化”现象突出。分析其今后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3分) 【答案】 (1)西南 (2)向南(顺时针或由高纬到低纬) 向南(由高纬到低纬) 寒流 (3)A C D (4)城市问题:①交通拥堵 ②环境污染 ③居住条件差 ④用地紧缺 ⑤治安恶化等问题 (5)应注意的问题:①节约用地 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 ③改造老城区 ④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解析】 (1)从图中确定两城市的大概经纬度,则可知孟买位于洛杉矶的西南方向。 (2)甲海域是北印度海区,夏季洋流是顺时针流动,即甲海域近岸洋流的向南流,乙海域是北太平洋的中低纬海区,乙海域近岸洋流是加利福利亚寒流,向南(高纬向低纬)流。(3)孟买位于南亚热带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洛杉矶位于30°N~40°N美洲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第(4)题,伴随着城市化,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2009上海卷)(十二)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水;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了日本的区域特征,了解日本的区域基本特点并读图提取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第(1)题,结合材料一及日本地形特征,可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及流量季节变化四个方面分别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第(2)题,依据上题的河流长度、水流速度及流量季节变化可总结日本河流的航运与水能价值。第(3)题,据图可知,夏季影响日本的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受山地地形阻挡抬升,在面向太平洋的一侧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而日本海一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造成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可从河流特征、人口与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对比分析。4题,结合图示从山脉对气流的阻挡分析。第(5)题,结合教材中流域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归纳。 (2009上海卷)(十四)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右囤)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菌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眷”、“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材料二: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 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6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 35.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 (国家),北与 (国家)为邻。 河是瑞士唯一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 36.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37.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 产业很发达,在这一产业中, 业、 业尤为突出。 38.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 阶段。 39. 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 40.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列举两例说明。 【答案】(十四)(本题15分) 35.意大利;德国;莱茵 36.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 37.三;金融;旅游;会展 38.逆城市化 39.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旅游业、会展业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40.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解析】本组题考查了瑞士的区域特征,依据材料及图示,分析归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35题,读图1,依据邻国的轮廓特征回答。第36题,读图2,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第37题,依据材料可知,瑞士的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例达72.7%,主要从事的产业有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等。第38题,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的逆城市化阶段。第39题,瑞士是山地之国,资源、能源贫乏,钟表业需资源、能源较少;瑞士的钟表业历史悠久,劳动力技术熟练;瑞士的旅游业、会展发达,为钟表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第40题,可结合材料一及图示总结提升。 (2009福建卷)37、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11分) (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12分) 【答案】 (1)A:高原 B:山地 (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 (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解析】 (1)由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状况可知,A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即为高原地形;而B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即为山地地形。 (2)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体现下面几方面:径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的大小及汛期出现季节;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的有无及长短;是否有凌汛。结合图中降水量月份分配及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所以流量大,水量丰富,但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同时由上游和中下游等高线均较为稀疏分析该河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3)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气候与地形特征分析,该国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类型多样。 (4)区域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方面。如果有了以上知识储备,再结合题干和图中信息包括图例信息进行筛选,就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综合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 (2009天津卷)13、(26分)读区域图(图8)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 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 、 。(9分)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9分) (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 ,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 。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 。(8分) 【答案】 (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3)N城市:冬季温暖,夏季炎热;K城市:季节分配均匀;乙。 【解析】 (1)从图中气候和河流的名称,可以判读出甲为田纳西流域,乙为德国鲁尔区,从它们各自的开发治理内容来看,即可得出答案; (2)关键要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楚逻辑关系,上游来水快说明上游坡度大,落差大,降水量丰富说明河流水量大,下游泄洪不畅说明下游地势平坦; (3)甲的N城市气温特点从看图中最低气温大于0°C(12、1月),最高为25°C(7月),说明气温冬季不冷,夏季炎热,乙区域的降水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月份分布比较均匀,西欧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不足,比较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考点定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气候特点的归纳 (2009重庆卷)36.(36分)图8和图9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9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4分)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12分) (3)甲区域是玉米和______(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______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分) (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8分) (5)根据图9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答案】 (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图8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图9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小麦;水果。 (4) 甲区域 乙区域 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更大 工业高度发达 劳动力条件 劳动力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 (5)①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②工业协作条件好;③科技力量雄厚;④海运发达。 【解析】先空间定位,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分布确定甲区域是华北平原,A城市为天津(南水北调);乙区域为美国西部,C是洛杉矶(北水南调)。 (1)根据图表资料两地都是夏季高温,但A地冬季气温低于0℃,所以B的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甲区域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B城市又处于山地背风坡,加剧干旱。 (3)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和玉米;乙区域属于美国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看甲区域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乙区域工业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此题注意审题,只能从经济、劳动力两方面回答,不需答其它方面。 (5)从附图中可知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是航空航天,属于技术密集型,结合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来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通过区域定位,对比考查两地区的气候类型、水资源、农业和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008年高考题】 (2008江苏卷)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答案】 (1) 气候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解析】 第(1)题,甲是热带季风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的异同点可以结合“气温”和“降水变化图”两大要素分析比较。第(2)题,要抓住设问要点“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要分析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又要分析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3)题,提高粮食产量既要提高单产,又要保证种植面积,还要防灾减灾。 (2008上海卷)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答案】D 【解析】根据海陆分布图不难看出,日本海周围分别为日本、俄罗斯、朝鲜和韩国;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是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到朝鲜半岛最南端的济州岛之间的连线,所以我国隔黄海与朝鲜、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 (2008上海卷)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答案】C 【解析】日本樱花开放的时间与所在的纬度密切相关,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开花时间越早;题中涉及日本的三大岛屿,它们从南到北依次是九州岛、本州岛和北海道岛,所以开花时间逐渐向后推迟。 (2008上海卷)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A、B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河流 A河 B河 长度(千米) 6670 4640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280 369 河口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2200 39000 A、B两河分布示意图 (1)图中A河名称为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B河名称为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 (2)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______________。由于该河下游河水流速______________,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______________。 B河流经______________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______________价值;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资源。 (3)B河长度不及A河而流量超过A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从降水类型来看,B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______________雨。历史上,A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生产提供了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A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数码),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尼罗河 地中海 刚果河 大西洋 (2)撒哈拉沙漠 减缓 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 刚果 航运 水力 (3)B河地处热带雨林地区,A河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地区(B河所在地区的降水量比A河丰富);B河位于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A河流域面积相对较小(B河流域面积大于A河) (4)对流 灌溉水源(水源) 肥沃的淤泥(淤泥) ② 支流②所处地区降水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解析】 从图示的大陆轮廓明显看出是非洲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包括西亚的一部分),A河流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上游①发源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支流②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河干流大部分流经撒哈拉沙漠地区,所以流量较小,最终注入地中海;由于下游流经地势平坦地区,流速变缓,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支流②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处于湿季时,河流进入汛期,导致尼罗河定期泛滥,既给尼罗河三角洲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也带来大量的泥沙,使三角洲土壤比较肥沃。B河是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以对流雨为主,水量丰沛,注入大西洋;当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底部时,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多有利于通航;当流经峡谷地区时,水流湍急,加之流量较大,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2008上海卷)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图1 俄罗斯地理简图 图2 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沿60°N) (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河。 (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为主。 (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______________等。最大的______________油田也位于该地区。 (4)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 【答案】 (1)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叶尼塞 (2)温带大陆性 亚寒带针叶林 光热 小麦 (3)石油、天然气、煤、水力 秋明 (4)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 【解析】从俄罗斯地形剖面图看出,60°E附近的山地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A、B、C、D分别代表东欧平原、西西伯平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俄罗斯地形西侧是平原,东侧是高原和山地,其分界线以叶尼塞河为界;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东欧平原属于比较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加之受北冰洋冷气团的影响,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俄罗斯由于地处中高纬度,光照和热量都不足,制约了农业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俄罗斯东部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其森林、水资源、水力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铁矿等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秋明油田位于其东部地区。尽管俄罗斯三面临海,并且河流众多,但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全年结冰期较长,加之河流多南北走向,物流多东西走向,所以内河运输(除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等外)和海洋运输都不占主要地位,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其次是管道运输。 (2008宁夏卷)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1)~(3)题。 图3 (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3)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答案】 (1)A (2)A (3)B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可以判断该地是英国中南部地区。第(1)题,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M、N两地位于沿海,降水量多于P、Q两地,且M地地处迎风坡,降水量比N地更多。第(2)题,由图a可知,L地地势较高,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所以该地人烟稀少。第(3)题,该地温凉潮湿的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英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因而乳畜业发达。 (2008全国Ⅰ)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答案】 (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 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流域大部分为盆地 支流多 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 因为地形高差大 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 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 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 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 水土流失较轻 【解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特别是经纬度信息及河流的形状)可判断出该地为非洲的刚果盆地,然后联系相关的地理知识作答即可。 (2008全国Ⅱ)阅读分析资料如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3)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4)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要困难有哪些? 【答案】 (3)平均海拔高,山河相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 (4)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第(3)问,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一般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青藏高原海拔高,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地形崎岖。第(4)问,飞机飞行在空中,航线选择除了地形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航线的天气和气候状况,如天气变化、大气对流等。 (2008四川卷)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答案】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 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解析】由图中信息(经纬度、海拔高度)结合材料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南亚地区,第(1)问,描述地形、地势要结合图示,从地形名称、高低起伏状况、海拔等角度分析描述。第(2)问,分析降水首先从该地位置和大气环流——南亚地区季风环流(当然带来降水的是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还要结合该地的地形(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第(3)问,分析水能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还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有利:流量(降水、河流、流域面积等);地形(落差——等高线疏密等)。不利:地质灾害、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技术、人口、市场等。第(4)问,分析问题要从该地的地理背景入手:地形地质条件、气候、人口压力(数量、素质)、经济、发展程度等。 (2008天津卷)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______业、_________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 地势(海拔高度) 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答出四个方面即可) (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问,读图甲,由地形轮廓和平均海拔可知甲图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其东南为横断山区,山高坡陡。该地靠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断层,这些都是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第(2)问,a为拉萨,甲区铁路为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的修通可以促进西藏的旅游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地质活动强烈,因此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风能资源。第(3)问,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且沿交通线分布。第(4)问,由图乙轮廓和纬度可知其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要说明甲、乙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的差异,应重点阅读与耕地、淡水资源有联系的图中信息。地形、地势与耕地面积有关。淡水资源与河流密度、纬度、海陆位置有关。第(5)问,乙区域北部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缺乏大城市、工业区,电力消费量少。南部地处巴西高原,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大城市多、工业发达,用电量大,所以开发了水电站。第(6)问,乙北部的代表性植被为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起到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消耗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同时热带雨林内的动植物种类繁多,保护热带雨林也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2007年高考题】 (2007广东卷)31.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资料1:见表1。 表1 地区 总人口占世界(元) CDP占世界(%) 水资源总量(km3) 水资源年开采量(km3)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m3)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工业 农业 北美洲 7.9 27.3 6443.7 608.44 1451 9 42 49 南美洲 5.6 9.3 9526.0 106.21 332 18 23 59 资料2:见图15。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4)题。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受_______的影响。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 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答案】陆地和海洋,河流的综合治理 (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 (2)A、C、F。 (3)少:高。 (4)特点: 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 ②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小; ③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 差异: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 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解析】 本题考查对区域差异对比分析的能力,具体考查南北美洲的自然地理状况。第(1)题,从图中看出科隆岛位于赤道附近,南极的特有动物企鹅只有可能顺着秘鲁寒流漂流而来。第(2)题,考查亚马孙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热带雨林区的水生植物有着硕大嫩绿的叶片;森林覆盖好使河流含沙量很小;该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亚马孙平原,注入大西洋,河口处由于淡水稀释使海水盐度变低;该流域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均匀,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第(3)题的答案可直接从表格中读出。第(4)题第一问也可从表格中的数据归纳提炼出来,经济发展水平有发达和欠发达(发展中)之分。 (2007广东卷)33.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被人称为“金砖四国(BRIC)”。 资料1:见图17。 资料2:表3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表3 国家 B R I C 国土面积(面积万km2) 851.4 1707.5 298.0 960.0 人口(亿) 1.9 1.4 11 13 2001年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5285 2534 4743 11310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誉为 世界原料库 世界加油站 世界办公室 世界工厂 资料3: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预计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I国人(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B、R、I、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的中文名)。 (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 (3)分析B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 (4)从R国与I国人均国民收入比较,_________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在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 E.多优良港口 【答案】 (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英文名对也算对!) (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3)①水热条件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③生物(或森林)资源丰富;④矿产资源丰富;⑤旅游资源丰富。 (4)R(或俄罗斯)。 (5)A、B、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学核心问题的理解。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环境及资源状况及对经济影响的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2007江苏卷)32.图14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 ,B ,C 。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 。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 海峡,E处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附近。 (3)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 (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本题为选做题,只可从A、B两题中选做一题,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 A题: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B题: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 (1)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马六甲 亚欧 印度洋 (3)高 F处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4)A题: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平坦 B题:处于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是世界石油运输的重要通道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第(1)题,要知道A、B、C分别位于地中海东岸、中亚和中国北京,联系各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回答。第(2)题,主要考查板块学说的相关内容,要注意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第(3)题,主要从气候要素分析降水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第(4)题,A题要联系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B题联系上图可得出结论。 (2007上海卷)19.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答案】A 【解析】本组题考查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考查识记能力、对比分析能力。第19题,该区域都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优越。从地形来说,东南亚山河纵列分布,地势崎岖,南亚地形以高原和冲积平原为主。就河流而言,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其他大河多注入印度洋。石油资源东南亚丰富,南亚很少分布。 (2007上海卷)20.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答案】B 【解析】人种: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产业类型:东南亚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华侨分布: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华侨最多的地区。 (2007上海卷)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问答问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举行火炬传递活动,总行程137000千米,历时130天。其中,4月1日至5月3日,圣火将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传递,唤起人类对和平、和谐和团结的珍惜,表达人类对友谊、关爱和尊重的渴望。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竞图(部分) 资料来源:2007年4月27日(解放日报) 21.奥运火炬从北京向西挺进的路线,是中华民族先辈曾经走过的、象征“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________之路”。 22.火炬传递从亚洲出发,依次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洲,最后回到亚洲。在火炬传递途中,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正值秋季的城市是___________,地处岛国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填写2个),位于半岛上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填写2个),唯一居于内陆国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地跨两大洲的 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中,从达累斯萨拉姆到马斯喀特沿途,出现的植被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同纬度非洲大陆西部植被南北更替状况相比,在__________高原地区缺失了该纬度带应有的典型植被_______________。 24.2008年4月1日火炬传递活动开始之日,下列各组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曼谷—马斯喀特—伦敦—堪培拉 B.堪培拉—曼谷—马斯喀特—伦敦 C.马斯喀特—曼谷—伦敦—堪培拉 D.曼谷—马斯喀特—堪培拉—伦敦 25.2008年5月3日火炬返回我国时,下列各组城市中,白昼长度从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单项选择) A.达累斯萨拉姆—吉隆坡—首尔—平壤 B.圣彼得堡—伊斯兰堡—孟买—雅加达 C.布宜诺斯艾利斯—曼谷—长野—伦敦 D.胡志明市—旧金山—阿拉木图—巴黎 26.当2008年8月8日晚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世界各地的华侨与我国留学生也将在当地观看实况转播,在上图所列城市中,居住在__________的华侨正沐浴着早晨的阳光,而学习、生活在__________的我国留学生恰逢正午的钟声敲响。 【答案】 21.丝绸 22.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旧金山 布宜诺斯艾利斯 雅加达、伦敦、长野 孟买、马斯喀特、平壤、首尔、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 阿拉木图 阶段 伊斯坦布尔 23.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荒漠 东非 热带雨林 24.D 25.B 26.布宜诺斯艾利斯 伦敦 【解析】本组题联系时事热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考查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21题,要求考生能够发挥联想,与历史知识相结合。第22题,具体考查世界各大洲的名称、位置以及著名城市的地理位置。第23题,具体考查非洲东岸植被类型以及变化情况。第24题,4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各城市距直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第25题,5月3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各地越往北昼越长。第26题,具体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北京时间20时,伦敦时间是12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方时大约是8时。 (2007上海卷)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1 法国地理简图 图2 德国地理简图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30%,农业产值约占1%。德国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山地;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27.法国的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脉与__________半岛相连;德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分别濒临北海、__________海。 28.在法国的塞纳河、罗讷河中,向南流入地中海的是__________河;在德国的莱茵河、 多瑙河中,向东流入黑海的是__________河。 29.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一组是 __________。(单项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根据图文有关信息判断:法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列工业区中,在以煤炭为原料的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的有__________。(单项选择) ①德国鲁尔区 ②法国加来 ③德国慕尼黑 ④法国巴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法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目前发电量中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A.风能发电 B.潮汐发电 C.水力发电 D.核能发电 33.法国、德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法国、德国耕作业条件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法国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近年来,法、德两国与我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中法、中德经济(或文化)合作交流的实例(法、德两国各举1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7.伊比利亚 波罗的 28.罗讷 多瑙 29.D 30.东南高西北低 南高北低 31.A 32.D 33.法国工农业均发达 德国工业比重较大,而农业比重较小 3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德国热量条件较差,耕地面积较小,土壤较贫瘠 35.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 36.法国举例:空中客车、家乐福超市、地铁车辆、中法互办文化年等 德国举例:大众汽车、西门子电器、磁悬浮、麦德龙超市等 【解析】本组题考查区域差异的对比、分析能力。第27题,具体考查山脉、半岛与海洋的位置分布。第28题,考查欧洲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第29题,考查法国和德国的地形、地势状况。法国东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西北部是西欧平原。德国北部是波德平原,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①图B处应是平原,③图A处海拔不可能达到6000米(欧洲最高峰4800多米)。第30题,考查两图的地势特征。第31题,考查煤炭在欧洲的分布及主要工业区。第32题,可用排除法判断,也可结合教材识记。第33题,要从两国工农业的异同点分析,特别是农业的差异。第34题,从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方面分析,比如地形的差异导致耕地面积多少的差异。第35题,主要从气候条件分析。第36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要求考生对日常生活注意观察。 (2007全国Ⅱ卷)37.图8为某国简图。读图8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①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② 。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③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④ 。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⑤ 。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答案】 (1)①印度 ②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③热带季风 ④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⑤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地形特征,可先判断出该地位于孟加拉国。根据世界地理知识不难得出结论。 (2007重庆卷)读图1,回答1~3题。 甲 七大洲(A~G)面积和平均海拔高度示意图 乙四大洋(H~K)面积和平均深度示意图 图1 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2.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2中的 图2 世界四大海峡略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1-3:B D A 【解析】 本组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比较、六大板块的分布、世界上几个重要海峡的地理位置以及大体的轮廓,重要的经纬线穿越的地区。G—亚洲(44),F—非洲(30),E—北美洲(24),D—南美洲(18),C—南极洲(14),B—欧洲(10),A—大洋洲(9),K—太平洋(180),I—大西洋(93),J—印度洋(75),H—北冰洋(13),①—直布罗陀海峡,②—英吉利海峡,③—台湾海峡,④—马六甲海峡。春分日全球各地6时日出,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为当地时间12时。由题目可知重庆与该岛相差6小时,即90°。重庆具体的纬度我们不知道,但熟悉105°E穿过我国的四川盆地,110°E大致经过巫山。所以该岛的经度应该在15°E~20°E,所以沿经线飞行穿越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沿纬线飞行穿越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2007重庆卷)39.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根据图10,图11回答问题。 图10 图11 (1)访问首日,八国首都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_。甲、乙两湖为世界著名深水湖,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图11中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3)说出北非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并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 【答案】 (1)卢萨卡;地壳断裂下陷(或地处东非大裂谷带内); (2)地处赤道低压带;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西南风与海岸线垂直;沿岸(几内亚)暖流经过;高原山地抬升。 (3)石油和磷矿。 有利因素;石油和磷矿资源丰富:靠近世界重要航线,与世界主要市场联系方便;国际市场 需求量大。 不利因素;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低,气候干旱。 【解析】 本题结合时事热点“胡锦涛访问非洲”,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等基本知识。第(1)题,1月30号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37天左右,移动了大约7°。因为每半年移动47°。两湖都位于东非大裂谷带。第(2)题,分析降水量的差异,要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洋流、地形等因素分析。第(3)题,分析资源开发的因素,要从自然条件(气候、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科技、劳力等)两方面分析,才可能全面,不漏得分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