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面对高考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纪荣海 ‎(‎2006年3月22日)‎ 一、命题思路 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发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命题遵循“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今年我市质检的命题继续关注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联系,命题进一步加强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命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在突出能力考查的基础上,试卷进一步简约,总题量减少2题。‎ 语基语用的命题力求贴近生活,改错题的材料涉及2005年感动中国的代表人物,辩论题涉及教育管理问题,图表题涉及“中国”的英文拼写,命题目的一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二来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部分题量减少1题,赋分减少4分,我们认为作文分值的提高,强化了应用能力的考查,在此基础上,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积累和审美能力的考查。‎ ‎ 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注重积累的基础上,加大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词语的考查由两题合并为一题,增加了一道有关写作手法的分析概括题,难度有所增加。古诗鉴赏的命题继续坚持开放性,注重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赋分增加2分,关注比较分析,难度有所增加。名句名篇默写与文学常识结合起来命题,赋分增加2分,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继续加强运用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科学类文本的选择仍然力求具有现实性和新颖性,今年选的是有关地震的文段,作为全卷的第一大题,从试卷梯度和学生答题心理等方面考虑,命题有意降低难度;文学类文本的选择仍然力求具有人文性和思辨性,今年选的是泉州籍作家潘向黎的《红尘之上》,赋分不变,题量减少1题,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整合到语用改错题,命题突出整体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同时加强个性化阅读的考查。‎ 作文命题继续坚持“开放与思维”‎ 的命题指导思想,力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命题形式有所创新,试题的开放度大,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侧重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层次。‎ 二、答题情况 从基层学校的反馈中,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 ‎1.第Ⅰ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为文言文阅读的后两题,丢分原因在于整体阅读能力不高。‎ ‎2.第Ⅱ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为古诗鉴赏,原因在于学生积累不够,缺乏比较分析能力。改错题得分率也不理想,原因可能在于缺乏综合训练和解题指导。‎ ‎3.作文答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审题意识不强,二是思想贫乏,‎ 原因在于学生积累不丰富,思维缺乏深度与广度,也与老师指导不到位有关系。‎ 三、复习建议 ‎1.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高考“变”的是试题类型和试卷结构,“不变”的是对能力的要求,“变”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不变”的内容。我们认为考纲规定的所有考点都是选考的,一份试卷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变”是必然的,但复习要全面,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要以固有的模式和题型来训练,才能以变应变。‎ ‎2.要正确对待各种模拟卷和信息。所有模拟卷都可能带有某种思考和倾向,要关注其合理科学的方面,但不要追风,不要看到考什么就只复习什么,更不要迷信所谓的猜题押题;信息要关注,但不要迷信,要注意鉴别,关键要研究高考命题的趋势与方向,关注高中新课程实验对高考改革的影响,要好好研究《200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3.要注意训练量的控制,不要做无意义的重复,还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与多积累,视野才会开阔,思维才会活跃,作文才不会空话套话连篇。‎ ‎4.要控制好训练的难度,不能片面追求难题,训练要有梯度,以求训练的科学性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的复习,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更要侧重实际运用。新题型要关注,但最核心的还是要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可参见2004年市质检试题)。‎ ‎6.文学常识的复习重点在中国古代,要与名句名篇联系起来识记。名句名篇的复习范围不要放大,要注重全段与全诗的诵记,要懂得具体运用。‎ ‎7.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有效使用课本,重视诵读与整理。在注重积累的基础上,要以阅读能力与初步鉴赏能力的训练为重点,文本的选择要注意兼顾各种文体与不同的写作风格。‎ ‎8.古诗词鉴赏的复习首先要有量的积累与感悟,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要充分利用学过的东西引导学生形成迁移能力。‎ ‎ 9.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仍要强化整体阅读能力、筛选整合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训练;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恐怕是势在必行,所以还要注意探究鉴赏能力的训练,关注个性化阅读的考查。‎ ‎10.写作的复习关键在常规教学,不要过分拔高要求。一要注意各种命题形式、各种文体的全面训练,二要关注审题意识和确立主题能力的训练,三要重视作文提纲与思路的训练。‎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数学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白翎 ‎(‎2006年3月22日)‎ 一、命题指导思想 有利于检测学生第一轮复习效果,并为改进下阶段复习工作提供参考,同时试题应切合我市学生目前实际水平,符合现行高中课程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和区分度,并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重视数学基础,体现基本方法。‎ 数学基础包含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方法,体现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这份试卷表现出较典型的基础性,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知识的考查,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和必要的深度,同时又蕴含了大量的数学方法的考查。‎ 例如第2题考查三角函数定义,第3题考查复数的简单运算,第5题考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期望,第6题考查空间中平行与垂直等基本关系,第7题考查方向向量、单位向量,第8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和事件概率,第9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加以运用,才能解决问题,孤立的知识是不能形成能力的。本次命题重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10题不但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解法,又考查命题间关系;第12题不但考查了杨辉三角的性质,还考查了组合数性质。‎ 又如第17题将向量、三角综合了起来,不仅考查了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还考查了观察、数式变形的能力,透析出数学转化、变换的美感。‎ 第18题将数列与不等式糅合在一起,渗透基本量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估值意识。‎ 第21题将方程、二次曲线综合于一题,考查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丰富而又基本,充分体现出高考强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第22题更是涵盖了函数、数列、不等式、导数、数学归纳法等知识,要求考生娴熟运用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既大胆猜想,又严密论证,要求考生既要掌握比较法等基本方法,又要求考生具有以函数观点处理数列问题的高观点,因而使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应用题刻意回避概率题,意图纠正以概率题教学代替应用题教学的不良倾向。该题取材于现实生活实际,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基本特征。该题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多,数学建模也不难,但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这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精神无疑是十分契合的。‎ ‎2、注重能力立意,体现新观念 综观全卷,考查了学习数学新知识的能力、观察、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广、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创新能力,从而检测学生个体理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能力层次的分布也较均匀,显现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策略。‎ 第15题的正四面体问题,可类比平面几何中的正三角形问题,从而轻松获得解答。‎ 第19(2)题,给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要求学生确定线段AB的长度,本题通过改变通常的设问方式,对学生思维地能力作了较为深入的考查,该题意在求符合要求的必要条件,部分同学易先猜想结论,再给予证明,其结果实际是给出了题设的充分条件,这在逻辑是有暇失的。‎ 第20题,首先要求考生必须阅读理解题目中给出的问题,弄懂铺设水管的约束条件,再展开思维,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佳铺设方案,计算量不大,而思维量不小,这与近年来高考命题“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的命题风格是一致的。‎ 第21题以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为背景,两个小题恰好体现了解析几何的两大任务,即“根据条件求曲线方程”与“由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特别是第二问,既可以用几何知识直接求解,又可以用解析法,运用代数方法给出解答。在这过程中,解法的探索,参变量的选取、运用与消去,都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 第22题,融函数、数列、不等式、导数、数学归纳法于一体,叙述简练,寓意深刻。该题实际上给出了一类数列的构造方法,即我们实际上可以用递推的方法确定某个数列,该数列为递减数列,且每项均在某个区间内。为掩藏这一过程,加大对学生思维层次的考查,同时也避免对递推数列及构造数列方法的不必要拔高,故试题最后要求学生探究数列的增减性,这样的改动,丝毫不影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总之,该题要求不仅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更是关注“过程、能力与方法”,解题过程及解题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空间,较好地考查了数学潜质。‎ ‎3、充分考虑文理差异,体现人文精神 充分关注文理科知识体系与考试要求上的差别,文、理科考生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上的不同。文、理科试题选择、填空题共 ‎16道题中,完全相同的试题仅有1道,1道选择改填空,完全不相同的有14道。解答题6道中完全相同的试题仅有1道,即应用题,3道姐妹题,解析几何与函数综合2道为不同题。‎ 三、下阶段的教学建议 目前,各学校基本上都已结束第一轮复习,在下阶段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1、时间安排 ‎4月初——5月上旬:专题复习 ‎5月上旬——高考:学生自学、补缺补漏、考前指导 ‎2、关于专题复习 ‎(1)专题内容:选择题、填空题解法、函数综合题(函数与数列、不等式、导数、向量、解几等)、不等式、数列、三角与向量、概率、立几、解几。‎ ‎  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避免“炒冷饭”,所选例、习题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议从以下四个标准选择例、习题:(1)教的角度:教师认为重要的试题(基本涵盖该专题的常用思想方法);(2)学的角度:第一轮复习后,学生仍然掌握不好;(3)、06考纲新增加内容,如向量在平几中的应用等。(4)新题型:最近各地模拟卷及(特别是省市质检卷)中出现的、以该专题为背景的新颖试题。‎ ‎ (2)专题教学:建议每个专题安排四课时左右时间,每课时大约安排3至4道例题,课后安排适当份量的练习题。整个专题复习大约需6周时间。‎ ‎(3)注意点 专题教学中,应注意努力训练学生提高单位时间的得分率,要求学生在大约十分钟时间里,先大致拟出解题思路,再规范作答,从而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抢捉得分点,避免考试中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在专题复习阶段,每周完成一份模拟卷还是必要的,这样既可以避免知识的回生,又可以不间断强化学生完成整份试卷的时间意识,当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可以多关注所复习专题部份的试题的学生答卷情况,以便及时改进专题复习教学。‎ ‎3、关于学生自学 此时距高考还有一个月时间,复习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正是数学科目备考“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量是指考生已复习了近 ‎8个月时间,通过系统复习与专题复习已经系统掌握了高中数学的知识;而且,8个月里做了大量的练习题,积累了丰富的解题经验。量的积累必产生质变,这里的“质”是指数学素质与数学能力,“变”是指比过去有了进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在此阶段,考生要面对的问题是,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能否加进你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个“变”向更高层次迈进,使你的能力和应试心理素质完全达到迎战高考的要求。此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回归课本,回归考纲,回归基础,回顾并系统地整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自己的头脑中应形成明晰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和能力结构的角度总结解答综合性难题的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制订进一步训练的计划;引导学生总结临场考试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书写表述、检验等各个环节的成与败,总结临考前与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心理调节方式与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及细节处理的要点。‎ 总之,在这两个月中,考生若能积极主动地促进量变到质变的进程,会提高效率,适应高考的要求,取得好成绩。反之,若在忙乱中度过这两个月,则这个转变的过程会不完整,达不到高考要求。‎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英语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吕吉庆 ‎(‎2006年3月22日)‎ I、泉州市2006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英语试题命题说明 ‎(1)本次市质命题遵照了2006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与要求,参照了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同时也贯彻了近几年来高考英语试题 “坚持稳定,不断创新,以及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注重交际”的试题设计原则。‎ ‎(2)题型、题量遵照《考纲》要求,保持了较大的文字阅读量,命题坚持英语科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从重视测试语言形式转向重视测试语言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进一步淡化语法,重视语境考查。试卷中除了少数题目直接涉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外,绝大部分题目都需要考生对语言真实意义的领悟和判断,努力体现《教学大纲》总体的知识、能力目标,尤其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要求。‎ ‎(3)注意把握语言测试的基本定—语篇。并且对语篇的质与量方面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即阅读速度、阅读技巧、把握有效信息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综合测试。‎ ‎(4)试题的命制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注意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考查在全卷中占了主导地位,但同时,依据了近年高考试题的例题特点,试题的命制根据当前中学教学的实际,兼顾了对某些语言知识的考查,而这类的考查也尽可能地设置了一定的语境和话题,尽可能避免了对语言知识的孤立考查。尤其全卷中占分值最大的完形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尽可能地考查了考生是否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意义的有效把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进行有序操作的能力。‎ ‎(5)试题的设计,注意有效地检测、区分不同档次考生的语言经验、语言能力以及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6) 由于近年我省采用自行命题,出于一些原因,考试难度有所下降,因此本次质检命题的难度比起前些年的市质检有所下降。‎ II、质量检查英语试题各大题简要说明 ‎ (1)听力题(30分),参考了近几来高考英语试题听力部分的命题原则与要求,结合当前高考听力试题的命题改革方向进行命制,如前面5 ‎ 小题的小对话有的有所增长,信息量增加等,所选材料都是语言规范、地道的英语口头语言,命题依据高考要求:即听力是口头交流的一种技能,听力的选材是实际生活中考生能够听得到的材料,听起来较真实、自然。听力题中的10段对话或独白都是不同的话题内容。题目的设计依据06考纲要求:1. 理解主旨要义;2. 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3.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4. 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等。听力部分的录音材料和题目设计的难度达到了去年高考的难度。‎ ‎(2)语法和词汇知识题(即单项选择题)(15分),着重测试了语言在实际交际情景中的运用能力,同也兼顾考查了一些基础知识,如词义、词组辨异等言不由语法、词汇知识。考查的内容参照了近年高考对各项知识运用的考查要求,即考查的内容主要以实词为主,同时也注意对从句及从句连词的考查,此外也对介词、冠词、情态动词等方面进行测试,但与去年高考一样,不再出现那些偏、难、怪题。本大题的难度接近去年高考题。‎ ‎(3)完形填空题 完形填空题(30分),选择了一篇文章,进行一定的改写,文章的结构和词数与高考题相当,然后,进行挖空命题。注意测试了在理解上下或在把文章大意基础上选择最佳答案的高考命题原则。同时根据高考对这一大题的命题特点,侧重对实词,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考查,同时也注意了对有关异国文化差异以及社会生活常的考查,本大题的难度接近高考试题。‎ ‎(4)阅读理解题(40分),从文章的体裁,题材的选择上,尽能地与高考相仿,体现了阅读原文的特点,努力做到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命题时,我们选取内容好的文章,进行缩写、改写,不直接取用他人命制好的材料,具有高考要求文章要具有实用性的特点,符合高考阅读理解文章本身应该是好文章的要求,然后根据考纲要求进行设题:阅读要求考生读懂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简短文字材料,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杂志、书报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要求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从理解主旨大意,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进行推理判断,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进行设题,同时也根据高考英语试题将逐步与《课程标准》接轨的要求而逐年增加阅读中的生词量这一倾向,这次阅读理解题中出现了较多的不给中文注释的生词。本大题难度接近高考题。‎ ‎(5)短文改错题(10分),题材为学生较熟悉的内容,短文行文表达符合学生手笔,文章本身的难度不大,错误点的设置依据高考要求,大多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常犯易犯的错误,只有个别小题难度较大,设计较为灵活。本大题难度与去年高考相当。‎ ‎(6)写作题(书面表达题)(25分),根据当前高考改革方向,不再侧重理解意方面设置障碍,而主要侧重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每位学生都有话可写,但是否得高分就得看其布局谋篇,综合表达能力如何了。本大题与高题难度相当。‎ 总之,这次质检英语科命题,参加命题的老师作了较大的努力,力求题目与高考题目更加相似,不抄袭他人题目,全卷题目均为原创,本次命题受到广大一线高中毕业班英语老师的较大好评。但时间还较为仓促,试卷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敬请广大高中毕业班英语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III、对高中毕业班后阶段的教学建议 ‎ (1)根据今年高考英语试题仍将坚持稳定,稳中求发展的命题原则,省命题也势必遵循这些原则,所以,高中毕业班的老师有必要对近一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详细的研究,进一步把握好各题的考查内容、难度值和命题要求,使后阶段的总复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对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高考英语试题哪一大题难度偏大了,下一年就会进行适当的调整,今年高考大体有如下倾向,听力部分的难度可能会略有上升;单选题难度与去年持平;完形填空题仍会有一定的难度;阅读题难度不会下降;第二卷的改错题和书面表达难度可望与往年基本持平。‎ ‎ (2)对前阶段的复习就作一番回顾,根据质检及平时的测试进行分析,对哪些复习还不到位的或不够到位的以及学生存在的薄弱所在,应作必要的补充或强化训练。‎ ‎ (3)对于高考英语各个大题的题型,必要时应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小专题训练,同时着重对学生进行做题思路的技巧的指导。‎ ‎(4)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在全卷中占了最大的分值,根据分析,估计阅读理解部分内容在今年的高考中将仍会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两部分的训练要加强,尤其在做方法和做题技巧的指导上多下功夫,另外要指导好学生如何做好含有一定量生词的阅读理解题。‎ ‎(5)阅读填空题 这个新题型,估计考试时难度不会很大,再说它跟阅读理解密切相关,平时主要还是多做些阅读为好,当然在后阶段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也是有必要的。‎ ‎ (6)短文改错题,应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而书面表达题,应根据几年来高考的书面表达的表达方法,指导好学生如何布局谋篇,尤其句与句之间的有机连接,句型多样化使用等,书面表达的训练在后阶段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对好的学生来说是真正拉开档次的一个大题。目前高考采用网上评卷,书写要清楚,否则电脑扫描时必然会出现看不清楚的情况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 (7)抓好高考词汇的过关工作(包括不规则动词的熟练掌握等)。‎ ‎ (8)做好临考前的几次模拟训练(包括答题卡的填涂训练),模拟题的难度应该达到高考或稍超过高考难度,这样到高考时学生做起题来才会得心应手,同时要指导好学生合理安排各大题的做题时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在单选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 (9)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这在听部分的测试中显得尤为重要。‎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林一敏 ‎(‎2006年3月22日)‎ 一、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命题说明:‎ ‎1、本次命题遵循了《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及物理科的《考试范围和要求》,试卷强调对《考试大纲》规定的五种能力的考查;试卷坚持“稳定”的试题设计原则,努力体现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的命题意图;同时也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特别注重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考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例:第15题的“用激光束监控抽制细丝时的粗细”、第19题的“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第22题的“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第23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等皆与生活、科技紧密联系。‎ ‎2、试卷的结构、题型分数比例、试题难易比例均遵照《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要求。物理部分第1卷共8题计48分,第2卷共4题计72分;总共120分。难度值预期在0.65左右,实际抽样约0.6左右。‎ ‎3、试卷涉及的知识点广,覆盖面大。物理试题共12个题;其中,选择题8题、实验题1题、综合计算题3题;总分120分,占理科综合试题总量的40%;12道物理试题涉及《考试大纲》131条考点中的37条,约占28.2%(2005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涉及《考试大纲》131条考点中的36条,占27.5%);所涉及的知识覆盖了力、热、光、电、原子物理各部分中的主要知识,高中物理的各个章节均涉及到。从试卷内容分布来看,力学比例最大,这部分内容中,“动力学问题”、“动量问题”和“能量问题”是试题的重点,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重点,实验已含在力学和电学中。‎ 市质检理科综合卷物理各块知识内容比例 项目 力学 电学 热学 光学 原子 物理 实验 合计 考试大纲中知识点条数 ‎42‎ ‎35‎ ‎12‎ ‎13‎ ‎10‎ ‎19‎ ‎131‎ 试卷涉及的知识点条数 ‎15‎ ‎11‎ ‎3‎ ‎3‎ ‎2‎ ‎3‎ ‎37‎ 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 ‎35.7%‎ ‎31.4%‎ ‎25%‎ ‎23.1%‎ ‎20%‎ ‎15.8%‎ ‎28.2%‎ 分 值 ‎60‎ ‎42‎ ‎6‎ ‎6‎ ‎6‎ ‎17‎ ‎120‎ 比 率 ‎50%‎ ‎35%‎ ‎5.0%‎ ‎5.0%‎ ‎5.0%‎ ‎14.2%‎ ‎100%‎ ‎4、试卷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试题的覆盖面不过分追求宽广,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知识、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大部分试题是常考题、典型题,试题的起点和切入点较低,物理过程、物理情景都是学生熟悉的。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强调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例:第14、15、16、17、18、19、20、21题,分别考查了物理学科的牛顿运动定律、光的衍射、放射性同位素、动能、动量、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热力第二定律、内能、功率、速度—时间图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左手定则等基本知识;第23、24、25题则体现了物理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即“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等的考查。‎ ‎5、试卷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第(2)小题取材源于教材但又不同于教材,要求考生首先能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然后能选择仪器设计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的方案、画出测量的电路原理图;从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器材、方法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能力;本题命题突出“让纸上谈兵、实验时袖手旁观、不爱动手实验的学生吃亏”的思想,目的是引导物理教学应重视基本实验、常规实验,重视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使用等的掌握,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 二、对高中毕业班下一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的建议:‎ ‎1、要认真学习《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理科)》,重视考纲的变化,深刻领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能力立意的命题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对比2006年与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今年物理学科只是在个别地方的提法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对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和要求、题型示例均没有做实质性的修订。提法变化的有四个地方:‎ ‎①“阿伏伽德罗常量”改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②实验的“说明”中,“弹簧秤”改为“弹簧测力计”。‎ ‎③考试范围中,“……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部分”改为“……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 ‎④把“命题指导思想”改为“命题要求”,并且把“……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改为“……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提法有变化的四个地方中,前两个只是为了更规范地表述;而后两个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立足本学科,夯实基础,强化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考试大纲》规定的131个考点中,除19个实验外的112个考点中,力学占42个,其中Ⅱ级要求26个;热学占12个,其中Ⅱ级要求0个;电学占35个,其中Ⅱ级要求18个;光学占13个,其中Ⅱ级要求3个;原子物理占10个,其中Ⅱ级要求0个。一般地,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基础知识可能会在选择题中出现;力学、电学等主干知识应该会出现在计算题中。高考物理试题注重考查高中物理的主要概念、规律和方法,我们应搞好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要重视基本的解题思路的分析、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3、加强专题复习与训练,构建物理模型,提高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试题文字、图象、公式提供的相对较新的信息,并进一步把这些新信息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意关键词。应引导学生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条件,对一些限制性语言、或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语言,诸如光滑、绝缘、恰好、最终等,更要注意推敲。‎ ‎(2)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或是等效法、投影法等得到的示意图。‎ ‎(3)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实际中的物理现象一般都很复杂,为了解决它,常常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物理模型就是忽略次要因素的产物。如轻绳、轻杆、轻弹簧;理想气体、理想电源、理想电表、理想变压器;质点、点电荷、检验电荷、检验电流元等,都是理想模型。对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通过审题分析,就是要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4)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力学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还有碰撞和先变加速最终匀速过程(汽车启动);热学中等温、等压、等容、绝热变化等;电学中电容器的充放电,电磁振荡等。以上的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复习中都必须认真掌握每个过程的 ‎(5)审题要仔细,排除干扰。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解题过程中精心设置一些歧途,或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也就是利用干扰因素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性大,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如选择题干扰项往往是学生的典型错误,只有迅速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解题才能迅速而准确。‎ ‎(6)注意物理过程中的瞬时问题。解这类问题时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物体受力突变的。对于理想刚性绳或刚性支持面,形变改变时可以不计时间,其弹力能突变。非理想刚性绳的形变改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瞬时问题有时需利用动量观点分析,往往要考虑能量变化。‎ ‎4、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实验能力。‎ 理综《考试大纲》(物理)对考生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所列的19个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考纲所规定的19个基本实验,从实验的原理、思想、方法、仪器使用、误差分析到数据记录与处理都必须扎实过关;有条件的学校要让学生再次动手做实验,不能停留在只是读实验、讲实验、做实验题;要重视已学过的演示实验,注意知识的迁移变化,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操作时可尝试更多的实验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去解决新情景下的实验问题。‎ ‎5、重视说理、论证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规范解题过程,加强规范答卷的训练。‎ 从历年的高考阅卷中可看到,相当多的考生的说理、论证及表达能力较差,缺乏规范性,遇到说理、论证题更是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同时,针对“网上阅卷”的答卷要求,为了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不按要求答卷而失分,平时的考试应有意按“网上阅卷”要求来设计试卷,并且在评分时也按“网上阅卷”的要求执行,有的同学若不按要求在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尽管他答对了也不能得分,强化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重视答题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物理的答题要作出必要的示意图,正确地表达出各个物理量的含义,把每一步分析推理过程用准确简洁的物理语言表达出来,写出物理公式,代入数字,细心准确地运算,得出正确的答案,配上正确的单位,对答案的合理性从物理角度去检验。教师要为学生作规范答题的示范,在课堂上选择一些题目把推理解答过程完整地写出来。同时可选几份试卷解答和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引起学生对规范答题的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6、强化解题过程中得分点的意识 近几年高考只公布参考答案,不公开公布评分标准,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对评分标准不甚了解。近几年的省高考理综试卷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存在解题过程混乱、主要过程没有体现、原始公式不写等现象,导致无法依据得分点得分,失分现象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以2005年省高考理综试卷II卷24题为例,来看看学生的失分情况:‎ 考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 一、m3下降的高度h 出错:‎ ‎1. ‎ ‎2. (没有g)‎ 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错误 1. ‎④式中漏或多加或漏;‎ 2. 误将代入式子;‎ 3. 误得出;‎ 4. 弹性势能变化量表达式错误:如等,但有给分.‎ 5. ‎④式中漏或多加或漏;‎ 6. 误将代入式子;‎ 7. 误得出 8. 弹性势能变化量表达式错误:如等,但有给分 三、错误地应用;例:‎ ‎1. ;‎ ‎2. ‎ 四、误用动量守恒定律;例:等 可见,“会做”与“做对”或“得分”是两码事,在高考中,对不少人来说,“如何做对”、“如何得分”比“如何会做”显得更重要。‎ ‎7、关注社会、前沿科技发展动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近代物理知识在学习中的渗透。‎ 物理新课程的具体目标之一:“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今年高考理综测试仍会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新课改理念。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近代物理领域研究日益深入;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应用性题目的训练,注重收集有关信息题的生活模型和反映高科技脉搏的科技模式。例如“飞车过黄河的抛物线运动”、“通信卫星绕地球的运行”等,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8、要加强图、表知识点的训练,提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图、表的应用非常普遍,它提供的信息多而且直观。能看懂图表给出的物理过程、会利用图表描述物理过程、会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区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例:2005年高考的第25题就是把电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电路的计算和光敏电阻的新技术等联系起来,综合考查了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图表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科学素养。‎ ‎9、注意今年没有考到的(重点)内容,不要回避高考陈题。‎ 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考试内容基本上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但《力学》和《电学》内容较多,往往很难全面考查;今年的高考试题中,《力学》和《电学》内容的覆盖面虽较全面但仍有遗漏。同时,今年的综合试题模仿了1997年的高考试题;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过去高考试题的设计思路,不要回避高考陈题。‎ ‎10、仍要加强“不定项”选择题的专题训练和解题指导。‎ ‎“单、多选混排”选择题通常所说的“不定项”选择题更注重知识点的融合及对综合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无疑会增加考生正确做答的难度;应加强这一方面的专题训练和解题指导。‎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丰隆 ‎(‎2006年3月22日)‎ 一、命题说明 ‎1、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化学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注重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在考查“双基”的主干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命题还注意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以利于第二轮的复习。‎ ‎2、试题的题型结构、题量、赋分、难度结构、答卷要求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的组卷结构都与高考相同。‎ ‎2005年高考试题分析说明选择题中化学全部为容易题,物理、生物都为中等难度题;非选择题各科均无容易题,化学全部为中等难度题,物理除16分为中等难度题外,56分为难题,而生物42分全部为难题。全卷的实测难度为:0.507。‎ 今年的市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的难度比高考要求略有偏低,总体难度适中,目的是增强学生复习迎考的信心。‎ ‎3、第Ⅰ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涉及到化学实验及溶液pH的测定、原电池原理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实验、物质制备与水解原理的结合;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与电离、水解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化学反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的综合;气体制备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的综合;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化合键、物质结构、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的综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综合等。‎ 第Ⅱ卷着重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四种能力,涉及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物质性质与结构结合的判断,实验设计、评价及计算;有机物的官能团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等。第Ⅱ卷的试题区分度较大,化学用语的要求较广,用化学语言答题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注意学科内综合,全面考查学生化学科能力的素质。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突出学科内的综合,首先使知识点的综合。如第Ⅰ 卷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考查融入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并着重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第Ⅱ卷将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氧族、氮族元素的性质融合在一个题目中。第29题,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现象、官能团的性质的考查编制成一个题目。‎ 学科内综合包含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包含方法和能力的综合。第Ⅰ卷、第Ⅱ卷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综合较突出,试题源于教材,又有创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深度。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学科内知识间联系的熟练程度等。‎ ‎4、化学试题符合我市的教学实际,对增强考生信心,反映教学、复习弱点,对指导第二轮复习,都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受到师生的好评。‎ 三、考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1、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了解到的学校的阅卷情况分析,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基本知识及知识网络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不清。部分考生不能正确运用概念和原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双基知识不熟练也影响了答题的准确性。‎ ‎(2)实验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清,实验设计的能力仍比较薄弱。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不能光看不练,每个实验最好亲自动手操作,做实验题时首先要理解实验原理,明白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再由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步骤。同时要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 ‎(3)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错别字的现象仍十分严重。选择部分都非常基本,主要失分反映在没有仔细审题方面。如学生常因题目的简单而忽略了单位和条件等。不少考生对题目所给的材料分析不够透彻,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试题的意图和要求,造成无法正确作答或匆忙作答,出现失误,得分率较低。‎ ‎(4)化学用语的掌握仍末到位,如26题(2)、(3),化学方程式书写未配平、气体符号没写、条件没写、漏写、化学符号书写不规范等问题等仍十分严重。考生在答题时失分,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强化规范,准确表达,夯实双基,加强落实。‎ ‎(5)分析综合能力薄弱,答题的表述能力差。学生有解题思路、有解题方法,却不能准确表述,最后导致失分。‎ 三、2006年高考命题趋势 ‎2006年高考命题趋势是: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力求创新。2006年高考命题应和2005年保持稳定,保持连续性,不会有大的变化。请注意以下问题。‎ ‎1、试卷题型结构、学科内容结构、知识结构、难度结构仍会保持稳定,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 ‎2、注重基础,尊重中学教学大纲,但是不超纲。命题仍在考查强调主干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 ‎3、化学试题的难度将稍微加大,仍会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在试题的布局上,继续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更好发挥。‎ ‎4、仍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继续遵循《考试大纲》中“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问题”的考查,密切联系当前我国的生产、生活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热点,应用型试题的信息来源真实可靠。‎ ‎5、综合测试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综合,更要注意思维方法的综合。试题以学科内知识综合和能力测试为主导,增加本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这是中学教学现状决定的。仍然注重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仍然强调推理、实验探究、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查。‎ ‎6、继续加大答题规范的要求,继续加大化学用语及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 四、2006年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建议 ‎1、要充分重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特别是化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科高考的五个科目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区分度是比较大的五年来各科的区分度一般是:语文14;数学:20;英语:24;理科综合:44,其中又以化学的区分度为56,在各科中最大,而且难度最稳定,因此,要充分重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充分化学科的作用。充分发挥化学教师的作用。‎ ‎2、研究高考信息,根据学生实际,调整第二轮的复习计划 ‎  要进行化学总复习,就必须对所有高考的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复习的导向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第二轮的复习计划,包括复习的进度、练习题的采用、学法指导、考试试卷的要求等等,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教师要研究《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不能凭自己的经验,按“老一套”安排第二轮复习。深入研究《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度、难度、知识要求和题型比例以及考查的能力要求等。‎ 关注新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变化,从《考试大纲》的变化了解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和新走势,并能发现我们在过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被忽视的某些问题,从而指导我们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复习教学。‎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化学部分与2004年相比的几项重要的变化,在高考的试卷中多有覆盖,必须引起广大高中毕业班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并及时关注、分析2006年《考试大纲》的变化,用以指导第二轮复习。‎ ‎2005年与2004年相比,化学科增加5个考点,删除3个考点,要求或提法有变化的有11个考点。‎ 增加5个考点:试卷覆盖2个考点(3)(5):第10、11、26题的氯气;第28题的CO2水蒸气回流。‎ ‎(1)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2)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4)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5)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删除3个考点:试卷不涉及 ‎(1)了解钢铁的腐蚀和防护;‎ ‎(2)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3)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 提法有变化的11个考点:试卷覆盖个4考点(1)(2)(4)(9):第13题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第6题满足8电子结构的判断;第7题的4种前三周期元素;第28题测定纯碱的质量分数;第28题测量结果的分析,实验方法的设计;试卷未涉及的多为要求降低的考点。‎ ‎(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改为“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改为“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3)“以钠、镁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改为“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 ‎(4)“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如Na2CO3和NaHCO3)改为“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5)“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改为“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6)“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改为“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7)“掌握若干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改为“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8)“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改为“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9)“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改为“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10)“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改为“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11)“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改为“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5)合理选用复习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试大纲、大纲说明、教材外,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要认真分析各类渠道获得的高考信息。 除《考试大纲》以外,同时还出版了有关高考研究的专著,如《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化学能力考查与题型设计》等,备考复习的教师要认真阅读这些文献和资料,并同时留意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有关高考的文章,这对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十分有利的。 广泛收集信息,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题目,但这些信息和资料必须合理使用,坚决删除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题目,选用的题目,教师要明确选用的理由,用自己先做一遍,指导学生除老师规定的资料外,不做过多的练习,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 ‎3、以考试大纲为依托,回归基础、突出重点 ‎(1)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突出重点 高考试卷中题量少, 充分重视基础的主干知识。高考试题考查的不是所有知识点,但常见的知识点是常考不衰,而且该考的知识点都考到位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构建基础的主干知识网络。复习过程要强化基础的主干知识,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基础的主干知识。‎ ‎(2)针对两头,综合训练,达到目的 针对《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针对学生的复习实际,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不选做那些内容和思路繁、难、偏的题目。对目前流通的复习资料,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慎重选择。历年的高考试题是极好的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要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不脱离学生学习现状,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基础训练题目通过作题、讲评、考试,要达到能解决同类的问题,举一反三的目的,不能贪多而嚼不烂。做到同类题目有思路、有方法、能的分。‎ ‎(3)突出应用,针对弱点,提高能力。‎ 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深度,突出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应用;突出解决如化学用语书写、用化学语言表达、审题等学生常见问题;加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突出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对基本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重视培养学生实验现象分析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 要通过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学会准确、简练、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5、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1)注意选用适应学生情况的复习方法 适当降低难度,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和指导。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比盲目做题更重要。‎ ‎(2)注意复习方法的指导 复习是一个学习阶段,将已经学过的各章各节的知识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从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到整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应多作学习方法、复习方法的指导。‎ 复习既是提高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迎考备考的过程。学生应该在老师指导下,确定一个目标,复习固然可以提高能力档次,但是提高还是有一定极限的,学生要量力而行,能使精力、时间发挥最好的效果,在复习中贯彻拼搏精神,力争更好的效果。 ‎ ‎(3)不能以做练习代替复习 高三的同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6、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考试大纲》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以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为主。在复习中要注意提高考生的能力,使他能够临场审清题意、吸收给予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回答考题。‎ 各类习题或是各种考试题,无非都是设置一些新情景和条件,要求考生分析解决一些问题。这里所考核的,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从做过的实验中所得到的信息、考卷上所给的信息等等)、处理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调用、筛选、转换、重组)和输出信息(运用文字、符号、方程式、图表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培养要靠平时训练积累的。‎ ‎7、正确解决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实践证明,高考成绩的高低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1)要有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生之间是竞争关系。要有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这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2)要从本校和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 不要过分迷信“名师”的讲课和名校的经验,要从本校和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不要过分强调大量使用外省名校试题进行强化训练,聘请名校名师猜题押题,突击训练“活题”、“难题”,扰乱了教学计划。‎ ‎(3)重视练习及讲评课 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要善于反思。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作进一步思考,‎ 要提高讲评课的效率。题目是要做的,但是要精选,不在量多,在于逐步提高层次。不能有练不讲评,讲评不能只讲解题思路,更重要的是要能迁移,要能表述,要能的分,要做一题,进一步。‎ 要讲求规范。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专用名词、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关。‎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施紫雄 ‎(‎2006年3月22日)‎ 一、命题说明 本次质检是过程性评价,主要目的是检查本市各完中高三毕业班教学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复习备考工作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鉴于质检时各学校总复习进程参差不一,因此,本考试在保证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难度,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激励、矫正和调控,同时,也针对本市高中教学实际、历年来理综测试生物试题的特点、考生答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动情况,在命题思路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体现上述考查意图,具体操作如下:‎ ‎1、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侧重点在于对互有内在联系和区分的基础知识、概念的判断、辩析,同时,在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矫正复习过程中往往盲目地陷于题海、脱离教材的倾向,有意选取教材中的知识背景、甚至在非选题中引入整段教材原话作为答案(如非选择题30、31题第3小题),这样做的意图是::提醒教师和学生关注教材、关注基础、切实理顺知识脉络,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 ‎2、特别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在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并不平均使力,而是把考查重心着重体现在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上。在理综能力测试所考查的72分的生物试题中,有12分以上(选择题1、3等)考查“代谢”这一重中之重的主干知识,有21分考查了另一个主干知识“生物的遗传”(选择题2、非选择题31第1、2小题),这种突出主干考查方式是适应和符合近年理综测试生物学试题的命题特点的;同时,在加大对主干知识考查力度时,也尽量关注到对生物学整体知识考查的复盖面,全卷涉及细胞的结构功能、新陈代谢、免疫调节、生殖发育、遗传变异、人与生物圈等内容,其中,必修本与选修本考查比例约为77:23,这使得试卷主干突出、知识分布均衡,结构合理,贴近理综试卷模式,很好地起到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备考针对性的作用。‎ ‎3、加强学科内综合,突出能力考查。这不仅解决了侧重考查主干与兼顾全面考查之间的矛盾,也是近年理综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综观七道生物学试题,各道试题在突出考查某一主干知识的同时,综合考查了与之相关联的若干知识,如选择题2,在考查基因工程知识、概念和过程的同时,综合考查了发酵工程和微生物代谢的知识;选择题2,以两个学生常见、又容易混淆的相同坐标曲线(自变量不同)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矿质元素、温度、阴生和阳生植物、C3和C4植物对不同自变量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这样做,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学会辩析,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答相关问题,与理综测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4、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实验考查。对生物学实验、尤其是对实验原理、方法的考查是理综测试生物试题的另一突出特点,也是高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次质检,就突出了对这一教学薄弱环节的考查。如选择题4,巧妙地利用相成分、而浓度不同的两种试剂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只提供一种试剂(斐林试剂)的情况下,能利用试剂间的浓度关系,鉴别出两类不同物质。这样的实验题,既紧扣教材,又巧妙设计实验情境,综合考查了学生在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上容易混淆的两个实验,能力要求高,立意新,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5、注重文字、图解(如曲线图)等信息的考查,突出获取多向信息、即时学习的能力。这是近年高考理综测试的又一命题特点,本次质检的生物学试题,着重考查了这一特点。如选择题3、非选择题5,非选择题30,分别用坐标曲线的形式、模式图的形式,考查了相关生物学过程和实验方法,并注意克服学生在识图及解题上的定势,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次质检(生物学试题)在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诊断、学习热情激发及学习方法引导上给予极大的重视,整卷(生物学试题)难度预设为0.6---0.65,其中,根据这两年来理综测试生物学试题命难度变化的特点,选择题部分难度预设为0.65左右,非选择题部分难度预设为0.68左右,这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选择题解题的重要性及能力要求,充分认识到合理安排和控制好时间、解答好非选择题(排在试卷最后,分数为42分,且并非多数学生解答不了的难题)的重要性,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目前了解到的考试反馈情况看,本次考试(生物学部分)无论从难度、能力要求、导向作用等方面都达到预期的要求,广大教师对试题予以一致的认同、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当然,也应该指出,由于考试在多数学校尚未完成复习备考的情况下进行,由于形成性评价考试需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本次考试试题在情境设置、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方面,特别是对学生逻辑性语言、完整思路的表达方面还做得不够。因此,广大学校学科教师应根据上述分析及本校在质检中所反映出的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下阶段的复习备考工作。‎ 二、复习建议 ‎1、应切实认真学习2006年高考理综考试大纲(生物部分),深刻领其变动意图。‎ 从总体上看,2006年与2005年理综考试大纲(生物部分)相比没有原则上的变化,但为推动高中课改的发展,今年的理综考试大纲(生物部分)也有相当的变动,这种变动有利于克服和避免高考命题的盲目性,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减少命题可能产生的误差,也有利于考生的复习备考,减少考生不必要的负担。也就是说,这种变动对命题者的命题更具有针对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师和考生则具有极强的教与学的指导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往年相比,今年对新考试大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4‎ 粗略分析一下,新、旧考试大纲的主要差别及其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今年的理综考试大纲,将原来的“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并对原表述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比去年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如原表述 “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修改为:“要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更加完整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生物学科的命题也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生物学原理、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科学应用,关注生态环境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上述要求,加上原来“命题指导思想”就强调的“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一起,作为今年理综试卷的“命题要求”,由“命题指导思想”到“命题要求”,对命题更具约束性,指向性也更强,实际上,上述各点在近年理综试卷中就屡有反映,现明确作为“命题要求”,更要引起高度重视。‎ ‎(2)与去年相比,今年理综考试大纲的另一个重大变动是:将原考纲的4条能力要求,归纳成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并且每个能力要求进行了分层次的阐释,如将实验与探究能力概括为4条,分别从4个角度明确了这一能力的考查要求。这使各能力的要求更具有层次,更有条理。同时,每个能力要求的内容定得更具体明确,如在在“理解能力”中,将原来的“能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和原理”变为“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又如,在实验与探究能力中,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具体化为“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还应该注意的是:对每个能力要求进行了充实,使能力要求的内容更加完整。如在“理解能力”(2)中,增加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1)中,增加了“理解实验目的”“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2)中,增加了“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特别是在实验与探究能力(4)‎ 中,增加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要求。而在获取信息能力(1)中,明确提出要“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等。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2006年对能力的要求有进一步提高,显得更加具体、明确、清晰,尤其是实验,更尤其是在科学探究方面,这一点教师和学生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提高注意力,力争做到逐一理解,渗透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同时,考生要注意的是,虽然考纲更加关注对能力要求的考查,但基础知识仍十分重要,考生要学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上述四方面能力要求的明确归类,增加了命题在能力要求上的可操作性,使得生物学部分的试题具有更强的学科特点和能力要求。因而,教师一定要注意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解题形成这四种有个学科能力,特别要指出的是:学科能力中对生物学实验和探究要求的比重增大了,实验要求增加了“理解实验目的”和“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并能将这些实验(指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的要求,探究要求具体化为“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这给出了一个信息:今年的高考,教育部要求切实在命题上支持高中课改。因而,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一步学习有关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这种新课改理念落实在试题上就是:试题要突出科学科学探究,要紧密结合科研和社会生产实际,要体现对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如评价)。而这一些,在现行教材上体现得并不充分,有的(如科学探究)也不是单纯从教材上可以学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渗透。‎ ‎(3)今年理综考试大纲(生物学部分)在考试范围上也有所调整,比较大的主要调整如下:‎ 恢复和增加一些内容:‎ 如在细胞器部分恢复了“液泡的结构和功能”;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部分增加了“其他植物激素”的内容;在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部分增加了“以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为例”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和学生应切实重视,落实到教学、复习、特别是解题指导中。‎ 删去和指出一些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在“说明”栏中明确指出一些不作要求的内容。如C4途径、生物固氮的途径、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等。‎ ‎② 删去原《考试大纲》中的实验“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这些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在复习备考时可以略去不作处理,以 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此外,还应该注意:今年新考纲在题型示例方面也作了一些调整,从2005年高考理综考试分省命题省市的试卷中(如北京卷、天津卷)选择了部分生物试题作为2006年《考试大纲》生物部分的题型示例。这方面的调整提示,教师和学生在复习备考时除认真研究教育部统一命题的全国高考试卷,还应适当参考其他分省命题省市的试卷,以提高备考实效和针对性。‎ 至于试卷中的学科比分及题型,从高考命题应把握的“积极稳妥”的原则来看,今年理综试卷(生物学部分)命题构卷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说有变的话,主要变在对新考纲精神的落实上,而这一些,上文已经提及。‎ ‎2、对照新考纲及本次质检中反映出的问题,下一阶段的复习备考中应特别注意做到:‎ ‎(1)加强高中三本生物学教材的学科内综合,加强高中三本生物学教材的学科内综合,选修必修交叉,知识相互渗透,复习时不必将选修教材的内容深化、扩展,而是应更多地从学科内综合的角度注意两本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同时注意适当的专题复习或训练。应该看到:依纲抓本,夯实基础仍然是复习工作的重点。今年备考,虽然考纲更加关注对能力要求的考查,但仍离不开如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考生应将立足点应放在教材上。可以说,“理解能力”(1)中要求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是提高各种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2)在建立知识网络、认识知识网络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网络的开放性,使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这是近年来、特别是去年理综试卷出现的开放性生物试题提出的要求。‎ ‎(3)练习或测试应切实按理综测试的能力要求精选题目,注意发挥题目讲评时审题指导、解题思路引导、多角度变换题目设问的作用,对文字信息、图形图表及数据信息的读取、学习和运用需有专题指导,特别是对图形图表及数据,应根据其所表示的信息的不同,专题训练,分门别类,逐一突破。以切实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切勿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切勿陷入题海,找不到方向。切实使做题时那种“基础题目做不对,中档题目做不全,难题又做不了”的局面得到扭转。‎ ‎(4)对实验的复习也应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的不同,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提炼出众多实验的共性特点,重在懂得实验方法的运用,尤其是重在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步骤,努力做到将实验复习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实验和探究能力要求的教学和备考历来是使各个教师感到为难和棘手的问题,我们认为:掌握考纲中要求的、教材中规定的18个实验、实习和探究性课题固然重要,但并非要求死背这些内容,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典型实验(包括实习和探究性课题)掌握生物学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技能、特别是掌握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用于解决新情境中的生物学实验和探究问题。须知“探究性研究”既然提出,就说明其重要性,因而,在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和复习中,一定要渗透探究性学习和研究,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方法、步骤融合于对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中,切实补好探究性研究这一课!‎ ‎(5)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克服解题中的定势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对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运用和表述;特别注意在答题表述上注意生物学概念、知识、实验原理、目的、方法的应用,特别注意文字表述中的规范、清晰及要点(得分点)突出。从去年命题及考生答题和本次市质检所反映出的情况看,应特别强调学生学会完整、准确、逻辑严密地表达思路,解答非选择题,这是取得理综测试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3、根据理综测试试卷的结构特点、学生对于理综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和解题习惯,还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应试心理,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灵活采用答题策略,做到考试时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 综上所述,切实深入学习、研究新考纲,领会其变动的精神实质和意图,对下阶段的复习备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理综试卷中生物学试题基本稳定在7道左右,考查的肯定是主干知识,强调的肯定是学科内高度综合、突出的肯定是学科能力、导向的肯定是课改精神,这是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充分认识到的,当然,这种认识要落实到教学实际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境中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要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这一些,都是今后复习备考中应按新考纲精神认真探索落实的。‎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世编 ‎(‎2006年3月18日)‎ 一、命题依据 今年市质检文综能力测试(政治)试题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布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要求、考试范围组织命题。‎ 二、试题特点 ‎1.坚持学科主干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重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试卷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上,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统筹协调均衡的发展观方面,都有较多的体现,试题增强思想教育性,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要求。‎ ‎2.命题贯彻能力测试的目标要求:试题考查了考纲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还适当考查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即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通过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的链接,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构建新视角,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真实能力;试题通过变换设问方式和答案要求,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三、在下一阶段的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2006年考试大纲的研究 ‎《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在复习中,应根据近两年高考所考查的知识范围,以及考点与本年度重大时政联系的紧密度,对今年考纲上列出的考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研究考纲时不能只注重对考点增减的研究,重点应研究考核目标与要求题型示例等方面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复习与考试的辩证关系,沟通命题、考试、复习等各方面的思想,寻找试题的生长方向。‎ ‎2、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复习形式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迎着热点上”‎ ‎,以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弄清来龙去脉,了解产生原因,分析如何发展,注意解决对策,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今年高考复习必须设置的专题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区域发展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专题讲座要注意三点:一是专题不是知识的罗列归类;二是专题要实不能空,要细化,不能贪大;三是专题讲座要以题目带知识,把专题同考题有机结合起来。专题讲座要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突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处理讲与练、综合复习与分科复习的关系 高考复习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讲练结合,对于文综而言,一定要实行分科复习综合训练,分科讲评。复习方法是练、讲、评。训练和讲评着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学生掌握运用基本原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技巧,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讲要讲出主线,讲出新意和规律,确保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有较大提高。评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特别要注意“四评”、“四讲”。“四评”即①评错误解答,防重蹈覆辙;②评优秀解法,培养创新能力;③评新题生题,增强应变能力;④评旧题新考,增忧患意识。“四讲”即讲共性与个性,讲思路与规律,讲题型与技巧,讲发散与变化。‎ ‎4、强化答题能力训练,提高科学规范的答题水平 文综政治考纲对考核目标与要求,是以四种能力来评价,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这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依次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科综合能力目标和要求。与以往高考文综以记忆、理解、运用三种层次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相比较,将有助于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评价,同时也将会使文综测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变化,是以“能力立意”为特征的高考改革深入发展的表现,对复习备考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在复习过程中,要综合近几年文综政治能力测试反映较好的题目,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强化答题能力训练,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编制的试题要体现教材的特点;二是要符合考纲要求和训练思想;三是要体现新颖性、准确性和导向性,有助于疏理、归纳训练。在训练量方面,应根据各校学生实际组编一定量的试题。练习时要注意板块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学科综合训练与跨学科综合训练相结合,通过训练做到能力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跨学科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木兴 ‎(‎2006年3月18日)‎ 一、命题说明 ‎2006年泉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科命题紧扣近几年来高考历史科命题的发展趋势,突1、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如赋税制度、中外文化思想的发展、航天事业、国共关系、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等内容,试题立足课本的基础知识,重视历史基本技能考查,如选择题第20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两国经济发展的比较,重视创设问题的新情境,如选择题第16、24题,利用课本插图设置问题情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对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引导学生立足课本,扎实基础知识,提高提前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如针对2006年我国废除2600多年农业税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在试卷中侧重从我国2600多年前赋税制度的出现及其以后的发展,农民的负担情况加以考察,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国政府的三农政策的伟大。试题关注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社会的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如第37题以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历史,侧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析英国在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自主创新程度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不同影响,明了自主创新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3、在命题的技术上,试题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新处理 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如04年东北题、05年东南亚与万隆会议题(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但高考考察社会热点问题的角度新,切入点小,所考查的知识内容立足教材,高于教材,并体现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与融合。因此,06年市质检在命制历史科题目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处理方式是:依托教材,整合教材知识内容,创设问题的新情境;小切口,重分析;重视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以新材料、新视角审视热点问题,做到课外材料与课内知识的有机结合,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如今年我国废除2600多年农业税这一重大热点问题,总的说来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多次赋税改革,其用意之一也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往往改革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这是为什么,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立足课本,立意新颖。知识与能力考察并重。又如第39题,以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历史,侧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析英国在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自主创新程度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不同影响,明了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达到以史为鉴的教育功能。‎ ‎4、重视试题表述形式的多样化 运用各种图、表等于试题中,考查学生从各种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表)文转换表述能力,如选择题第16、24题,非选择题第37题、第39题。‎ ‎5、试题的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 尽可能地减少文字阅读量,以增加学生思维作答的时间。重视对学生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运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本的基础知识有待进一步扎实。‎ ‎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图(表)文转换表述能力有待加强。‎ ‎4、审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规范化作答的落实问题。‎ 三、下阶段高三历史科的复习建议 ‎1、立足课本,用好课本;搞好单元过关和单元小专题穿插复习;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近几年高考历史科试题约75%的内容直接出自中学历史课本,或源于课本知识。而每届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之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过关。因此,下阶段高三历史教学必须立足课本,用好课本,把握学科主干知识,立足单元过关和单元小专题穿插复习,并做到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单元与专题复习同步,讲、练、评有机结合。加强复习的针对性:针对学生实际、针对高考命题发展情况。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生急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训练上。‎ 专题复习的优化,即专题小而灵活,专题与热点的有机联系,不要求专题过深过难。让学生扎实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明确课本的规范表述。要结合复习进程开展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微观剖析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学生可以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式学习。‎ ‎2、重视历史概念的教学 要能准确表述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教师加强对学生比较模糊的历史概念的教学,如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近代工业”与“近代民族工业”、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概念,要向学生讲清楚。要避免脱离教材而进行所谓的综合提高复习。‎ ‎3、关注时政热点焦点问题 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历史科试题,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被作为背景材料引入试题,突出反映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反映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关注社会发展,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时事、关注社会,解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如:我国废除农业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自主创新、国共关系(大革命、西安事变、合作抗日)、抗日战争、能源问题等。还要注意热点焦点问题的切入角度。既要有传统角度,又要有创新角度。要注意选择热点材料的非热点角度设问。试题引用了热点材料,但所答的内容却不是热点知识,而是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要注意试题出现新情景问题,但答的内容不是新的;试题源于教材,对设问高于教材,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宏观把握、微观剖析,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评价。总之,复习时应进行多角度、多侧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4、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思维的养成和解题方法的培养 依据2006年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综历史科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训练。可以近三年来高考的相关试题为范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每一项能力,把考试大纲的要求同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高考题目的训练来强化学生对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理解,避免对考试大纲学习的形式化,以及能力训练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复习课效率。‎ 审题能力欠缺是每届学生存在的又一共同问题。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新情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与迁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及灵活应变的能力,指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以及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必须明确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必答项是什么,有没有时间、空间、知识领域、学科范围等限定词,以此提高审题能力。必须立足培养学科知识的运用、有效信息的提取等能力。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论从史出——注重培养学生从所给的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做到:①读懂材料;②判别时空;③获取信息;④依题作答;⑤规范表述。答题要做到语言精练准确、段落化、序号化、用词专业术语化、卷面工整,避免写错别字等,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分。‎ ‎5、重视复习中的“三个反思”环节 ‎(1)反思学科知识点 中学历史的基本内容是有限的,但具体到每一题目又是灵活多变的。同—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很多同学在面对新题型时,往往觉得很难,其症结就是找不到命题者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及其专题知识内容。由于没有对试题考查的知识作上下联系考察,对知识点及专题知识的学科分布状况不清晰,在解题时就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同学们解答完一个题目后,就应反思题目所涉及到的学科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相挂钩,达到补漏知识、夯实基础、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使知识更便于贮存、提取和应用。‎ ‎(2)反思解题方法 许多历史试题重在考查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及灵活性,因此,一道题可能有多种解题的突破口。解题时,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一种解题方法,而要养成解题后反思解题方法的习惯。通过反思,可以防止思维定势、开拓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技巧、培养“从优、从快”的解题理念,从而使思维更具创造性。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3)反思解题失误、归纳总结解题规律 学生在解题时可能出现种种失误。这些失误既有知识上与能力上的缺陷,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答题方法、卷面书写、心理调控、时间安排等方面。因此,学生应认真总结和反思测试中出现的失误,努力克服自己在解的不足之处和不良习惯,从而减少失误。‎ ‎ 解完题目后,应该想一想解题方法中有无规律可循,如果通过几道题的求解而归纳出一类题的解法,可以有效地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避免解题的盲目性。‎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科命题说明及考生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高福平 ‎(‎2006年3月18日)‎ ‎2006届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大纲为依据,参照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及地理内容,结合对近年尤其是2004、2005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地理科考题有稳中求变的特点,进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试题的研制。‎ 一、试卷特点 ‎1、试卷命题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综合能力立意 ‎(1)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综合能力立意是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之一。‎ ‎2006届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覆盖如下表:‎ 题号 主要教材章节 试题考查主要知识与能力 分值 ‎1-2‎ 选修(二)第1章 人口统计指标概念的理解与计算。图表判读能力 ‎8‎ ‎3-5‎ 中国地理第11章 选修(二)第1章 必修第4、7章 自然带分布、交通区位因素、能源。‎ 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能力。‎ ‎12‎ ‎6-8‎ 世界地理第16章 必修第2、5章 北美地形、气温与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曲线图的判读,运用地理基本原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12‎ ‎9-10‎ 世界地理 第1、19章 南极洲、地图方向、自然地理现象。‎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11‎ 必修第1章 区域地理 区域特征、地球知识的运用。‎ 空间概念及知识迁移能力。‎ ‎4‎ ‎36题(1)‎ 必修第2章 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形成。区域地理特征的比较。‎ 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阐释能力。‎ ‎8‎ ‎(2)‎ 必修第3章 海水盐度及其影响因素。‎ 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3)‎ 必修第3章 海洋环境问题。‎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6‎ ‎(4)‎ 必修第5章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方向。‎ 识记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0‎ ‎(5)‎ 必修第6、3章 选修(一)第4章 城市区位、河谷地貌、旅游资源。‎ 识记和理解基础知识。‎ ‎6‎ ‎39题(4)‎ 中国地理第11章 中国地形。‎ 空间分布认读。‎ ‎6‎ ‎(5)‎ 选修(二)第6章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形成原因。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 ‎(6)‎ 选修(二)第3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信息解读与知识运用能力 ‎5‎ 合计 ‎100‎ ‎(2)试卷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3)联系时政热点,从地理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注重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渗透。如中国的人口问题,青藏铁路,中国赴南极科学考察,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与返航着陆,中国农业生产与发展。‎ ‎2、试题注重考查地理学习能力 本质量检查卷突出和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描述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1)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近年的高考考题对在新素材、新信息、新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这一能力的考查已是强调得十分明确,考试大纲能力目标也已做出说明,已经是文科综合测试地理部分考查的基本的能力之一。‎ 一是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地图和各类地理图表是许多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二是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信息。如第1-2题,要辩别2001年我国人口统计资料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必须从统计数据中提取信息,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完成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出现老龄化现象,青少年所占比重减小;二是学生对我国人口国情知识背景必须了解,即在二十世纪60-80年代中期,人口出生率出现的高峰期,到2001年这一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第39题(6)从提取图中的太行山脉、汾河谷地、经纬度和题目文字信息,判断图中西部为黄土高原,该题考查的问题即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3--5题组,以青藏铁路为背景考查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信息的提取。第6题,图3,某地沿35ºN附近地理参数随着经度变化趋势示意图,必须从经纬度分析判断该地为北美洲。‎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类是考查运用一般原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地理问题,例第1题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第9题,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位于上海的什么方向。36题(1)说明地中海与黄海冬季盛行风向及其成因。运用大气环流知识加以解释。(4)题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方向。识记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城市区位、河流河谷地貌、开罗大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的旅游价值的判断。‎ 二类是运用主干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例图3第6-8题组,运用原有的知识基础即地势与气温的相互关系------地势越高则气温越低的原理,即可分析判断出7月均温曲线。地势与年太阳辐射量则可通过对照纵坐标数据结合北美的地形地势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造成气温曲线在a地低于b地的主要原因是北美洲西海岸洋流、海陆势力差异。36题(2)比较尼罗河口附近与长江口附近的盐度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综合运用盐度高低的影响因素-----气候(蒸发量与降水量)、河流淡水量的注入等知识进行分析。第39题(5)分析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三类是考查运用主干知识与新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例第2题,给出人口金字塔概念,用对新知识概念的理解结合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有关知识解决新问题。‎ ‎(3)描述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论述和论证能力是文科综合测试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该项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理学科术语的使用,二是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 地理第10项能力“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即要求考生不仅要通过逻辑思维正确理解分析地理问题,表述问题的答案,还要在表述中正确使用地理学科基础语言如专用术语、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相互的位置关系用词、基础地理数据、正确的动词用语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回归教材,使用教材中地理学科语言的描述。‎ 本卷36题(1)说明地中海与黄海冬季盛行风向及其成因。大气环流的规律必须科学规范表述。‎ ‎39题(5)“图13中N地区由于盐碱地、涝洼地方面等方面原因而成为我国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试分析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即要求结合气候统计资料图,解答问题时要将教材中的语言加以组织,规范作答。‎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分析失分较多的选择题:第2、3、7、10、11题。‎ 三、下一阶段复习建议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准确把握地理高考复习方向。‎ ‎《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五部分,在研读《考试大纲》时,应特别注意研究“考试内容”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领会这些“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实质,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 ‎ ‎2、突出主干知识 ,做好专题复习。‎ 查缺补漏,针对地理主干知识常考、必考点加强训练。(如重点知识地球运动中自转、公转,要求非常丰富的空间想象 、推理 、综合的能力,区时、速度计算;运用经纬网判断区域;等值线图的阅读和信息处理等必考基础知识和技能;气候知识等。)‎ 对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通过梳理知识系统,整理知识结构,总结知识规律,分析知识联系,归纳知识特征,比较知识异同,将知识形成网络,构建思维线索。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以便于能迅速提取知识,运用时得心应手,解决问题时思维也会顺畅迅速。(专题:地理图像、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资源灾害与环境、区域地理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3、加强地图训练,掌握地理核心。‎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复习中特别要强调地图的掌握,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分布规律、空间联系等一定要非常熟悉,以主要经纬线作参照,牢牢掌握。加强有关地理图形的训练,如: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掌握这些地图的特点及解法。‎ ‎4、科学备考,讲求实效,加强答题能力训练 高考文综《考试大纲》对考核目标与要求,分四个评价维度,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这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依次递进,立足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和完成结果。更加突出综合思维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在复习及解题中应有针对性地不断加强训练。‎ 解题训练讲求科学合理,有选择性地进行训练,讲解和练习相结合,在练当中去巩固基础知识,练当中发现新的问题。不追求偏难、怪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可精选来自全国各地区的质检试题或历年高考经典试题进行讲评和分析, 做题时思考分析命题意图和能力要求,确定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总结答题方法和规律,熟练掌握答题技能和技巧,在答题中注意运用地理学科的科学语言练习表达,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楚、书写规范。‎ ‎5、关注社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热点问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复习中要关注近年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问题等),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和相关知识,并加以梳理,掌握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在试题中基本上采用了隐性介入的方法,即强调时政热点的外壳,突出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应从地理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用地理的有关原理和规律来解决热点问题。‎ ‎6、教师要适当关注高中课程标准、高中新教材中新情境新资料的引用。‎ In the modern time,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shan steel industry is the speed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pstream, but also fac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energy, raw material cost, continuously high indirectly lead to cost pressures in iron and stee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