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题组
核心考点系列测试卷之(八) 地壳物质循环(高考题组)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 胡星荣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11·全国卷1~2)读图1,完成1-2题。 图1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010·山东文综卷5)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题。 3.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2010·上海春招卷12)4.我国首次在陆地发现的“可燃冰”赋存于细砂岩、泥岩中,这表明陆地“可燃冰”的形成环境最可能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 (2010·天津文综卷2)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下题。 5.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010·江苏卷5~6)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6~7题。 图3 6、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7、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2007上海地理)(二)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8.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9.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0.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2007·海南卷11~12)图3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1~12题。 图3 1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1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3中 A. 火成岩1为喷出岩 B. 火成岩2为喷出岩 C.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二、综合题(共2大题) (2011·上海卷47~51)13.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47.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48.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49.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50.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51.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 外力作用表现: (2008·上海卷63~64)1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63.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图中,陡崖出现在__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65.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 D C 3. D 4.B 5.C 6~7 D A 8~10 C D D 11~12DB 13. 47. C层表示改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48.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49. H、I、J、K地层缺失。 50.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1.【答案】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14. 63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 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64④;②;① 65不可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