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2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能源资源的开发 【考点1】(我国)能源基地的建设和(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1.(山东卷基测79.)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资源 B. 自然资源具有多用性 C. 自然资源的利用随科技发展而发生变化 D.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BCD 【解析】考查自然资源基本特点。其中太阳能为可再生资源,A错,其余均对。选BCD. (2012浙江卷文综7-8)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题 2.成都某校学生沿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A. 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林、草原、荒漠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知,从成都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这条线考察,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两个温度带,再结合我国的年降水量的分布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兰州处在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即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上。从而得出答案为D。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影响风电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因素。结合酒泉的所在位置,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用排除法不难得出答案为A。 4.(2012天津卷文综13. (3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6分)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9分)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0列举三项。(9分)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6分) [解析] 本题以二氧化碳排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1)题,甲省为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其经济发展水平低,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第(2)题,发展旅游业的社会效益是可促进就业,经济效益是可提高收入,环境效益是可提高环境质量。 第(3)题,结合图例可知有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 第(4)题,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资源少,风力小,因此其太阳能、风能资源不丰富。 【答案】(1)甲省市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优化产业结构)。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原因、发展旅游业的意义、自然资源分布、新加坡的气候特点等知识点。 【思路点拨】第(1)题,导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原因,一方面要说明该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该地GDP总量少。而该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与该地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构成、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有关,GDP总量少与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第(2)题,考查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第(3)题, 新天津生态城位于渤海西岸,这里盐碱荒地较多;河流下游,水资源较丰富;临海,海洋资源丰富;地处季风区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濒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风能资源丰富;雨季较短,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第(4)题,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晴天少,太阳能资源不丰富;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新加坡风平浪静,风能资源不丰富。 5.(2012海南卷地理26、(10分))环境保护 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关键是从材料中是提取:“收集”、“拦蓄”、“资源化”利用(如转化为地下水、城市“绿色水库”——绿地湿地)等关键词。可从关键词各角度,并结合一般资源利用措施(如立法、意识)具体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措施。 【答案】:(10分)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答出一项三分得3分,答出三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6.(2012江苏卷地理28.)图15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 (2分) (2)加拿大的 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3分)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分)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5分) 【答案】:A.种类多 分布广 B.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C.原料 市场 (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解析】: 依据题目所给的图形和图例分析得知加拿大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且分布广;根据已学知识很快就能得知加拿大有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丰富的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鱼类饵料充足;根据图形可以看出埃德分蒙顿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蒙特利尔靠近广阔的消费市场,这和我国大庆与上海的石化企业的类型很相似;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有气候条件、交通优势、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城市众多等,回答时尽量将能从图中所找到的结合平时所学答完整。 (2012重庆卷文综5~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3题。 7.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流向和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德班地处非洲东岸,沿岸附近有厄加勒斯暖流自北向南流经,该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受非洲大陆的阻挡后向南偏转而形成,因此该洋流的流向主要受控于陆地阻挡。 8.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碳排放量的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含碳物质,南非是非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矿业发达,人均收入高,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均碳排放量高,故A项正确;人口数量大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森林覆盖率高,会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较低,故C项错误;石油资源丰富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没有关系,只有石油消耗量大,才会导致碳排放量高,故D项错误。 9.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影响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气温降低,故A项错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也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该作用越强,全球温室效应越显著,故B项正确;大气温度升高,是因为吸收地面辐射,吸收得多,返还给地面的辐射也多,才会增强温室效应;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非常少,故C 项错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大气热量散失加剧,地面温度降低,故D项错误。 【考点2】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2012大纲全国卷1-2)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答案】B 【解析】按照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约3亿、印度约12亿、日本人口约1亿,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人均煤炭的消费量最高的是美国。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答案】D 【解析】图中仅显示出了煤炭的消费量,所以无法推知单位GDP能耗,选项A错;由于各国能源利用率不同,所以煤炭排放量也无法计算,所以选项B错;能源除了煤炭以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等,所以无法推算出能源出口量,所以选项C错;根据图中给出的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量的比较数据,可以计算出各国的煤炭自给率,因此选项D对。 3. (2012山东卷基测79)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资源 B. 自然资源具有多用性 C. 自然资源的利用随科技发展而发生变化 D.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BCD 【解析】考查自然资源基本特点。其中太阳能为可再生资源,A错,其余均对。选BCD. (2012海南卷地理5~7)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3题。 4.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河湖众多,少泥沙 【答案】:B 【解析】本组以北欧挪威地形位置图为背景,也有和我国三峡电站的比较成分,综合考查水电站问题。水电站往往要综合考虑气候条件(降水、温差)、地质基础、地形条件(高水头落差大,建设在山区)、库区补给方式(冰雪融水、流域降水)、库区移民、库区泥沙、生物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挪威地处高纬度,冬夏温差和昼夜变化很大,夏季蓄能,冬季发电。利用山地地形建设高水头电站,选B. 5.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答案】:A 【解析】挪威地处高纬度,冬夏温差和昼夜变化很大,夏季蓄能,冬季发电。利用山地地形建设高水头电站,一般是大坝和发电厂房分离,上游库区可利用天然冰川作用而形成的湖泊,淹没面积小。加之挪威人口密度不大,条件恶劣的山区人口较小。选A. 6.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照明 B.制冷 C.取暖 D.烹饪 【答案】:C 【解析】挪威地处高纬度,冬夏温差和昼夜变化很大,夏季蓄能,冬季发电。选C 【商榷】:有老师认为6题选B.的确,水位季节波动较小有道理,因为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结合7题:消耗民用电量最多的是“取暖”,说明消耗电有较大的季节变化,也说明水位会有较大的季节变化。该题设计巧妙,试题需要有综合思维能力。 7.(2012山东卷文综、)(10分)【地理——旅游地理】 下图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6分) (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4分) 【答案】:【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价值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⑵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立意】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环境保护 【答题思路】(1)旅游资源的评价一般从其价值高低、集群性、地域组合三个方面分析。 (2)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从植被保护、游客数量控制在旅游环境承载量内、水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分析。 8. (2012福建卷文综)【海洋地理】“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下图示意东亚部分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9分) (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6分) 【答案】:(1)基岩海岸。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有众多的海蚀地貌景观;海域水浅,关照充足,水生生物多样;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2)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等。 (二)河流的综合开发 【考点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012新课标全国卷4~5)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2题 1.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 地 D ④地 【答案】D [解析] 本题组主要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补给等有关知识。要看好图中的信息,水文站能测得该站以上河段水文的有关数据,甲水文站先测到径流量最大值,若暴雨发生在①地、②地或③地,均不可能在甲水文站测到流量峰值,所以选D。 2.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C [解析] 河流与湖泊水体之间有互补关系,湖泊可以调节洪峰,因而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第5题选湖泊分流。 (2012大纲全国卷3~5)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题。 3. 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 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 1980年~1989年 D.1989年 ~ 2000ian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4、该支流流入 A 黄河 B 长江 C 辽河 D 黑龙江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根据该支流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1 500亿立方米,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该支流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可知,该支流流入长江。 5 、 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 建设用沙量增加 B 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C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 连续干旱 【答案】B [解析] 影响河流年净输沙量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1983年以来,该支流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该支流的年净径流量呈上升趋势,说明与水量无关,最可能的是该支流流域通过兴建水库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 (2012上海卷地理)(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6.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考查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的区域优势。“塞上江南”地区西北内陆,由等降水量线判读降水量较少,但光照强,沿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引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所以其优势条件为①③④。选D. 7. 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 游牧畜牧业 B. 牧场畜牧业 C. 旱作农业 D. 水田农业 【答案】:C. 【解析】考查“塞上江南”农业地域类型。由于是灌溉农业,所以为旱地农业。选C. 8. 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考查宁夏地理环境南北差异变化,宁夏地处黄河流域,由南向北由降水两400mm向200mm过渡,说明由季风向非季风、半湿润、半干旱向干旱、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选A. (2012上海卷地理(八)) 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 9. 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决堤 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河流凌汛现象产生:水流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初春解冻或入冬封冻时,所造成的河水上涨现象。选C. 10. 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东部 C. 北大西洋东部D. 北大西洋西部 【答案】D【解析】考查区域定位、大洋地理位置。北半球、北美洲世界著名的渔场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应位于北大西洋西部。选D. (2012上海卷地理)(五)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11.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 恒河流域B. 尼罗河流域 C. 长江流域D. 亚马孙河流域 【答案】:C 【解析】径流为冬枯夏丰、春秋过渡,流域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C. 12.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雨水补给 C. 地下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答案】:B 【解析】长江流域为季风区,应以雨水补给为主。 13.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11月 D. 12月 【答案】:A 【解析】由图可读为冬季的1月径流量最低。 【考点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2011广东卷文综,9,4分)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地表过程是反应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则黄土高原不符合,石灰岩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即选C。 (2011天津卷文综,6~7,8分)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3题。 2.(2011天津卷文综,6,4分)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突出自然地理特征。有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故A选项错误;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故B选项错误;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故C选项错误;d生态工程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两广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故D选项正确。 3.(2011天津卷文综,7,4分)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 d C. e D. f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考点3】流域的综合开发 (2012安徽卷文综28-29)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 (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题。1.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 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 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原因。根据“北水南调”判断,应该是北部水资源较丰富,南部水资源短缺,③④是南部缺水的原因,②是北部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D 【解析】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提取有效信息能力,①③④与区域特征相符,②项从北南气候类型差异: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量比较差别应该不大,说明背部地区湿润多雨作为调水地理不成立。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29.D [解析] 关键是要认真分析表中信息。表中显示,1991—1994年间,只有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因此A、B不成立;水价高不是“水银行”不运作的根本原因;当年降水量增加,能够满足需要是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理解“水银河”: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1993年前后都有运作,采取“同类相容”法比较,A、B、C为同一人文类,则D为自然因素突发影响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再有相关材料支持就完美了。 3.(2012广东卷文综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人、岀湖径流量的变化,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分洪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2可知,洞庭湖对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 【评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即比较入湖径流量与岀湖径流量的大小,当入湖径流量大于岀湖径流量时,就会产生蓄积作用。 4.(2012广东卷文综8.)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 A.手工绘图 B .GPS C.RS D.GIS 【答案】D 【解析】注意审题,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资料后,再进行分析处理采取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GIS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作用。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学生对GPS、RS、GIS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从题中的信息可知是对已经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分析,输出保护区范围,这属于GIS的应用。 5.(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6分) (2) 简述途中漆河三角洲的成因。(6分) (3) 比较图10(a)与(b),分析漆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8分) 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 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8分) (5) 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产生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8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原和山地高原两部分;看清问题中“在地形影响下”这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该地平原和山地高原不同地形下的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题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仔细看图,就能看出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并结合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河段人类活动的特点不同。也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产业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明确题目要求回答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关键词有“带动”两字,而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劳动力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回答。 (5)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中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区位选择问题。农业区位选择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本题侧重考查的是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要看清题目要求,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少,灌溉水源缺乏,以及本区其他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等。 【参考答案】(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5)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考点透析】本题以华北、东北与内蒙古高原地区为背景,主要考查地形对城镇、交通的影响、河口三角洲的成因、影响河道变迁的因素、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制约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思路点拨】第(1)题,是比较比较常规的描述类的题目,不过有了限定条件是在地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虽是在考查分布特征但实际上又在考查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应从不同地形回答,结合图中的地形图和城镇及高速公路的分布,从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疏密和数量加以说明即可。 第(2)题,考查三角洲的形成原因。三角洲是由泥沙堆积形成的,即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慢,河流中的泥沙逐渐堆积(沉积)形成三角洲。 第(3)题,考查河道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人为原因,侧重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图a、图b可以发现,2000年比1979年河道变窄,同时分叉也减少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水量减少,本题要求回答人为原因,从图10中可以看出滦河上游建有水库和运河,使流入下游的水量减少;通过图b和图a的对比可以发现滦河2000年盐田和鱼塘占很大面积,减少了沼泽湿地的面积,减少了水源补给;随着滦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滦河水量减少。 第(4)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钢铁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经济收入,促进当地服务业、商业的发展,且拉动曹妃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带动与钢铁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5)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解决措施。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旱涝、盐碱、风沙、寒潮、冰雹的灾害频发,特别是春旱尤为严重。针对这些自然灾害,应采取加强监测预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及培育良种等措施。 6.(2012福建卷文综37.(37分))图 13 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表4 1991 年和2008 年 R 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1) 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 (2) 分析 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 分) (3) 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4) 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答案: (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解析:(1)根据等高线的的数值及疏密程度判断地形特点。 (2)沙洲形成的自然原因从泥沙来源、有利的沉积条件来分析。 (3)表中反映的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从图中读出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高素质人才多是发展新兴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考点定位】:地形图、城市化、产业调整。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地形、河流、城市发展变化等知识。 第(1)题,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地地形类型及地势高低情况。 第(2)题,沙洲多说明河流水量大,携带泥沙多,入海口处水流缓。 第(3)题,读图表可判断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是城镇用地增加,会造成水资源减少、生态调节作用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利影响。 第(4)题,发展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方面回答。 7.(2012浙江卷文综37. )(26分)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天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加护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要分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6分)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10分)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分) [答案] (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可任答两点) (2)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3)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对“海油陆采”的解释,结合图中的信息,不难得出答案。石油资源要靠近陆地,海比较浅,受海浪、潮汐影响小。 第(2)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有关知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土地价格、劳动力、市场、环境因素、国家政策等,从图中可知,汕尾市比英德市距深圳更近,且靠海,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都比英德市优越。 第(3)题,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行区域对比和分析。从自然条件来看,中国农业开发中问题主要有:干旱、寒潮、洪涝等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黄河三角洲城市少,说明黄河三角洲未利用的土地多。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可知,黄河三角洲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所以黄河三角洲光照条件好。同时在农业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 8.(山东卷文综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绘制即可。但绘制剖面示意图要注意找准起点、终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数值。 第(2)题,辽河支流西辽河流经广阔的高原沙地,植被覆盖率低,河水含沙量较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因此素有“西沙”之称;辽河东侧年降水量多于西侧,流域内地势较低,植被覆盖率高,加上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使得东侧支流含沙量小,径流量大,故有“东水”之称。 第(3)题,地下水不再补给辽河应从地下水位和河床高度相对变化思考。不断增多的人口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自然和人为原因相结合,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增多,河床抬高。一低一高使得辽河某些河段,地下水位在河流枯水期仍低于河床高度,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第(4)题,“丁坝”是由堤岸向河流中部伸出的垂直河流的直墙,能够减轻对堤岸冲蚀,减少河床中部泥沙的沉积,提高枯水季节水位,有利于河运。 第(5)题,回答本题可从水资源决定的河流开发方向思考,但要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为思考核心。 【答案】26.(24分) (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直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 (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解析】(1)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注意其关键点即可; (2)注意抓住“水”“沙”二字分析,“水”多的原因需要考虑水的来源,“沙”多主要考虑含沙量的大小,从影响含沙量增大的原因分析; (3)本题的分析一般都考虑到水的减少,易漏掉地上河的形成条件极其影响; (4)(5)注意分析要点的全面性。 【考点定位】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河流的补给;河流的水文特征;地上河;河流工程建设以及影响;河流调水的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