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

‎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各种有机物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在核糖体上合成核糖 B.成熟的红细胞在线粒体中合成ATP C.性腺细胞在内质网中合成性激素 D.神经细胞在突触前膜上合成神经递质 ‎2.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部分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内:CO2→C3→C6H12O6,线粒体内:C6H12O6→C3→CO2‎ B.两种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产生的ATP均可用于自身DNA的复制 C.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两种细胞器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和相同的酶系统,有利于代谢高效的进行 ‎3.如图为正常酵母及经诱变、筛选得到的两种酵母突变体细胞示意图,突变体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基因A、B双突变体的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 D.基因A、B的突变不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4.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B.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 C.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 D.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 ‎5.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成体干细胞经过Ⅰ过程形成浆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Ⅰ~Ⅲ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Ⅰ过程和Ⅱ过程 C.效应T细胞经过IV过程使细胞1和细胞2凋亡,属于细胞免疫 D.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 ‎6.如图为某动物卵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示意图,M、m、N、n为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②、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图示过程中未发生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a B.②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与③细胞相同,与①细胞的不同 C.正常情况下,基因M与m、N与n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D.与图中卵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细胞的基因型是mN、mn和MN ‎7.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作出假说”‎ B.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等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相似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 D.米西尔森和斯塔尔在证实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 ‎8.如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两个B基因 B.F细胞和G细胞含有的相同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家族中的同一祖先 C.E细胞和G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表现型为正常女性 D.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正常血红蛋白的两条β链上的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杂合子(Aa)的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该基因型的个体很多,频率也很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出来 B.基因型为Aa个体的血红蛋白均有一条β链不正常 C.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Aa频率稳定的原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比杂合子更易感染疟疾 ‎10.两性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SX(S1、S2…S15)控制的,此类植物能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但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这种花粉的所有精子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从而使自交不能产生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如S1S1、S2S2等 B.基因S1、S2…S15是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后产生的 C.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完全相同 D.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须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11.下列有关叙述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C.农田中广泛栽种抗虫棉会使棉铃虫抗毒蛋白基因频率下降 D.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1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 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 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 ‎13.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B.结核杆菌再次入侵时,巨噬细胞会吞噬处理结核杆菌 C.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效应 T 细胞裂解 ‎14.实验表明,IAA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PIN蛋白相关.PIN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ARF)输出IAA,如图表示此过程的部分作用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NOM蛋白活性增强会抑制PIN蛋白胞吐 B.TPL与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有助于IAA的输出 C.IAA、与TIR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 D.IAA浓度高时有利于其输出,所以其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15.人工鱼塘里的某种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鱼在捕食浮游动物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B.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成鱼和幼鱼食性与生活空间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藻类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16.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A随血液运至垂体并进入细胞促进相关物质合成 B.图中抗体作用的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相同 C.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代谢增强 D.Graves病患者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高 ‎17.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 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C.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 D.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菌种 ‎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源DNA需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 B.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C.生产中通常取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D.改变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就可以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19.拟采用“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的方法繁殖一种名贵花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外植体经细胞脱分化后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诱导分化生长物生根时,培养基中通常含有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20.如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等 B.在池塘生态系统中,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鱼的放养量最好控制在左右 C.施用河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利于农作物增产 D.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 ‎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鉴定蛋白质时,若双缩脲试剂B滴加过多,可能会使待测溶液变蓝影响结果 B.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C.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被捕捉过的田鼠更难捉,则实际值比估算的种群密度低 D.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应打开排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零,再对称拧松螺旋后开盖 ‎2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所用各种溶液的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 B.量筒Ⅰ、Ⅱ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代表了O2的产生量 C.可以用装置乙来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D.将装置甲中的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23.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若Ⅰ﹣4无乙病致病基因.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Ⅰ﹣1的基因型为HhXTXt,Ⅱ﹣4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 C.若Ⅱ﹣4与Ⅱ﹣5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D.若Ⅱ﹣6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约为 ‎2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纯化及筛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立即快速挑取菌落 B.平板划线操作中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C.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D.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能产生透明圈的为纤维素分解菌 ‎25.如图示例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过程①需要运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 B.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都相同 C.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嵌合体幼鼠是四倍体 ‎ ‎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如图表示生物实验中通过研磨提取有关物质的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操作:‎ ‎①图中实验材料A可以是下面的  .(填字母)‎ a.花菜b.香蕉c.猪肝d.猪血 ‎②若选用植物组织,研磨前加入的B一般为  ,作用分别是  .‎ ‎③实验中,将含有一定杂质的DNA丝状物分别放入2mL如表所示的3种溶液中,经搅拌后过滤,获得相应的3种滤液,含DNA最少的是滤液  .‎ 溶液种类 滤液 ‎1‎ ‎2mol/L的NaCl溶液 e ‎2‎ ‎0.014mol/L的NaCl溶液 f ‎3‎ 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 g ‎(2)若图示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实验操作:‎ 在检测滤液C中是否含有还原糖时,向C中加入的是  色的斐林试剂,欲得到实验结果,还需要进行的步骤是  .‎ ‎(3)若图示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①研磨前加入的B应包括  ,为了防止有机溶剂的挥发,操作过程中除了加快研磨速度外,还需  .‎ ‎②将研磨液进行过滤时,需要在漏斗基部放上  .‎ ‎27.图1为在水分充足的白天,测得某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作用强度和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的日变化趋势曲线;图2是某兴趣小组取株高、生理状态等相近的该种植株若干,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内进行的实验示意图,已知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量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直接导致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  .某同学推测导致12:00光合速率降低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下降,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  ,理由是  .‎ ‎(2)已知药物AMI可以明显减小气孔导度,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环境,但使用AMI同时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 ‎(3)图2实验中对光照强度的控制可通过调节灯泡的亮度来实现,也可通过调节  来实现,装置中热屏障的作用是  .‎ ‎(4)如表为图2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序号2~7所对应的实验前后CO2浓度的变化值表示的生理指标是12h内  ,在第  组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给植物以光下和黑暗各12h处理后装置中的CO2浓度保持不变.‎ 序号 温度(℃)‎ 光照强度(%)‎ 开始时CO2浓度(%)‎ ‎12h后CO2浓度(%)‎ 植物叶片数 ‎1‎ ‎25‎ ‎0‎ ‎0.350‎ ‎0.368‎ ‎5‎ ‎2‎ ‎25‎ ‎10‎ ‎0.350‎ ‎0.350‎ ‎5‎ ‎3‎ ‎25‎ ‎20‎ ‎0.350‎ ‎0.332‎ ‎5‎ ‎4‎ ‎25‎ ‎40‎ ‎0.350‎ ‎0.289‎ ‎5‎ ‎5‎ ‎25‎ ‎60‎ ‎0.350‎ ‎0.282‎ ‎5‎ ‎6‎ ‎25‎ ‎80‎ ‎0.350‎ ‎0.280‎ ‎5‎ ‎7‎ ‎25‎ ‎95‎ ‎0.350‎ ‎0.279‎ ‎5‎ ‎28.图1表示两种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已知原核细胞内的基因内部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的基因内部是不连续的,其细胞核中的基因往往由数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在研究甲细胞的DNA复制时,开始将其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几分钟后,将细胞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3表示甲细胞中某个基因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两种细胞中,  细胞是真核细胞,正常情况下  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较高.‎ ‎(2)乙细胞中基因转录产生成熟mRNA的过程较复杂,须由剪接体对前体RNA进行剪接才能完成,剪接体包含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通过  (结构)进入细胞核的.甲细胞无剪接体,因此若要利用甲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生产乙细胞所特有的某种蛋白,常从乙细胞中提取与该蛋白相应的  ,再通过  法获得目的基因.‎ ‎(3)据图2可以推测,甲细胞DNA的复制起始区在  (填“高放射性”或“低放射性”)区域,复制的方向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图3所示的是原核细胞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  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由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GA、UAG、UAA)‎ ‎29.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表为研究人员对可卡因等阿片类毒品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T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促性腺激素(IU/L)‎ 性激素(pg/mL)‎ T细胞亚群a(%)‎ 健康对照表 ‎4.7‎ ‎6.5‎ ‎43.8‎ 吸毒组 ‎1.4‎ ‎4.1‎ ‎35.6‎ ‎(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  ]  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在  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  (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 ‎(2)上表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  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为了探究这一推测,可将吸毒者体内  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  .‎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  也不同.‎ ‎②该实验的结论:  .‎ ‎30.图1表示某湖泊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图2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生物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F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2)调查发现该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 ‎①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关系是  .‎ ‎②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3g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6.6cm的野鲮鱼的  倍.‎ ‎③在藻类爆发的季节,为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应向该湖泊中投放体长至少为  cm的露斯塔野鲮鱼,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捕捞野鲮鱼供人们食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投放这一体长野鲮鱼的原因是  .‎ ‎④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24.6‎ ‎23.1‎ 据上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 ‎31.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是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型管所做的渗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  .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  (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  .细胞处于该状态时,A、B处的浓度关系为  .‎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  ,  .‎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  .‎ ‎32.果蝇的裂翅与非裂翅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位于3号常染色体),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图杂交实验(均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对表现型均为裂翅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 分析上图数据可知,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F1裂翅果蝇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为  .‎ ‎(2)将另一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这是因为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对基因(B、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  ,但自交的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 ‎(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卷翅基因D和另一基因E(纯合致死).现欲从图3所示的个体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培育出图4所示的裂卷翅果蝇:‎ ‎①若从图3中选择表现型为裂翅的果蝇与  果蝇杂交,则F1共有  种表现型,其中包含图4所示的类型;F1的野生型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②若从图3中选择表现型为裂卷翅的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则F1中的裂卷翅果蝇有  种基因型,欲检测其基因型是否与图4所示的类型相同,可将其与图3中的  果蝇杂交,根据表现型的比例作出判断.‎ ‎3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图1为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图2表示目的基因及限制酶切点,图3表示目的基因上的DNA片段,图4表示质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1所示的限制酶EcoRⅠ切割外源DNA,就其特异性而言,切开的是  之间相连的化学键.‎ ‎(2)图3为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ACT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则ACT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解旋酶作用于①处 C.若只用这个片段中的3个碱基对,排列出的DNA片段有64种 D.就游离的磷酸基而言,该片段与重组质粒相比多了2个游离的磷酸基 ‎(3)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2可知,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  作为引物(DNA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5′→3′).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后会产生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段  个.‎ ‎(4)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并且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  .如果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同时对质粒进行切割,假设同时只有任意两个位点被切断且每次机会相等,则形成含有完整抗四环素基因的DNA片段有  种.‎ ‎(5)如果大肠杆菌是受体细胞,则其体内应不含  基因,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其遗传学基础是  .‎ ‎ ‎ ‎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各种有机物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在核糖体上合成核糖 B.成熟的红细胞在线粒体中合成ATP C.性腺细胞在内质网中合成性激素 D.神经细胞在突触前膜上合成神经递质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 ‎【解答】解: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属于单糖,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性激素属于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C正确;‎ D、神经递质是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的,不是在突触前膜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C.‎ ‎ ‎ ‎2.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部分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内:CO2→C3→C6H12O6,线粒体内:C6H12O6→C3→CO2‎ B.两种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产生的ATP均可用于自身DNA的复制 C.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两种细胞器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和相同的酶系统,有利于代谢高效的进行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需要都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普遍存在于进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都细胞器,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2、叶绿体是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植物细胞具有都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光合作用都场所.‎ ‎【解答】解:A、叶绿体中可发生C02﹣C3﹣C6H206,在线粒体分解的底物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线粒体中不会发生C6H12O6→C3→CO2,A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其中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两种细胞器是半自主细胞器,产生的ATP均可用于自身DNA的复制,B正确;‎ C、在线粒体水的生成过程中生成了ATP,但是没有[H]产生,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但酶系统不同,D错误.‎ 故选:B.‎ ‎ ‎ ‎3.如图为正常酵母及经诱变、筛选得到的两种酵母突变体细胞示意图,突变体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基因A、B双突变体的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 D.基因A、B的突变不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1、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分析题图:正常酵母细胞中,蛋白质经过内质网加工后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加工后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最终胞吐出细胞,而基因A突变体蛋白沉积在内质网,基因B突变体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 ‎【解答】解:A、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A正确;‎ B、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即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B正确;‎ C、A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内质网,B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可知,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C正确;‎ D、A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内质网,B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均不能由囊泡包裹着运到细胞膜,这样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D错误.‎ 故选:D.‎ ‎ ‎ ‎4.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B.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 C.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 D.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新陈代谢越旺盛,该比值越高,否则越低.‎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需tRNA转运氨基酸,还需要酶、能量和原料(氨基酸).‎ ‎【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一是由干燥种子种的酶活化而来”“新RNA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可知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A正确;‎ B、蛋白质是翻译过程中合成的,而翻译过程需要mRNA为模板,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B错误;‎ 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因此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C正确;‎ D、种子萌发时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 ‎ ‎ ‎5.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成体干细胞经过Ⅰ过程形成浆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Ⅰ~Ⅲ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Ⅰ过程和Ⅱ过程 C.效应T细胞经过IV过程使细胞1和细胞2凋亡,属于细胞免疫 D.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 ‎【考点】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过程Ⅰ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由于“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过程Ⅱ表示细胞的衰老;由于“细胞2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说明过程Ⅲ表示细胞癌变;过程Ⅳ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的效应阶段.‎ ‎【解答】解:A、已经分化的细胞必需要发育为完整个体才能够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过程中,只有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正确;‎ C、效应T细胞经过IV过程使细胞1和细胞2凋亡,属于细胞免疫,C正确;‎ D、细胞2为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D正确.‎ 故选:A.‎ ‎ ‎ ‎6.如图为某动物卵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示意图,M、m、N、n为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②、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图示过程中未发生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a B.②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与③细胞相同,与①细胞的不同 C.正常情况下,基因M与m、N与n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D.与图中卵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细胞的基因型是mN、mn和MN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已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解答】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4n,核DNA数为4a,A错误;‎ B、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与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相同,与①有丝分裂细胞的不同,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基因M与m、N与n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错误;‎ D、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4个子细胞(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具有2种基因型,所以与图中卵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细胞的基因型是Mn、mN和mN,D错误.‎ 故选:B.‎ ‎ ‎ ‎7.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作出假说”‎ B.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等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相似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 D.米西尔森和斯塔尔在证实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作出假说”,A正确;‎ B、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等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相似,都是将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C错误;‎ D、米西尔森和斯塔尔在证实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D正确.‎ 故选:C.‎ ‎ ‎ ‎8.如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两个B基因 B.F细胞和G细胞含有的相同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家族中的同一祖先 C.E细胞和G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表现型为正常女性 D.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析题图,左图表示精原细胞(AaXBY)形成精子的过程,右图中表示卵原细胞(AaXBXb)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又因为图中子代是白化病色盲,所以子代的基因型是aaXbY,则卵细胞F的基因型是aXb,进一步判断E的基因型(AXB),进一步可以得到G的基因型(aXb).最后可以得到H的基因型(AXB).‎ ‎【解答】解:A、由题意分析已知左图表示精原细胞(AaXBY)形成精子的过程,C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F细胞的基因型为(aY),故D细胞的基因型为(AXB),其中含有两个B基因是通过间期DNA复制而来,A正确; ‎ B、由于这对青年夫妇是近亲结婚,F细胞和G细胞含有的相同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家族中的同一祖先,B正确;‎ C、E细胞的基因型为(AXB),G细胞的基因型为(aXb),结合后的基因为AaXBXb为表现型为正常女性,C正确;‎ D、已知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则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患色盲的概率也是,所以后代完全正常的概率是(1﹣)×(1﹣)=,后代患一种病的概率为+﹣2××=,D错误.‎ 故选:D.‎ ‎ ‎ ‎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正常血红蛋白的两条β链上的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杂合子(Aa)的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该基因型的个体很多,频率也很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出来 B.基因型为Aa个体的血红蛋白均有一条β链不正常 C.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Aa频率稳定的原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比杂合子更易感染疟疾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紧扣题干信息“杂合子(Aa)的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该基因型的个体很多,频率也很稳定”答题.‎ ‎【解答】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通过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但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来检测,A正确;‎ B、杂合子(Aa)的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因此基因型为Aa个体的血红蛋白有的两条β链都正常,有的两条β链都异常,B错误;‎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正常血红蛋白的两条β链上的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这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该基因型的个体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可知,Aa频率稳定的原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比杂合子更易感染疟疾,D正确.‎ 故选:B.‎ ‎ ‎ ‎10.两性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SX(S1、S2…S15)控制的,此类植物能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但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这种花粉的所有精子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从而使自交不能产生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如S1S1、S2S2等 B.基因S1、S2…S15是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后产生的 C.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完全相同 D.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须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同瓣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SX(S1、S2 …S15),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说明后代没有该基因的纯合个体.‎ ‎【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这种花粉的所有精子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因此一般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如S1S1、S2S2等,A正确;‎ B、基因S1、S2…S15是基因突变后产生的,B错误;‎ C、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由于都含S2基因,而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即以S1S2作为父本时,后代基因型为S1S2、S1S4,以S2S4作为父本时,后代基因型为S1S4、S2S4,C错误;‎ D、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由于当花粉的SX基因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该花粉的精子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母本无需去雄,D错误.‎ 故选:B.‎ ‎ ‎ ‎11.下列有关叙述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C.农田中广泛栽种抗虫棉会使棉铃虫抗毒蛋白基因频率下降 D.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解答】解: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共同进化的过程,A正确;‎ B、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广泛栽种抗虫棉,可以杀死不能抗毒蛋白的棉铃虫,只有能抵抗毒蛋白的棉铃虫才能生存,因此棉铃虫的抗毒蛋白基因频率增加,C错误;‎ D、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C.‎ ‎ ‎ ‎1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 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 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发生在其中的生理过程均符合题意,发生在细胞内的或外分泌液中的均不可.‎ ‎2.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3.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4.水盐平衡调节 ‎【解答】解:A、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A错误;‎ 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 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C正确;‎ D、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 故选:A.‎ ‎ ‎ ‎13.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B.结核杆菌再次入侵时,巨噬细胞会吞噬处理结核杆菌 C.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效应 T 细胞裂解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2、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解答】解:A、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A错误;‎ B、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吞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暴露出结核杆菌特定的抗原,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B正确;‎ C、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错误;‎ D、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被结核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 故选:B.‎ ‎ ‎ ‎14.实验表明,IAA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PIN蛋白相关.PIN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ARF)输出IAA,如图表示此过程的部分作用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NOM蛋白活性增强会抑制PIN蛋白胞吐 B.TPL与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有助于IAA的输出 C.IAA、与TIR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 D.IAA浓度高时有利于其输出,所以其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题图,GNOM蛋白质与IAA的分泌有关,GNOM蛋白质活性越高,PIN蛋白胞吐速度越快.‎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GNOM蛋白活性增强会促进PIN蛋白胞吐,A错误;‎ B、TPL与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无助于IAA的输出,B错误;‎ C、IAA、与TIR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C正确;‎ D、IAA浓度高时有利于其输出,所以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 ‎ ‎15.人工鱼塘里的某种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鱼在捕食浮游动物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B.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成鱼和幼鱼食性与生活空间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藻类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解答】解:A、幼鱼在捕食浮游动物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A正确;‎ B、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B错误;‎ C、成鱼底栖,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这种成鱼和幼鱼食性与生活空间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C正确;‎ D、人工鱼塘输入的能量主要是人工喂食,故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D正确.‎ 故选:B.‎ ‎ ‎ ‎16.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A随血液运至垂体并进入细胞促进相关物质合成 B.图中抗体作用的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相同 C.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代谢增强 D.Graves病患者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高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由图可知,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Graves病人自身具有B激素的抗体,应该是自身免疫病,据此答题.‎ ‎【解答】解:A、激素A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垂体细胞表面有相应激素的受体,促进激素B的分泌,不进入细胞内,A错误;‎ B、图中抗体与激素B因空间结构相似,图中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错误;‎ C、根据试题的分析,可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图中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得甲状腺细胞大量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正确;‎ D、Graves病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激素A和激素B含量比健康人的低,D错误.‎ 故选:C.‎ ‎ ‎ ‎17.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 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C.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 D.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菌种 ‎【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以化合物A为碳源和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 ‎【解答】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A正确;‎ 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B正确;‎ C、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C正确;‎ D、本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因此所用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D错误.‎ 故选:D.‎ ‎ ‎ ‎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源DNA需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 B.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C.生产中通常取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D.改变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就可以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蛋白质工程;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胚胎移植.‎ ‎【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3、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解答】解:A、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A正确;‎ B、为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B错误;‎ C、在胚胎的移植前,通常取样滋养层的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C错误;‎ D、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 ‎ ‎19.拟采用“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的方法繁殖一种名贵花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外植体经细胞脱分化后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诱导分化生长物生根时,培养基中通常含有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该过程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解答】解:A、消毒指用比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A正确;‎ B、愈伤组织细胞含有细胞壁,加入细胞融合诱导剂不会诱导细胞融合,因此不会得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错误;‎ C、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后,一般先形成芽,再形成根,而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诱导分化生长物生根时,培养基中通常含有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 故选:B.‎ ‎ ‎ ‎20.如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等 B.在池塘生态系统中,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鱼的放养量最好控制在左右 C.施用河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利于农作物增产 D.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答】解:A、该农业生态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等,A正确;‎ B、池塘生态系统中,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鱼的放养量最好控制在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正确;‎ C、施用河泥,河泥中含有无机盐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即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利于农作物增产,C正确;‎ D、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 ‎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鉴定蛋白质时,若双缩脲试剂B滴加过多,可能会使待测溶液变蓝影响结果 B.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C.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被捕捉过的田鼠更难捉,则实际值比估算的种群密度低 D.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应打开排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零,再对称拧松螺旋后开盖 ‎【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3、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 ‎4、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解答】解:A、在鉴定蛋白质时,若双缩脲试剂B滴加过多,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可能会使待测溶液变蓝影响结果,A正确;‎ B、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B错误;‎ C、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很难再被捕捉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故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大,C错误;‎ D、高压灭菌加热结束,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D错误.‎ 故选:BD.‎ ‎ ‎ ‎2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所用各种溶液的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 B.量筒Ⅰ、Ⅱ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代表了O2的产生量 C.可以用装置乙来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D.将装置甲中的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看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在于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装置甲中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A正确;‎ B、因变量是气体的产生量,实验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代表了产生O2的量,B正确;‎ C、温度影响H2O2分解,不适宜用H2O2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C错误;‎ D、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可以用同种底物,不同酶;将装置甲中的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那么甲乙两组的变量为酵母菌和H2O2酶,而酵母菌产生的酶具有多种,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 故选:AB.‎ ‎ ‎ ‎23.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若Ⅰ﹣4无乙病致病基因.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Ⅰ﹣1的基因型为HhXTXt,Ⅱ﹣4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 C.若Ⅱ﹣4与Ⅱ﹣5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D.若Ⅱ﹣6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约为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4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根据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A正确;‎ B、由于Ⅱ﹣1和Ⅱ﹣2分别患乙病和甲病,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HhXTXt;Ⅱ﹣4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B正确;‎ C、由于Ⅱ﹣2患甲病,所以其父母都是Hh,则Ⅱ﹣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HHXTY、HhXTY;由于Ⅱ﹣7患甲乙两种病,所以其父母都是Hh,且母亲为乙病携带者,所以Ⅱ﹣5基因型为HH、Hh, XTXT、XTXt,他们所生子代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同时患两病概率为,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C错误;‎ D、Ⅱ﹣6基因型为HH、Hh, XTXT、XTXt,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所以Ⅱ﹣6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0﹣4=,D正确.‎ 故选:ABD.‎ ‎ ‎ ‎2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纯化及筛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立即快速挑取菌落 B.平板划线操作中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C.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D.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能产生透明圈的为纤维素分解菌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在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接种环和接种针需要灼烧灭菌,培养基需要高压蒸汽灭菌等.而接种针或接种环操作时经火焰灭菌后需要在培养基上接触冷却后才能挑取菌落.‎ ‎【解答】解:A、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需要冷却后再挑取菌落,否则会导致高温使菌种死亡,A错误;‎ B、平板划线操作中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B正确;‎ C、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C正确;‎ D、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能产生透明圈的为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 故选:BCD.‎ ‎ ‎ ‎25.如图示例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过程①需要运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 B.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都相同 C.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嵌合体幼鼠是四倍体 ‎【考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胚胎移植.‎ ‎【分析】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1)受精场所是母体的输卵管.‎ ‎(2)卵裂期: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 ‎ ‎(3)桑椹胚: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是全能细胞.‎ ‎(4)囊胚: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而滋养层将发育为胚胎的胎盘和胎膜.‎ ‎(5)原肠胚:有了三胚层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肠腔.‎ ‎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解答】解:A、过程①为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A正确;‎ B、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来自于两种小鼠,故有些细胞基因型不相同,B错误;‎ C、胚胎移植技术中,进行该操作前需要对受体雌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正确;‎ D、嵌合体幼鼠染色体并未加倍,故是二倍体,D错误.‎ 故选:AC.‎ ‎ ‎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如图表示生物实验中通过研磨提取有关物质的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操作:‎ ‎①图中实验材料A可以是下面的 abc .(填字母)‎ a.花菜b.香蕉c.猪肝d.猪血 ‎②若选用植物组织,研磨前加入的B一般为 食盐和洗涤剂 ,作用分别是 ‎ 溶解DNA和瓦解细胞膜 .‎ ‎③实验中,将含有一定杂质的DNA丝状物分别放入2mL如表所示的3种溶液中,经搅拌后过滤,获得相应的3种滤液,含DNA最少的是滤液 g .‎ 溶液种类 滤液 ‎1‎ ‎2mol/L的NaCl溶液 e ‎2‎ ‎0.014mol/L的NaCl溶液 f ‎3‎ 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 g ‎(2)若图示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实验操作:‎ 在检测滤液C中是否含有还原糖时,向C中加入的是 蓝 色的斐林试剂,欲得到实验结果,还需要进行的步骤是 水浴加热 .‎ ‎(3)若图示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①研磨前加入的B应包括 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或丙酮) ,为了防止有机溶剂的挥发,操作过程中除了加快研磨速度外,还需 在研钵上加开洞的纸盖 .‎ ‎②将研磨液进行过滤时,需要在漏斗基部放上 尼龙布 .‎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3、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解答】解:(1)①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原则上只要含有DNA的生物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花菜、香蕉、猪肝都含有DNA,都可以作为该实验的材料,而猪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即不含DNA,因此不能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②若选用植物组织,研磨前需加入食盐和洗涤剂,其中食盐能溶解DN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 ‎③DNA在2mol/L的NaCl溶液和0.014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都较大,但不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因此,将含有一定杂质的DNA丝状物分别放入2mL如表所示的3种溶液中,经搅拌后过滤,获得相应的3种滤液,含DNA最少的是滤液g.‎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实验中,斐林试剂(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需要混合使用,其本身的颜色是蓝色的,使用时还需要水浴加热.‎ ‎(3)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前需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为了防止有机溶剂的挥发,操作过程中除了加快研磨速度外,还需在研钵上加开洞的纸盖.‎ ‎②将研磨液进行过滤时,需要在漏斗基部放上尼龙布.‎ 故答案为:‎ ‎(1)①abc ②食盐和洗涤剂 溶解DNA和瓦解细胞膜 ③g ‎(2)蓝 水浴加热 ‎(3)①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或丙酮) 在研钵上加开洞的纸盖 ②尼龙布 ‎ ‎ ‎27.图1为在水分充足的白天,测得某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作用强度和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的日变化趋势曲线;图2是某兴趣小组取株高、生理状态等相近的该种植株若干,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内进行的实验示意图,已知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量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直接导致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 气孔导度 .某同学推测导致12:00光合速率降低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下降,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 .‎ ‎(2)已知药物AMI可以明显减小气孔导度,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环境,但使用AMI同时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暗反应 阶段.‎ ‎(3)图2实验中对光照强度的控制可通过调节灯泡的亮度来实现,也可通过调节 灯泡与热屏障(或玻璃罩)之间的距离 来实现,装置中热屏障的作用是 防止光照改变密闭容器中温度,从而改变光合作用强度 .‎ ‎(4)如表为图2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序号2~7所对应的实验前后CO2浓度的变化值表示的生理指标是12h内 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吸收的CO2量) ,在第 3 组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给植物以光下和黑暗各12h处理后装置中的CO2浓度保持不变.‎ 序号 温度(℃)‎ 光照强度(%)‎ 开始时CO2浓度(%)‎ ‎12h后CO2浓度(%)‎ 植物叶片数 ‎1‎ ‎25‎ ‎0‎ ‎0.350‎ ‎0.368‎ ‎5‎ ‎2‎ ‎25‎ ‎10‎ ‎0.350‎ ‎0.350‎ ‎5‎ ‎3‎ ‎25‎ ‎20‎ ‎0.350‎ ‎0.332‎ ‎5‎ ‎4‎ ‎25‎ ‎40‎ ‎0.350‎ ‎0.289‎ ‎5‎ ‎5‎ ‎25‎ ‎60‎ ‎0.350‎ ‎0.282‎ ‎5‎ ‎6‎ ‎25‎ ‎80‎ ‎0.350‎ ‎0.280‎ ‎5‎ ‎7‎ ‎25‎ ‎95‎ ‎0.350‎ ‎0.279‎ ‎5‎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1分析可知:图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00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12:00时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均在12:00时达到最高点,图中看出,这两条曲线存在这一定的平行关系.‎ 分析表格:表中对应的数据表明这几个实验组温度和CO2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光照强度,所以光照强度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解答】解:(1)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并且曲线中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错时同步,即直接导致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气孔导度.曲线中看出,12:00时气孔导度,因此导致12:00光合速率降低的环境因素不是CO2浓度下降.‎ ‎(2)药物AMI可以明显减小气孔导度,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环境,但同时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即使用AMI同时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3)图2实验中对光照强度的控制可通过调节灯泡的亮度来实现,也可通过调节灯泡与热屏障(或玻璃罩)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装置中热屏障用于防止光照改变密闭容器中温度,从而改变光合作用强度.‎ ‎(4)由于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序号2~7所对应的实验前后CO2浓度的变化值表示的生理指标是12h内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吸收的CO2量).光照强度为0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12小时的呼吸作用量=0.368﹣0.350=0.018,结合第3组数据可知,该组的净光合作用量也为0.018,即在第 3组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给植物以光下和黑暗各12h处理后装置中的CO2浓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1)气孔导度 不正确 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 ‎(2)暗反应 ‎ ‎(3)灯泡与热屏障(或玻璃罩)之间的距离 防止光照改变密闭容器中温度,从而改变光合作用强度 ‎(4)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吸收的CO2量) 3‎ ‎ ‎ ‎28.图1表示两种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已知原核细胞内的基因内部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的基因内部是不连续的,其细胞核中的基因往往由数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在研究甲细胞的DNA复制时,开始将其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几分钟后,将细胞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3表示甲细胞中某个基因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两种细胞中, 乙 细胞是真核细胞,正常情况下 甲 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较高.‎ ‎(2)乙细胞中基因转录产生成熟mRNA的过程较复杂,须由剪接体对前体RNA进行剪接才能完成,剪接体包含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通过 核孔 (结构)进入细胞核的.甲细胞无剪接体,因此若要利用甲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生产乙细胞所特有的某种蛋白,常从乙细胞中提取与该蛋白相应的 mRNA ,再通过 反转录法 法获得目的基因.‎ ‎(3)据图2可以推测,甲细胞DNA的复制起始区在 低放射性 (填“高放射性”或“低放射性”)区域,复制的方向是 b→a,b→c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图3所示的是原核细胞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 e 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由 5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GA、UAG、UAA)‎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图1:甲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乙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分析图2:复制起始区在低放射性区域,中间为低放射性区域,两边为高放射性区域,说明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解答】‎ 解:(1)据分析可知,图1两种细胞中,乙细胞是真核细胞,甲细胞为原核细胞,体积较小,相对表面积较大,故正常情况下甲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较高.‎ ‎(2)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甲细胞为原核细胞,无剪接体,因此若要利用甲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生产乙细胞所特有的某种蛋白,常从乙细胞中提取与该蛋白相应的mRNA,再通过反转录法法获得目的基因.‎ ‎(3)据图2可以推测,开始将其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故甲细胞DNA的复制起始区在低放射性区域,中间为低放射性区域,两边为高放射性区域,说明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故复制的方向是 b→a,b→c.‎ ‎(4)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根据起始密码子(AUG)可知,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且乙链中的TAC序列转录形成起始密码子(AUG).若“↑”所指碱基对缺失,则乙链的碱基序列为:﹣﹣CGC CGC TAC CCT TAG AGT TAC ACT GTG AC﹣﹣,其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GCG GCG AUG(起始密码子) GGA AUC UCA AUG UGA(终止密码子) CAC UG﹣﹣.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所以“↑”处碱基对缺失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5个氨基酸.‎ 故答案为:‎ ‎(1)乙 甲 ‎ ‎(2)核孔 mRNA 反转录法 ‎ ‎(3)低放射性 b→a b→c ‎ ‎(4)e 5‎ ‎ ‎ ‎29.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表为研究人员对可卡因等阿片类毒品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T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促性腺激素(IU/L)‎ 性激素(pg/mL)‎ T细胞亚群a(%)‎ 健康对照表 ‎4.7‎ ‎6.5‎ ‎43.8‎ 吸毒组 ‎1.4‎ ‎4.1‎ ‎35.6‎ ‎(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 ② ] 受体 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在 突触前膜 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 阻碍 (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 ‎(2)上表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 性腺功能 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为了探究这一推测,可将吸毒者体内 促性腺激素 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 T细胞减少使细胞免疫受损 .‎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 传入神经 也不同.‎ ‎②该实验的结论: 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分析题图: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为胞吐;多巴胺能与结构②‎ 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看图可知,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2、分析表格数据:上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此外吸毒者T细胞减少.‎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解答】解:(1)由图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 ‎(2)上表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为了探究这一推测,可将吸毒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若此时吸毒者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相同,说明吸毒者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否则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导致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T细胞减少使细胞免疫受损,.‎ ‎(4)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传入神经也不同.‎ ‎②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纤维被麻醉,后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收缩,说明传出功能功能正常,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被麻醉.该实验的结论: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故答案为:‎ ‎(1)②受体 突触前膜 阻碍 ‎(2)性腺功能 促性腺激素 ‎(3)T细胞减少使细胞免疫受损 ‎(4)①传入神经 ‎②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 ‎ ‎30.图1表示某湖泊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图2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生物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减少 ;F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甲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2)调查发现该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 ‎①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关系是 竞争和捕食 .‎ ‎②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3g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6.6cm的野鲮鱼的 1.5 倍.‎ ‎③在藻类爆发的季节,为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应向该湖泊中投放体长至少为 4.2 cm的露斯塔野鲮鱼,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捕捞野鲮鱼供人们食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投放这一体长野鲮鱼的原因是 植食性比例较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 ‎④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24.6‎ ‎23.1‎ 据上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1.5kJ/(cm2•a) .‎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所以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图2是能量流动示意图,包括了能量的来源和去向,解释了能量流动、单向传递的原因,据此答题.‎ ‎【解答】解:(1)图1中,直线p表示Nt+1=Nt,C点位于该直线的下方,说明一年后的种群数量少于当年,则种群数量减少;F点位于乙曲线和P曲线相交点,说明一年后的种群数量等于当年,即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此时乙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Nt小于a时,甲曲线中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数量不断减少;乙曲线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2)①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②由图1可知,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1:1,则增重3kg,至少需要藻类,传递效率为20%,至少需要藻类 kg.体长为6.6cm的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3:1,则增重3kg,至少需要藻类,传递效率为20%,至少需要藻类=30kg,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3g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6.6cm的野鲮鱼的1.5 倍.‎ ‎③如果藻类大量繁殖也会破坏环境,所以放植食性较高的鱼类,即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此类鱼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④罗氏沼虾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4.6﹣23.1=1.5KJ/(cm2•a).‎ 故答案为:‎ ‎(1)减少 等于 甲 ‎(2)①竞争和捕食 ②1.5 ③4.2 植食性比例较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④1.5kJ/(cm2•a)‎ ‎ ‎ ‎31.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是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型管所做的渗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 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 .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 有 (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 紫色大液泡 .细胞处于该状态时,A、B处的浓度关系为 A>B或A<B或A=B .‎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 滴加蔗糖酶后使b侧溶液浓度升高 , 蔗糖被水解,其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 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 据图1分析,a为烧杯中的溶液,b为漏斗内的溶液,c为半透膜,构成渗透装置.‎ 据图2分析,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复原等过程,B表示外界溶液,A是细胞液.‎ 据图3分析,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所以两边都要加入蔗糖酶,蔗糖酶能把蔗糖水解为还原糖,若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则最终U型管两边的摩尔浓度相等,液面齐平,若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则加蔗糖酶,b管的摩尔浓度加大,a、b两管的高度差进一步加大.‎ ‎【解答】解:(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不过处于动态平衡.‎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当A>B,细胞吸水,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A<B,细胞失水,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当A=B,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的浓度)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说明滴加蔗糖酶后使b侧溶液浓度升高,蔗糖被水解,其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说明b侧浓度高于a侧,原因是蔗糖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但“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故答案为:‎ ‎(1)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 有 ‎(2)紫色大液泡 A>B或A<B或A=B ‎(3)①滴加蔗糖酶后使b侧溶液浓度升高 蔗糖被水解,其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 ‎ ‎32.果蝇的裂翅与非裂翅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位于3号常染色体),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图杂交实验(均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对表现型均为裂翅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 分析上图数据可知,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F1裂翅果蝇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为 2:1 .‎ ‎(2)将另一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这是因为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对基因(B、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 杂合子 ,但自交的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 ‎(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卷翅基因D和另一基因E(纯合致死).现欲从图3所示的个体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培育出图4所示的裂卷翅果蝇:‎ ‎①若从图3中选择表现型为裂翅的果蝇与 卷翅 果蝇杂交,则F1共有 4 种表现型,其中包含图4所示的类型;F1的野生型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②若从图3中选择表现型为裂卷翅的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则F1中的裂卷翅果蝇有 4 ‎ 种基因型,欲检测其基因型是否与图4所示的类型相同,可将其与图3中的 野生型 果蝇杂交,根据表现型的比例作出判断.‎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分析图1可知,裂翅与非裂翅这一相对性状中,杂交子代雌果蝇中裂翅:非裂翅=2:1,雄果蝇中裂翅:非裂翅=2:1,说明裂翅与非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Aa×Aa,杂交后代中AA显性纯合致死,裂翅对非裂翅是显性性状;图2对于直毛和分叉毛这一相对性状,杂交子代雌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直毛与分叉毛之比是1:1,与相别相关联,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性状,如果相关基因用F、f表示的话,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XFXf、XFY;‎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直毛与分叉毛这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是伴性遗传,雄果蝇中既有直毛也有分叉毛,因此位于X染色体上;由分析可知,裂翅果蝇是显性性状,由于裂翅基因纯合致死,因此子一代裂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子一代自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是AA:Aa:aa=1:2:1,AA纯合致死,后代裂翅:非裂翅=2:1.‎ ‎(2)由题意知,如果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对基因(B、b),且隐性纯合致死,则裂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一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说明A、B连锁,a、b连锁,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1:2:1,其中AABB、aabb致死,因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 ‎①分析图4可知,该列卷翅的基因型是AaBbDdEe,且A、B连锁、D、e连锁,因此亲本基因型之一必须是含有AB、De,另一个亲本基因型含有ab、dE,因此选用图中的裂翅与卷翅果蝇进行杂交;裂翅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dE:ABde:abdE:abde=1:1:1:1,卷翅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De:aBde:abDe:abde=1:1:1:1,子一代的表现型是4种,由于卷翅果蝇中没有E基因,因此F1的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四种其中aaBBddee是纯合子,其他都是杂合子.‎ ‎②图3中列卷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Ddee,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ddEe,二者杂交,由于AaBBDdee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De:ABde:aBDe:aBde=1:1:1,aaBbddEe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dE:aBde:abdE:abde=1:1:1:1,按照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中的裂卷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四种;欲检测其基因型是否与图4所示的类型相同,可将其与图3中的野生型果蝇(aaBbddEe)杂交,根据表现型的比例作出判断,如果是图中4的类型,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De:ABdE:abDe:abdE=1:1:1:1,野生型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De:ABde:aBDe:aBde=1:1:1:1,二者杂交由于EE、bb纯合致死,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因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列卷翅:裂翅:卷翅:野生型=3:3:2:1.‎ 故答案为:‎ ‎(1)X 2:1‎ ‎(2)杂合子 ‎(3)①卷 翅 4 ‎ ‎②4 野生型 ‎ ‎ ‎3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图1为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图2表示目的基因及限制酶切点,图3表示目的基因上的DNA片段,图4表示质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1所示的限制酶EcoRⅠ切割外源DNA,就其特异性而言,切开的是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之间相连的化学键.‎ ‎(2)图3为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D .‎ A.若图中的ACT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则ACT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解旋酶作用于①处 C.若只用这个片段中的3个碱基对,排列出的DNA片段有64种 D.就游离的磷酸基而言,该片段与重组质粒相比多了2个游离的磷酸基 ‎(3)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2可知,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 B和C 作为引物(DNA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5′→3′).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后会产生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段 8 个.‎ ‎(4)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并且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 PstⅠ、EcoRⅠ .如果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同时对质粒进行切割,假设同时只有任意两个位点被切断且每次机会相等,则形成含有完整抗四环素基因的DNA片段有 1 种.‎ ‎(5)如果大肠杆菌是受体细胞,则其体内应不含 抗四环素基因 基因,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其遗传学基础是 各种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解:(1)DNA分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中,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以磷酸基团和五碳糖相连.由题目可知,EcoRⅠ识别的DNA序列只有G和A,故切开的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之间相连的化学键.‎ ‎(2)A、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若图中的ACT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UGA,A错误;‎ B、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磷酸二酯键处,解旋酶作用中①氢键处,B正确;‎ C.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若只用这片段中的3个碱基对,可以排列出23种片段,C错误;‎ D.就游离的磷酸基而言,该片段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而重组质粒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因此该片段与重组质粒相比多了2个游离的磷酸基,D正确.‎ 故选:BD.‎ ‎(3)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2可知,DNA复制只能从5’到3’,因此构建前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 B和C 作为引物,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后会产生基因片段16个,其中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段8个.‎ ‎(4)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并且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提高重组效率,四环素抗性基因没有被破坏,gu8 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 PstⅠ、EcoRⅠ.如果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同时对质粒进行切割,假设同时只有任意两个位点被切断且每次机会相等,若Pst I酶的切割位点用1表示,EcoR I酶的切割位点用2表示,HindⅢ酶的切割位点用3表示,则形成的DNA片段1→2,2→1,2→3,3→2,1→3,3→1六种片段,其中只有2→1片段含有完整四环素抗性基因,即含有完整四环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只有1种.‎ ‎(5)如果大肠杆菌是受体细胞,则其体内应不含 抗四环素基因 ‎ ‎ 基因,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其遗传学基础是 各种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故答案为:‎ ‎(1)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BD ‎ ‎(3)B和C 8 ‎ ‎(4)PstⅠ、EcoRⅠ1 ‎ ‎(5)抗四环素基因 各种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 ‎ ‎2017年4月22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