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练习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选择题 右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 1.右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 (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1.B 2.C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哪一个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 )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温室效应增强和荒漠化 4.下列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 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 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 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 5.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解析 第3题,城市环境恶化、酸雨、温室效应增强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第4题,我国人口将面临老龄化的压力,农业发展中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同时环境污染正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第5题,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答案 3.C 4.A 5.A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表示资源 ②乙表示环境 ③丙表示人类社会 ④丁表示经济系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第6题,该图表示了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关系,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环境、资源、人口和经济系统。第7题,P为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的过程,其易产生的环境问题为资源枯竭和破坏,以及引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 答案 6.D 7.D 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8~9题。 8.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的关键是 (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9.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解析 第8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第9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免得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答案 8.B 9.C 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A、B、C分别代表 ( )。 A.资源 市场 环境 B.环境 市场 资源 C.环境 资源 市场 D.资源 环境 市场 11.此工业地域 ( )。 A.以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主 B.产品更新换代快 C.可能发展成为工业城市 D.工业发展趋向分散 12.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 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 B.所需要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 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 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信息判断,将生产和生活达标排放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之中,为工业生产提供的是资源,工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流向市场,由此得出结论。第11题,此工业地域以化工、有色及无机材料产业为主导,工业聚集程度高,发育程度高,有可能发展成为工业城市。化工、有色产业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高,产品更新换代快的为高新技术产业,其工业也趋向分散,而此地域工业以集中为主。第12题,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可以得出在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各产业也有副产品的联系,所需能源有原煤,达标排放也会有少量污染。 答案 10.C 11.C 12.D 13.下图中表示节能标志的是 ( )。 解析 A为质量安全标志,B为节能标志,C为绿色食品标志,D为节水标志。 答案 B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 第14题,从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应选A。第15题,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因此,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应选D。 答案 14.A 15.D 二、综合题 16.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读图表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示意图 材料三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总量 第4位 第6位 第3位 第6位 人均 第67位 第121位 第80位 第88位 材料四 2000年第五次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地区的数据 总人口 年龄结构(%) 每十万人中大学程度人数 城镇人口比重(%) (万人) 0~14岁 15~64岁 ≥65岁 2000年 126 583 22.89 70.15 6.96 3 611 36.09 2010年 137 054 16.60 74.53 8.87 8 930 49.68 (1)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已达13.71亿,目前除中国以外,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还有________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其他变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导致材料一中A处现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显著特点。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请说明实施这一战略的具体措施。 解析 本题是将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一起考查,用来说明环境问题有其复杂性和关联性。第(1)题解答时要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及世界人口分布情况。第(2)题联系历史知识分析,要注意时间。第(3)题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析解答。 答案 (1)5 人口老龄化 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经济困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3)特点:①我国人口总数多,增长快,对资源需求量大,对环境的压力大;②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措施: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配置劳动力,面向市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优势。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淘汰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产业。 1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该试验区面积达25.6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 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 (1)柴达木盆地降水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 (3)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4)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解析 (1)降水少的原因从海陆位置和地形阻挡两方面去分析。(2)发展条件评价:利:从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土地面积大等方面去分析。弊:从科技水平低、设施较落后、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去分析。(3)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主要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恢复植被,控制人口数量,制订法规等方面去分析。(4)发展循环经济优点从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提高综合效益方面考虑。 答案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地形,阻挡了水汽的进入 (2)有利: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适合大规模整体开发;土地面积大。不利: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较为贫乏。 (3)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植被;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用能;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