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海南高考试卷归类分析选做14选修模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7-2013海南高考试卷归类分析选做14选修模块

‎2007--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选修历史试题 ‎︼︼︼︼︼︼︼︼︼︼︼︼︼︼︼︼︼︼︼︼︼︼︼︼︼︼︼︼︼︼︼︼︼︼︼︼︼︼︼︼︼︼︼︼‎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3年海南卷)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8分)‎ 答案29.(12分)‎ ‎(1)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巩固统治,发展经济。(4分)‎ ‎(2)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影响;加强了政府的经济控制力,推动国家垄断资本形成;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增加了对外国资本的依赖。(8分)‎ ‎(2012年海南卷)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4分)‎ 答案29.(12分)‎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左翼力量形成联合。‎ ‎ 共同之处:针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监管银行。(8分)‎ ‎(2)对法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作用;遭到大资产阶级反对,来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果;阻止了法西斯势力上台。(4分)‎ ‎(2011年海南卷)29.(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4分)‎ ‎29.(8分)答案要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京;外事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办理。(4分)‎ ‎(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性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几乎包括所有洋务。‎ 作用: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4分)‎ ‎(2010年海南卷)29.(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来源:学|科|网]‎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3分)‎ 答案29. ‎ ‎ (1)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管制日本。(5分)‎ ‎ (2)促进日本非军事化,民主化;使之符合美国的要求和利益。(3分)‎ ‎(2009年海南卷)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 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 ‎ 器必试而后知英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嚣,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材料二 ‎ 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守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事上官,干理簿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责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 ‎ ——《张文忠公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 ‎(2)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3分)‎ ‎29.(8分)答案要点:‎ ‎  (1)严格考核政绩:稳定官吏队伍;任人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分明。(5分)‎ ‎  (2)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支高效率的官史队伍,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3分)‎ ‎(2008年海南卷)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材料 ‎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分)‎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分)‎ ‎29.(8分)答案要点:‎ ‎(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2分)‎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4分)‎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2分)。‎ ‎(2007年海南卷)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 ‎ 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4分)‎ ‎29.(8分)答案要点:‎ ‎(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分)‎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2分)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分)‎ ‎︼︼︼︼︼︼︼︼︼︼︼︼︼︼︼︼︼︼︼︼︼︼︼︼︼︼︼︼︼︼︼︼︼︼︼︼︼︼︼︼︼︼︼︼‎ ‎2007--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选修历史试题 ‎︼︼︼︼︼︼︼︼︼︼︼︼︼︼︼︼︼︼︼︼︼︼︼︼︼︼︼︼︼︼︼︼︼︼︼︼︼︼︼︼︼︼︼︼‎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13年海南卷)30.(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查《临时约法》,原为临时政府而设,自公布施行以来,于兹已二十阅月矣,其于国家之根本组织,固系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粗具规模;然于国家之政治刷新,要亦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横生障碍。综计临时期内,政府左支右绌于上,国民疾首蹙额于下,而关于内治外交诸大问题,利害卒以相悬,得失仅以相等,驯至国势日削,政务日隳,而我四万万同胞之憔悴于水深火热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种种,无一非缘《约法》之束缚驰骤而来……夫以吾国幅员之广漠,人户之众多,交通之隔绝,革命而还,元气凋丧,欲持急起直追之策,以谋闾阎一日之安,纵遇事假以便宜,犹恐有所未逮;何况《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因而前参议员干涉太甚,即无内忧外患之交迫,必且穷年累月莫为功。‎ ‎ ——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1913年10月16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文件出台的背景,并概括指出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5分)‎ 答案30.(12分)‎ ‎(1)背景:袁世凯控制了政权;得到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的支持。‎ ‎ 看法:《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制约了总统权力,阻碍政府施政和国家发展。(7分)‎ ‎(2)评析:反民主;目的是废除《临时约法》;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阻碍民主共和进程。(5分)‎ ‎(2012年海南卷)30.(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材料二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6分)‎ 答案30.(12分)‎ ‎(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 背景: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6分)‎ ‎(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6分)‎ ‎(2011年海南卷)30.(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 且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底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底民权,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则,国内底政治及民族底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底先例……我们抱三民主义的革命党,又与各国的革命党不同……查美国既离英国独立,完全是为民权主义,不是民族主义。法国大革命却又是抱民权主义合民生主义的。他们两国的民权革命业已成功,但法国的民生主义却是失败,所以他们两国目前完全是要讲民生主义了。美、法底民族、民权两个主义可称成功,而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亦就在此伏着个革命底导火线。回头再看我们中国底现状,又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党人革命数十年,只可说达到半个民族主义。他人底民族、民权均达目的,我们则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这个即是与美、法不同之点。又如俄国底劳农政府,或日苏维埃政府,乃注重民生主义,而无民族主义的意味;至民权一层,乃其附属品而已。此亦与吾人不同。‎ ‎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关系。(4分)‎ ‎30.(8分)答案要点:‎ ‎(1)看法:认为美国接近直接民权,法国实行的是间接民权,实现民权均不彻底。‎ ‎ 借鉴:采用主权在民、权力制衡等原则;提倡直接民权和五权宪法。(4分) ‎ ‎(2)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密不可分;不推翻国内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民权问题就无从谈起;不节制资本、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民权问题也不能真正解决。(4分)‎ ‎(2010年海南卷)30.(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4分)‎ 答案30. ‎ ‎ (1)国民党:代表由国民党最终确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 ‎ 共产党:要求建立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4分)‎ ‎ (2)建立了参政议政的机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4分)[来源:学&科&网 ‎(2009年海南卷)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分)‎ 材料一 ‎ 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 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3分)‎ ‎(2)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5分)‎ ‎30.(8分)答案要点:‎ ‎(1)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3分)‎ ‎(2)斗争目标:费边社:消灭私有制;宪章派:争取普选权。(2分)‎ ‎   斗争方式:费边社:社会改良;宪章派:罢工示威、工人运动。(3分)‎ ‎(2008年海南卷)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分)‎ 材料 ‎ ‎ 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时,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 ——《1787~1789年法国游记》‎ ‎(1)民主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材料中有何反映?(2分)‎ ‎(2)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6分)‎ ‎30。(8分)答案要点:‎ ‎(1)群众干预具有直接民主色彩;国民议会是间接民主(2分)‎ ‎(2)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命的根本动力;行之过当,社会秩序不稳(3分)‎ 间接民主:取代旧制度,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确立统治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行之不当,不利于革命的推进(3分)‎ ‎(2008年海南卷)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分)‎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 (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欠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欠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费户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 ‎(摘自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8分)‎ ‎30.(8分)答案要点:‎ ‎(1)、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2分)‎ ‎(2)、日本侵略、大敌当前、必须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2分)中国社会中间阶级力量强大,且有参政要求;(2分)国事是公事,无法为一党一派包办。(2分)‎ ‎︼︼︼︼︼︼︼︼︼︼︼︼︼︼︼︼︼︼︼︼︼︼︼︼︼︼︼︼︼︼︼︼︼︼︼︼︼︼︼︼︼︼︼︼‎ ‎2007--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选修历史试题 ‎︼︼︼︼︼︼︼︼︼︼︼︼︼︼︼︼︼︼︼︼︼︼︼︼︼︼︼︼︼︼︼︼︼︼︼︼︼︼︼︼︼︼︼︼‎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3年海南卷)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6分)‎ ‎31.(12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代价巨大,使民众记忆深刻,不愿意再卷入美洲以外的国际争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民众专注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内问题。(6分)‎ ‎(2)行动:通过租借法案,苏德战争爆发后宣布支持苏联,发表大西洋宪章。(3分)‎ ‎ 作用: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引导美国民众,逐步走上与法西斯进行斗争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道路。(3分)‎ ‎(2012年海南卷)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7分)‎ ‎31.(12分)‎ ‎(1)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无力抵抗。(5分)‎ ‎(2)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7分)‎ ‎(2011年海南卷)31.(8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材料 ‎ ‎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5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3分)‎ ‎32.(8分)答案要点:‎ ‎(1)绥靖政策失败;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急需帮助和支援,“中立法”已不能满足英国的需要;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法西斯对世界的危害进一步加大;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5分)‎ ‎(2)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最后胜利;保护了民主国家和西方民主制度;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扩大了美国的政治影响。(3分)‎ ‎(2010年海南卷)31.(8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4分)‎ ‎32.(8分)答案要点:‎ ‎(1)人类物质精神财富被用于准备战争;妨碍经济和贸易发展;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受到破坏和威胁;维护殖民统治,破坏独立。(4分) (2)战后两极格局未被打破;美苏争霸;冷战思维占主导地位。(4分)‎ ‎(2009年海南卷)31.(8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分)‎ 材料一 ‎ 表3 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时 间 事 件 ‎2003年1月22日 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 ‎2003年5月1日 主要战事结束 ‎2003年12月13日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抓获 ‎2004年6月28日 美国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 ‎2004年10月6日 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尔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5年10月15日 伊拉克新宪法通过全民公决 ‎2007年2月21日 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从伊拉克撤军 ‎2009年2月27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未来18个月之内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美军 ‎——据《世界知识年鉴》等 材料二 世界已经失衡。如果有人曾经怀疑美国的压倒性军事实力,伊拉克战争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美国人常常错误理解自身实力的性质,并且错误地由此推断未来……仅仅讨论各国之间的军事不平衡将是误导的。事实表明,即使在这样的表面结构之下,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的“9·11事件”宛若划破夏夜星空的一道闪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变化的世界。‎ ‎——摘自约瑟夫·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最后十年发生的标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三个历史事件。(3分)‎ ‎31.(8分)答案要点:‎ ‎(1)海湾战争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战争是美、英等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的:美国等进行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伊拉克战争末得到联合国授权。(5分)‎ ‎  (2)如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科索沃战争。(3分)‎ ‎(2008年海南卷)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分)‎ 材料 ‎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4分)‎ ‎31。(8分)答案要点;‎ ‎(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4分)‎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4分)‎ ‎(2007年海南卷)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分)‎ ‎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3分)‎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5分)‎ ‎31.(8分)答题要点:‎ ‎(1)、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统治阶级战争宣传的虚伪性歌颂人性与爱情(3分)‎ ‎(2)、虽然反对战争,但看不到出路,因而只是为逃避战争,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没有二战后和平运动那样广泛组织起来,直接进行反战活动制止战争(5分)‎ ‎︼︼︼︼︼︼︼︼︼︼︼︼︼︼︼︼︼︼︼︼︼︼︼︼︼︼︼︼︼︼︼︼︼︼︼︼︼︼︼︼︼︼︼︼‎ ‎2007--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选修历史试题 ‎︼︼︼︼︼︼︼︼︼︼︼︼︼︼︼︼︼︼︼︼︼︼︼︼︼︼︼︼︼︼︼︼︼︼︼︼︼︼︼︼︼︼︼︼‎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3年海南卷)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32.(12分)‎ ‎(1)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对后世影响巨大。(6分)‎ ‎ 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2分)‎ ‎(2)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4分)‎ ‎(2012年海南卷)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溃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宋军统帅刘铸,刘铸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金重新走向和谈。‎ ‎ ——据《宋史·虞允文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作为。(6分)‎ ‎32.(12分)‎ ‎(1)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激发了南宋军民抗金斗志;阻止了金军的南下,有助于江南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6分)‎ ‎(2)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体制束缚,不计较个人得失。(6分)‎ ‎(2011年海南卷)32.(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 192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 ‎ 1954年,就任南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牧师。‎ ‎ 1955年,为反对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的规定,领导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长达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市在交通工具上的种族隔离非法。 ‎ ‎ 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 ‎ 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被捕入狱。‎ ‎ 1963年,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进行抗议活动。‎ ‎ 1963年,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不久,国会通过有利于黑人的民权法案,其中包括“保证一切人平等地进入公共设施”等内容。 ‎ ‎ 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 ‎ 1966年,领导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的活动。‎ ‎ 1968年,遇刺身亡。‎ ‎ ——摘编自C.S.金《自由之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5分)‎ ‎32.(8分)答案要点:‎ ‎(1)规模扩大,由地方发展到全国,由争取社会权到扩大到争取政治权利。(3分)‎ ‎(2)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出明确的目标;采取了非暴力直接行动的斗争方式,比较可行,能够为各阶层广泛接受;运动取得一定成果。(5分)‎ ‎(2010年海南卷)32.(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一次与太平军交战后,左宗棠在家书中道:“毙贼三千有余,阵斩贼多名,极为痛快。”‎ 筹办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 ‎1874年,正当新疆局势危急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左宗棠全集》等 ‎(1)根据材料,指出左宗棠在国防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历史功过。(4分)‎ ‎32.(8分)答案要点:‎ ‎(1)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加强国防;海防、塞防并重;主张收复新疆。‎ ‎(2)推进洋务运动;捍卫领土主权;镇压太平天国。‎ ‎(2009年海南卷)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彼美国沿历史已成之局,不得已而以此为过渡,我何歆焉?人方务合群小以为一大,我乃思剖一大以为群小,梦想倒颠,宁复过此……若夫悲观者泳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政治态度的变化加以评价。(3分)‎ ‎32.(8分)答案要点:‎ ‎  (1)从反对以暴力推翻满清到承认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从反对共和制而力主君主立宪制到赞同共和制而怀疑君主立宪制。(5分)‎ ‎  (2)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粱启超顺应了时局和历史变化。(3分) ‎ ‎(2008年海南卷)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 ‎ 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故何哉?盖以吾国文化,倘已至文言一致地步,则以国语为文,达意状物,岂非天经地义,尚有何种疑义必待讨论乎?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 ‎——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5分)‎ ‎32.(8分)答案要点 ‎(1)性质:是非之争,进步与倒退之争(2分)。态度:坚信文学改良正确,不容讨论(1分)。‎ ‎(2)民族危机严重,帝制复辟,尊孔复古;反对文学革命的势力强大;这种态度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5分)。‎ ‎(2007年海南卷)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一 拿破仑在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19.5%。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1814年达到43%。‎ ‎(摘编自《从高卢到戴高乐》)‎ 材料二 ‎ ‎1814年3月14日拿破仑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将是全法国的主人……今天像在奥斯特立茨战场上一样,我是主人…….但是我认为在拉法耶特的时候(指法国大革命前期)和我这个时期有一个区别:当时人民是主宰,而现在我是主宰” ‎ ‎(摘编自《拿破仑与帝国》)‎ ‎(1)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拿破仑统治的特征。(3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统治与法国大革命之间关系的角度评价拿破仑。(5分)‎ ‎32.(8分)答题要点:‎ ‎(1)、统治集团以资产阶级为支柱,吸收了其他阶级的成员(包容性,妥协性);实行个人独裁(3分)‎ ‎(2)、顺应历史潮流,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人民主权原则,强压民主运动,与封建势力妥协(5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