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训练(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2015·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淮河、松花江所处的气候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造成的,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当的耕作造成的。第2题,沙丘景观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2016·武昌调研考试)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它可以有效地反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大小、植被冠层结构、植被健康状况及其环境效应。读我国30°N附近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其中数值均为27.5N°~32.5°N纬度范围内数据的平均),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曲线依次为( ) A.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 B.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C.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 D.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 4.近年来,P区域植被叶面积指数减小趋势明显,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A.地面反射率减小 B.地下径流增加 C.河流含沙量减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3.A 4.D 第3题,我国30°N附近自西向东依次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高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图中①线为海拔;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北部山地对冷空气阻挡作用显著,使得该地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因此②线为年平均气温;四川盆地东部为山地,对夏季风的抬升作用明显,降雨多,因此③为年降水量,则④为叶面积指数。第4题,该区域叶面积指数下降,意味着植被覆盖率下降,则地面反射率增强,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5·东北模拟)下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示意图(大致位于45°N)。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分布纬度与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高 地形 B.高 洋流 C.低 地形 D.低 洋流 6.甲处深居内陆,没有形成荒漠景观,却形成了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B.夏季多对流雨 C.夏季高山冰雪融水 D.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解析:5.B 6.C 第5题,图示大致位于45°N,根据图例,图中阔叶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在亚欧大陆西岸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下植被,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分布的纬度偏北。在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下植被,受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偏低。所以受洋流影响,落叶阔叶林在大陆西岸比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偏高。第6题,图示区域纬度大致位于45°N,属于西风带。甲虽深处内陆,但是山地海拔高,对西风强烈的抬升,在高海拔区降水较多。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较多,使这里形成了草原景观,C对。这里是非季风区,没有受季风影响,A、B、D错。 (2016·东北师大附中联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山甲乙两坡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坡积雪量较大 B.甲坡带谱较乙坡完整 C.乙坡是阳坡 D.乙坡是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8.主导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风力 解析:7.D 8.B 第7题,读图,根据图中雪线,甲坡雪线较高,积雪量较小,A错。甲坡相对高度较小,带谱不如乙坡完整,B错。根据纬度判断,乙坡是阴坡,C错。乙坡是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有森林带分布,D对。第8题,根据两坡自然带差异,主要是甲坡缺少森林带,所以主导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B对。热量、光照、风力不是森林带缺失的主要原因,A、C、D错。 (2015·长春二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0.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11.该山脉可能位于( ) A.亚洲大陆东岸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南美洲南部西岸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解析: 9.A 10.D 11.C 第9题,据图中基带为落叶林可知该地是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自然带是荒漠,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第10题,据图可知,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体现水分不同。第11题,根据大陆西岸是落叶林可确定山脉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荒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结合备选项可确定是南美洲南部西岸。 二、综合题(共45分) 12.(2015·周口模拟)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1分)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1 200毫米左右,大致以贵阳为界,以西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以东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境内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自然风光尤其著名,其中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就坐落在安顺。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形态类型齐全,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地震等灾害,目前该地区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图示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试分析贵阳以东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的主要原因。(6分)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描述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7分) (3)请你谈谈应如何治理云贵高原地区的石漠化现象。(8分) 解析: 第(1)题,冬春季节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一般先在西伯利亚北部和蒙古国积聚,使大陆冷高压加强。当西风带较强的波动向东推进时,常使低层大陆高压破裂,导致冷空气爆发南下。因受青藏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便沿高原绕流,至贵阳以东,冷空气就渐渐地静止下来;进入冬半年后,副热带高压中心南移,西风带也随之南移。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分成南北两支。南支西风气流沿高原南缘东流,进入云责高原以后,又沿坡上滑逐渐冷却和湍流混合作用,形成了贵阳准静止锋,给贵阳以东带来了降水。第(2)题,贵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再加上这里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所以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发育断层,大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渗转为地下水,在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暗河、溶洞,上方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黄果树大瀑布。第(3)题,石漠化既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推进石漠化的综合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可以从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形成机制和治理需要入手,形成石漠化的综合防治合力。可采取如下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和省柴灶;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答案:(1)贵阳以东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贵州省地势自中部向北、东倾斜。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或地形)阻挡,易形成准静止锋,贵阳以东受此准静止锋影响,冬春季节降水多。(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质条件不稳定,多断层发育,大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渗转为地下水,在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暗河、溶洞,上方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黄果树大瀑布显现出来。(3)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和省柴灶;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13.(2015·湖南十二校联考)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图2为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分) 图1 图2 (1)根据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5分) (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4分) (3)读图2,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6分) (4)在C、B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9分) 解析: 第(1)题,该处渔场的形成是受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从而导致鱼类死亡。第(2)题,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N之间地形隆起,海拔升高,阻挡了西风,导致P处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第(4)题,C、B两处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和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 (2)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对西风的阻挡增强;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 (4)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纬度位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