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限时规范训练4
第4讲 免疫调节 (时间:45分钟) A级 基础演练 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解析 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将病原体阻止在皮肤、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体组织细胞中,因此①②④⑤都是第一道防线。值得注意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体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等,而胃液、唾液不属于体液,故其中的杀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不属于第二道防线,应是第一道防线。 答案 C 2.(2013·福建名校模拟)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解析 人体被病菌侵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对侵入细胞中的病菌无法起作用,故B错误;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故C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故D错误。 答案 A 3.(2013·武汉月考)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吞噬细胞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C.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 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 解析 图中,c是浆细胞,d是抗体,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增殖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故B、C、D三项均正确。 答案 A 4.(2013·保定调研)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外毒素是一种抗体 B.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外毒素是一种小分子物质 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 解析 鼠疫杆菌释放的外毒素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抗原,由它引起体内免疫应答产生的抗毒素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 B 5.(2013·厦门质检)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 )。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C.都能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解析 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细胞和T细胞的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都不能产生抗体,能产生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答案 A 6.(2013·辽宁大连双基测试,14)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解析 ①是淋巴因子,⑤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图示中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二次免疫时除B细胞外,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③浆细胞;若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细胞则会产生自身免疫病。 答案 C 7.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HIV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由图可知,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浓度升高,二者并不完全表现负相关关系。 答案 B 8.(2013·福建普高毕业班质检,3)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解析 不论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抑制T细胞增殖的环孢霉素A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使用该药物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排斥作用,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 答案 A 9.(创新题)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力。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 d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主要特点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合成,并由________加工分泌的。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 (5)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填“初次”或“再次”)服用初乳时。 答案 (1)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或由抗原刺激到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 (3)浆(效应B) 核糖体 高尔基体 (4)蛋白酶 多肽 (5)过敏原 再次 10.日本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蚊子基因构造创造出一种新的转基因蚊子品种,这种蚊子的唾液中含有一种蛋白质,可以作为预防黑热病(由利什曼原虫侵入人体的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恶性疾病)的疫苗。请回答问题。 (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利什曼原虫与人之间是________关系。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利什曼原虫引发的免疫反应主要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吞噬细胞最初对利什曼原虫吞噬属于________免疫。 (2)研究发现,实验动物在被这些转基因蚊子叮咬后,体内出现了该病的抗体,但含量微小,可采用________的原理进行测试鉴定。 (3)在免疫学上,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利什曼原虫、实验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的角度分析,日本研究人员创造出的转基因蚊子潜在的风险与威胁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利什曼原虫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寄生,利什曼原虫属于胞内寄生虫,因此利什曼原虫引发的免疫反应主要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吞噬细胞最初对所有病原体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检测。(3)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利什曼原虫属于抗原,实验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是免疫球蛋白。(4)转基因蚊子可用作生物武器,通过蚊子的叮咬对人类造成杀伤。 答案 (1)寄生 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 (2)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抗原 抗原 免疫分子 (4)转基因蚊子有可能扩散到实验室外,变成野生种类,造成对自然种群基因库的污染(或通过转基因技术研制出某种生物武器,通过蚊子的叮咬对人类造成杀伤等) B级 智能提升 11.(2013·合肥二模,5)科学家依据基因工程的原理最新研制的某种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个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该疫苗 ( )。 A.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分子上具有抗原 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长 C.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包括抗原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解析 用病原微生物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基因疫苗,其本质是DNA,导入机体后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抗原蛋白,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A、C错误。当抗原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将变短,B错误。导入机体的基因表达载体含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元件,D正确。 答案 D 12.(2012·合肥教学质检)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的现象。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并证实其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 B.toll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 C.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解析 to ll样受体(TLR)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故A正确;toll样受体(TLR)具有识别病原体的作用,应位于细胞膜外表面,故B正确;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而激发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故C正确;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故D错误。 答案 D 13.(2012·杭州学军中学二次月考,34)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解析 据图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5为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1~细胞4中均含有抗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抗体基因。细胞之间的识别是根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 答案 B 14.(2012·浙江省浙南、浙北部分学校联考)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 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 解析 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以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使用后会使淋巴细胞减少,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答案 D 15.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解析 图1中,X表示抗原,能与抗原X形成复合物的物质Y应该是抗体,据此可依次推导出m是胸腺、n是骨髓、a是T细胞、b是吞噬细胞、c是B细胞、d是浆细胞、e是效应T细胞或记忆细胞、f是淋巴因子、k是记忆B细胞。图2表示细胞免疫。(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f(淋巴因子)和Y(抗体)。(2)图1中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3)图2中A―→ B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是e(效应T细胞)。(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内的记忆B细胞(k)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来消灭抗原。(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在于疫苗的有无(自变量),其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所以实验动物必须是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是先注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再接种病毒。而实验组应先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是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作出免疫应答的过程,对照组是第一次接触病毒,所以不会发生④过程。 答案 (1)f、Y (2)B细胞增殖、分化 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④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