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散文的标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散文的标题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散文的标题 一、必备知识 标题是散文的眼睛,是散文内容、思想主旨的高度概括。探究好高考散文标题的内涵是做好标题内涵 类题型,乃至理解好整篇散文的关键。不同的散文,标题的类型又有不同。因此,探究散文标题内涵的方 法当然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将从“明确标题类型”、“分析标题成分的表层意”、“联系文章内容, 探讨理解标题的深层意(即语境意和延伸意)”等方面入手,比较系统地探讨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 (一)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 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是解答散文阅读标题内涵类题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那么,散文阅读标题 有多少种类型呢?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来划分,散文标题主要有“偏正结构型”、“主谓短语型”、“名词 型”等类型。“偏正结构型”如邓琴的《纸上故乡》、范烟桥的《太湖碎锦》、叶春雷的《庄子的翅膀》; “主谓短语型”有熊久红的《湖殇》;“名词型”的如《司马祠》、楚岩的《老屋》、任林举的《岳桦》。 那要怎样才能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理解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主、谓、宾、定、状、 补”六种成分。而有一句口诀可以概括这方面的语法。如: “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要分清楚。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状谓后补。” 其次,要理解标题中成分的词性。如,《纸上故乡》中的“故乡”是名词词性,由此可以推断“纸上” 是修饰“故乡”的定语。那么“故乡”是中心语,而“纸上”是修饰语。因此,《纸上故乡》就是“偏正 结构型”的标题。同理,《太湖碎锦》、《庄子的翅膀》也是如此分析。 而熊久红的《湖殇》中的“湖”是名词词性,后面的”殇“是动词词性,死亡的意思。由此可知,《湖 殇》就是“主谓短语型”标题。 《司马祠》、《老屋》、《岳桦》都是名词词性,因此就是“名词型”标题。 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就意味着离正确理解散文标题的内涵又更近了一步。 (二)分析散文标题成分的表层意 要分析并理解散文标题成分的含义,就必须要知道各成分的字面意思(即表层意),以及他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例如,《纸上故乡》一题“纸上故乡”的偏正结构表现为:(纸上)故乡。“故乡”是中心语,而“纸 上”是修饰语。“故乡”就是家乡,“纸上”指的应是文字或书籍著作的意思,说明这故乡就是心中的故 乡,只能通过用纸书写的外在形式,将心中的故乡描绘出来。这就是标题各成分的字面意思。 又如,《太湖碎锦》一题“太湖碎锦”是偏正结构。我们要找到该题目的中心词是“碎锦”,其字面 意思是原指细碎的锦缎、花朵或波光。 又如,《湖殇》一题“湖殇”为主谓短语,“湖”作为主语,是指自然界中的湖,“殇”是谓语动词, 本意(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 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 又如,许多人认为《枣香醉人》一文的标题也可写作《根》。若以“根”为标题,探讨该标题的内涵, 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是名词型标题。“根”字面意思就是植物的根部,深深埋藏在地下。 分析理解了这些标题成分的表层意,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三)联系文章内容,探讨标题的深层意(引申义、语境意) 我们分析了散文标题各成分的表层意,还必须联系文章内容来分析探讨标题的深层意(引申义、语境 意),通过联系文章主旨来找到我们的要找的答案。 我们通读《纸上故乡》全文后,不难找出同时包含“文字”和“故乡”的包含情感的关键句,如: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 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 无法高言阔谈。 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 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 吧! 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我们可以概括和整合出《纸上故乡》标题的具体内涵(深层意): 他人关于 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我” 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 同理,通读《太湖碎锦》全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同时包含修饰语(太湖)和中心词(碎锦)的含义的 体现中心主旨的关键句: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 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 姿态吸引着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 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 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我们可以概括和整合出《太湖碎锦》标题的具体内涵(深层意): 原指细碎的锦缎、花朵或波光。这里指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及周边景致的各种美好的特点。 有的地方是粮疏主产区,有的地方是优雅的景致,有的地方变幻多姿,有着优美的传说。 我们也可以如此来分析《湖殇》和《根》的标题的具体内涵: 如《湖殇》,我们可以联系全文内容,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探究标题与 文章中心的关系,提炼整合答案。联系内容如下: 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通过分析以上句子,尤其是我所加点的短语“站在干涸的湖底”、“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 自己的骨头上”,我们就能很清楚找到“湖殇”的语境意(深层意):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 到的悲哀遗憾。 通过整理,可知答案了:“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 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 憾。本文以“湖殇”为题,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同理,我们也可以如此找到《根》的内涵:老家、老房老树、留守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 寄托,“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 (四)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加深对深层意的理解 深层意也叫引申义、延伸义、语境意,它可以通过象征、双关等手法来表现出来。象征是通过特定的 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如《太湖碎锦》中“碎锦”,“锦”本意是指绫罗绸缎或鲜花,这是本 体,可以象征为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突出了太湖的美而动人。 我们还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在特定的语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使标题具有双重或多重 意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关”手法。利用“双关”,我们同样可以加深对深层意的理解。 高考散文标题内涵的探究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细细地揣摩。 当然,分析散文标题内涵也要因文而异,但我们只要注意分析标题的字词(表层意、深层意),联系 文章内容、作者的感情、主旨,并且注意修辞手法(如象征、双关等),很多问题,我们都能够引刃而解。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本文以......为标题有那些含义? 2、作者以......为标题有何妙处(作用)? 3、本文标题意蕴深厚,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题思路】 1、标题的含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标题本身包含的意义;标题的主旨意义;标题的情感意义;标题的作用意义;标题的结构意义。 2、标题的妙处和标题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写作特点或含义;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态度; 记叙的线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典例分析】 一、【2018年北京语文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 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 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 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 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 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 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 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 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 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 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 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 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 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 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 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 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 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 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 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 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 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 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 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 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 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 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 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 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 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 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 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 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 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 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 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1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 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 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 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造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 和想象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 现实中的未知,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造奇迹,揭示文章主旨,吸引读者兴趣。 【解析】 题干是“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标题的丰富意蕴。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 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要 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题目“水缸里的文学”的含义。本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文学”,修饰语 是“水缸”,有题目可见“文学”用于“水缸”的关系,实际上是“文学”和“河蚌”,和仙女,和好奇 心,和想象力的关系。阅读文章第五节“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第六节 说“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恰好也 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 像一条鱼。……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第 七节说“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第八节说“一 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从以上有效的答题 语句可知:“水缸”是“我”童年认识世界、水缸刺激作者想象、智力,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作 者奇迹般的创造了。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它引发了关于河蚌的故事,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力, 保留了作者的创作活力,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一种方式。水缸成了作者童年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正是 “水缸里的文学”这一标题的丰富意蕴,考生应分点有序作答。 二、【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 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 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 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 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 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 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 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 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 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 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 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 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 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 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 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 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 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 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 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 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 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 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 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 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 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 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 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 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 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 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 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 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 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 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 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 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9.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答案】 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 【解析】 这一题首先要明确答出“合乎题旨”,然后理解“挺拔之姿”在文本中的含义。在文中“挺拔之姿” 不仅指竹子外在的形态特征,更应该是竹子的内在特性,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顽强奋进精神。扭曲的竹子, 它有一种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所以是合乎题旨的。 三、方法小结 【探究文本标题“5思考”】 1.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 时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 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在这些题目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 对对象的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有些题目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 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答题模板】 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是×××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暗示×××情 节的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