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素材专题14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专题素材整合人民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素材专题14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专题素材整合人民版江苏专用

‎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专题整合 人民版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与教育成就巨大,但充满曲折与坎坷 专题线索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四大发明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 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 中外关联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科技的比较 中国传统科学 西方近代科学 背景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组织;没有建立新的学科体系 出现近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研究领域 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 集中于天文学与理论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 影响 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由于非选择题的答案主观性较强,考生做出的答案与评卷提供的“标准答案”往往在表述上差距很大,不同评卷人的主观感受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主观题评卷的客观性问题一直是高考评卷的难题。为了减少不同老师评卷误差,在高考评价时往往给评卷老师提供一个“评分细则”,说明答到什么程度给多少分。‎ ‎“评分细则”的规定给答题提供了一个“投机取巧”的窍门。那就是朝着得分层次最高的目标答。几种常见的评分细则示例如下:‎ 例题 (24分)(2013·四川高考)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 材料三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 评分细则与参考答案 ‎(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细则:“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可从民国建立前后社会思想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如答出“从尊崇满清到尊崇共和国”可给1分;答出注重劳动技术教育给1分,最高不超过2分。“积极作用”可从国家和国民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如答出有利于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等,均可给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细则:文革时期答错不给分。主要原因只要答出“阶级斗争”要点即给2分;答出“教育革命”给2分。答出教育方针的改变、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细则:答出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可给1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任答其一即可)‎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细则:方面从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科教文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四个方面计分,每方面计2分,共计8分,答出其他方面,合理的计2分,总分不超过8分。)‎ 评分细则对考生答题的提示 一、充分利用题问和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从评分细则来看,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对题问和材料只能有效使用,而不能全盘照抄,因为“照抄题问所述和材料的,不得分”或者“不能得满分”。历史材料解析题中设计的问题即题问有三种类型:内涵式题问,外延式题问,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 ‎①内涵式题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回答。‎ ‎②外延式题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③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二、利用题问和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答题的技巧 ‎(1)精摘抄。照抄这一做法在评分细则中,已经明文规定是不给分或不给满分的。只有根据需要“对题问或材料作出改动的,可给满分”。为此,在使用材料时应该对材料进行精加工,有限制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剔除无效信息。‎ ‎(2)巧概括。考生通过阅读材料,高度提炼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把这些相关信息整合为所需回答的内容。答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属性归类法,即把属性相同的材料及其观点分门别类地列出。这就需要确定多种角度,有针对性地加以提炼。‎ ‎(3)抓关键。从评分细则来看,高考阅卷还是“采点”给分,很少“采意”给分。抓住关键词非常重要。‎ ‎(4)忌重复。评分细则表明,没有条理地重复答题,既浪费时间,又增加阅卷老师的负担,出力不讨好,考生在高考中应坚决杜绝。‎ 三、充分利用题问和材料信息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1)多提炼。在回答高考历史主观题时,要使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的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或者极为相似,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把材料中的内容按其段落或句子,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内容提炼成自己所要回答的关键词、关键句。‎ ‎(2)多术语。从评分细则来看,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使用历史术语是获得高分的前提,在答题时不能使用与历史专业不相符的词汇(如网络用词等)。‎ ‎(3)用分值。高考历史主观题后面所赋的分值是判断试题答案多少、繁简、详略的重要依据。通常分值大的要多答,分值小的要少答。‎ ‎(4)多角度。答题时,应根据试题的求答项和分值确定答题的角度。角度单一,容易导致要点不够而失分。‎ 针对性训练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材料一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材料二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2)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 材料四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列举《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答案 (1)《九章算术》提出了田亩、粮食、贸易、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认为数学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工具。‎ 柏拉图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开设几何学、算术、天文学等课程,认为学好几何学是进入深奥的哲学殿堂(或理解“理念论”)的基础。‎ ‎(2)趋势:新增课程从以人文学科为主到以自然学科为主。‎ 原因:16世纪中期,英国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在大学中增设了人文学科的教席;17世纪以来,英国逐渐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由于远洋航行、掠夺殖民地、发展经济的需要,在大学中增设了自然学科的教席;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英国在大学中增设自然学科的教席创造条件。‎ ‎(3)历史时期:洋务运动时期。事件:新文化运动。‎ 科学本体:科学包括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而不仅仅是指技术;科学的价值在于发现真理,而不仅仅是富强救国或追求功名的工具。‎ ‎(4)背景:三大改造(或“一五”计划)临近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将全面展开。主要科技成果:原子弹、导弹、氢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解析 第(1)小题“《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是立足实用,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是进入深奥的哲学殿堂(或理解“理念论”)的基础。第(2)小题变化趋势应结合材料由神学等人文学科到数学、化学等自然学科得出。先分析以人文学科为主透露出16世纪中期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的影响,再分析以自然学科为主的原因,可以从18世纪初期英国受经济、外交、科技发展的影响方面分析。第(3)小题由材料中体现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判断出是洋务运动时期。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应结合科学这面旗帜得出是新文化运动。“科学本体”体现了既重视科学本身,又体现了其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第(4)小题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应结合时间1956年,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面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分析。主要科技成果结合时间限定条件1956年至1967年,应不难得出。‎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