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带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文言文阅读带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①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②。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注] ①辛毗(pí),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谥肃侯。②衅:征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B.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C.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D.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四方:古代指天下、各处。或指四方诸侯之国。或指京城以外之地。文中指天下、各处。‎ B.兵革:是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或指战争。文中指战争。‎ C.六军:古代泛指禁军,即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唐代专指禁军。文中指军队。‎ D.娉: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5分)‎ ‎(2)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5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9分)。‎ 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中使用了六个叠音词,“青青”“郁郁”是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C.少妇外表装束的艳丽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D.景物色彩的自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15.“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王昌龄的《闺怨》。请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异同点。(6分)  ‎ ‎ ‎ ‎(三)名句默写。(6分)‎ ‎16.根据理解填写下列诗句。 ‎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严以律己,但仍遭免职的句子是“            ,         ”。‎ ‎(2)曹操在《短歌行》中“       ,       ”两句,借用典故,说明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采薇》中主人公归来时,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有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坑洼中落成,开始接受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D.唯有各国拿出齐心协作、共渡难关的勇气和智慧,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才能实质性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种种难题。 ‎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以小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有数以万计的崖墓,蓊蓊郁郁,密如蜂房。‎ B.在我的中学生活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鼓励,带我走出迷茫。‎ C.各地公安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犯罪分子如涸辙之鲋,惶惶不可终日。‎ D.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__①__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__②__“曲高”,__③__“和者众”,国人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__④__正是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__⑤__“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的同时,__⑥__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并且 不仅 而且 也许 / 又 B 而 虽然 但是 / 所以 也 C / 即使 也 因而 那么 就 D 而且 / 但是 看来 因此 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当前散文缺乏乡土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土意识淡漠。__①__, 对乡情就渐渐地淡漠了,对农村生活就淡化了,__②__。而散文的创作特色,主要包括散文的乡土特色、意象特色、情感表达特色以及语言特色等等,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是否能够成为好散文的关键,是散文作家长期形成的创作风格。所以,__③__。‎ ‎21.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5分)‎ ‎ ‎ 答案:‎ ‎7、D A项“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原文中是“绿色消费”的主要表现。B项“高度重视绿色消费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原文中是我国“绿色消费”的实施方向,而非现状。C项从材料三只能看出2011年-2015年期间,我国一二线城市的绿色人群渗透率相较二四线城市的绿色人群渗透率更高,他们的绿色人群渗透率提升速度则基本平行。‎ ‎8、D项“最能见到成效”无中生有 ‎9、(6分)①学校围绕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②政府组织编写绿色消费知识;③开展绿色消费活动调查,发布调查成果引导大家树立绿色消费意识;④政府部门派遣专业人士到学校,培训广大师生;⑤成立关于绿色消费的学生社团,通过榜样带动更多的人树立绿色消费意识⑥学校张贴并宣传绿色消费标志,政府指导学校开展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进校园。⑦研究绿色消费、环保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色消费理念。(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0、C 解答此题应该注意断句标志词语,如句式标志,“兵革败于外”和“谋臣诛于内”;“天灾应于上”和“人事困于下”句式相同。注意名词和代词可作为断句标志,如“谋臣”“兄弟”“介胄”“天灾”等。‎ ‎11、D D项,“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应该是“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12、解析:选B B项的错误在于:不只辛毗一个人主张,还有荀攸。‎ ‎13、 参考答案:(1)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使”、“其成”、“息”各一分,句义2分)‎ ‎(2)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以”、“穷敌”、“敝寇”各1分,句义2分)‎ ‎14、A  A项,“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错,“郁郁”是形容植物生机茂盛;‎ ‎15、‎ ‎(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女子的幽怨,女主人公对远方离人的思念。‎ ‎(2)不同点:构思不同。《青青河畔草》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人物的身世和心中愁绪;《闺怨》让人物先出场,后写景,再写人物因观景而产生后悔之情。(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6、‎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7、C  A项,成分残缺,“高度负责的态度”前面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用”或“本着”等词语。B项,句式杂糅,“构成是……”和“由……组成”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可去掉“由……组成”变成“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或去掉“的构成”,变成“青铜器馆门窗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D语序不当,“各国”放在“唯有”前。‎ ‎18、B  A项,蓊蓊郁郁:形容树木旺盛的样子。此处使用对象错误。B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句中用来形容“教导”,使用恰当。C项,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此处不合语境。D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处望文生义,句中是说令人看不过来。‎ ‎19、B  ①处前后语意相承,选“而”恰当;②③处构成转折关系,选“虽然”“但是”恰当;④处不用关联词;⑤处表结果,“所以”恰当;⑥处表并列,根据语感,选“也”恰当。‎ ‎20、①作家离开故乡 ②作品里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就很少了 ③我们要挽救散文的乡土特色(或:作家要增强乡土意识)‎ ‎21、参考答案:考生抽签后进入考场面试。先进行个人答辩,考生面试答题后评委打分;再进行组内展示,考生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后评委打分,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 参考译文:‎ 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做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不久,袁尚果然亲自率兵攻打袁谭,大败袁谭。袁谭逃到平原,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心意。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平定他,袁谭、袁尚自相残杀,不足忧虑。荀攸说:“目前,天下正争斗激烈,而刘表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没有占有四方兼并天下的大志。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土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因为品性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如今他们兄弟结怨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谋取就困难了。应该趁他们内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 过了几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互相削弱。辛毗观察曹操脸色,知道他又改变主意,就去告诉郭嘉。郭嘉报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袁谭是否一定可信?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攻克?”辛毗说:“您不要问是可信还是有诈,只应直接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今,袁谭忽然向您求救,其情形表明他已走投无路;袁尚看到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已智穷力竭。那形势是军队在外战败,谋士在内被杀,兄弟内讧,国分为二,连年征战,将士的甲胄里都长出虱子。再加上旱灾蝗灾饥荒同时发生,上有天灾相应,下有人祸困扰,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百姓,都已知道袁氏统治将要土崩瓦解。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上天把消灭袁尚的机会赏赐给您,您不去进攻,反而要讨伐荆州。荆州年丰民乐,没有灭亡的征兆(没有机会可供您利用)。现在,利用袁谭的求救而去援助,没有比这更有利了。况且四方的敌人,没有比占据黄河以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您平定黄河以北后,就军威大盛,震动天下了。”曹操说:“好!”于是答应出兵救援袁谭。‎ 冬季,十月,曹操进军到达黎阳。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就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投降曹操。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曹操知道袁谭并非真心归降,便给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用此来安抚袁谭,然后率军回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