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必修二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2012年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答案】D 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答案】C 3.(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答案】D 4.(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 图4 元朝行省图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答案】B 5.(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3)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分)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2012年江苏历史,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C 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3.(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图5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4.(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2)图5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 图5 A.铁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 【答案】B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1.(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A 2.(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答案】C 3.(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4.(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答案】A 5.(2012年江苏历史,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 6.(2012年海南卷历史,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答案】D 7.(2012年上海历史,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答案】C 8.(2012年上海历史,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 A.老者的眼镜 B.门前的店幌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 【答案】A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答案】B 2.(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答案】A 3.(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答案】C 4.(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答案】B 5.(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答案】D 6.(2012年海南卷历史,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 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 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4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 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3分) 影响:开禁促成 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 变革。(5分)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1.(2012年上海历史,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答案】C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20)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C 2.(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问题: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殖民贸易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图8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答案】B 2.(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 3.(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答案】B 4.(2012年江苏历史,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答案】C 5.(2012年上海历史,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 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 【答案】C 6.(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6分)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 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9分) 7.(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经,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料一: 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被看做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法》则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9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13-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这种生产方式在自行车、飞机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成就了美国工业的辉煌。 苹果公司通过iPad和iTunes音乐店,改写了PC、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公司的 力量 (据CCTV节目组《公司的力量》、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8分) 【答案】(1)意义: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投资公司提供法律保障。 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定行业 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2012年海南卷历史,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答案】A 3.(2012年上海历史,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答案】B 4.(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答案】(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10分)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 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9分) 单元综合 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6分)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 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10分)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 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9分) 2.(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 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 品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 【答案】(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 重要平台, 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8分) (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 中西文化交流增强。(12分) (3)变化: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12分)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2.(2012年江苏历史,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李鸿章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管辖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三省海域,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耗费巨资筹办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与他在战争中的避战求和政策有关。 【答案】B 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问题: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 【答案】(2)传统手工业。(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 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5.(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经,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12分) 【答案】(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 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面对困境,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 困境。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B 2.(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答案】A 3.(2012年江苏历史,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 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答案】A 4.(2012年海南卷历史,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答案】A 5.(2012年上海历史,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以投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答案】D 6.(2012年上海历史,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答案】B 7.(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 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 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 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 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 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 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 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 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 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答案】(1)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6分)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2分)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3分)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2分) (3)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6分)变化: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4分)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答案】C 2.(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答案】D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3.(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答案】B 4.(2012年海南卷历史,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答案】A 5.(2012年海南卷历史,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考点】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答案】A 6.(2012年上海历史,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 【答案】D 7.(2012年上海历史,29)右图中的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他即将( ) A.加入人民公社 B.分得土地 C.承包土地 D.加入合作社 【答案】B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答案】B 2.(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2)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A 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答案】D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问题: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答案】(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4分)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单元综合 1.(2012年江苏历史,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C 2.(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经,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 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12分) 【答案】(3)面对困境,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 困境。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答案】C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2.(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答案】B 3.(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D 4.(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5.(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答案】C 6.(2012年上海历史,39)妇女与教育(12分) 材料一: 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答案】 答案l: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 ·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技能,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观念的冲突。 答案2: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倡导女权就是重要的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女子学校的兴办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这些学校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知识答案和参政意识,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对于这一新事物,也出现了异议,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教育理念的冲突。 答案3:只能就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展开讨论 答案4:没有基于材料回答问题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012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2012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12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A 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问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答案】(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每点3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 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 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4分,每点2分) 3.(2012年江苏历史,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 【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3分)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分)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2分)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答案】C 2.(2012年海南卷历史,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答案】B 3.(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表2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A 4.(2012年江苏历史,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 【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3分)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分)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2分)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 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5分)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2分)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C 2.(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答案】C 3.(2012年江苏历史,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 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D 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分,每点2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 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每点3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 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 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4分,每点2分)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012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2012年江苏历史,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2012年上海历史,35)《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表明欧元( )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答案】B项3分,A、C说明项1分,D项0分 3.(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22)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还包括图7中的(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3.(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23)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答案】D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22)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图6反映了( ) 图6 2009—2010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 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3.(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答案】C 4.(2012年江苏历史,20)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答案】D 必修2模块综合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问题: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殖民贸易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2)传统手工业。(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 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3分)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4分)70年代 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分,每点2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 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每点3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 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 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4分,每点2分) 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 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 品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 【答案】(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 重要平台, 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8分) (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 中西文化交流增强。(12分) (3)变化: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12分) 4.(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经,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料一: 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被看做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法》则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9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13-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这种生产方式在自行车、飞机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成就了美国工业的辉煌。 苹果公司通过iPad和iTunes音乐店,改写了PC、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公司的 力量 (据CCTV节目组《公司的力量》、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8分) 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12分) 【答案】(1)意义: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投资公司提供法律保障。 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 方面的困难。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 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面对困境,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 困境。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 5.(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四: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 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4)根据材料四,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10分) 【答案】 (3)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分) (4)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鼓励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实现;(3分)建 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化进程(4分);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