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必修一历史高考题答案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安徽文综·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 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 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解析能力,遭治罪的是对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不同见解者,不是和伯利克里持不同见解者,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雅典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材料强调对不尊神明和宗教的进行治罪并没有表明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排除B.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公民的言论自由也不能得到保证。选C。 【答案】C 2.(2013·广东文综·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不利于民主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民主是不利的。故选C。“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维护本邦的公民权利,是民主的。 【答案】C 3.(2013·四川文综·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理解和所学知识运用能力。从材料时间“民国四年”,即1915年,结合所学知识对应的历史事件是袁世凯称帝。材料中提到的教科书认为袁不能成为“元首”的原因:一是不民主,二是无才干,三是不反抗日本,即不能反抗外邦的入侵。反之伯利克利能成为雅典领袖的原因在于:有才干、民主、敢于反抗外邦的入侵。因此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4.(2013·重庆文综·10)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从题干“碎陶片或贝壳”和“遭放逐海外”,可知是古代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依据“全体雅典公民集会”可知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答案A符合题意。 【答案】A 5.(2013·江苏单科·13)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表中数据看,A表述错误;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妇女、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由此可知CD错误。由此正确答案选 B。 【答案】B 6.(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答案】A 7.(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展现了雅典司法审批的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当事人是否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典的司法过程。在雅典,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雅典注重保护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而且雅典拥有完整的司法审判程序,B、C、D表述均错误。 【答案】A 8.(2013·海南单科·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讲山区、平原、海滨不同地区的的人有不同的政治主张,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有影响,故选C;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不同政治主张,没有强调对立和不可调和,排除A;主张最激进的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各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排除D。 【答案】C 9.(2013·上海单科·4)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这一阶段这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繁荣时期,故选A。罗马帝国的兴衰应该是从公元前27年至395年;希腊城邦时代开始是指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进行的。 【答案】A 2012年题组(备注:无) 2011年题组 1.(2011·广东文综·19)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所谓的“非 常不民主”,反映的是只有不数人,即城邦公民才能拥有民主的权利。而“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正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性;“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反映的陶片放逐法的局限,但这种方法仍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体现的是轮番而治,也是雅典民主的体现。故选B项。 【答案】B 2.(2011·江苏单科·12)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A、B与材料无关,D是伯利克里改革。 【答案】C 3.(2011·山东文综·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解析】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C.这个司法程序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D。“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力,“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 【答案】A 4.(2011·上海单科·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 ) 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解析】A项伯里克利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学家;C项柏拉图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D项罗马与希腊无关;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会对历史进行记载。 【答案】B 2010年题组 1.(2010·天津文综·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解析】可从梭伦改革的影响(最大受益者)考虑。 【答案】D 2.(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解析】题目的条件是给出了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两种平等——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定义,题目的要求是运用亚氏的两种平等的理论分析“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现实(历史)现象。故首先必须理解两种平等的含义:根据题干材料,数量平等意味着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律按人头平均分配;比值平等意味着要考虑个体差异(实际价值,包括能力),根据差异按照一定的标准(比例)进行分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标准,故选B。当然学生完全可以直接从常识出发,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只能根据自己的成绩(分数),被录取到相应的高等院校或不被录取,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成绩是考生实际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根据这一标准在上百万考生之间分配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与“比值平等相”近的。如果按照“数量平等”来分配,则意味着人人都上大学,甚至人人都上同一所大学(如北大),前者目前还无法实现,后者显然荒谬,故选B。 【答案】B 3.(2010·海南单科·9)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解析】梭伦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出任最高执政官。其改革的具有很强的折中色彩,因此选B。 【答案】B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浙江文综·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 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 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考点】罗马法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A项说法错误。因为“罗马国家是一个由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罗马家庭制度是以男性家父的权力为核心的家庭制度,这就决定和影响了妇女在财产中的地位。”(参见王超《从罗马法看妇女在家庭中的财产地位》一文)虽然妇女的财产权有所增长,但其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C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而西方法学是十分注重程序合理的,甚至将程序合理置于实际合理之上。西方的人人平等是建立在程序合理基础上的,因为基础不存在,所以也无法推演出C答案。D项表述错误。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B 2.(2013·山东基能·73)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 A.同态复仇原则 B.阶级歧视原则 C.抑强扶弱原则 D.保护商业财产原则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虽不是考罗马法,但可以和《十二铜表法》相比较 【解析】此题考查对于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维护贵族和自由民利益,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的利益,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B项正确,应该排除C项;“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说明保持着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故A项正确;D项在题干中未体现。故答案AB符合题意。 【答案】AB 3.(2013·上海单科·31)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的秩序。”对此话的最佳理解是( ) A.罗马人有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于希腊人 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的权威 【考点】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古代罗马人为统治广大国家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从题干材料“(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可以判断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和哲学成就,故A、B两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可知D项最能够反映材料的主旨,所以D项最全面。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答案】D项3分,A、B项1分,C项0分 2012年题组 1.(2012·安徽文综卷·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解析】审判官或仲裁官在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会偏袒行贿者,导致司法不公。因此《十二铜表法》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限制贵族担任的法官滥用权力,维护司法公正。 【答案】D 2.(2012·全国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题干反映依据《十二铜表法》规定致使原告正当利益没得到法律的保护,说明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项正确;AC与史实不符,D项容易错误,原因在于题干材料的表象认识。 【答案】B 3.(2012·天津文综·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能力。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C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 【答案】C 4.(2012·江苏单科·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罗马处在共和国时期,①错误;罗马习惯法下,贵族担任的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②正确;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③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④错误。 【答案】B 5.(2012·海南单科卷·9)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意义。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制定说明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因此,D项正确;A项中的“社会 各阶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于“立法主导权”;C项说法错误,此应是在习惯法时期,《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答案】D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福建文综·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解析】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答案】C 2.(2010·江苏单科·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罗马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罗马法是法律诉讼,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A 二、主观题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2013·北京文综·37)(34分)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 【考点】综合考查古代希腊、中国历法;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知识运用以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特点” 从材料信息看出: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纪年。“历史状况”主要是因为古代世界各地彼此孤立、隔绝。应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交流、文化发展、社会要求等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2分)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2分)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2分)文化发展相对多元。(2分)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 2.(2011·天津文综·12)(19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 《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3分) 【答案】(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利。 3.(2010·上海单科·32) 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①10岁雅典男童 ②雅典贵妇 ③40岁雅典男性公民 ④奴隶 ⑤来自波斯的商人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答案】 (1)答案1: 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1分) 古典时代 雅典全胜时期 其他答案:公元前399年或公元前4世纪初(0分) (2)答案1:③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 其他答案:多选或错选(0分) (3)答案1:从材料中提炼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6分) 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答案2:未结合材料,但能指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5分) 雅典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答案3:能合理运用材料,从两方面作出判断。(3分) 好的地方在于,进行了抽签、自愿报名、辨论、两轮投票;不好的地方在于,只有雅典成年男子公民能够参与。 雅典民主制度是积极合理的,因为其程序严格规范;同样也存在弊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参与。 答案4:仅从单方面作出判断,并有1个以上理由或事实说明。(2分) 答案5:只作简单判断。(1分) 其他答案:照抄材料、毫无关系的回答等。(0分)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2011·上海单科·34)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一 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不固,使房主之子因而致死,则应杀此建筑师之子,判处乙之子死刑。 判决二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问题:(8分) (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2分) ①《民法大全》 ②《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 判决二: (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6分)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可知判决一实行“同态复仇”,较为野蛮《汉穆拉比法典》,应为;判决二体现了理性色彩,《民法大全》。第(2)题,从今天的角度看其判决二比较合理,其原因可以从“罪行不能继承”、 严守证据、重视人的基本权利等角度分析。 【答案】(1) 答案1:填写正确的序号。(2分) 判决一:②;判决二:① 其他答案。(0分) (2)答案l:给出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炼理由。(6分) 判决一合理。其一,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法官严守“罪行不能继承”的原则;其二,在乙未做自辩前,法官严守证据原则。视其无罪。这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治精神。 判决二合理。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的基本权利。此外,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答案2:给出判断,并就案情本身进行分析。(3分) 判决二合理。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况且新房倒塌也不一定是乙的错误。 答案3:绐出判断,但未结合具体材料陈述理由。(1分) 判决二合理。它反映了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其他答案:只作判断而无理由或理由不符合题意。(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