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图像专题
高考化学图像专题 一、考纲要求 2012年《考试说明》中(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近年来,在高考化学试题尤其是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凸现出了一种新的题型 — 动态多变量图像题。 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 (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化量,图像较为复杂; (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对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较高; (3)由于多变量的存在,要求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二、坐标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 坐标图是用来显示某一变量(应变量)是如何随着另一变量(自变量)而变化的。其优点是不但显示了所测量的点,还可以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值。解答时要求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各代表什么样的化学量,然后根据化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可以概括为“明确坐标”,“分析折点”,“认识曲线”。 1、明确坐标 明确坐标就是明确横、纵坐标的具体含义,分析出横、纵坐标所示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曲线的意义,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进行分析和判断。 2、分析折点 分析折点就是分析坐标图中的关键点,主要有“起点、折点、终点”。 3、认识曲线 坐标曲线是物质变化的动态过程的反应,要对某一变化过程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就必须对曲线作全面地分析。 三、常见图像: 1、平衡相关图像: (1)v-t图像 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① ② ③ ④ 平衡移动原因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产物浓度 减小产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移动方向 正向 逆向 正向 逆向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 ② ③ ④ 正反应热效应 吸热 放热 吸热 放热 平衡移动原因 升温 升温 降温 降温 平衡移动方向 正向 逆向 逆向 正向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 ① ② ③ ④ 正向体积变化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平衡移动原因 加压 加压 减压 减压 平衡移动方向 正向 逆向 正向 逆向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平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图像如右图。 注意:加入催化剂的图像与此图中增大 压强图像一致。 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影响判断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平衡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平衡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平衡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增大,且v正>v逆 正向移动 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 v正、v逆均增大,且v逆> v正 逆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减小,且 v逆>v正 逆向移动 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 v正、v逆均减小,且v正> v逆 正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增大,且 v逆>v正 逆向移动 任意平衡或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和相等的 平衡 正催化剂 或增大压强 v正、v逆同等倍数增大 平衡不移动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减小,且 v正>v逆 正向移动 负催化剂或 减小压强 v正、v逆同等倍数减小 (2)某物质的速率、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T1,P2 T2,P2 T2,P1 t n(Z))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 ①看清起点、拐点、终点; ②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 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③遵循“定一议二”原则。 ④分析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以及条件改变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百分含量)的影响。 (3)浓度—时间图像 这类图像经常作为写出化学方程式的依据。 也可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平衡图像问题解题思路: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①看图像,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所谓看图像,是指:一看轴(即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等,这是解题的基础。 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注意图像的走向是否符合给定的反 应,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也可以根据坐标的数据,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注意图像是否经过“原点”,即是否有“0”项,尤其是特殊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⑤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⑥定一议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多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⑦注意图像题中物质的转化率与百分含量的关系:某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2、铝化合物相关图像: ①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 溶液直至过量 0 1 2 3 4 n(AlCl3) n[Al(OH)3] 0 1 2 3 4 n(NaOH) n[Al(OH)3] Al3+ + 3OH- = Al(OH)3↓ Al3+ + 4OH- = AlO2- + 2H2O 1mol 3 mol 1 mol 3 mol 3 mol Al(OH)3 + OH- = AlO2- + 2H2O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1 mol 1 mol 1 mol 3 mol 0 1 2 3 4 n(NaAlO2 ) n[Al(OH)3] ②向NaAlO2溶液中滴加HCl溶液直至过量; 向HCl溶液中滴加NaAlO2 溶液直至过量 0 1 2 3 4 n[Al(OH)3] n(HCl) AlO2- + H+ + H2O = Al(OH)3 ↓ 4H+ + AlO2- = Al3+ + 2H2O 1 mol 1 mol 1 mol 4mol 1mol 1mol 3H+ + Al(OH)3 = Al3+ + 3H2O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3 mol 1 mol 1 mol 3mol ③向HCl酸化的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n(NaOH) n[Al(OH)3] H+ + OH- = H2O Al3+ + 3OH- = Al(OH)3↓ 1mol 3mol 1mol Al(OH)3 + OH- = AlO2- + 2H2O 1mol 1mol 相当于①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 至过量中图像整体向右平移。 ④向含Mg2+、Al3+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Al(OH)3、 Mg(OH)2 Mg(OH)2 n(NaOH) 0 1 2 3 4 5 6 n(沉淀)总 Mg2+ + 2OH- = Mg(OH)2↓ 1mol 2mol Al3+ + 3OH- = Al(OH)3↓ 1mol 3 mol 1mol Al(OH)3 + OH- = AlO2- + 2H2O 1mol 1mol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坐标图像 1、往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Al3+ + 3OH- = Al(OH)3↓ Al(OH)3+OH- = AlO+ 2H2O 2、往NaOH溶液中加入 AlCl3溶液至过量 Al3+ + 4OH- = AlO+ 2H2O Al3++3AlO+6H2O=4Al(OH)3↓ 3、往NaAlO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AlO+ H+ + H2O =Al(OH)3↓ Al(OH)3 + 3H+ = Al3+ + 3H2O 4、往稀盐酸溶液中加入NaAlO2至过量 AlO+4H+ = Al3+ +2H2O Al3++3AlO+6H2O=4Al(OH)3↓ 5、往NaAlO2和NaOH混合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过量 OH-+H+ = H2O AlO+ H+ + H2O =Al(OH)3↓ Al(OH)3 + 3H+ = Al3+ + 3H2O 6、往AlCl3溶液中滴加入氨水至过量 Al3+ + 3NH3·H2O = Al(OH)3↓+3 NH4+ 7、往AlCl3溶液中加入NaAlO2溶液 Al3++3AlO+ 6H2O=4Al(OH)3↓ 8、往NaAlO2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 Al3++3AlO+6H2O= 4Al(OH)3↓ 9、往NaAlO2溶液中通入CO2 (或过量) 2AlO+CO2+3H2O=2Al(OH)3↓+CO32- 或AlO+CO2 +2H2O = Al(OH)3↓+HCO32- 10、往AlCl3和HCl混合溶液中加NaOH至过量 OH-+H+ = H2O Al3+ + 3OH- = Al(OH)3 ↓ Al(OH)3 + OH- = AlO + 2H2O 11、往Al3+、Mg2+、H+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过量 OH-+H+ = H2O Al3+ + 3OH- = Al(OH)3 ↓ Mg2+ + 2OH- = Mg(OH)2 ↓ Al(OH)3 + OH- = AlO2- + 2H2O 12、往OH- 、AlO2- 、Mg(OH)2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OH-+H+ = H2O AlO+ + H2O =Al(OH)3↓ Al(OH)3 + 3H+ = Al3+ + 3H2O Mg(OH)2+2H+ = Mg2+ +2H2O 解答此类题注意“三看、一守恒” 一看坐标:弄清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拐点:即关键点,如刚开始产生沉淀,生成沉淀量最大值,沉淀量最小值,沉淀恰好完全消失等 三看比值:即通过分析每个阶段所发生的反应,根据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得出结论。 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当沉淀的量恰好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离子最少,可以分析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求解某些问题。 3、溶液稀释 (1)强酸(碱)、弱酸(碱)稀 (2)中和滴定pH变化图 释后pH变化 注意起始点和关键点(pH=7,恰好完全反应) 强酸(碱)变化大,弱酸(碱)变化小。 (图为NaOH滴定醋酸) (3)醋酸溶液稀释 注意,若为冰醋酸,初始导电能力为0. 此类题中,要注意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 中离子数目有关,离子数目越多,导电 能力越强,反之越弱。若离子数目为0 (忽略水的电离,一般认为水不导电) 则导电能力为0. 4、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此类图像,要注意分清楚活化能(如右图中的E1)、反应热(如左图中所示)及有无催化剂。催化剂只降低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热。 四、模拟练习 N2+3H2 2NH3 92.4kJ 能量 反应过程 2N2+6H2 4NH3 184.8kJ 能量 反应过程 1、已知N2(g)+3H2(g) 2NH3(g) △H=—92.4 kJ/mol,现将4 molN2和10 mol H2充入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H2的转化率是60%。下列关于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2N2+6H2 4NH3 184.8kJ 能量 反应过程 N2+3H2 2NH3 92.4kJ 能量 反应过程 A B C D 2、将pH相同的三种酸性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a、b、c三种溶液分别可能为: A.H2S溶液、稀H2SO4溶液、H2SO3溶液 B.氯水、稀HNO3溶液、NH4Cl溶液 C.H2SO3溶液、稀HCl溶液、氯水 D.H2S溶液、浓盐酸、H2SO3溶液 3、(2012九江市第一次统考)对于可逆反应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 4、.(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三下学期期初)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2molH2(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比2mol气态水所具有的能量多483.6kJ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的A、B饱和溶液分别由 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温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的pH 5、(2012黄冈第二次联考)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42-、CO3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Mg2+、Al3+ B.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Na+ D.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2SO4 6、一定条件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C(g),A、B、C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4 min时,改变反应条件,5 B 0.4 0 n/mol 0.2 0.6 0.8 1.0 1.2 2 4 5 t/min C C B A A min时达到新的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 min时,B的转化率为75%。 B.3 min时,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 C.0~2 min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 mol·L-1·min-1。 D.4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C的物质的量。 7、(2012唐山一中五校联考)在200 mL含Mg2+、Al3+、NH4+、H+、Cl-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 mol•L-1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 – y = 0.01 mol B.原溶液中c(Cl-)=0.75 mol·L-1 C.原溶液的pH=1 D.原溶液中n(Mg2+)∶n(Al3+)=5∶1 8、(2012合肥二模)下列各项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沉淀质量变化 B. 图②表示250C时,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人酸体积的变化 C. 图③表示向Na2CO3稀溶液中滴入稀HCl,产生气体的量随加人盐酸量的变化关系 D. 图④中曲线表示合成氨反应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9、(2012湖南师大附中七次月考)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 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1 B.b点:c(NH+4)+c(NH3·H2O)=c(Cl—) C.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D.c点:c(Cl—)=c(NH+4) 10、(2012威海一模)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11、(2012浙江浙南、浙北部分学校三月联考)常温下,向20mL某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氨水,溶液pH的变化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B.在①、②之间的任意一点:c(Cl-)>c(NH4+),c(H+)>c(OH-) C.在点②所示溶液中: c(NH4+)=c(Cl-)>c(OH-)=c(H+),且V<20 D.在点③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7mol∙L-1 12、(2012北京西城区一模)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T1>T2>T3 B.正反应速率: υ(a)>υ(c) υ(b)>υ(d) C.平衡常数: K(a)>K(c) K(b)=K(d) D.平均摩尔质量: M(a)<M(c) M(b)>M(d) 13、(2012福建龙岩质检)T℃、2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不同时刻各物质的量如图(E为固体,其余为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开始至3 min时,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3)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4)第6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重新达到平衡后,D的体积分数为 。 (5)另有一个2L的密闭容器,T℃、某一时刻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此时v(正) v(逆)(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14、(2012江西上饶一模)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核能源的恐慌。而甲醇是未来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 (1)已知: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请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目前有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水煤气(CO+H2)合成甲醇: 甲醇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合成甲醇反应的△H 0。(填“>”、 “<”或“=”) ②其它条件不变,将E点的容积压缩到原来 的1/2,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 。 (填“加快”、“减慢”、“不变”),重新平衡时犮(CH3OH)/c(CO)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230℃时,平衡常数K=1。若其它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到450℃时,达到平衡时,K L。(填“>、<或=”) (3)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B.甲醇能发生消去反应 C.甲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D.甲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剧烈 (4)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设计如右图所示的装置: 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 。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解析】甲表示2molH2和1molO2的总能量比2mol气态水所具有的能量多483.6kJ,A项不正确;乙图中的交点A是NO2和N2O4的消耗速率相等点,但是该反应并未达到平衡,B项不正确;丙图因两溶液均为t1下的饱和溶液,故二者质量分数相等,升高温度溶液的质量分数不改变,C项错误。 5、B【解析】NaOH与阳离子的反应顺序为H+、(Mg2+、Fe3+、Al3+) 、NH4+ 。由图像可知,滴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发生了四种反应:开始一个单位是中和,接下来的六个单位是沉淀反应,再接下来的两个单位是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最后一个单位是氢氧化铝的溶解,由此确定生成氢氧化铝需要的氢氧化钠为三个单位,另外三个单位的氢氧化钠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由图像可知两种沉淀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两种离子的价态一样),故B正确;有Al3+则没有CO32-,因此可以确定有H+、NH4+、、Fe3+、Al3+、SO42-(溶液一定是电中性的),故A错;一定没有Mg2+、CO32-,Na+不能确定,故C错;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和NaAlO2,故D项错误。 6、D 解析:由图像可知,0~2 min内反应消耗A 0.4 mol,生成C 0.2 mol,故a:b=2:1,即化学计量数a=2,b=1。当消耗A 0.4 mol时,消耗B 0.2 mol,故B的初始量为0.8 mol,B的转化率为25%,A错。3 min时,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B错。0~2 min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故C错。4 min时,若改变的条件是压强或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则C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由图像A、B、C物质的量都减小可知,改变的条件必为减小C的物质的量,此时平衡正向移动,A、B物质的量也减小,D正确。 7、B 8、D 9、D 10、C 11、B 12、C 13、 14、(1)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1 (2)①< ②加快 增大 ③ < (8分) (3)A (2分) (4) O2+4e- +2H2O-==4OH- (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