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文化生活试题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近年高考文化生活试题汇编

近年高考文化生活试题汇编 ‎(2010全国19).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0全国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科二 ‎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 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 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 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 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 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 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 ‎39.‎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答案一:‎ 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 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0安徽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2010安徽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0安徽38).(28分)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 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3)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 ‎38.(28分)‎ ‎(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2010北京)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回答第24、25题。‎ ‎24.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 ‎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3)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2010福建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010福建31).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闺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 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010福建32).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紊质 ‎(2010福建39).(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神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是先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12分)‎ (1)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结合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10分)‎ ‎39.(42分)‎ ‎ (1)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 (2)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祷、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觉“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 (3)答案一(农民工):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农民工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答 察二(家庭主妇):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消费者的台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生产符合食品安垒标准的产品;消费者要了解市场信息,懂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参与监督,共同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 ‎ ‎ 答案三(企业家):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 (4)①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010广东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广东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2010广东)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37 . ( 26 分) ‎ ‎( I )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 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 ( 2 ) ① 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②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③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⑤ 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育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 ‎(2010山东)12.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 1、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2、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3、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4、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1、2、3 B. 2、3、4 C.1、2、4 D.1、3、4 ‎(2010山东)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2010山东)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0山东)28.(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 图9‎ 材料二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 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2) 加入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3) 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28.(25分)‎ ‎(1)图9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期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基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 ‎(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形式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答案二: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 ②《沂蒙》等“红包”硬是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思念过就没有创新。( 分)‎ ‎(4)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010山东)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材料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5分)‎ ‎29. (35分)‎ ‎(1)措施;设郡县( 分);修驰道( 分)。‎ ‎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分);巩固了国家统一 ‎ (应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分)‎ ‎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分)‎ ‎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①神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分)‎ ‎(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分);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 分)。‎ ‎(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分)‎ ‎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分)‎ ‎(2010天津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 (2010天津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 ‎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14.(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0分)‎ ‎ (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 ‎ (3)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5分)‎ ‎14.(25分)‎ ‎(1)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  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2)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3)①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 ‎  ②  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10浙江)世博会是战士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的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回答27-28题。‎ ‎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 ‎(2010浙江41)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竟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生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 “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加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送”等一系列文化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指出材料一中图13、表7的经济信息。(6分) ‎ ‎(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l4 分)‎ ‎( 3 )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2分)‎ ‎4 1 . ( 32 )‎ ‎ ( 1 )图 13 显示, 2006 一 2009‎ ‎ 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整张,但前者大于高于后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二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波动较大.表 7 显示, 2009 年浙江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比重大于高于其他项的比重.‎ ‎(2)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省政府着力提升传统工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为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分配和交换式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培育各类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城乡生产发展,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省政府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 ‎(3)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 ‎(2010江苏)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故里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宜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据此请回答23-24题。‎ ‎23.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梦】‎ (1) 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他解答疑问。‎ ‎【世博之魅】‎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1) 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37.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博会的举办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结果;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2)①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 ‎ 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 ‎(3)答案要求:列举的理念要温和所列材料中反映的信息,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要贴切,践行举措要联系自身实际、具体可行。‎ 参考答案示例:‎ ‎①创新理念。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研究型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②合作理念。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提供合作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