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40
第2讲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一、初期阶段(“钢都”) 1.发展条件:________资源丰富,________便利。 2.特点 3.人地关系 二、成长阶段(芝匹带) 1.特点 2.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__________。 3.主要问题 三、转型阶段(“冰雪带、锈蚀带”) 1.特点 2.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加剧。 3.主要问题:出现_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4.发展要求 四、再生阶段(“知识城”) 1.特点:对症下药,以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2.对策 3.人地关系:逐渐由________走向协调。 考点一 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典例导入 1.下图1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2是“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说出该地区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及其区域发展特征。 (3)乙地许多农民通过征地变成了市民,住上了楼房,但有些人仍喜欢养鸡、种菜,甚至在小区的草坪上种植蔬菜。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4)该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现已出现“民工荒”等问题。你认为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疑难剖析 1.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阶段 发展因子 空间结构 人地关系 初期 阶段 往往在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交通位置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区域内城镇较少,空间结构简单 基本协调 成长 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明显不 协调 转型 阶段 随着资源枯竭、污染加重、用地紧张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整体发展呈萎缩状态 全面不 协调 再生 阶段 区域经济及企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由紧张走向协调 2.以美国东北部为例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 考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特点 典例导入 2.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升高,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使区域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获得再生。据此回答(1)~(2)题。 (1)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 A.A-B-C B.B-C-A C.C-A-B D.B-A-C 疑难剖析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特点 (3)转型阶段 (4)再生阶段 2.区域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化 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迅速;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步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在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之后,先进科技就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分析思路 典例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对煤炭产业生产流程模式的改造: (2)在上图中的生产流程模式中,H是____________厂。简述该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 (3)随着资源枯竭,该区域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潜力?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维过程 该类问题在教材中的原型是鲁尔区的发展、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 (1)推测该地区资源开发带来的变化要按照如下线索理清资源型地区的发展过程: (2)对资源枯竭后经济发展的措施要对症下药: 答案 (1)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 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答出三个要点即可) (2)砖瓦厂(或建筑材料厂) 优点: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3)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型产业(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方法技巧 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 1.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所示: 考查点一 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 ( ) ①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③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④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该城区工业 ( )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③规模效应增强 ④企业竞争激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查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空 间结构特点 读“某区域发展过程图”,分析回答3~4题。 3.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到阶段3,关于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 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 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 4.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 ) A.阶段1已进入城市发展成熟阶段 B.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木材工业→蘑菇养殖业→采石业。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证了当地 (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 ③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④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 ( ) ①迁出居民,减少环境人口容量 ②发展多元化产业 ③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增加居民收入 ④保护和培育森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3~4题。 3.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 ) A.①② B.④② C.③① D.③④ 4.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地位显著下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钢铁产量明显减少。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完成5~7题。 5.20世纪中叶,新兴企业不愿落户匹兹堡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劳动力素质太低 ③地价上涨 ④公共设施不齐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美国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迅速繁荣的原因是 ( ) ①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②光照充足,环境污染少 ③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发达 ④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 ( )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工业方向发展 B.从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下图为“江苏某市1994~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市 ( ) A.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减少 B.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 D.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 9.该市人地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 ) A.低水平协调 B.初显不协调 C.严重不协调 D.高水平协调 读图,完成10~11题。 10.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11.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 ) A.以面状为主 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工业增长值的60%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得到了加速发展。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据图回答12~14题。 1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 ) ①环境污染加剧 ②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③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 ④耕地面积减少,劳动力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土、铁矿资源,构建了几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但其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下列符合该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是 ( ) ①延长生产加工链,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加大力度开采地下丰富的煤炭、铝土和铁矿等资源,提高矿产资源销售价格 ③封闭矿山,关停所有的重化工业企业,使生态环境迅速转向优良 ④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第一、三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针对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物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状,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加强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革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 ②对紧缺的矿产资源停止开发,加大对储量丰富的资源的开发力度 ③发展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小的高新技术产业 ④加大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劳动力投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受美国股市的影响,2008年我国的股市遭受重创,许多股民受损。这说明区域的发展受 (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流域新垦区位置图 材料二 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提供产品、调节、文化和支持四大功能。下图为“新垦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对比坐标图”。 材料三 新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坐标图 材料四 新垦区生态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图示区域的地势特点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简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的状况。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1985~2008年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依据材料一和四,判断该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理由。 复习讲义 基础知识 一、1.煤铁 水运 2.很少 简单 3.微弱 基本协调 二、2.不协调 3.资源 发展空间 环境污染 三、1.逐渐丧失 停滞 下降 3.高失业率 4.产业 发展 四、2.高新技术 投资环境 3.紧张 典例导入 1.(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2)成长阶段。工业化阶段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3)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文化习惯,加强社区文化教育。 (4)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 2.(1)C (2)C 对点练习 1.B 2.B 3.D 4.C 课时规范训练 1.D 2.D 3.C 4.D 5.B 6.D 7.A 8.B 9.C 10.B 11.D 12.C 13.D 14.C 15.D 16.(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向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 (3)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交通布局更合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城公路。 (4)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17.(1)地势特点:东、南、北三面,逐渐向西降低;东窄西宽。对气候的影响:对西风的抬升作用,形成了地形雨,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区域;形成了气候的垂直变化。 (2)草地最好;其次是农田和湿地。荒漠最差;其次是水域和森林。 (3)草地、湿地呈减少趋势,荒漠则呈增长趋势;区域开发不够合理,对生态的保护不够。 (4)区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或者成长阶段的初始期。理由:城镇较少,缺乏大城市,空间结构简单;资源开发规模较小;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较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