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九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九单元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专项第九单元 ‎1.涵盖范围 本单元包括选修3全部内容——生态工程、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以及生 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考情分析 ‎(1)考查力度:占分比重相对稳定,如山东理综只出一个8分的简答题。‎ ‎(2)考查内容 ‎①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 ‎②干细胞的研究。‎ ‎③细胞工程中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④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⑤核移植技术。‎ ‎⑥基因工程中三种工具。‎ ‎⑦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 ‎⑧基因工程成果——转基因生物实例及安全性讨论。‎ ‎(3)考查形式 ‎①有的省将选修与必修有机结合,既可出简答题也可出选择题。‎ ‎②有的省如山东省全部以简答题形式呈现,且不与必修联系。‎ ‎3.复习指导 ‎(1)复习线索 ‎①以体内受精作用和个体发育过程为基础,系统复习胚胎工程的流程。‎ ‎②以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系统复习其他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③以基因工程的具体成果(如抗虫棉)为主线,系统复习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等知识点。‎ ‎(2)复习方法 ‎①图解法复习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 ‎②比较法复习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③关注热点科研成果,注意知识的实践应用。‎ 第37讲 生态工程 ‎[考纲要求]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考点一 聚焦生态工程的原理 ‎1.从三个方面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 ‎(1)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学。‎ ‎(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判断正误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生物多样性原理 ( × )‎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是遵循食物链理论原理 ( √ )‎ ‎(3)根据生物之间的共生、抗生理论,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 √ )‎ ‎(4)“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遵循的是系统论原理 ( × )‎ ‎(5)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 √ )‎ 易错警示 对生态工程具体实例所遵循的原理辨析不清 ‎(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生物多样性原理。‎ ‎(2)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平衡原理。‎ ‎(3)引种考虑适应环境——协调原理。‎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系统论原理。‎ ‎(5)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即1+1>2。原因是系统保持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等。‎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答案 D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性原理。‎ 生态工程的理论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内容 意义 举例 生物之间的共生、抗生理论 生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协调平衡原理)‎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抗生是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种生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抑制、排斥另一种生物的现象 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综合效益 向日葵与大豆间作 食物链 理论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通过食物链,可以将某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 改变物质、能量的转移途径和富集方式 湿地治理 生态工程 生物多样 性理论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原理)‎ 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营养关系越复杂,有限资源条件下就可以容纳更多的生物量 避免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 单纯林引起的“绿色荒漠”问题,如“三北防护林”‎ 系 统 论 ‎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是一个有序的有机整体,一个系统执行特定的功能 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具有较强的整体功能;系统组成成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保持较高的系统生产力 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考点二 农业生态工程 ‎1.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1)物质良性循环技术 理论基础是生物间共生理论、食物链理论和物质循环理论,目的是建立高效、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包括:①生物养地技术;②农牧结合,共同发展;③水土保持技术;④建立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结构;⑤科学合理使用化肥。‎ ‎(2)生物立体布局技术 理论基础是生物的共生理论、食物链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理论。比物质良性循环技术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要进行组合,充分利用空间。具有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特点。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增加物质生产。‎ ‎(3)资源综合开发技术 理论基础是系统学理论。目的是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能源转化为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4)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 基础理论是系统学理论。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农业耕作方法来实现的,最有前途的技术是生物工程综合治理技术。‎ ‎2.间作、套作和复种的比较 ‎(1)套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注意时间上的先后。‎ ‎(2)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 ‎(3)复种:在同一年内、同一块田地上种植、收获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2.(2010·海南卷,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水稻、鸭、害虫和杂草仅仅是部分生物,不能组成生态系统。‎ ‎3.如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育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答案 (1)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再生 (2)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的污染 (3)没有由核被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4)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系统整体性 解析 (1)图示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建立沼气池,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其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图中生态农业施用的都是有机肥,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生产的大米无公害。(3)发酵装置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被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4)蘑菇为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CO2等无机物,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和注意问题 ‎(1)主要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 ‎(2)注意问题:①核心:沼气工程。②优点: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开发可更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 ‎(1)应当能够体现生态学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2)应当能够构成一个合理的生产结构;(3)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资源;(4)应当体现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5)应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6)所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从理论上看应当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3.生态农业常见类型 ‎(1)桑基鱼塘模式 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系统。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如图所示。‎ ‎(2)沼气农田立体养殖模式 通过控制温室内的温度、光照、气体和水肥等因素,缩短生产周期,大幅度提高粮食、蔬菜和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4.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比较 名 称 概 念 优 点 缺点 传统 农业 简单划一的种植业 不会产生严重 的环境污染 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水平低,经济效益低 现代 农业 利用石油等有机物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 以石油、天然气、煤作为能源和原料,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电动力,实行大规模生产,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畜健康;同时存在能耗增多、成本过高等问题 生态 农业 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投入,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畜的发病率 考点三 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环境污染 ‎(1)城市环境污染,是指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 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2)城市环境污染的特征:污染内容的全面性、污染范围的广泛性、污染时间的长期性、污染危害的严重性。‎ ‎2.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 ‎(1)空气污染 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 ‎(2)水体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种类有:有机有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污染物;病原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我国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4)噪声污染 我国多数城市的噪声处于中等污染程度。‎ ‎(5)土壤污染 土壤的污染源包括滥施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6)光化学污染 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键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7)放射性及电磁、热污染 放射性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从自然环境中释放出的天然放射性,可以视为环境的背景值。‎ ‎4.城市的水分调控是生态工程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的水环境包括了空气中的水、土壤水和生活用水 B.城市空气中水增加的唯一途径是城市绿地的蒸腾作用 C.限制开采地下水是城市土壤水分调控的主要途径 D.生活用水要实行一水多用和循环分级用水 答案 B 解析 城市空气中水分增加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城市绿地的蒸腾作用,二是增加城市中人工水体。‎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和应注意的问题 ‎1.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2.应注意问题:(1)解决大气污染措施:禁止使用有铅汽油。(2)水污染:减少或禁止污水排放,进行污水净化。‎ ‎1.(2010·大纲全国卷Ⅰ,5)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 ‎ 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 C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构成,在沼气池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可燃气体,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C项的叙述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是错误的。‎ ‎2.(2008·广东生物,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 C 解析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实行无废弃物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3.(2011·新课标全国卷,40)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 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 (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生物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解析 (1)生活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时,厌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流经曝气池时,其中的需氧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流经兼氧池时,其中的微生物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2)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组成的整体,不止一种生物,故排除种群;不包含无机环境,故排除生态系统,则这个整体属于群落。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都是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生态工程的建立要把社会、经济和自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分层、分级利用废弃物中的物质,并增加生物的种类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生态工程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等。(4)生态工程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生态工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2011·江苏卷,29)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______________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 其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 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3)增加水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解析 (1)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物种数量少,恢复力稳定性高。水体受污染后生物死亡导致微生物数量增加,促进水体溶氧量下降,导致鱼类等死亡,又进一步促进环境恶化,说明调节过程中,最初的变化经调节后变化更大,从而说明该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2)由图示可知,该生态系统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新增加的是生态塘和潜流湿地的工程设施。栽植水生植物或放养滤食动物,可促进对N、P的利用,从而达到水体自我净化的目的。(3)前一池塘的上层水流流入后一池塘底部,使得水层充分与植物和动物接触,从而增加水的溶氧量和提高饵料利用率。(4)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这样后面池塘的N、P含量越来越高,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植物、动物生存。‎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 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 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答案 A 解析 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樟子松林的松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 ‎2.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②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③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 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④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该生态工程中利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充分地利用了废弃物,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该生态工程是在人的参与下建立的,因此该生态工程离不开人的管理。‎ ‎3.如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理论是 (  )‎ A.系统学理论 B.生物多样性理论 C.共生与抗生理论 D.食物链理论 答案 A 解析 桑基鱼塘模式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所依赖的是系统学理论。‎ ‎4.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碳 氧气 (2)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4)太阳光能 发酵产热 (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 (1)牛棚内牛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可以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扩散进入牛棚,用于牛和一些需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2)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牛粪混合堆放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作为肥料才能被蔬菜吸收。(3)这种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中,由于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可以使牛棚内的温度升高,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较多,所以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4)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一部分能量用于生命活动,还有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5)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种生态模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5.鸡粪中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并未被消化,因此,可添加其他饲料养猪。如图所示为某地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蝇蛆以粪便等有机物为食,在该生态系统中,它属于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个营养级。‎ ‎(2)该生态系统体现了生物学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3)自然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物保持在生态系统内部,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但此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必须经常输入大量的物质,如____________等,此外还可能消耗一定的____________等能源。‎ ‎(4)此生态系统的维持,除取决于物质和能量的供应外,主要取决于______的作用。为了使该系统进一步向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应该再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农作物 分解者 3 (2)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分级利用 (3)肥料、种子 石油、电能 (4)人 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被多层次多级利用,增加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类型,以便能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①人的作用非常突出,②‎ 物质循环过程不能自给自足。所以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人们在向这个生态系统索取产品的同时,应不断地输入原料和能源;要结合所学知识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满足人们的需要。‎ ‎6.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创造了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如图所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 ‎(2)该生态工程能将蚕沙、蔗叶、滤泥等变成鱼类的饵料,塘泥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甘蔗、桑树的光合作用提供无机营养,这一过程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____________,而且体现了____________的“循环经济”原则。‎ ‎(3)蚕沙是蚕食桑叶后排泄出来的粪便,蚕沙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物质,是上等的肥料,也是猪、鱼、羊的理想饲料。某种鱼专以蚕沙为食,假设某一时间段蚕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1.5×105 kJ,那么这部分能量最多有____________kJ被这种鱼所同化。‎ ‎(4)该生态系统向外输出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6)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与改造前的传统耕作方式比较,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答案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生物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2)资源化 生态经济 (3)0 (4)蚕丝、鱼、糖等(5)抵抗力 (6)减轻水患、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答案合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