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8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题组层级快练(十八)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时间:30分钟 分数:9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29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395万人。结合下表,回答1-2题。 农民工规模(单位:万人)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农民工总量 24 223 25 278 26 261 26 894 27 395 外出 农民工 住户中外 出农民工 12 264 12 584 12 961 13 085 13 243 举家外出 农民工 3 071 3 279 3 375 3 525 3 578 本地农民工 8 888 9 415 9 925 10 284 10 574 1.四年间我国( ) A.农民工总量的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 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 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 D.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慢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2.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 ) A.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 B.定会加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C.会减轻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 D.会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结合表中2010年和2014年的人口数据,经计算可知,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快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第2题,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会使城镇人口数量增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但会加重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举家外出的农民工会将家中的老人一起带至迁入地,因而会减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2016·河南八市联考)下图示意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读图,完成3-4题。 6 3.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 ) A.主要迁往东南沿海地区 B.迁往周边省区的数量较多 C.以求学、养老为主 D.以资源开发为主 4.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 ) A.降低社会抚养比 B.劳动力短缺 C.恶化人口性别结构 D.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黑龙江人口主要迁往距离较近的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经济相对发达或资源开发地;黑龙江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应该是务工、经商为主。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加剧了黑龙江的老龄化,提高了社会抚养比,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2015·山东)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5-6题。 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城镇人均收入比农村高。第6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是人口迁出农村后带来的现象,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会使农业生产率上升,不会形成“有地无人种”现象;若城乡协调发展,就能使土地充分利用;农村迁出的是青壮年劳动力,会加剧农村老龄化程度。 (2016·唐山二模)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 6 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 ) A.总人数已超过了3亿 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 C.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 D.月人均收入超过4 000元 8.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 D.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 9.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市场供需 B.能源价格的波动 C.劳动力年龄结构 D.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 7.C 8.D 9.A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超过了2.75亿,其中外出农民工的数量接近1.7亿,由此可计算出外出务工人数约占人数的61%左右;2015年我国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超过了3 000元。第8题,我国内地各类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内地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因而使得大量原来外出的农民工选择就近务工。第9题,当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农民工的收入就可能降低;当劳动力市场供给小于需求,农民工的收入就会增加;因而劳动力市场供需是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 (2016·长沙模拟)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回答10-11题。 6 10.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环境变化 B.婚姻家庭 C.农业活动 D.气候变化 11.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季向东迁移 B.夏季向西迁移 C.秋季向西迁移 D.冬季向南迁移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题干材料显示“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工人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第11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 12.(2015·顺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我国老龄人口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然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北京2014年的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21.2%。 材料二 2015年2月某日外地进京人员前十位的来源城市。 城市 比重(%) 1 保定 13.09 2 天津 12.03 3 上海 3.85 4 西安 1.92 5 郑州 1.79 6 深圳 1.71 7 太原 1.64 8 南京 1.63 9 济南 1.62 10 沈阳 1.62 (1)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具有的特点及带来的不利影响。(10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及成因。(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吸收大量劳动力。请说出人口迁移给北京带来的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分)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分)劳动力不足、养老机构发展潜力大。(2分) 不利影响:劳动力相对短缺;(2分)养老及相关费用(负担)增加。(社会负担加重)(2分) (2)北京周边;(2分)邻近省区,多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2分) 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2分)联系密切,经济活力强。(2分) (3)增加劳动力供给(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工业服务业发展;(2分)促进经济发展,利于城市建设,环境改善;(2分)老龄化比例减慢(减缓老龄化进程),缓解养老压力。(2分) 解析 第(1)题,我国目前人口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特点,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第(2)题,表中城市保定、天津等都位于北京周边地区;西安、郑州、太原、济南、沈阳等都属于邻近省区的省会城市,且这些城市都位于东部地区。分析原因主要从北京的拉力入手,从经济收入、就业、医疗卫生、交通等角度分析。第(3)题,联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从对经济、社会、年龄结构、城市化建设等四个角度分析。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2分)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6 年份比重(%)地区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任答两点得4分) (2)南部沿海地区。(2分)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得4分)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2分);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分) (3)增多(2分) 国家政策支持;(2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2分)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2分)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 6查看更多